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ccumulation
1797 0

[学科前沿] 自生能力引入发展经济学与转型经济学的重要性—林毅夫 [推广有奖]

大师

55%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金融学答疑文库

经济学与金融学课件

计量经济学与金融计量学数据

威望
4
论坛币
217468 个
通用积分
388.3864
学术水平
1047 点
热心指数
1117 点
信用等级
876 点
经验
161293 点
帖子
6522
精华
8
在线时间
6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4
最后登录
2024-4-7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经济理论的作用就像一张地图,地图不是真实世界本身,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周遭的环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后、往右或往左会遇到什么样的新景象。地图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简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标忽略了或画错了,经常会造成人们行动的失误。当我们察觉到这个问题时,就应该及时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改正地图。企业不具自生能力的情况在转型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因此,在分析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以及制定解决问题的有关政策时,应该放弃现有新古典经济理论中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暗含假设,把许多企业可能不具有自生能力作为理论分析和政策制定的一个重要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也就不会无条件按“休克疗法”和“华盛顿共识”来制定转型和改革政策,明白成功的转型和改革还有赖于创造条件使绝大多数的企业从没有自生能力变为有自生能力。
    另外,根据自生能力的概念一个国家发展的目标也必须重新定位。传统上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领袖、经济学家和社会精英把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起最发达国家具有优势的产业,采用同样先进水平的技术,生产同样的产品。但是,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技术结构是内生决定于这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的,不顾自己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的现状,试图去建立、采用、生产和发达国家同样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其发展目标的载体——企业必然没有自生能力,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无法生存。囚此,为了这个发展目标,政府就必须靠扭曲价格信号,干预资源配置来补贴、保护这些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寻租、预算软约束、宏观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接踵而至,结果是好心干坏事,经济发展欲速则不达。从自生能力的概念出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定位在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因为要素禀赋结构提升了,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企业为了自己
的生存自然必须提升其产业、产品、技术水平。在每个国家的土地(自然资源)禀赋是给定的前提下,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指的是每个劳动者所能支配的资本量的增加,资本来自于剩余的积累,要最快地提升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这个国家就必须在每一个时点创造最大的剩余,并将剩余中最大的部分用来作为积累。一个国家如果能在每一个时点上按其当前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和技术,整个经济就会有最大的竞争力,能够创造最大的剩余,并且,资本的回报率会最高,积累的意愿会最大,要素禀赋结构提升的速度会最快。
    企业关心的是产品的价格和生产的成本,而不是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本身,只有产品的价格反映国际市场的价格,投人要素的价格反映要素禀赋结构中各种投入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企业才会自动地按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其产业、产品和技术。因此,以最大程度加快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为发展政策为具体目标时,维持经济的开放和市场的充分竞争就成为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同时,由于企业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升级是一种创新活动,需要充分掌握合适的新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信息的收集和加工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而一旦各项工作完成,信息分享的成本就会接近于零。所以,政府可以收集关于新产业、市场和技术方面的信息,然后以产业政策的形式免费提供给所有的企业。此外,经济中的技术和产业升级还常常要求不同企业和部门能够协同配合。例如,新的产业和技术对人力资本或技巧方面的要求可能不同于老的产业和技术,一个企业也许不能将这些新的条件的供给完全内部化,需要依赖来自外部的帮助。除了人力资本以外,这种升级也可能需要有新的金融制度、贸易安排、市场营销渠道等。因此,政府可以使用产业政策来协调不同产业和部门的企业实现产业和技术的升级,并为其创造必要的法律、监管体系等。最后,产业和技术升级是一种创新活动,本质上是有风险的。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可能过于冒进或
保守,第一个响应政府产业政策的企业不管成功或失败都会为其他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外部性。为了补偿外部性和可能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不对称性,政府可以向首先响应政府产业政策的企业提供某种形式的补贴,如税收激励或贷款担保等。
    上述利用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的政策,可以让一个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跟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以低成本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加快经济发展,而实现在收入、产业和技术水平上向发达国家的收敛。需要注意的是,在以提高要素禀赋结构为目标的发展政策和以提高产业、产品和技术为直接目标的发展政策下都可能有产业政策,但前者所要支持的企业是有自生能力的,而后者所要支持的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前者所需要的补贴是少量的,是有一定期限的,而后者则需要依靠政府提供大量、连续的政策优惠或支持。
    传统计划经济体系的形成内生于政府所要优先发展的重工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不具有自生能力。传统计划经济转型的目标是建立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在转型过程中,传统企业不具有自生能力的问题就会由隐性变为显性,企业自生能力问题的解决情况如何成了决定转型能否平稳和成功的关键。
    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既然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无法生存,那么,以“休克疗法”的方式试图一步跳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鸿沟,必然造成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大量的企业破产和失业实际上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接受的,因此,在实行了“休克疗法”以后,政府仍然会继续补贴那些不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结果造成有休克而无疗法的尴尬局面。像我国这样以渐进的方式实行双轨制,一方面放开政府对资源的严格控制,允许新的企业进人到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创造新的资源增量,为传统部门的改革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继续给予传统部门的企业必要的保护和扶持,使其不会马上面临关门、破产的危险,然后创造条件解决传统企业自生能力的问题。这种方式有可能既维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使转型有可能在帕累托改进或卡尔多改进的方式下进行。
    在一个转型中国家,当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问题得到解决以后,企业能否盈利的问题,就转变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里讨论的公司治理、市场竞争的问题了。国家对企业的盈亏不再负有责任,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残余下来的保护补贴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能够彻底得到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也就能够完成。然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完成有赖于政府放弃赶超战略而采取比较优势战略,否则,政府不但难以放弃现有的不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还有可能再创造出更多不符合比较优势、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这样政府就难以从扭曲、干预市场的“拔苗助长型政府”转变为克服信息不对称、协调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的“因势利导型政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转型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自生能力 经济学 重要性 经济学家 下一步 国家 2014 产品

To hedge or to speculate,that ’s a proble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0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