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hef84
1853 1

铁路改革,21世纪中国创新的朝霞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8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2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70 点
帖子
2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12
最后登录
2014-5-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铁路改革, 21世纪中国创新的朝霞

 

20世纪60年代,中国铁路完成了一项,解放后第一次,跨越性的,有历史意义的,规章制度改革。把铁路三大技术规程制度之一的,机车车辆大中修规程制度,改革为厂修规程制度。由此,解放了铁路机车车辆的生产力,大幅度增强了国家运输能力,为铁路每年节约数以亿计的巨额资金。人民日报为此,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 “改革规章制度的典范”的社论,高度评价铁道部这一改革的重大政治经济意义。并整版整版地,介绍改革经验,号召中央各部委向铁道部学习。

规章制度的改革,历来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国有企业尤其如此。早在改革前若干年,不少铁路职工,就对以苏联为蓝本的大中修规程制度及其造成的浪费,提出大量改革意见。纷纷反映到铁道部。一位基层技术员,曾带着改革大中修制度的建议,亲自跑到北京求见铁道部长,结果被定性为神经病患者,遣送回原单位。铁道部机关内部,一名直接主持,指导贯彻机车大中修规程的工程师,给大中修规程算了一笔浪费帐,在铁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机车大中修规程必须改革”的文章。照样的也无人理睬。一直等到铁道部一位副部长去苏联考察时,发现苏联自己,也已将机车大中修改革为厂修时,才果断地采取行动。等我们关起门来,欢欣鼓舞地,庆贺蒸汽机车和车辆规程制度革新的辉煌成果时,先进国家早已进入内燃,电力机车时代了。

类似的,规章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的事例,不胜枚举。当然,改革成功的典范也不少。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规律:技术规章制度改革是否能成功,决定于三项水平:

1,         改革方向的正确性,以及对改革重点的分辩把握水平

2,         改革论点的科学性,以及适应改革需求的技术发展水平

3,         改革意义的重要性,以及领导高瞻远瞩的决策水平。

规章制度的改革,历来也都不可能是没有缺点,能够一劳永逸的。铁路规章制度改革的第一次跨越,在“引进”苏联改革经验的同时,也引进了当时苏联的,权力过度集中等计划经济原则。例如,规章要求,任何技术革新的验证立项,必须层层上报,排队等待日理万机的铁道部审批。铁道部领导远离现场,又不是未卜先知,没有基层初步验证数据,凭什么来批准立项。这样的机制,除了延误时机外,就是快刀斩乱麻,滥杀无辜,究竟高明在哪里?再说,自主创新不同于技术引进,批准后出了问题领导是要负责的,这可是关系到乌纱帽的大问题!谁会轻易点头?当前来自基层的创新申请,之所以很难打开局面,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应该也是进一步改革机车车辆规章制度的关键对象之一。

四十年过去了。机车车辆规章制度,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但是计划经济的指导原则,基本没动。与今天的国家形势,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后的经济形势和十七大精神,格格不入。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例如,按照政企分开原则,机车车辆工业从组织上已从铁道部剥离,成立独立公司。机车车辆制造归公司负责,运用,修理,改造则由铁道部负责。而现实则完全是在走形式。铁道部名义上负责的机车车辆主要修程,仍然由公司全面承担。而铁道部规程定得死死的,公司修理中,解释一个问题,要动一个字,还是要请示铁道部。谁也独立不起来。又如,货车提速后,由于受规程的限制,新工艺,新材料没能相应跟上,不可避免地,给铁路带来许多惯性事故临修问题,影响运输安全。仅哈尔滨一个铁路局,一周之内,就有1600多辆车发生,心盘螺栓折断临修事故。对这些铁路安全问题,一方面,铁道部单位没有能力彻底解决。而另一方面,有能力彻底解决问题的机车车辆公司,只能按章办事,既没有解决问题的责任,也没有解决问题的权力,更不愿意吃力不讨好,找上门去看铁道部的脸色。。结果只能是拖拖拉拉,大家都不问,让基层吃苦头去。这里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技术性规章制度的改革包括政企分开,不是一纸命令就能彻底解决的。必须先创造一定的技术[包括技术装备]条件。

 

针对这许多问题,机车车辆规章改革究竟应该从哪里下手,改革成功的概率是多少?下面对照改革三要素,做些初步分析:

[一]。改革方向的正确性,以及对改革重点的分辩把握水平

机车车辆规章制度的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机车车辆生产力。对铁道部来说就是,解放机车车辆修理,运用的生产力。因此,改革的主要方向应该是,针对机车车辆的修理,,运行特点,有选择地开发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做到:

1,大量精简工艺程序,特别是需要重型,精密的电焊,热处理,机床加工等装备,以及繁重的钳工镶配工作的修理程序。使铁道部段修单位,不需要什么新设备投资,就能自力更生,逐步将铁道部的段修质量升级,取代公司的厂修,担负起机车车辆全部修理,改造,创新任务,不再依赖公司,也无须对公司的日常业务指手画脚,相互扯皮。在这方面,开始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

2,开创高精度的机车车辆修理和装配新水平。特别是轴距一类,关系到机车车辆的运行性能,效率,能耗,安全的水平。同时,大幅度提高关系到机车车辆使用寿命的摩擦磨损润滑性能,抗腐蚀,耐酸碱,抗震减震,降低噪音,抗咬合,拉伤等性能。创造在线机车车辆水平高于原设计水平的世界记录。

3,国家工农经济突飞猛进,而作为国家经济大动脉的铁路货运,却只能满足客观需要的35%。显然,有关货车的规章制度应该是当前规章制度改革的重点。再者,在机车车辆中,货车的设计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新技术的验证,比较快捷,方便。因此,有必要把机车车辆改革重点,从客运转移到货运上来。毕竟,老百姓最渴望的是国民经济的大发展,而不是民以“行”为天

这些认识来自群众,应该说与改革成功第一要素水平,差距不大。

 [二],改革论点的科学性,以及适应改革需求的技术发展水平

采用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是解决装备运用中的疑难问题,提高装备技术水平的根本途径。高分子涂层技术就是其中一个好例子。

首先,作为一种迅速发展中的新材料,它的特点是:

1,大幅度提高摩擦磨损润滑性能,零部件的检修周期,使用寿命。复合涂料不仅本身耐磨,而且可以保护其对磨件极少磨损。

    2,摩擦系数可大可小,根据需要调整。

   3,抗腐蚀,耐酸碱,抗震减震,降低噪音,抗咬合,拉伤,抗爬行。

例如,株州厂开发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就解决了铁路长期存在的,货车楔铁磨损过快的难题。

其次,作为一项新工艺,它的特点是:

1,精密涂层技术靠模压一次成型,不需要对旧件进行复杂,昂贵的粗加工,精加工,焊接,热处理和繁重的钳工精细镶配,一般段修单位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利用精密涂层技术,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厂修或再制造。        

 2, 大幅度精简修理工艺,保证,甚至提高装备原设计精度。开始涂层时,涂料尚处于流体状态,工件与工件或工件与模具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随意调整,使固化后的同心度,平行度,接触程度等配合精度几乎可以达到100%,远超过一般设计要求。同时,由于没有传统修理工艺的焊补高温操作,配件不会产生高温内应力,变形,裂纹,热疲劳等临修事故等隐患,同时压缩了报废率。

3,改变修修配配单件作业为批量修理,成倍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又解决了庞大,笨重工件的就地施工修复问题。

例如,铜陵厂开发的高分子精密涂层技术,不但克服了惯性的月牙板滑块拉伤事故问题,和滑块的大量报废问题。更重要的是月牙板滑块,原设计要求用高频设备蘸火,然后用专用弧度磨床精密加工。由于生产工序多,还需要储备大量等级半成品以压缩机车停修时间。采用精密涂层技术后,这些设备问题,等级储备问题,都不存在了。机务段自己就能解决。

再次,作为一项技术创新项目,它的可行性表现在:

 1,早在20 多年前,萌芽初期的高分子涂层技术就已通过6个铁路局中的5个科研所,7个机务段和2个工厂近3年的运行试验,经铁道部部级鉴定,批准在蒸汽机车修理上采用推广。美国“机械设计”杂志,在世界新设计栏目中,作为唯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产品代表,加以报道。英国“设计工程”杂志在发表文章时的评语是:“中国为机车修理而开发的抗磨复合材料,可能广泛地应用于重型工程”。可惜的是,随着蒸汽机车的淘汰,只得转向其他机械工业发展,逐渐被铁路所遗忘。铁路提速后,机车车辆质量要求提高。精密涂层技术正好能满足要求

2,近年来,类似的高分子涂层技术在军事,船舶,航空,机床,水利等工业也得到了大范围推广。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复合材料尤其是纳米材料,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之一,前途远大。美国空军研究所已进入纳米涂层的研制,以求提高先进喷气战斗机用发动机的性能,并改进其耐久性。 3,株州厂开发的高分子涂层楔铁,经铁道部批准,已在货车上运用多年。 4,运行验证初期,可先选用要求涂层较薄的磨损件,即使涂层全部磨掉,工件强度仍在限度以内,可以确保安全,试验无任何风险。然后逐步扩大。 5,涂层修复成本低,如果应用到价值3000元,车辆段没有条件修复的货车3大件侧架上,消耗不到200元涂料,半天时间就可修复到设计尺寸。

可见,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已经达到了与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技术水平。

[三] 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领导高瞻远瞩的决策水平。

十七大精神贯彻以来,中央部委已逐步从单纯管理型转向服务型。50年前,倡议将大中修规程制度改革为厂修的那名工程师,根据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又向铁道部提出倡议,将铁路局的货车段修升级,取代机车车辆公司的货车厂修。这样不但能提高货运效率和货车修理水平,同时年节约以亿计的厂修资金。并为货车冲击世界水平打下基础。为了回报祖人民88年来,在艰辛的生活条件下,对他的培养和教育,倡议者愿意无偿地向立项单位和参与者提供精密涂层技术文件,配方,试验需要的服务和涂料。这次倡议的遭遇与当年相反,不但没有被认为是神经病发作,或不理不睬,而是经铁道部有关部门组织研究提出了问题和评估,认真负责地给予答复。充分显示了今天铁道部,对基层倡议的重视。为自下而上的自主创新敞开了大门。

自主创新不同于技术引进,没有国外成熟的,直接的经验可以作为立项的依据。为了取得铁道部鉴定需要的技术数据。在有关规章制度正式改革以前,建议铁道部授权基层,在一定条件和范围以内,组织审查,运行试验,获得可靠数据后,报部鉴定。使新材料,新工艺得以早日推广。

240万职工,是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智慧海洋,是铁路改革必胜的保证。把他们的意志和能量,发扬光大,任何落后的体制机制都将望风披靡。

联系人:  范哲    地址  :  zhef84@163.com  电话  :   0562-68032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21世纪 中华人民共和国 铁道部领导 吃力不讨好 规章制度 改革 铁路 朝霞

沙发
weichuan 发表于 2008-8-12 20: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自吹自擂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0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