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猫爪
35865 72

[经济学基础] [原创]宏观经济学面面谈02:宏观的“小”理论综合 [推广有奖]

11
wesker1999 发表于 2008-12-4 12: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猫爪睡懒觉了

使用道具

12
猫爪 发表于 2008-12-4 13: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各位的支持!!

其实,我更希望大家能够往上增砖添瓦、挑肥拣瘦,不过表扬也很让我高兴,所以请继续,嘿嘿。

下面继续第二部分——Hall的随机变动/随机游走

宏观经济学中对消费的研究可分为几个阶段。

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是第一阶段。但这一假说缺少必要的微观基础。
      
第二阶段的代表是:杜森贝里(Duesenberry, James S., 1949)的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RI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57)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PIH),以及莫迪利阿尼(Modigliani, F.,1957)等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LCH)。这三种假说都被认为具有合理的微观基础。
     
第三阶段是对收入风险的考虑、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概念。这些思想刺激消费理论寻求理性预期下的新意义,其代表是霍尔(Robert E. Hall, 1996)的随机游走假说(Random Walking Hypothesis)。

随机游走的假说是建立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的基础上的,所以先复习一下,在确定性条件下,假定利率和贴现率为0,考虑一个寿命为T期的人,一生的效用为:

U=Σu(Ct),                t=1,2,……T

其中Ct为t期的消费,u(•)为即期效用函数,一阶导大于0,二阶导小于0。初始财富为A,各期的劳动收入分别为Y1,Y2……YT,因此预算约束为:

ΣCt=A+ΣYt              t=1,2,……T

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拉格朗日函数为:

L=Σu(Ct)+λ(A+ΣYt-ΣCt)

一阶条件为: u(Ct)=λ

这就意味着消费的边际效用不变,从而每一期的消费相等。 Ct=(A+ΣYt)/T。可以看出这个假说最重要的结论就是:

在给定的一期里,个人的消费不是由那一期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其一生的收入决定的,这就是持久性收入,收入的时间模式对于消费并不重要。

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Random-walk Hypothesis)是研究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把理性预期方法论应用到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之上。
 
事实上,霍尔的设想直接来源于对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研究的不满意。为了回避前者测量财富市场价格时遇到的实际性资料问题,同时避开后者适应性预期的永久性收入估算的问题,霍尔提出的取代办法是,把消费的变化经验地类比为通过“新信息”来确定。
 
具体地说,霍尔认为,如果财富或永久性收入的估计和今后的消费都以理性预期为基础,那么,由消费或收入过去的变化反映出来的过时资讯对现期的消费变化不应有任何影响。

霍尔是从作为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性收入假说之基础的跨时最优化消费模型中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的。
 
假定利率和贴现率为0,即期效用函数为二次型,那么在不确定情况下,个人的目标就是最大化一生效用的预期值。

即 :

max E[U]=E[Σ(Ct-(a/2)Ct²)]

约束条件同上: ΣCt=A+ΣYt
 
现在考虑1期减少消费了dC,未来t期增加消费了dC,为了使预期总效用不变,

这两期效用的变化的预期值应该相等。

第一期的边际效用为1-aC1,所以减少消费dC,使效用的减少为(1-aC1)dC,这是确定的;
 
第t期的边际效用为1-aCt,所以这一变化的预期效用收益为E1[(1-aCt)dC] ,

所以要求二者相等,最终就有:
 
(1-aC1)dC=E1[(1-aCt)dC],
 
即:

C1=E1(Ct)

由约束条件可得到:

ΣE1(Ct)=A+ΣE1(Yt)=TC1                        
 
C1=E1(Ct)=[A+ΣE1(Yt)]/T

由该式可以看到预期的每期消费应该等于其预期的一生收入的平均值,

这个结论本质上是承继了持久收入假说的,只不过加入了预期。
 
但是随机游走假说还做了进一步的推论:

由C1=E1(Ct)可以推出从C1=E1(C2) ,

更一般的:在每一期里,预期的下一期消费都等于当期消费,

Ct-1=Et-1(Ct),
 
这说明消费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这就有:

Ct=Et-1(Ct)+εt

εt是一个随机变数。同时有:

Ct=Ct-1+εt

(以上公式,转自某不清晰的电子书,正在核实中,如有错误欢迎提出。

我的二次型学得不好,又及。)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4 13:43:53编辑过]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13
猫爪 发表于 2008-12-4 14: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esker1999在2008-12-4 12:37:00的发言:
猫爪睡懒觉了

啊?连这个你都知道?你在我的窝棚里安装摄像头啦?

3、投资理论一览(乘数——加速数、内部资金理论、新古典投资、托宾的Q)

[讨论]乘数加速数的一点疑惑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304-1-1.html

加速原理是凯恩斯主义的还是新古典主义的内容?

https://bbs.pinggu.org/b48i42724.html

[讨论]乘数模型(求教)

https://bbs.pinggu.org/b48i340493.html

[原创]乘数理论批判 (这个属于是“民经”以阶级斗争的视角来看乘数理论的,挺有意思,各位不妨一看。)

http://www.pinggu.org/BBS/b48i357906p4.html

[求助]乘数加速数的应用问题???

https://bbs.pinggu.org/b48i64119.html

乘数——加速数模型:也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投资扩张时,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增加作用,收入的增加又通过加速作用对投资产生加速推进作用,这样,经济进入循环扩张阶段。

乘数理论是用来说明投资的变动将如何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加速数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的变动将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只注意到了乘数的作用,而没有注意到加速数的作用,这是不全面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说明收入、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因此他们主张把乘数与加速数原理的作用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说明。这一模型实际上是引入时间因素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

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自身,因而是内生的,具体说是,投资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变动(乘数作用〉,而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加速数作用),正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因此,这种理论称为乘数-加速数模型。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14
menghongyan819 发表于 2008-12-4 14: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nbsp;&nbsp; 不是学经济的,就是看不懂呀,我要努力学习了,不管怎么样,也要弄懂,AZ<br>wesker1999
&nbsp;魅力&nbsp;+2
&nbsp;奖励&nbsp;2008-12-4 14:50:21

使用道具

15
猫爪 发表于 2008-12-4 17: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一模型实际上是引入时间因素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在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Yt),由消费(Ct)、投资(It)、政府支出(Gt)构成,这样就有下式:

Yt=Ct+It+Gt                                              (1)
 

消费由边际消费倾向(c)与前期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其中边际消费倾向(c)为一不变的常数,所以:

Ct=c.Yt-1                                                       (2)
 

投资由消费增加量与加速数(a)决定,也就是由国民收入和加速数决定,所以:

It=a(Ct-Ct-1)

  =a(c.Yt-1-c.Yt-2)

  =a.c(Yt-1-Yt-2)                                         (3)
 

设政府支出为一常数Gt,把(2)、(3)和Gt代入(1)式得到:

Yt=c.Yt-1+ac(Yt-1-Yt-2)+Gt                                 (4)
 

根据上面这个差分方程,只要已知两个时期的国民收入(Yt-1和Yt-2)和a和c的数值,就可以推算出本时期的国民收入的值。下面是萨缪尔森使用a与c各种不同的数值,根据(4)式计算出的,政府在各个时期连续支出一美元将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序列表。

27320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4 17:53:17编辑过]

273201.bmp (27.06 KB)

273201.bmp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16
猫爪 发表于 2008-12-4 19: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教一下:关于托宾的Q理论

https://bbs.pinggu.org/b48i47981.html

请问 托宾Q值是指什么?

http://www.pinggu.org/BBS/b5i82713p3.html

求教:托宾q值在实证研究中如何计算?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62041-1-1.html

何为托宾的Q,托宾是谁啊,哪位给讲讲啊?

http://www.pinggu.name/bbs/b47i136329.html

求教:什么是 Tobin's q?

http://www.pinggu.name/bbs/b28i875.html

3、投资理论——托宾的Q

托宾的Q(Tobin's Q Ratio),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于1969年提出。

托宾的Q是公司市场价值对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两种不同价值估计的比值。分子上的价值是金融市场上所说的公司值多少钱,分母中的价值是企业的“基本价值”—重置成本。公司的金融市场价值包括公司股票的市值和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重置成本是指今天要用多少钱才能买下所有上市公司的资产,也就是指如果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再来一遍,创建该公司需要花费多少钱。

其计算公式为:

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增加投资的需求;

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

所以,只要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其重置成本来说有所提高,那么,已计划资本的形成就会有所增加。

托宾的Q比率理论应用

托宾的Q理论提供了一种有关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如果Q高,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新厂房设备的资本要低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这种情况下,公司可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如果Q低,即公司市场价值低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厂商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如果公司想获得资本,它将购买其他较便宜的企业而获得旧的资本品,这样投资支出将会降低。

反映在货币政策上的影响就是:当货币供应量上升,股票价格上升,托宾的Q上升,企业投资扩张,从而国民收入也扩张。根据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

货币供应↑ → 股票价格↑ → Q↑ → 投资支出↑ → 总产出↑

又一个!!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17
猫爪 发表于 2008-12-4 19: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4、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为:M/p= f(Y,w;rm,rb,re,1/P•dp/dt;u)

M:名义货币存量;P:一般价格水平;Y:国民收入;w=K/H: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比例;rm:预期货币收益率;rb:债券市场利率;re:预期股票收益率;rp:1/P•dp/dt:预期物质资产收益率,即通胀率;u:其他变量。

弗里德曼承袭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的传统,明确指出,货币数量说并非关于产量、货币收人或物价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明确货币需求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在1956年,他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中,对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逐一加以分析而得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指出,其所研究的货币量是指实际货币数量,而不是名义货币数量。所谓的实际货币数量指的是一定的货币数量所能购买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亦即对一定真实物品与劳务量的支配权。

因而,在其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形式而产生的货币形式的收益—利息,也是货币的实际收益率而不是它的名义收益率,代表的是股权资产的收益率,不仅仅包括股息收人而且包括了因价格变动而带来的股权资产的资本利得或资本损失。

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财富的价值是由它所赚取的收益来表示的,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表示的是以实物资产形式保有一元财富的实际收益。即表示物质资本K与人力资本H之间的比例关系。

人力资本指个人赚取收人的能力,虽然人力资本的价值无法用 市场价格来计算,但是人力资本与其他各种形 式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可能性,而由于人力资本获得收人的能力不如物资资本赚取的收人能力那么可靠(比如人在失业的时候就丧失了获取收人的能力;而且,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即用现有的收入购买人力资本,是对未来取 得收人的能力的投资。

因此,W的值越小,即人力资本H在财富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大, 意味着将产生一个大的名义收人流量。Y代表的是恒久性收人,恒久性收人指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常能够获得的收人流量,因而也就是制约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u是价格误差项,表示的是影响货币服务效用的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货币效用也就不会发生无规则的变化。

又一个!!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18
猫爪 发表于 2008-12-4 19: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4、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托宾模型

鲍莫尔—托宾模型 (还要花三块钱呢,呵呵)

https://bbs.pinggu.org/b57i365745.html

在货币理论中,利率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货币的各种不同替代物的各种不同债券具有不同风险,从而利率和风险成为人们货币需求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经济学家通过发展更为精确的理论来解释凯恩斯理论的持币的三个动机。鲍莫尔—托宾模型就是其中的一个理论。
 
在50年代中期,威廉·鲍莫尔(William Baumol)和詹姆斯·托宾各自贡献的基础上,创造了存货法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和托宾都指出,个人维持货币存量与企业维持商品存量遵循同样一个道理。

鲍莫尔—托宾模型全称叫鲍莫尔—托宾模型货币需求模型,其研究的结论是交易需求层面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这个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人们持有货币是有机会成本的,即持有货币的替代资产入债券的利息收入。而持有货币的好处是避免了交易成本,持有债券是有交易成本的。人们在应付日常交易的时间段里,可以频繁的置换货币和债券,只要利息收入大于交易成本。当利率上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必然增大。只要在不影响日常交易的时间内,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大于持有债券的交易成本,人们就愿意放弃一部分货币转而持有债券,以谋求利益。反之亦然。可见交易需求对货币也是敏感的,即交易需求与利率水平呈现负相关。

鲍莫尔—托宾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人维持货币存量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那就是如果个人要维持更多的货币存量,那么他就要面对如果把这部分货币转化为生息资产而带来的利息收入的损失;如果他保持较少的货币,那么他就要忍受为了满足日常货币需求而频繁地把生息资产转化为货币而带来的交易成本。因而维持多少货币存量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使利息收入损失和交易费用两种成本之和最小的问题。

具体而言,货币需求的最佳水平将取决于各种成本。首先,每次去银行要有往返成本Pb,而每个月份往返的次数为PQ/M*,因此每个月份往返银行的总成本为 Pb(PQ/M*);其次,持有货币还有机会成本,即平均货币持有量所损失的利息收入i(M*/2)(注:此处存在如何计算平均货币持有量的数学问题);再次,家庭面临如下的替代:M*越大,往返银行的次数就越少,但一个月内损失的利息却越大。家庭若在月初提取一大笔款项(M*=PQ)使其能满足整月支出的需要,就能把往返银行的成本降至最小,但是这个很大的M*会使家庭在一个月份内的利息损失增加到最大程度;最后,家庭必须在频繁往返银行的成本(如果 M*很小)与放弃利息(如果M*很大)之间进行平衡。

又一个!!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19
zhangyangcai 发表于 2008-12-4 19: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多讨论点高级宏观的东东吧<br>猫爪
&nbsp;金钱&nbsp;+10
&nbsp;魅力&nbsp;+5
&nbsp;不知您认为什么算是“高级宏观”?不妨发帖分析下?&nbsp;2008-12-4 20:01:10

使用道具

20
猫爪 发表于 2008-12-4 19: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5、货币供给过程——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政策工具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基础货币的特征

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

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基础货币的公式

从用途上看,基础货币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数量上看,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等四部分构成。其公式为: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

(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货币乘数

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

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

总之,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由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 现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等因素决定。而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

关于货币政策工具,请见中国人民银行网页:

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huobizhengcegongju/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30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