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认证服务业在互联网时代地位更加重要
电子认证服务是指为电子签名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证明的活动,包括签名人身份的真实性认证,电子签名过程的可靠性认证和数据电文的完整性认证三个部分,涉及数据电文的生成、传递、接收、保存、提取、鉴定各环节,涵盖电子认证专有设备提供、基础设施运营、技术产品研发、系统检测评估、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是综合性高技术服务。电子认证服务通过保障网络身份真实、网络行为可溯和数据电文可靠,为维护权益、追究责任、履行义务提供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是构建可信网络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与快速发展,电子认证服务对构建可信网络空间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据统计,电子认证服务业避免互联网用户在交易时因诚信和身份问题导致的损失达到几百亿元,大大的增强了用户的信息,促进了互联经济的不断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人,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0%,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0亿,拥有IPv6地址16694块/32。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发展将带动电子认证服务业的发展。
(2)社保、医疗、保险等公共领域对电子认证服务的需要进一步增长
社保、医疗、保险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将逐步深化电子认证的应用,电子病历、电子保单等更多业务将得到广泛开展。随着社会对电子认证服务的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网络购物用户数量将迅速增长,网上交易活动开展更为频繁,在线招投标、电子合同签署与电子订购等业务将蓬勃发展。这些领域对电子认证服务的需要将会进一步增长。
(3)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需要电子认证服务保驾护航
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325亿元,同比增141%,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前瞻预计:到2014年这一数字有望达4124亿元。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电子商务逐步向移动电子商务转变,手机支付的应用使得商务交易更加便捷,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也更加电子认为服务保驾护航。
(4)云服务为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仍处于低总量,高增长的产业初期阶段。据估计,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人民币,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4年我国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2.8亿元,同比增长率超过30%。云计算等新模式的产生使得云端数据的安全存储、访问授权、隐私保护问题逐渐凸显,为电子认证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物联网、三网融合等为电子认证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3年至今,政府先后出台了共33项相关政策、设立专项和给予资助,为我国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2013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实现4896亿元。与此同时,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至2013年末,FRID国标立项31项,已发布4项;国标委下达了47项物联网国家标准计划;移动支付国标发布实施。
前瞻分析师认为,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的五大驱动因素在未来5-10年,将会呈现较快的增长,从而带动电子认证服务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