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单手劈西瓜
2306 5

[考研外校] 三跨426分谈长线复习如何”庖丁解牛“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高中生

2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84 点
帖子
10
精华
0
在线时间
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9-28
最后登录
2015-11-2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在上一篇攻略中,说到了长线复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年前---2016年4月底),第二阶段(2016年5月初---考前),其中第一阶段着眼于增强内功,打好公共课基础,拓宽专业课知识面,不必过于应试;而第二阶段着眼于应试,注重题型与方法的归纳,提升熟练度,同时不忘以各学科脉络和思维引领整个复习。
考研并不是找好工作,拼好前途的必经之路,如果只是因为“别人都考,我不考闲的慌”这种无厘头的理由,很难坚持到最后。所以首先想清楚为什么考研,是换个专业为将来的发展方向做能力和知识上的储备,还是为了获取更强的就业砝码?拿定主意后选校选专业,选学硕还是专硕才更有方向,也才能长线的坚持下来。
首先还是说专业课的复习,上一篇说到跨考者专业课尽量提前准备起来,但不必准备的太应试。看所考专业课的核心教材也好(没定院校但定了专业,可以先看一看本专业口碑好的教材,打一打学科基础),扩展的相关书籍也好,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必不可少。笔记不一定搞成“文抄公”式的机械抄概念,最好是自己读书有了思考与疑问,就随时写下来,这样无论是看别的书,还是将来再看第二遍,都可以相互印证。总之,记笔记不是为了抄考点,是为了把书读的更积极。
有些同学喜欢去找各类学霸笔记来看,以为得了宝典,便可省去自己做笔记的大功夫。其实学霸之所以是学霸,就在于形成笔记的过程中的思考与总结,以及在运用中不断提升的思维能力。把笔记拿来看,只不过得了本精缩版教材,得不到这些思维能力。所以笔记一定要自己做,别人家的优质笔记资料只可以拿来参考补充。也只有自己做过思考才知道市面上哪些资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次品。往大了说,考研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与思维方式是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
进入第二阶段以后,专业课就得开始往应试训练上转变,时间上大致在暑期前后,看个人进度与时间安排。如果说第一轮是把书读厚,读每本专业课和教材和其他拓展书的时候,尽可能的让思维动起来,心得与笔记越丰富越好,那这一轮就是带点功利性的把书读薄了。所谓读薄,就是在读书时把可能会考的重要定义、概念、模型一个个的彻底弄懂,形成笔记,同时想一想如果某处出题该怎么答。如果有练习册,结合着认真做好,如果能弄到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可以在此过程中结合真题进行。但不必自作聪明判断某处不怎么考,所以就别看了,各校专业课真题形成的样本过小,可以反映出重点,但不能得出精确的命题范围,这一轮仍应该追求全面。
到了专业课的冲刺时段,该做的一方面是查漏,看看上一轮还有什么遗漏的知识点没有搞懂,不够熟练,解决它;另一方面就是练习各类题型答题技巧,仔细反复分析真题,对高频的考点和可能的考点自己多写一写。
需要提个醒的是,第二阶段主要做的事情是应试,但并不是和第一阶段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和思维割裂的。第一阶段形成的内功,可以让第二阶段复习的更透彻,这是其一;形成的一些习惯也可以保持,比如看一些学科期刊杂志,逛一些学科论坛了解前沿动态等等。例如我从理工转考了经济,第一阶段养成习惯后每个月都会上知乎、豆瓣小组和各类论坛看一些热点话题的讨论,也经常看一些财经类的电视节目。不要小看这些戏外功夫,答同样的要点,为什么有些人得分比别人高呢?不是有黑幕,往往是知识面和“学科思维方式”分了高下。我一个三跨生能把专业课考到130多,最终并列第一,半点关系也没找,靠的主要是第一阶段打下的内功和长期保持的习惯。
接下来简单说说政治,政治我考了68分,中规中矩,自我满意,在高手面前不值一提。这门经验谈不上,简单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我是从考研当年的7月份开始看政治的,用的是肖秀荣的讲真题。由于精力主要放在其他门,慢慢悠悠的过了一遍,一直看到9月初。在看的时候,个人感觉马哲和政经等理解性的内容可以稍下点功夫,这样后面时间紧的时候不至于着急。到了9月下旬大纲解析出来以后,买本大纲解析,买了本肖秀荣1000题,边看边练边圈画重点,做上一遍,错题总结一遍,这样基本上考场不至于考出离谱分了。在冲刺阶段,跟风和舍友一起去上了个冲刺班,人太多,个人觉得课堂上多有效果谈不上,发的几份总结有些用。政治辅导班上与不上自己斟酌,暑期班我个人觉得会打乱个人节奏,而用时很多的冲刺班听听不妨。把时政,各类常考热点要点该背的背一背,各种模拟预测练练手,就可以上场了。
政治我没有下大功夫,若有文科出身,想在政治上拿到更高分数的同学,可以参照高手的攻略贴,我这只算流水账。
接着说英语。考试分数下来,我最满意的就是英语。虽然从绝对分数上来看,数学和专业课更好看些,但英语作为一直没自信的一门,相当于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那么我具体做了些什么呢?
首先是第一篇攻略做的那些提升实力的长线积累,比如背单词,晨读,研读经典教材(前一篇说过,我个人用的是新概念3-4,参见前文)。在这些过程中,词汇、语法、长难句、写作都会得到综合提升,要比一上来就用一堆应试教辅胡作一气有效得多。从原因来说,应该是教辅着眼于把一个人既有的实力通过应试训练最大化的发挥出来,自己底子不行,再发挥也就那么一点点;而精研教材,可以提升既有实力,后面再稍加训练发挥的实力就大不同了。
晨读和背单词一定要坚持,发飙背一阵子,然后隔好长时间不管,基本没用。一定要量化,每天读几篇文章,每周背多少,回顾几次,任务不见得定的严苛,但一定要遵守。如果觉得背词实在枯燥,可以结合各类app辅助开展。
长线积累即便到了第二阶段,目标转到应试也不必停下。凭感觉就能选对并不是神迹或是运气,而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语感。
我的英语应试阶段开始于考试当年6月初。首先动用真题,每套卷子先只做阅读和翻译部分----也有人只做阅读,我是觉得这两部分可以相互促进,所以同时开展。有的观点说真题不必动用过早,应该留作模拟,更多的观点是真题是考研英语复习的最靠谱蓝本,真题阅读最少要过三遍,我相信的是后一种。英语这门实力够了,模不模拟是不太重要的,考前找几套练练时间掌控就可以。
真题张剑、丁晓钟等等版本都不错,我个人用的是张剑。
第一遍研究真题阅读,分年份先按答题状态做一遍---尽量不查词,即便感觉像天书。做完对下答案,照着答案解析弄明白错哪了。神马?你觉得这样就算做完一年了?开玩笑,这才是个开头。接着,画风切换,把真题当作教科书中的课文般全面解剖:1---查并标注各类生词---注意,连选项中的生词也不要放过,尤其是那些问作者啥态度?啥看法?所用的各类情绪、态度词,最好都收集在笔记里;2----分析语篇,作者行文是什么结构,是三段式的提出论点、论证、总结呢?还是先抛出对立观点玩反转呢?用了哪些关键词做衔接和转折?都标注出来。这个过程不仅对阅读理解有帮助,对写作也有所帮助;3---分析长难句。考研阅读里总有那种读起来像在唱蹩脚rap的句子,这明显是出题人故意的。结合真题书的解析分析长难句的句法结构,语法要点,并翻译,同时,正好练习同一份试卷的翻译部分。这两块个人觉得能力互通;4---分析出题逻辑。这一条可以留到第二轮去做,以免你感到任务太重抓狂。考研英语阅读自身的命题逻辑很独特,与四六级截然不同,经常会出现从原文一字不差抄下来的误导选项,需要自己琢磨体会。第一遍重点着眼于1、2.
第二遍研究真题,仍然重复以上的四件事情,并重点着眼于3、4,回顾第一遍的成果,看能挖出哪些新的收获;第三遍与第四遍(如果时间允许有),就是对第一、二遍所得成果的反复梳理与总结。
不要小看这几遍,有的同学觉得你折腾半天不就复习了阅读么?其他部分不要了么。实质这样仔细的以真题阅读为蓝本,又是语法、翻译、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对其他部分也有很大的提升。
写作还是要当真写一写的。我选的用书是《写作160篇》,参考了丁晓钟老师的一些讲义。具体操作上,建议采取先小作文,后大作文。进入暑期后,我一般每周1-2篇小作文,重点演练一种应用文体,练熟换其他文体,不断循环,大作文每月写2-3篇,同时适当参考常见模板。注意最好不要只是套模板,在自己试写的过程中,可以对模板做一些自己风格的修改,例如从晨读的文章中摘取的一些好句式、好句子。这样可以在阅卷时不被看做纯粹背模板的批量作文,得分可以高些。
其他题型中,完型我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真题该部分做完,总结好,也就差不多了。客观讲这部分要靠英语底子,复习性价比不高;新题型可以着重练一练,资料上可以选择网上的一些新题型讲义,或者单买专门的新题型书籍,练熟了这块就是满分,性价比高;翻译最好和阅读同步训练,如前文所述。
这些事情做下来,我收获了一个不错的英语分数,具体的策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
最后的重头戏是数学。数学我虽然考了满分,但作为一个理工科转经济的家伙,又碰上了一份区分度不高的大年卷子,其实是没什么可吹的。但对于数学,一些自认为比较靠谱的招数,想给大家说一说。
首先是第一阶段复习教材阶段。关于复习教材的意义,前一篇已经简单说了,再补充说两句。作为提前长线复习的同学,一开始就捧上全书指南狂啃并不明智,除非你属于大学数学门门95+那种。概念与定义的引入与详细展开,只有教材上才有完整展现,且近年一些灵活的基础题,是刻意跳过题型与技巧,直接深入考察基础概念的,15年1道源于导数计算公式推导的证明题就是如此。
如何复习教材呢?或者说的更细一点,怎样才算把教材复习好了?对于数学,可以通过做题来检验效果,甚至精确量化出复习成效。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我建议的量化标准是600-800道基础概念及计算题。
具体的做法是:看一个单元的教材,重点关注:1---定义、概念、定理的来龙去脉,尤其是何时成立,何时不成立,有哪些运用,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各种基本计算,如各种方法求极限、求导、积分、级数判敛、解微分方程、矩阵计算、线性方程组求通解等等。之后,把课本的重要例题、选部分课后题(上篇说过,网上可以搜到建议课后题号)编上号,抄在专门的本子上,开始独立解答。如果做错了或是一时没有思路,要看懂了才会写,就把错误答案及原因,或者是想不出的地方写在本子上。上文讲600-800题,意思是每一章的题顺序编号,做了多少心中有数,例如第一章做了100个题,第二章编号从101起。当你完成了第一阶段复习教材,翻着几大本做完的几百个题目,随便抽一个都没有任何疑问,就很到位了。这样的一轮教材下来,稍微熟悉下真题就能考到120往上,后面再往高提分也是比较容易的。
还有个问题是,有些同学的底子不理想,一拿到数学教材就抓狂,不要说做题,连看懂都是个问题,也不知道要挑什么题来充当那600-800题;或者觉得自己看很难抓住重点,这时就要用教辅及视频了。前面说过第一阶段不适宜用应试型教辅,那么此时的教辅用配套大学数学课本的辅导书一类就好。我个人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微积分解题方法技巧与归纳、线性代数解题方法技巧与归纳、概率论解题方法技巧归纳系列,作者是毛纲源教授。这书不是考研应试书,按照课本教辅的模式展开,但例题大多是各类真题及改编,也有一些典型的课后例题。如果底子还不错,这书是个很好的选择,可以提前熟悉真题,也可以从这书上选择题目进入600-800题量化。
至于视频,上一篇推荐的各类公开课,mooc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选个可以熟悉考研考察点,又不想一上来就过于应试的,狮子数学是个可行的选择,这也是我个人选用的。狮子的前期课程偏重教材概念串联和数学思维塑造,趣味性强,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比较适合。有些同学想去报个实体班,这个我个人没有体验过,不好建议。个人觉得优秀的视频比报班更具灵活性,可以自己选择使用,不会打乱个人计划。同时强烈推荐网易公开课下麻省理工吉尔伯特教授的微积分重点(一共就10几讲,思维串联性质),复习完微积分多听几遍,天地为之广阔。
总之,无论用那种方法完成第一阶段,最终的量化标准就是这600-800题的完全掌握(记得上一篇讲的中间回顾,不要因长线而脱节),这些题在今后的复习中也可以反复回顾,尤其是其中做错标出的。
接下来到了第二阶段,时间大致也来到了第二年的5或6月。这一阶段得复习的更有针对性,侧重点转到对题型与方法的熟悉与练习上来,依然有个量化标准:一本教辅上的所有例题(错题、偏题可以删去),大致题量在1200题左右+一本配套题集上的所有题目。如果用了视频或是报了班,课上所讲的重点例题也可加入量化。这样合起来超过2000题左右的题量。可以确定的说,如果这2000题,每题都能独立做出,归纳好,考研考场上是独孤求败般的感觉。
我个人选用的是文登指南。选李范全书(曾经叫二李全书),李王全书,张宇18讲,汤家凤无师自通的也很多。每次看见讨论哪本书好的都略感无语,如果你用的好,哪本都是神器,用的不好,哪本都是白搭,关键在你不在书。
如何算用的好?我个人的操作是,像第一阶段一样,把指南上的每道题都抄在本子上,独立规范的做,之后再看书上的解答。这样比单纯看要好得多----有时书上方法比我的巧,可以琢磨总结;有时我的方法比书上更巧,可以骄傲之余总结下,不会做或是做错了,也可以看完答案再独立做,并在一旁写下要点。还是与一阶段一样的问题,如果觉得做教辅比较吃力,可以搭配视频进行。这一阶段我仍旧用的是狮子数学,他们的强化段课程依旧保持思维导向,比较重视解题者视角与思维养成,比较对口味。但我也没有全听,仅在自己觉得还不够强的章节先选用课程,而后开始独立编号做教辅,这一轮做下来,满满的6大本。试手真题,已经在140以上了。需要注意的是,好的课程可以用做参考,但不要太依赖,依赖往往是灾难。
至于配套题集,选基础过关660题、1000题、986题、汤1800题都行。我自己觉得已经独立做完一整本教辅,再搞本大题量的习题过多了,所以选的是660题。这本书很诡异---至少一开始我是这么觉得,说是基础过关,题目并不简单,至少比真题难一个等级。认真做下去才体会到这本书的好---是面向基础概念的深入考察的。可以说这本做透后概念上会是全方位无死角。
做完这些第二轮就可以结束,我对这轮的每个题都按序编了号,一共做了2496题,此时已经打下了满分的底子,剩下的就是第三轮进一步熟练了。
第三轮是该先分套做好真题的,至少做好近15年的,有条件还可以往前做更多年份。真题是非常好的资料,也是最能反映命题规律的资料。建议到这一阶段还没那么自信的同学先踏实的做好真题,同时结合真题把前面两个阶段的题目本,笔记都看一看,形成实战能力。就我个人而言,真题这一轮几乎是飞过,如果你们前两轮做的像前述一样扎实,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这一阶段我平均每套真题1小时40分钟独立做完,除少数年份基本都是满分。这根本不值得吹,因为实质上大部分题之前都做过或见过类似。
之后可以做些其他模拟,依旧是定量,30套左右就差不多了。我选用的是李永乐400题,合工大五套超越版与共创版,张宇8+4,一共32套。这些试卷中有些显著难于真题,但可以打磨答题技巧,训练综合解题能力,并保持状态。做到考前1个月的时候,号称比较难的合工大五套我已经可以基本满分,这时感觉已经到位,上考场也确实顺利拿下。
写的超乎预料的长,实在写不下去了,想必对于阅读者读到这里也很累了,正文到此为止。
再提醒:保持身心健康超级重要,多锻炼,生活规律。长线复习只要保持踏实持续,其实不必熬夜。也可以隔段时间给自己放点小假,调整调整。考研很重要,然而生活不只是考研。祝各位拼搏者顺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庖丁解牛 丁解牛 考研英语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 写作160篇 找好工作 专业课 公共课 机械 如何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83121910 + 5 + 2 + 2 + 2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啊秦时明月 发表于 2015-10-15 18:11: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点个赞

使用道具

藤椅
83121910 发表于 2015-10-16 13:46: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到标题就感觉不错

使用道具

板凳
狸漫归 发表于 2015-10-22 19:05: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

使用道具

报纸
83121910 发表于 2015-11-2 08:26: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说实话这才是好贴,请求加精!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用于考研,对于应对其他考试都是很有用的。学习ing

使用道具

地板
单手劈西瓜 发表于 2015-11-20 09:12: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再顶上来给所需者吧。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