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开乐
2375 2

[学术哲学] 自然与人-6.1 解读“哈勃红移”的实质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教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20 个
通用积分
0.0328
学术水平
34 点
热心指数
28 点
信用等级
13 点
经验
13020 点
帖子
652
精华
0
在线时间
3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3-17
最后登录
2017-9-16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自然与人—6  揭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几个依据的本质

李开乐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已经有哈勃红移、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氦丰度等观测事实作为证据,所以就觉得理由很充分了。但是,这些证据有的是被误解了,有的又很牵强附会。我们在本部分要专门对这些证据进行逐个的详细分析,揭示它们的真实本质,以消除对它们的误解。

自然与人-6.1  解读“哈勃红移”的实质

    摘要:“哈勃红移”现象绝不说明宇宙在膨胀,而是宇宙蛋黄及其下面各级的核球所喷射出来的天体,都沿着自己的螺旋轨道逐渐散开所产生的必然现象。


   “哈勃红移”是大爆炸宇宙创生论的重要证据,我们可以用核球喷射论来揭示它的真实本质。这是我们正式开始用“天蛋”宇宙模型和核球喷射论来具体解释宇宙和天文的重大问题。我们的目标是直指宏观领域中的最根本理论——大爆炸宇宙创生论,它是所有天文理论的产生根源。

    哈勃红移,就是光的多普勒效应。简单地说,用望远镜观察一个高速远离地球的天体时,它的光谱会向红色方向偏移,这叫做红移,反之称蓝移。老百姓更容易理解的现象是,火车从远处背着我们开走,声音听起来会沉闷一些,如果对着我们开过来,声音就清爽一些,道理是一样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注意到了这种重要的天文观测事实,说明各星系正以很高的速度彼此飞离,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哈勃红移”。由于有了天体的红移现象,哈勃就认为宇宙正在膨胀。近代的高科技观测手段,也就这样子催生出宇宙大爆炸理论了。

    用“哈勃红移”现象来说明各星系(包括银河系内各恒星)之间正以很高的速度彼此互相飞离,也即它们都在离开地球而远去,这基本上符合事实,但是,因此而认为“宇宙正在膨胀【5】 ,这个结论却是一种误解。为什么这样子说呢? 图6.1表示了宇宙蛋黄喷射出来的子天体所走过的螺旋线轨迹。可以看出,被喷射出来不久的天体沿着螺旋轨迹绕核球旋转的半径就小,所以绕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短,于是从核球沿着垂直于球面的方向(即径向方向)所拉开的距离就小(如A点)。相反,远离核球的天体绕核球旋转一周的时间长,从径向方向所拉开的距离就大(如E点)。因此,核球附近的螺旋结构肯定要比远处的螺旋结构相对密集(AB<DE),这就使得从客观效果看来,被喷射出来的各个天体之间,在沿着螺旋线绕核球转动并逐渐远离核球的过程中,必然彼此互相散开。这样一来,在其中任何一个天体中的人,当然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感觉到周围的天体都在离开自己远去了。假如银河系位于D点的位置,则银河系内的天体不仅发现银河系外的星系(如C、E)都在离开自己逐渐远去,还会发现银河系内的天体彼此之间也互相散开,因为图中以D点为中心的小螺旋线也是逐渐胀大的,不过星系内天体的互相散开就没有星系外的天体那么严重了。

    更全面地说,其中F点的星系会远去得特别快,G点的星系红移较小,H点的星系应该是蓝移的(即距离我们越来越近)。虽然蓝移的情况极少,但还是有,所以说“所有的星系都在离开地球而去【6】 ,这只能是基本正确,并不全面。还有文献也这么说:“1912~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测量了15个星系的谱线位移,得出它们的视向速度。其中只有2个(包括M31)谱线紫移,表明它们在向银河系靠近;其余13个都是红移,表明远离银河系而去【4】,这就说明了我们这里的分析是符合观测事实的。由宇宙爆炸创生论所推引出来的“宇宙正在膨胀”的观点,必然要求全部所有星系都彼此相飞离,这就不符合观测事实了。

    由此可见,红移现象绝不说明宇宙在膨胀,而只是宇宙中的所有天体都携带着核球喷射所给予的动能,在沿着自己的螺旋轨道运动时所共同产生的必然现象。如果把坐标原点定在地球上看问题,你当然就感觉到宇宙似在膨胀。假如早在“地心说”主导的年代就观测到了哈勃红移,肯定还会认为宇宙爆炸的中心就在地球这里哩!只有把坐标原点定在宇宙蛋黄的球心上,或者定在我们的这个宇宙单体之外,并应用核球喷射论,才能看清整个宇宙所有天体的运动状况。

图6.1.JPG




6.1宇宙膨胀实质示意图

    参考文献:

4】《文科天文》苏 宜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163843446067110112113119120124126127131144158159165174175185187188221页。

【5】《宇宙与太阳系》责任编辑:赵尉杰、吉佳玲,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年。

【6】《黑洞、类星体和宇宙》H L.西普门著,董克谅、彭秋和译,科学出版社,1987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自然与人 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大爆炸 科学出版社 多普勒效应 宇宙大爆炸 多普勒效应 望远镜 老百姓 支持者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水浪 + 12 + 24 + 5 + 4 + 1 鼓励原创

总评分: 经验 + 12  论坛币 + 24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4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水浪 发表于 2015-10-21 15:16: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持原创作品

使用道具

藤椅
李开乐 发表于 2015-10-21 22:37: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水浪先生!我的整本书稿四、五十万字全部都是自己的原创观点,均与流行观点背道而驰,很感谢先生愿意如此细阅。每天一小节,要发表十几个月,就希望最终能有伯乐出现。诚请先生尽力帮忙,我将感恩不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