楼主: gxg
15122 66

简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所谓转型问题 [推广有奖]

21
gxg 发表于 2005-7-15 18: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我认为真正不能说明剥削的是您的"脑力劳动价值论".因为根据您耗费劳动和生产劳动的观点,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类似恩格尔系数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耗费劳动所站的比例越小说明他创造的价值越大.这也就说明了富国并没有剥削穷国,富人,资本家,企业主并没有剥削穷人和工人,因为他们创造的价值要比穷的一方要大的多.

——————————————————————————————————

——的确,我是把恩格尔系数纳入生理活动耗费劳动之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生理活动耗费的劳动越少,劳动量越大,劳动生产增殖率越高,交换能力越强。所以富国在贸易中通常是具有竞争性的,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5 18:36:33编辑过]

使用道具

22
gxg 发表于 2005-7-15 18: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至于最后一点:我认为不管怎样的想象和神秘化脑力都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是合乎逻辑的说明:"不知象猴子一样爬上树去摘水果算不算是脑力劳动?把一块石头从甲地背到乙地算不算是脑力劳动?"

——————————————————————————————————————

——猴子的活动不算脑力劳动。而人背石块则算脑力劳动。因为这符合“劳动是自身生产和增殖的创造财富的脑力活动”定义。脑力劳动并不神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劳动其实都是脑力劳动。

使用道具

23
xiaowan 发表于 2005-7-16 13: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您前面几个问题我们暂时存疑(并不表示我没有疑问),先来讨论一下脑力劳动.

1,什么是您所说的"脑力活动"?

2,猴子爬上树去摘水果不是脑力劳动,那么象猴子一样爬上树去摘水果是不是脑力劳动?它们不都是自身生产并增殖的吗?

3,自身生产是什么意思?在别人的指挥下算不算是自身生产?因为人背石块很有可能是在别人指挥下进行的,因为石块对背石块的人来说也许毫无用处,莫名其妙的去背它干嘛?

万军

使用道具

24
gxg 发表于 2005-7-16 17: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⒈劳动定义中的脑力活动,专指创造财富的脑力活动。财富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

⒉人,像猴子一样爬树摘水果,算脑力劳动。劳动是人的属性。表面看来都是摘水果,但是内涵不同。猴子摘水果是本能活动,没有收获的概念,通常摘一个仍一个,最后剩一个。人摘水果是一种收获活动,体现目的性、意志性、思维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猴子摘水果只够自己用,一时口快而已。而人摘水果不但维持自己生存需要,还要积累和剩余。

关于摘水果,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03页有一个括号,里边说:“这里不谈采集水果之类的现成的生活资料,在这种场合,劳动者身上的器官是唯一的劳动资料。”在这段话中,马克思把人的‘身上的器官’作为劳动资料,而不是作为劳动主体。那么劳动主体是什么呢?马克思没有给以说明。——实际就是人的脑力。

⒊在劳动定义中,所谓自身生产和增殖,是针对“劳动一般”来说的。是说劳动本身是一种生产和增殖的活动。你给出的背石块的例子,是个具体劳动,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劳动的生产和增殖情况,这要通过使用价值和价值体现出来。

另,根据你的问话,似乎没有理解我的劳动定义中“自身生产和增殖”的真正意义。你把“自身”理解成“劳动者本人”了。

使用道具

25
gxg 发表于 2005-7-17 18: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需求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直到今天也还是被人们所误解,以为需求是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的因素。实际这是值得商榷的。

人的生理活动耗费是一个常数(例如一个标准人连同他的家庭成员每天需要6公斤小麦,这6公斤小麦乃是一个常数)。不管市场什么情况,6公斤小麦(这是一个假定值)是必不可少的需求。既然是一个常数,作为影响因子就可以被平均掉。或者说它只是起一个杠杆支点的作用。

但是生理活动耗费这个需求的劳动量,也就是生产6公斤小麦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却是不断变化的。这个不断变化的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直接决定这个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则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劳动生产率降低,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加长。

使用道具

26
miaokong 发表于 2005-7-18 09: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们是不是步入误区了?究竟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能告诉我怎么测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使用道具

27
gxg 发表于 2005-7-18 13:1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绝对的抽象,而是社会的的抽象,是与一定社会、时点相联系的,具有二重性。它的一极是社会对工作日的现实规定,例如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这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一种含义。另一种含义则是在这种规定下,劳动者提供的、扣除社会剩余劳动时间以后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由于劳动生产率随时在提高,所以另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随时缩短,从而社会剩余劳动时间逐渐增加。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由此得以实现。

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绝对抽象化,等同于“劳动一般”,乃是许多人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误解。不要忘了马克思关于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二重性劳动。

使用道具

28
hyloo 发表于 2005-7-20 16: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同于“劳动一般”不对,我也赞成这一点。

使用道具

29
gxg 发表于 2005-7-24 07: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上(指主帖)是从宏观上分析的,如果从微观上即从单位商品考察,则有下面的关系:

商品价值=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使用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价格=生产劳动时间/使用价值=工作日劳动时间/使用价值

例如,在主帖中:

小麦价值=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使用价值=8小时/12公斤=0.67小时/公斤

小麦生产价格=生产劳动时间/使用价值=16小时/12公斤=1.33小时/公斤

小麦不是按照其价值(0.67小时/公斤)出售,而是按照其生产价格(1.33小时/公斤)出售。

价值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对立物中实现的。

我们再看剩余价值:

从上面分析可见,每公斤小麦商品中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0.67小时。

这个剩余价值显然不是来自交换而是来自于生产,但又是在交换中实现的。

使用道具

30
gxg 发表于 2005-7-26 07: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乃是以生理活动耗费(必需生活资料)为需求——这个需求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都是刚性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隐含的前提——由劳动生产增殖率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劳动生产增殖率存在的形式。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不过是劳动生产增殖率决定价值量的“李嘉图-马克思”的说法。迄今为止,经济生活的一切努力,都是提高劳动生产增殖率,即“延长生产劳动时间,缩短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或者说延长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6 7:16:21编辑过]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2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