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jingjun
617 0

[休闲其它] 美中关系已至临界点? [推广有奖]

  • 7关注
  • 66粉丝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18338 个
通用积分
4118.6398
学术水平
299 点
热心指数
390 点
信用等级
264 点
经验
713191 点
帖子
2322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5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
最后登录
2024-6-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美中关系已至临界点? 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员 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

美国及其亚洲盟友与中国的关系是否已经到了临界点?在亚洲近几周来上演了一连串外交和安全攻势后,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戴维•兰普顿(David Lampton)今年3月在上海发表讲话时提出的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有着惊人的预见性。

在本月早些时候于华盛顿举行的备受瞩目的峰会上,美国和日本实质性升级了它们的防卫同盟。日本进而在南中国海与越南和菲律宾举行了首次联合海上军演。上周,美国宣布将在澳大利亚北部部署B-1轰炸机(这条消息后来被否认),目标也是在该地区制衡中国。
接下来,就在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上周末访问北京之际,五角大楼透露它正考虑在南中国海争议地区以海上巡逻和侦察飞行形式采取有限军事行动,以强化它对中方行动的反对。
目前人们争论的焦点是中国的“岛屿工厂”(island factory,在礁盘上填海造岛——译者注),这是指中国在南中国海开展的一连串愈演愈烈的填海工事,目的在于加强中方对亚洲多国声索的区域的控制。

美军对中方行动发起有限但危险挑战的可能性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几个月来,华盛顿政策和防务圈子里的要人一直在汇集整理他们的论据,支持美国反击他们眼中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咄咄逼人行为。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罗伯特•布莱克威尔(Robert Blackwill)和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Tellis)在3月份的一份报告中将这一辩论提上了台面。该报告呼吁美国在亚洲确立经济、外交和军事地位。简而言之,对待中国要少些迁就、多些制衡。
该报告辩称:“由于美国让中国‘融入’自由国际秩序的努力如今已对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产生新的威胁、并且最终有可能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构成重大挑战,华盛顿方面需要针对中国出台新的宏大战略,核心是制衡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而不是继续助其崛起。”
在奥巴马(Obama)和小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内曾大行其道的另一种声音——即反对美国对华采取更赤裸裸的咄咄逼人政策——如今在华盛顿已落下风。
对于布莱克威尔和泰利斯提出的战略,可以提出一种异议。如果美国采取这项无疑会被中国视为遏制政策的战略,将注定会使中国继续在亚洲采取对抗美国的行为、并真正成为美国的对手。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确立任何形式合作关系的机会也会随之破灭,这对两国政府和世界其余地区来说都是有害的。

这张1999年拍摄的照片,展现了南沙群岛美济礁上中国建造的钢筋水泥要塞

这是一个人们熟知的论据,但其说服力越来越弱,原因是尽管亚洲地区较小的国家不断进行抗议、美国也通过公开和私下渠道敦促中国罢手,中国却继续推进在南中国海的填海工事。
兰普顿关于中美在亚洲达成长期和谐的论断——美国要重新思考战后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中国要重新校正其对力量的理解——就其本身而言是合理的。然而,在中国正以其填海造岛计划造成新的“水上事实”之际,兰普顿的论断对短期事态并无助益。
直到不久前,奥巴马政府制定的美国“重返亚洲”战略还是在以试探式的方式实施。在这里停靠几次港口,在那里部署几百名海军陆战队员,但美国还没有做出什么能抢占媒体头条、引发中美军事对峙的举动。这种局面正在改变。

人们的关注点现在将主要落在中国对美国采取的任何军事举措的反应上。同样重要的是观察中国的亚洲邻国的反应。

之前一段时间,亚洲国家曾打算向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说再见,中国的崛起让其中很多国家——尤其是日本、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急切地邀请美国返回亚洲。
如果美军真的在亚洲炫耀力量,它们还会这么热切吗?中国或许会提醒这些惶惶不安的邻国,如果美国不再那么热衷于采取更具对抗性的战略,它们得当心自己想要的东西。美国或许有一天会从亚洲撤出,但中国始终都会在这里。
作者简介: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是原英国《金融时报》北京分社和华盛顿分社社长,现为美国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公共政策研究员

译者/何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美中关系 临界点 relations Institute relation 美中关系 临界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