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猫爪
35870 72

[经济学基础] [原创]宏观经济学面面谈02:宏观的“小”理论综合 [推广有奖]

31
猫爪 发表于 2008-12-5 09: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2-5 7:5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2-4 22:05:00的发言:有什么情况,是必须通过投放基础货币来增加货币供给的呢?

(1)比如为了维持固定汇率。

(2)想实现利率/汇率/物价目标(而非货币存量目标),也都需要调节基础货币来配合——基础货币供应少了,即使人为限定利率/汇率/物价水平,也会力不从心。

为了让市场上流行某一目标利率,货币当局常常要调节通货存量(比如承诺以某一利率水平向金融机构贷款)。

我之所以感觉不好举例子,是因为论坛上有些人(虽然不是大部分,但至少也是相当部分),

对投放基础货币的概念认识,还停留在“央行印钞”的水平上。

而举出这样的高水平的例子,似乎无法更清晰的说明这个概念。

我想能否举出一个整体变化的例子,哪怕离奇一些,如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货币系统?(金元券?新论坛币?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32
猫爪 发表于 2008-12-5 09: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2-5 8:0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2-4 21:59:00的发言:比如:03 宏观经济学流派的恩怨情仇;04 开放经济中的IS-LM-BP模型;05 增长经济理论综述

如何安排都有道理。

我只是想,能不能先把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摆出来。

比如,IS联系的是SNA,BP联系的是国际收支表,LM联系的是央行资产负债表。

这些表的变化,联系了IS、LM、BP的变化(经济中的某一活动,如何表现在IS、LM、BP上)。

每一方程都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不同体系下的基本原理不同)。

还有,IS-LM-BP与AD有什么关系?(各原理之间的关系)

您说的很对,关键就在于,不能分割这些基本知识点。

这也是我很郁闷的原因,几乎每一本中级以下的教材,都好像比较混乱。

(罗默以上倒是不混乱了,嘿嘿,全是模型)

我想既然这个帖子叫“面面观”,最好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另一方面,还不能把基础知识点和相关的“流派知识体系”放得太远。

因此,我觉得此帖结束之后,可以以单元的形式开始下面的帖子,

同时在每个帖子的开始把相关知识点再放一些链接,然后应用于每个帖子的主题思想之中。

您看如何?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33
猫爪 发表于 2008-12-7 19: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6、经济周期理论简述

经济周期的成因

(一)外因论 

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

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 Jevons)于1875年提出的。

2、创新理论 

创新(Innovation theory)是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的出现。

总之,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的出现,从而必然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3、政治性周期理论 

外因经济周期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

①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

②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

③政治家喜欢连选连任。

(二)内因论 

内因论认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

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1、纯货币理论 

该理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极端地认为,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货币主义者在分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时,几乎一脉相承地接受了霍特里的观点。但应该明确肯定的是,把经济周期性环惟一地归结为货币信用扩张与收缩是欠妥的。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而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经济周期的类型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1)基钦周期:短周期

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2种。 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称基本钦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是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1936年,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 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 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 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形成若干个短周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7 19:27:28编辑过]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34
猫爪 发表于 2008-12-7 20: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7、工资粘性、价格粘性、菜单成本、流动性陷阱。(终于到了结束本帖的时候了,yeah!!)

含义:

1)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工资粘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

2)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

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

3)名义工资粘性指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实际工资粘性指各种工资之间的相对工资比有粘性。

更简单的解释:粘性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不容易发生变动,而弹性就是指价格非常灵活。

工资粘性产生的原因

1 、合同的长期性

合同总是具有期限的,而这种期限通常都不是短暂的,因为过于短暂的合同会增加劳资双方的谈判成本和调整成本。经调查研究发现,在美国占有决定性的重要行业中,劳动合同的期限往往为三年,即货币工资在三年内不能改变,这样,由于合同具有期限,而且期限往往较长,所以工资的调整总是缓慢的,这便使工资具有了粘性。

2、 合同的交错签订

一个社会经济中所有的劳动合同不可能是在同一时间签订的,也不可能同时达到终止期,因此,各种长期合同都是交错签订的,从而工资的调整也是交错进行的。这种合同的交错签订使得工资的调整不可能非常及时,这也是工资具有粘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 、效率工资论和集体谈判理论

效率工资论认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依赖于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企业支付的工资越高,工人的生产效率越高,从而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因此,企业为了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愿意向工人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而不愿轻易降低工资,从而使工资具有了粘性。

工会和集体谈判理论认为,现实社会中工会在劳动市场上具有垄断力量,加入工会的工人们的工资主要不是由劳动市场供求均衡决定的,而是由工会领导人与雇主之间的集体谈判决定的,最终的谈判结果往往是一种妥协的协议,通常情况下是把工资提高到均衡工资水平之上,雇主根据这种工资水平决定雇用多少工人。一般地,由工会参与确定的工资并不随着经济状态的变化而立即变化,这样就会使工资具有粘性。

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

名义价格粘性论包括菜单成本论,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经济周期模型;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等。另外还有交错调整价格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而不是同步方式调整价格。

实际价格粘性论包括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性论、投入产出表理论、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

工资粘性论分为名义工资粘性论和实际工资粘性论。

名义工资粘性论的代表性理论有交错调整工资论和长期劳动合同论等。

实际工资粘性论典型理论有: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局外人理论。

隐含合同论包括公开信息隐含合同论和非对称信息隐含合同论。

效率工资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效率工资和劳动市场;效率工资的微观基础;效率工资和失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8 13:09:08编辑过]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35
猫爪 发表于 2008-12-8 13: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小综合:工资粘性的5个解释

不同的经济学流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相互补充的工资粘性解释,下面简介工人、厂商、工人和厂商,长期关系,内部人—外部人模型等5个主要关系中的工资粘性。

1、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在这类模型中,工资的缓慢调整源自工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迟缓或关于它们的信息不完全。(实际工资向上的粘性)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完全灵活可伸缩的,但因为预期的短期错误,工资调整迟缓,指出当名义工资因为价格上涨而提高时,工人错误地相信他们的实际工资已经提高而愿意工作更多的时间。这样,在短期内,直到工人认识到更高的名义工资纯粹是更高的价格水平所致之前,名义工资的增加将伴随着更高的产量和更少的失业。

罗伯特·卢卡斯将工资粘性解释置于一种明确的理性预期的框架中。在卢卡斯模型中,工人在决定按现行名义工资是否工作时并不知道现行价格水平。当他们看到他们获得的工资正在上升时,他们会认为工资的上升也许是因为整个价格水平已经提高了或者因为他们这种类型的劳动力的工资上升了。如果工资增加的原因是已经上升的价格水平,那么他们的实际工资不会有变化,他们将不会增加他们所提供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是他们这种类型的劳动力工资上升了,那么实际工资会增加,他们将愿意工作得更多。由于工人在决定是否工作更长时间的时候信息不完全,因而只好折中处理。(个人理解,这意味着:生产的粘性,而非工资提高的粘性?)这样,卢卡斯揭示了更高工资与更高就业之间短期替代关系,这种关系取决于工人掌握信息完备程度。

2、协调问题

侧重于厂商面对需求变动时调整其价格的过程。假设货币存量增加了,最终价格将与货币供给上升同一比例,产量维持不变。在调整过程中,因为经济中的厂商不可能聚在一起协调其价格上升事宜,每家厂商只能当通过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商品需求的增加感受到了货币存量变动的效果时才缓慢地提高其价格。协调问题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工资是向下粘性,即为什么当总需求下降时工资并不是立即下降。任何削减工资的厂商在没有其他厂商仿效的情况下都会导致其工人的不满和辞职。很可能是那些利润情况最好的厂商率先削减雇员的名义工资,然后各个厂商随之行动,这样工资才能缓慢地降下来。

3、效率工资和价格变动成本

效率工资理论侧重考察作为激励劳动力手段的工资。工人在职位上付出的努力与该职位相对于其他替代性职位所获得的报酬是联系在一起的。厂商也许想支付雇员高于市场出清工资以上的工资,以确保工人为了不失去这个好职位而努力工作。这个理论本身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平均的名义工资变化缓慢,但确实有助于解释失业的存在。但是,结合改变价格需要成本这个事实,效率工资理论可以解释一定的名义工资粘性,即便重新定价的成本非常之小。(我没看明白这句话。)

4、长期关系

在发展关于工资粘性的解释的过程中,我们将前述的各种理论为基础,并且还要将解释建立在一个核心要素——即劳动力市场涉及到厂商和工人之间的长期关系这一事实的基础之上。劳动力队伍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期望他们现行的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下去。包括工资在内的劳动条件定期重新加以协商,但次数不很频繁。这是因为频繁地重新确定工资非常耗费成本。(“类”菜单成本?)典型的情况是,厂商和工人一年一次重新考虑工资并对它们作出调整。在任何时候,不论是以明确的还是以隐含的方式,厂商和工人都必须就支付现行雇员的工资计划形成一致意见。对应于每周既定的工作时数并依据工作的类型规定相应在的基础工资,在超时情况下工资也许更高一些。厂商依此确定每期的就业水平。

现在来考察一下当劳动力需求发生变动且厂商增加了工作时数时工资是如何调整的。由于需求增加,工人在下一个劳动力协议期将会强烈要求增加基础工资。但是,在所有工资重新协商之前还要等待一段时间。而且,并非所有的工资能够同时加以协商。因为工资确定的日期是错开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相互重叠在一起的。

前期确定工资的部分工人不会将其基础工资一步到位地调整到使经济实现长期均衡所要求的水平,因为如果他们这样做了,厂商宁愿雇用那些工资尚未上调的工人;这样的话,如果重新协议的工资太高,早期确定工资的工人就面临失业的危险。因此,工资只只是一步一步地向均衡趋近。

后期确定工资的工人其工资会超过前期确定工资的工人的工资。但是它也只是逐渐向充分就业均衡下的基础工资逼近。因为重新协商工资的每一方都必须考虑其工资相对于那些尚未重新协商的工资的水平。在调整过程中,厂商在工资(因而也就是厂商的成本)发生变动时也将重新制定其价格。工资和价格的调整过程一直要持续到经济回复到具有实际余额的充分就业均衡。

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缓慢调整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一些相对说来很小的重新确定工资和价格的成本也会使得调整过程趋于缓慢。不仅如此,在一个大国经济中,许多不同力量影响着各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协调工资和价格调整以使得工资和价格迅速回复均衡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第二,当失业大量存在时,为什么厂商与失业工人不相互协商削减工资为失业者创造职位呢?根据效率工资理论的思路,其主要原因是,这种做法对在职工人的士气以及他们的生产率都是有害的。概括一下,在一段时期内预先确定的工资与错开的工资调整结合在一起,导致了我们在现实世界里观察到的工资和产量的渐进调整,它解释了这个动态过程。

5、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内部人—外部人模型预言工资对失业不会做出足够大的反应。它强调工资行为和失业之间的联系源于以下简单事实而所引出的含义:失业者并不坐在谈判桌上。

厂商能够富有成效地与在职工人协商,与失业者却不然。这有直接的含义,对于厂商来说,解雇劳动力是耗费成本的——解雇成本、雇用成本和培训成本,其结果是内部人相对外部人来说拥有一种优势。(交易费用!!)更重要的是,除非内部人接受削减工资,否则用失业来威胁他们不会是很有效的,这有两个理由。

首先,受到威胁的人也许会让步,但他们在士气、努力和生产率方面将会表现不佳。其次,如果厂商确实解雇了高薪工人,用低薪招来失业者,失业者现在变成了内部人,将会像他们前任内部人一样对削减工资表现出完全相同的抵制。

因此,厂商在获得一批驯服的劳动力之前将要面临许多轮代价昂贵的劳动力解雇的可能性。如果与内部人达成协议,给他们支付较高的工资,即使有大量的急于想在更低的报酬下就业的失业工人,那情况也要好得多。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36
猫爪 发表于 2008-12-8 13: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菜单成本  

厂商改变加工,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想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和费用.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并不大,但是,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的次数很多,那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如使顾客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大多数企业并不每天改变他们产品的价格。相反,企业往往宣布价格,并使价格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不变。一种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大约一年改变一次自己产品的价格。

企业不经常改变价格是因为改变价格有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这个词来自餐馆印刷新菜单的成本。菜单成本包括印刷新清单和目录的成本、把这些新价格表和目录送给中间商和顾客的成本、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决定新价格的成本,甚至还包括处理顾客对价格变动怨言的成本。

(就是说,“菜单成本”只是一个统称,相应的“改变价格”这个行为带来的成本,都是菜单成本。)

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必须承担的菜单成本。在当前美国经济中,由于通货膨胀率低,一年调整一次价格是许多企业合适的经营战略。但是,当高通货膨胀使企业成本迅速增加时,一年调整一次价格就是不现实的。例如,在超速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必须每天变动价格,或者更经常地变动价格,以便与经济中所有其他物价保持一致。

为什么这一点重要呢?原因是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消费者通过比较各种物品与劳务的质量与价格决定购买什么。通过这些决策,他们决定了稀缺的生产要素如何在个人与企业中配置。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其最好的用处中。

流动性陷阱概述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流动性陷阱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运用货币手段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可能是无效的。这一结论动摇了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因此,围绕流动性陷阱问题,西方经济学界争论很大。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J.托宾在其早期论文中,曾运用若干资料证明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并明确得出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有效的结论。然而,另两位美国经济学家M.布隆芬布雷纳和T.迈耶同样进行了实证研究,却得出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的结论。货币主义代表人物M.弗里德曼则持某种折衷态度。一方面,他否定有流动性陷阱存在;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市场利率不可能无限降低,因为人们需要以货币来替代其他金融资产的普遍愿望会使利率的下降有一个最低的限度。

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37
猫爪 发表于 2008-12-8 14: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终于写完啦!!!

自己庆祝一个!!!!

[em10][em10][em10]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38
猫爪 发表于 2008-12-9 19:0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gaiyueyang在2008-12-9 16:28:00的发言:
版主 人才 学习一下
以下是引用lg106在2008-12-8 16:40:00的发言:
学习中,谢谢.
以下是引用雨痕在2008-12-5 13:15:00的发言:
学习中,谢谢啦

感谢楼上的几位顶帖,大家喜欢这个帖子,让我很高兴。

各位的表扬让我干劲百倍。

不过,我更希望,各位能把里面的不足和问题指出来,或者,如果有不明白和看不懂的地方,也请指出来。

此外,希望大家能把这个链接发给更多的高手,或者更多的爱好者。

我和其他朋友一定会由此获益匪浅。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39
qinzhaoxin0404 发表于 2008-12-9 20: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版主!好帖子,辛苦了。向你学习。

世界是有心人的

使用道具

40
liushengtao53 发表于 2008-12-11 14: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8-12-3 15:11:00的发言:

在这里面,还是先帮你总结一下一些学派的观点吧.

在凯恩斯学派的模型里面, 财政政策是通过乘数过程影响这产量,而就业和失业的水平决定于产量, 所以呢,财政政策的工具是实现特定就业的主要工具.

而凯恩斯学派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还是60年代,就转变了不再单纯的信封phillips curve. 在这之前,凯恩斯学派基本都是相信phillips curve 中的曲线关系, 也就是在没有实行收入政策的条件下,工资上涨率主要是受失业水平所代表的劳动市场过度需求而受影响的.  而另外一个方面, 价格则是取决于单位产品的成本加法.

因此,政府对于工资和价格的上涨率,主要是通过改变财政政策,作用于失业水平.   假如再导入工资函数.  就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假设, 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或者进口价格维持稳定的情况吓. 依靠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稳定失业率, 就可以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模型的推理, 我有空在写上来).

而之后, 一个重要的观点变化, 就是他们开始不再信仰传统的phillips curve, 而且认为工资的上涨率主要决定于某些形式,比如工会的推动作用,而这个作用是独立于宏观经济的其他变量之外的, 各个工会会利用他们的谈判力量,使工资增长超过了未来预期物价和生产率的增长.

另外一个就是外生式的通货膨胀,这类型的通货膨胀是通过国际贸易或者说是进口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  当进口价格经过价格加成的假设,引起了国内价格-工资螺旋式的上升. 这个可能是由于本国的货币贬值,或者世界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的.

之后另外一个重要的观点, 就是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货币的供应量的变动对于产量水平或者通货膨胀率并没有影响.或者这样说吧, 在广泛的限度里面,货币的供应量对于产量和物价的影响"无足轻重", 相对于财政政策而言,并不是一个那么重要的政策工具.

利率并不改变产量水平. 但是通过改变资本流量水平(假设在固定汇率的条件下)就会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

但是这并不是代表货币供应量大幅度上升的时候不影响产量和通货膨胀.

还有一个政策就是政府应该直接的规定信贷的最高限额, 去应付由于信贷政策工具方面的变化.

还有一个就是凯恩斯学派方面, 认为应该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政策去影响短期和长期的经济. 因为没有政府的干预,政策目标将会有不符合要求的变化,导致经济上的不稳定, 因此需要宏观预测工具对于这些不稳定进行预测, 并且采取响应的政策去消除这些不稳定. 还有这些政策工具, 能够被之前所运用的相抵消.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