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方竭力采取了一系列努力、以阻止股价暴跌逾两周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依然很大。
周一,上证综指(Shanghai Composite)暴跌8.5%,至3903点,与政府确定的3500点的底部越来越接近,离据信的4500点的顶部越来越远。
没有监管机构和政府的支持,再加上对新股上市的六个月禁令,股市会跌到多少点?这一不确定性意味着,大量在美上市的中国民企私有化、然后移师国内股市的计划暂时搁置。
与此同时,曾令中国高科技企业筹集到远远多于需要的资金的私募市场没有受到太多影响——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如今,虽然投资者希望估值会降下来,但迄今它们所处的水平超出了企业家在公开市场可能企及的高度。
如果说会发生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高科技集团将得到一个提振,有望提高公开上市的高科技企业及其私有同行的估值。尽管MSCI明晟已决定不把A股总体纳入其基准指数,但该公司计划在11月调整其中国指数,将逾10家高科技企业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 EM),多数将以美国存托凭证(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为形式。
MSCI的中国指数目前非常侧重国有企业,尤其是银行、能源和电信这三大板块。过去国企主导着中国经济,然而如今它们的产出还不到一半。相比之下,已变身为社交媒体、旗下拥有微信(WeChat)的网络游戏公司腾讯(Tencent),是该指数中唯一的“新经济”成分股。
将被纳入该指数,目前正向香港投资者和经纪公司征求意见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Alibaba)、百度(Baidu)、京东(JD)、网易(Netease)、携程(Ctrip)、58同城(58.com)、唯品会(VIPShop)和奇虎360(Qihoo 360)。这一变动将迫使那些以MSCI新兴市场指数等基准衡量业绩的投资者增持这些股票。
这一变动还意味着,企业家在和投资者谈判时将拥有新的筹码,令私募市场升腾起更多泡沫。随着对冲基金和风险资本家竞相争夺交易(然后将其打包后转卖给金融食物链的较低梯级,在此过程中赚得大量佣金),自负已经在市场上扮演着巨大角色。
这些较低梯级包括家族理财室(family office)以及富达(Fidelity)之类的共同基金公司,它们对于遥遥无期地等待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感到不耐烦。摩根大通(JPMorgan)等多家银行正在扩充其私募市场部门,以求争夺这方面的业务。当然,问题在于,指数的这一变动会不会提升指数成份股的品质,从而帮助增强市场的稳定性?抑或只是助长泡沫?这些企业产生的业务量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与新千年之交的“新经济”泡沫有很大不同。将那些在美国上市的较高品质的高科技股票(而不是较低品质的A股同行)纳入指数,是一种改进。
然而,为争取越来越多的业务量,许多此类企业正处于烧钱状态,不惜向消费者提供补贴。有时候,为了击退潜在的更大威胁,它们会联合起来。比如,在优步(Uber)打算进入中国市场之际,滴滴打车(Didi)和快的打车(Kuaidi)就曾这么做。而在其他情况下,这些企业的投资者迫使它们联合起来,比如58同城和赶集网(Ganji.com)。不过,携程(Ctrip)和去哪儿网(Qunar)曾两度讨论过合并事宜,结果都决定不合并。最近,两家公司都募集了更多资本,增强自己在竞争中的底气。
估值越高,风险越大——即使在私募市场也是如此。这其中的格局与房地产市场类似,当一位买家支付了离谱的过高价格后,其他人都会提高其资产组合的标价。一旦出现观念上的大回调和一系列戏剧性的下行交易(后一笔交易相比前一笔存在折扣),估值就可能大幅下滑。
相比之下,国有企业也许不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但至少它们不太可能变成稍纵即逝的流星。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桑晓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