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rek9955
89844 399

[其他] 中国金融学批判(非常专业)   [推广有奖]

21
FM3 发表于 2005-8-23 00: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在2005-8-19 17:40:19的发言: 好,强顶!!! 进了人大金工才发现就极少几个老师在做微观金融,好像国内大学都在打着金融的幌子做宏观经济学,就连财金的院长大人也曾在大会上说过有国外的学校批评人大的金融不合国际口径,人大以后要宏微观并重。但宏观的课还是占绝对统治地位啊。想想有点后悔当初在报志愿时在人大金工,复旦数学和北大物理中选了人大金工!!!

1) 其实国内本科设立“金融工程”这么一个项目也不合国际规范。

国外的“金融工程”、“金融数学”这些项目主要是硕士项目,招的学生基本上本科是数学、物理、工程背景的。培养目标是为金融公司、投行输送数量策略分析师。

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2年,学费很高。 主干课程一般为———— 金融学基础、随机数学、金融计量、金融计算方法、衍生品定价、风险管理、优化方法与统计计算等。

大部分学校是以数学系为基础,联合一些经济系、金融系、统计系的师资,建立“金融工程”或者“金融数学”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学术性项目。所以学费高,基本没奖学金,主要目的是为金融公司培养能够熟练进行数量建模的分析师。

2) “就连财金的院长大人也曾在大会上说过有国外的学校批评人大的金融不合国际口径,人大以后要宏微观并重。”

呵呵,说真的这种事情还用的着别人来批评啊! 自己搞的什么东东自己还不知道啊?!!

国内的金融本科生、甚至某些学校的研究生,最重要的必修课程就是《货币银行学》,而国外的金融本科生,上来最先必须要学的就是《公司金融》————这就象是经济系的学生必学的《经济学原理》一样!!! 金融的MBA也要学这个基础的《公司金融》。

甚至金融的PHD也要先修过这门课程,然后才是后续的金融理论、资产定价、连续时间金融、实证资产定价、实证公司金融、金融计量、高级资本市场专题等等课程。

国外经济系或者金融系一般也有一门课程————《MONEY AND BANKING》,就名称看对应于我们的——《货币银行学》。内容本科层次的以米什金的教材为基础,如果是研究生课程,可以讲的深一些,加一些货币经济学的稍高级的材料。

————————

“好像国内大学都在打着金融的幌子做宏观经济学”

——————其实现在就中国的现状来讲,先别说你是搞什么的,先问问你到底搞出了什么?或者说搞懂了什么??!!

中国符合国际规范的金融学家确实不多,但真懂宏观的也不多啊!!!! 比如说“国际金融”,很多人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70、80年代的一些ABC知识水平上,也可以做“国际金融”的博士生导师。

看看国外的前沿在哪儿呢??!! 去看看JME、JMCB、JIE等宏观、国际金融的国际杂志吧,问问自己——————能看懂多少?!!

有人告诉你他不懂基本的高级微观、宏观和计量知识,也能看懂这些“国际金融”的前沿文章,你能相信吗???!!

3) 还有一点是我看到前面不少人的帖子强调把“宏观”的内容从金融学中剔除出去。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因为金融学不但和微观经济学联系密切,而且也和宏观经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很多金融学的大师级人物,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大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出身。比如CAMPBELL、COCHRANE,再比如普雷斯科特、STIGLIZ、SHILLER。

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深深的植根于经济学的传统之中。很多金融学研究的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的焦点。 比如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互动、资产价格泡沫与真实投资的关系、股票溢价与宏观风险分担问题。。。。。等等,不胜枚举。

(1)LUCAS 1978年那篇“纯交易经济中的资产定价”,既是宏观经济学的必读经典,也是每个学习“金融理论”的金融学学生的必读经典。

Lucas Robert Jr., 1978, "Asset Prices in an Exchange Economy", Econometrica, 46, 1429- 1446.

(2)Mehra, 和 Prescott 1985年的文章提出了著名了“股票溢价之迷”,这个问题激励了很多宏观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的思考,带动了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发展。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对宏观经济学相当的素养,很难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

ROBERT BARRO————作为一位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专家,最近也写了一篇关于“股票溢价之迷”的文章。(就是在人民大会堂讲的那篇!)

Mehra, R., and E. Prescott, 1985, The Equity Premium: A Puzzl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5, 145- 161.

Rare Events and the Equity Premium? Barro, Robert J., April 2005.

4) 国外很多金融名系都有大量宏观经济学背景的老师,当然人家无论是宏观还是金融搞的都是符合国际规范的、高水准的,还有就是上面提到的————很多金融问题的研究根本离不开对宏观经济学的探讨。

下面以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为例,让我们看看几个宏观—金融背景的师资及其研究成果。

A)

Joao F. Gome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Finance

PhD,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997; MA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996; BA, New University of Lisbon, Portugal, 1991

Research Areas Macroeconomics; financial economics; labor markets.

http://www.wharton.upenn.edu/faculty/gomesj.html

Current Projects Firm and aggregate level investment;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asset prices.

Academic Positions Held Wharton: 1997-present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with J. Greenwood and S. Rebelo) "Equilibrum Unemploy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1). "Financing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

(with L. Kogan and L. Zhang) Equilibrium Cross Section of Return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3).

B)

Urban J. Jermann

Safr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Capital Market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Finance

PhD,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Geneva, Switzerland, 1994; MA,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Geneva, Switzerland, 1991; Licence mention economie politique, Universite de Geneve, Faculte des sciences economiques et sociales, Geneva, Switzerland, 1988

Research Areas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croeconomics; asset pricing

http://www.wharton.upenn.edu/faculty/jermann.html

Research Areas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croeconomics; asset pricing

Current Projects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asset prices about the long-run behavior of the economy.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cademic Positions Held Wharton: 1994-present (named Safr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Capital Markets, 2005). Previous appointments: University of Virginia; Universite de Geneve. Visiting appointment: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Other Positions Senior Economist,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2000-01; Visiting Schola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1997, 1999; Economist, National Australia Bank, Melbourne, 1988-89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with F. Alvarez) "Efficiency, Equilibrium, and Asset Pricing with Risk of Default." Econometrica (2000). (with F. Alvarez) "Using Asset Prices to Measure the Cost of Business Cycles." NBER (2000). (with M. Baxter and R.G. King) "Nontraded Goods, Nontraded Factors, and International Non-diversification."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8

3)

Amir Yaro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Finance

PhD,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4; MA,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1; MA, Tel-Aviv University, 1988; BA, Tel-Aviv University, 1985

Research Areas Asset Pricing; Macroeconomics; International Finance; Econometrics

Current Projects Monetary effects on asset prices; Incomplete marke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turns.

http://www.wharton.upenn.edu/faculty/yaron.html

Academic Positions Held Wharton: 1997-present. Previous appointment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Other Positions Visiting Scholar,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udies, Stockholm University, June 1996; Summer Intern, Research Departm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3; Unit Head, The Financial Advisor to the Chief of Staff, Israel Defense Foreces, 1985-89

Career and Recent Professional Awards; Teaching Awards Alfred Sloan Dissertation Fellowship, 1994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with L.P. Hansen and J. Heaton) "Finite Sample Properties of Alternative GMM Estimator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tatistics 55 (1996). "Liquidity Shocks and 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1996). (with C. Telmer and K. Storesletten) "Persistent Idiosyncratic Shocks and Incomplete Markets." (1996).

下面这位Andrew B. Abel 更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巨人之一,曾任沃顿金融系主任。著有著名的中级宏观教科书 (with B.S. Bernanke) Macroeconomic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1992; 2nd edition, 1995; 3rd edition, 1998; 4th edition, 2001.

D)

Andrew B. Abel

Ronald A. Rosenfeld Professor; Professor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h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78; AB, Princeton University, 1974

Research Areas Macroeconomics; saving and investment; monetary economics; asset pricing; social security

Current Projects Using general equilibrium asset pricing models to understand behavior of asset returns. Developing stochastic models of capital investment with various forms of adjustment costs. Analyzing social security and its effects on the economy.

http://www.wharton.upenn.edu/faculty/abel.html

Academic Positions Held Wharton: 1986-present (named Ronald A. Rosenfeld Professor, 2003; Robert Morris Professor of Banking, 1989; Ronald O. Perelman Professor of Finance, 1988-89; Amoco Term Professor of Finance, 1986-88). Previous appointments: Harvard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Visiting appointments: Tel Aviv University;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Other Positions Member, Long-Term Modeling Group,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2001-present; Member Panel of Economic Advisers,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2001-present; Member, Technical Panel on Assumptions and Methods, Social Security Advisory Board, 1999; Visiting Schola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1989-92; Economic Consultant, Bank of Portugal, 1976

Career and Recent Professional Awards; Teaching Awards Fellow, Econometric Society, 1991; John Kenneth Galbraith Award, Harvard University, 1984; MBA Core Curriculum Cluster Award, 1996-97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2001-2005 Editorial Board,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93-present; Editorial Board,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Economic Policy Review, 1994-present; Advisory Board, 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1990-present.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with B.S. Bernanke) Macroeconomic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1992; 2nd edition, 1995; 3rd edition, 1998; 4th edition, 2001. "Risk Premia and Term Premia in General Equilibrium."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43.1 (February 1999). "The Effects of Investing Social Security Funds in the Stock Market When Fixed Costs Prevent Some Household from Holding Stock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1.1 (March 20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3 0:59:58编辑过]

已有 1 人评分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chinafrl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22
FM3 发表于 2005-8-23 00: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沃顿金融系的课程介绍:

http://finance.wharton.upenn.edu/courses/CourseDesc/

其中不少课程是和“宏观经济学”密切相关的:

FNCE 101 Monetary Economics and the Global EconomyThis is an intermediate-level course in macroeconomic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including topics in monetar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 goal is to provide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macroeconomic events and policy, which govern the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business. The course analyzes the determinants and behavior of employment, production, demand and profits; inflation, interest rates, asset prices, and wages; exchange rates and international flows of goods and asset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with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analysis is applied to current events, both in the US and abroad. Prerequisites: ECON 001, ECON 002 and MATH 104. Students cannot receive credit for both FNCE 101 and ECON 102. Wharto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ake FNCE 101.

FNCE 208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FinanceAnalyzes financial problems corporations face that result from operating in 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Major topics covered are corporate strategy and the decision to invest abroad, forecasting exchange rates,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managing exchange risk, taxation issues, cost of capital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in the multinational firm, and sources of financing. Prerequisites: FNCE 100, FNCE 101.

FNCE 219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This course focuses 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and exchange rates. Topics include pricing in the foreign currency and Eurocurrency markets, use of forward exchange for hedging, short-term returns and market effici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y markets, foreign currency options, internation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pricing of foreign currency bonds, currency swaps, Eurocurrency syndicated loans, foreign currency financing and exposure management. Prerequisites: FNCE 100, FNCE 101, STAT 101.

FNCE 220 International BankingThis course focuses 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tional banking activities. We will examine how current and historical events are reshaping the industry. We will focus on the basic analytics of managing a bank's exposure to liquidity, credit, market and country risk. In addition, we will consider how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risk exposures and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banks. Throughout the semester we will discuss public policy issues such as international debt crises and regulation. Prerequisites: FNCE 100, FNCE 101.

FNCE 602Macroeconomics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 This course is required of all students except those who, having prior training in macroeconomics, money and banking,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at an intermediate or advanced level, can obtain a waiver either by credentials or by passing an examination. The purpose of FNCE 602 is to train the student to think systematically about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economy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to be able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within which business and financial decisions are made. The course emphasizes the use of economic theory to understand the workings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operation and impac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Specifically, the course studies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level of national income, employment, investment, interest rates, the supply of money, inflation, exchange rates, and the formulation and operation of stabilization policies.

FNCE 719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FNCE 719 is a course 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and exchange rates. Topics include pricing in the foreign currency and Eurocurrency markets, use of forward exchange for hedging, short-term returns and market effici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y markets, foreign currency options, internation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pricing of foreign currency bonds, currency swaps, Eurocurrency syndicated loans, foreign currency financing and exposure management. Prerequisites: FNCE 601, FNCE 602 (FNCE 602 may be taken concurrently, but not FNCE 601).

下面是几门宏观---金融(MACRO---FINANCE)的博士生课程

FNCE 924 Intertemporal Macroeconomics and Finance Fiscal policy with optimizing consumers. Money with optimizing consumers. Asset prices in stochastic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s. Intertemporal models of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econometric evidence. Liquidity constraints. Prerequisites: FNCE 912.

FNCE 933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is course provides an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tool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this field. Prerequisites: FNCE 911, FNCE 922 (recommended).

FNCE 937 Applie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Finance FNCE 937 uses numerical tools to address a variety of issues in finance. The course has two main objectives. First, it seeks to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useful quantitative tools to understand and produce frontier research in finance. Second, it applies these tools to advanced topics in both corporate finance and asset pricing. A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new and recent researc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3 0:57:30编辑过]

使用道具

23
lshi018 发表于 2005-8-23 05: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上的 FM3,我文字能力不好,所以表达不清晰

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金融不分宏观微观

从理论上讲

1,经济分宏观,微观,是因为有政府,社会的存在。要考虑SOCIAL WELFARE,所以出现宏观角度。金融本身并不是 基础性行业,本身米必要分宏观微观。

从实际上讲

2,我国现代教育的分类是从外国引进的,外国MACROECONOMICS,MICROECONOMICS,ECONOMETRICS是3个单词,FINANCE只有一个单词,从来没听说过MACRO-FINANCE这么说的。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24
lshi018 发表于 2005-8-23 05: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不知道你贴一大堆外国科目想表达什么意思。你搞清楚 SUBJECT和SUB-DISCIPLINE的区别了吗?

下面是几门宏观---金融(MACRO---FINANCE)的博士生课程

FNCE 924 Intertemporal Macroeconomics and Finance Fiscal policy with optimizing consumers. Money with optimizing consumers. Asset prices in stochastic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s. Intertemporal models of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econometric evidence. Liquidity constraints. Prerequisites: FNCE 912.

FNCE 933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is course provides an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tool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this field. Prerequisites: FNCE 911, FNCE 922 (recommended).

FNCE 937 Applie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Finance FNCE 937 uses numerical tools to address a variety of issues in finance. The course has two main objectives. First, it seeks to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useful quantitative tools to understand and produce frontier research in finance. Second, it applies these tools to advanced topics in both corporate finance and asset pricing. A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new and recent research.

我怎么没看到他们主页上写 “几门宏观---金融(MACRO---FINANCE)”,你自己加上去的吧,谁告诉你学宏观经济,FINANCE也是宏观的?,所有科学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白痴都知道就算学FINANCE也要学其他科目,比如数学,统计,经济(计量)。说实话我根本没看明白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25
FM3 发表于 2005-8-23 09: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啊,那么就把你的眼睛张大一些吧!!!!!

Macro Finance Seminar Spring 2005

http://finance.wharton.upenn.edu/department/Seminar/2005Spring/MacroSpring05/

Micro Finance Seminar Spring 2005

http://finance.wharton.upenn.edu/department/Seminar/2005Spring/MicroSpring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还不明白怎么回事的吧,再去看看JOÃO F. GOMES 的VITA的第2页——

Committee and Administrative Work

Junior Faculty recruiting committee (Macro-Finance) Ph.D. admissions committee (Finance) Co-organizer, Macro-Finance Seminar Organizer, Macro-Finance Lunch Seminar

这个什么意思,就不用一条条的给你翻译了!

呵呵,只能说你对金融了解的太少太少,包括那个楼主转贴的原贴作者,对金融学也是一知半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3 11:43:02编辑过]

使用道具

26
FM3 发表于 2005-8-23 09: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book/review_display.asp?ArticleID=25401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张新
本文的被阅读次数:9124

   

  作者简介 

  张新,丛书主编,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博士,现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曾任世界银行(华盛顿)金融市场发展局高级金融学家,为(全美)中国金融学会2001-03届会长、《经济学季刊》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编委、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金融学博士生导师。 

  一、缘起:中国金融学研究面临的挑战 

  我们金融学人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银行在2001年出版的《金融与增长》报告中指出: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取决于一国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行。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中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在近20年里取得了突出成就。从现有市场规模看,历经多年扩张,截至2003年2月末,中国的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10万亿元,相当于200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达1232家,市值总计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目前,中国金融业已步入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其间涉及的问题多样,突出的如监管体系的转型、金融风险的防范、市场机制的健全、金融工具的完善、银行坏帐的处理、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企业控制权市场的建立、上市公司股权和治理结构的完善、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等。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和结果将直接决定中国金融业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决定其能否为国民经济有效筹集和配置资源。不难看出,快速推进的金融改革实践已向现有的金融学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亟待融合国际学术惯例、契合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版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及其学科。 

  在金融学的理论认识及学科建设上,中国金融学界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二: 

  第一,对于金融学的内涵界定,中国学术界仍然是混沌一片。 

  金融学(Finance)的定义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且用来定义学科的术语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会有极其重要的影响。Webster字典将“To Finance”定义为“筹集或提供资本(To Raise Or Provide Funds Or Capital For)”。华尔街日报在其新开的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固定版面中将(公司)金融定义为“为业务提供融资的业务(Business Of Financing Businesses)”,这一定义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实业界的看法。代表学界对金融学较有权威的解释可参照《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 的“Finance”相关词条。由斯蒂芬·A·罗斯(Stephen A. Ross)撰写的“Finance”词条称“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其方法论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给金融契约和工具定价。”罗斯概括了“Finance”的四大课题:“有效率的市场”、“收益和风险”、“期权定价理论”和“公司金融”。罗斯的观点,集中体现了西方学者界定“Finance”倚重微观内涵及资本市场的特质。 

  在国内学界,对“Finance”一词的翻译及内涵界定存在较大争议。总览50多年来国内出版的各类财经专业辞典,“Finance”一词的汉语对译主要有“金融”、“财政”、“财务”、“融资”四种。相对而言,后三种译法用途相对特定,唯有“金融”颇值商榷。“金融”就其理论内涵来说,在国内具有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典型特征。基于货币、信用、银行、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汇率等专题的传统式金融研究,对于“金融”一词的代表性定义为“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刘鸿儒,1995),并不突出反映资本市场的地位。一般而言,国内学界理解“金融学(Finance)”,主要以“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和“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两大代表性科目为主线。其原因大致有二:在视资本、证券为异类的历史环境下,由政府主导的银行业间接融资是金融实践的中心内容。与此相适应,针对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研究成为金融学绝对主导。二是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国策导致将对外贸易加强,国内高校相应大面积开设以国际收支和贸易为核心的“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专业。 

  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基于以上两大学科界定的(国内)“金融学”,今天看来却恰恰不是Finance的核心内容。西方学界对Finance的理解,集中反映在两门课程:一是以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二是以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为核心内容的Investments,即投资学。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很多学者将Corporate Finance译作“公司财务”或“公司理财”,很容易使人误解其研究对象为会计事项,今后应予修正。总体观之,国内所理解的“金融学”,大抵属于西方学界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而西方学界所指的Finance,就其核心研究对象而言更侧重微观金融领域。 

  第二,金融学理论和学科建设较为滞后。 

  对于金融学内涵界定的含糊,直接导致我国金融理论和学科建设较为滞后,显见的差距表现有六:一是学科布局需要细化。在国外,类似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这样的宏观性研究领域通常设在经济系,而公司金融和投资学这样的微观性研究领域通常设在管理(商)学院。而在国内,金融学科大多未从原有的经济学院体制下分离,学术分工不清晰,影响了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二是理论研究滞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直接融资对中国的特殊重要意义已使“微观金融”的全方位研究势在必行。而目前我国的金融学科课程设置,总体仍倾向于间接融资领域。部分前沿领域如金融工程学、行为金融学等,尚未展开广泛研究。三是金融师资匮乏。国内高校目前的金融师资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公司金融和投资学这样的微观性研究领域人才奇缺。由于学科布局不清、缺乏重点,导致无法大刀阔斧地集中引进急需人才。四是学生培养模式封闭。中国的本科教育表现尚好,而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与国外差距显著。国外的研究性大学通常以博士项目(Ph.D. Program)为工作重心,且由导师组指导博士毕业论文。而我国的博士招考实行的多是作坊式的单导师制,既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又预留了不当竞争的制度空间。五是高质量学术研究期刊短缺。近年来国内部分金融期刊在规范化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我们仍然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Finance学术刊物。六是金融教材建设与实际需求脱节。通观上市的各类金融教材,大部分是由国外权威人士撰写的但与中国实际脱节的英文原版教材,我们缺乏一批运用现代金融理论、研究中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中国版的Finance教材。 

   

  二、如何正确理解金融学的内涵和外延 

  鉴于以上分析,我将金融学(Finance)分为三大学科支系: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数学、法学等学科互渗形成的交叉学科。这种界定对于澄清目前中国学术界的金融学定义之争应有所帮助。 

  1、微观金融学(Finance) 

  也即国际学术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个大的方向。微观金融学科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内。微观金融学是目前我国金融学界和国际学界差距最大的领域,急需改进。 

  2、 宏观金融学(Macro Finance) 

  国际学术界通常把与微观金融学相关的宏观问题研究称为宏观金融学(Macro Finance)。我个人认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微观金融学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国际资产定价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这类研究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和经济系内。第二类是国内学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专业, 涵盖有关货币、银行、国际收支、金融体系稳定性、金融危机的研究。这类专业通常设在经济系内。 

  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在中国有特别的意义。这是因为微观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而这样的市场在中国尚未建立,所以公司和投资者都受到更大范围的宏观因素影响。金融学模型总会在开始说“让我们假设……”,例如,以金融的范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例,詹森(1972)归纳出CAPM建立在下述七个假设上:所有投资者追求单周期的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根据期望收益的均值和方差选择资产组合;可以无限量地拆借资金;对所有资产的收益回报有相同的估计;他们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资产总量是固定的,没有新发行的证券,并且证券可以完全分离,交易无成本;最后,资本市场无税收。这些假设显然过于苛刻,尤其在中国这样的不成熟市场更难成立。 

  诸如此类的假设,侧面反映了宏观经济体制、金融中介和市场安排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这里所定“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我们必须重视对这些假设本身的研究。 

  3、 金融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 

  伴随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学科交叉成为突出现象,金融学概莫能外。实践中,与金融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有两个:一是由金融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金融工程学使金融学走向象牙塔,而法和金融学将金融学带回现实。 

  数学、物理和工程学方法在金融学中被广泛应用,阐述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理语言,具有了理论的精神与抽象,是金融学科的一个进步。当我开始涉足金融学理论时,正是将物理和应用数学应用于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描述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等。我读金融学博士时的一个同窗是意大利人,他本科学的是物理,之所以选择金融,是因为期望金融能成为20世纪后期的物理学。11年后的今天,事情并没有像他当初预期的那样,物理和数学并未能统治金融学,完美的金融模型并没有出现,金融学经历了对物理和数学的狂热期后,回归到了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 

  那为什么高深的数学和物理方法在金融研究中作用有限呢?金融是艺术(Art)而非科学(Science)。物理学理论模型使用确定性的参数,而金融学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所以不存在完美的金融模型来指导实践。科学利用理论模型引导人们的认识由未知走向已知,而金融利用理论模型从一种期望变成另一种期望——如股票定价、期权定价模型的参数分别是期望红利和期望收益变动率,永远是一个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原因,加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的缺乏,估计金融工程学在中国近期不会有太大的现实意义。金融学人应该学会“走过数学”(Go Beyond Mathematics)。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发展却亟需法和金融学的理论指导,可以预见法和金融学在我国将会有相当发展。 

  我国目前金融改革的结构性难题大多都同时涉及法律和金融两方面问题:如在转型期的法律体系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最能有效配置资源?怎样为解决银行坏帐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金融创新提供法律支持?怎样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中不合时宜的条款,激励金融创新?等等。类似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近年来已成风潮,而且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谓之“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 

  “法和金融学”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法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的延伸,Rowley(1989)把法和经济学定义为“应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程序和影响”,法和经济学强调法学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学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结合法律制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也就是以金融学为中心、同时研究涉及的法律问题,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这也是本丛书的核心任务。二是利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本丛书同时覆盖这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法和金融学对中国的金融创新和司法改革意义尤为深远。目前,这门学科在我国尚属空白,吴敬琏教授和江平教授最近已开始倡导经济和法的融合研究,不过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引进阶段,其对实际工作和教学科研的意义尚未显露。换言之,要实现法和金融学由概念诠释到实务操作、教学普及直至学科发展的跃升,学界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从头作起。 

  三、中国金融学最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 

  未来中国金融学界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很多,我觉得最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最有回报的研究课题包括: 

  1、以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理论为核心研究金融学。 

  资本成本是金融学理论的核心。公司金融中的基本假设是,投资者向企业融资,他们期望有一定的投资回报,这种回报就成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公司价值是用资本成本折现的一系列的现金流。其中,现金流的产生主要由生产流程决定,不在金融学的研究范畴;而资本成本直接影响公司价值,对它的研究形成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前提下公司金融学的基础内容,这包括,如何投资(项目价值决策);如何融通资金(资本结构决策);为投资人提供多少回报(股利政策决策)。 

  对于以上决策,Modigliani & Miller(1958)在完美市场的假设下指出公司价值与公司金融政策(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理论界其后不断对MM定理的假设进行修正,形成了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公司破产成本、交易成本或信号理论,和随后重视公司的制度安排和行为研究的代理理论。这个以资本成本为基础的研究体系完整地反映在西方的公司金融学教科书的结构安排中。 

  资本成本如何估算还是投资学的核心理论,是公司金融学、投资学、宏观金融学以及资本市场等领域的交汇点。在有效资本市场中,投资人期望的回报率,就是投资人的机会成本,也就是公司资本成本。所以投资者对投资证券的估值(Asset Pricing,投资学的基础),在理论模型上,等同于对资本成本的估算(公司金融学的基础)。资本成本同时是宏观金融学研究的基础。宏观金融运行的目的是促使有效金融市场的形成,使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资源配置有序化,所以宏观金融的目标归根到底应该是促使一国资本成本的最小化。 

  迄今为止,我国金融学界尚未构建起成熟的资本成本估算的理论框架,实践中也缺乏相应的估算模型,更不用说提出围绕资本成本最小化的金融学系统理论了。我国金融学人任重而道远。 

  2、以随机折现因子(Stochastic Discount Factor)为起点,以制度性缺陷为核心研究投资学和金融资产定价理论。 

  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是投资学的基础,而随机折现因子是资产定价理论的基准方法。在资产市场不允许存在套利机会的前提下,或者在无法取得大规模无风险套利收益的前提下, 随机折现因子产生并能对经济中所有资产进行定价。这可以被理解为Arrow-Debreu一般均衡模型在金融市场上的应用。随机折现因子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被线性因素模型所描述,即成为CAPM和多因子模型。对随机折现因子的估算,能将不同形式资产定价模型统一到一个框架内讨论问题,形成一个可以交流的语言,有利于解决理论上的困惑;同时,也便于发现理论模型的假设和实际的距离,以及这种距离对理论模型结论的影响,而这些对于起步阶段的中国金融学界意义重大。 

  对制度性缺陷的研究是发现理论模型的假设和实际的距离的有效方法,也是形成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证券市场的理论体系的核心课题。一方面,成熟市场的证券理论,例如资产定价CAPM理论,都是建立在制度性无缺陷的假设下而提出的,而在新兴市场中,这些假设都是不成立的,所以研究这些缺陷对金融理论(例如证券定价模型)的影响,也就是研究新兴市场的理论。另一方面,这些制度性缺陷正是证券市场改革和建设中需要处理的首要问题。具体地讲,值得研究的方向包括卖空机制的缺乏导致套利机制的不存在、“无套利机会”为核心的现代金融理论模型在中国不成立,这对证券理论、交易实务以及风险防范的影响如何?A股、B股以及H股之间市场分割造成市场之间的套利不可能,这对定价模型、市场建立有何意义?投资者不理性、机构投资者力量弱导致中国证券市场的运行具有什么独特性、证券市场理论要如何相应修正?  

  3、 公司金融学是最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微观金融学中,公司金融学是在中国最有潜力的研究方向,这是因为在中国 

  现有的制度性缺陷的背景下,很难提出量化的投资学的理论模型,也就很难将这些研究成果推广、在国际学术界产生影响。例如,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背景下,近期还看不见可以接受的中国股票定价模型诞生的前景。所以,投资学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成熟市场的理论不适用中国,另一方面又提不出中国版的投资学理论,这种困境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有改善的迹象。而公司金融学研究的公司和管理层的行为,需要的就是“具有特色的市场”。公司金融学的理论模型相对简单,通常是“单期”(One Period)模型即可,并且一般都建立在某个事项上换言之,只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A Good Story),而不需要高深的数学、也不苛求各个模型之间的连续一致性。所以在中国这样的市场,能写出公司金融学的模型,而且这些中国公司金融理论模型将不仅能验证现有的公司金融学经典理论,还有望从中国的新视角推动公司金融学科的整体发展。 

  4、推动行为投资学和行为公司财务学的研究,使金融学更接近现实。 

  金融学研究的是公司和投资者在“面临着复杂的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这在本质上使量化的数理模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此数理分析应与行为分析结合。行为分析范式认为,投资者和企业行为不一定是风险回报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前述在有效市场理论中提出的资本成本为基础的金融学研究模式离现实有一段距离。中国的金融市场欠发达,例如,由于缺乏卖空机制导致传统金融学中有效市场理论基础的套利机制根本不存在,同时,投资者行为不理性成分高,宏观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大,所有这一切说明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的现实意义和适用性很强。 

  行为金融学的模型通常包含两个关键假设:第一,由于非理性和非标准性的偏好,部分或至少是有些投资者的行为是非标准化的。这一假设得到了实验或实证研究的支持。第二,有着标准偏好的理性投资者在抵消第一组投资者的资产需求方面的能力或愿望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非理性预期或非标准性状偏好会影响金融资产定价和企业金融行为。这一研究在最初阶段对非标准化的投资者进行了粗略描述,这些投资者被称为噪音交易者,他们对风险资产的需求被简单假设为外生的。这类文献包括Shiller(1984), De Long et al.(1990), Cutler, Poterba & Summers(1991)等。最近的行为金融学研究更为关注对非标准投资者行为的建模。如基于偏好的行为模型可以与Kahneman & Tversky(1979)的前景理论联系起来。目前理论界必须建立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行为分析模型,并且加强对公司金融行为的研究力度。 

  5、加强法和金融学研究,完善金融学科建设、推动金融创新 

  法和金融学在中国是一门还未开拓的处女地,可供研究的领域非常多,大而言之,两大领域值得探索,一是研究法律制度对金融运行的影响。传统的金融学主要是研究资源约束下人的行为,没有考虑在法律制度约束下人是如何选择的。但是,在现实经济和金融交易中,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制度的规定;二是为金融立法和司法提供金融学分析、提出价值判断,运用经济学的最优化、均衡和效率等概念和方法来解析法律制度,描述和评判法律制度和法院的行为和效果。 

  具体地说,以下两个课题特别值得学者研究。一是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经济和金融学分析,目前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已经列入日程,急需经济金融学界对立法的重大事项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并就争议问题提出经济学价值取向。研究者可以参照Easterbrook & Fischel 在这个领域中的经典著作《公司法的经济结构》(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orporate Law)。 

  二是从法律的角度研究公司金融。 

  公司金融是由“公司(Corporate)”与金融(Finance)两个内涵丰富的词组成(见Zingales 2000年金融研究第8期)。为什么使用“公司(Corporate)”这个词,公司金融和一般意义的“Finance”有不一致吗?正确理解公司金融要把握两点:第一,要将其和其他方式的融资区分开来,公司金融是公司的资金融通,而不仅仅是资产(如房地产金融)的或个人(如个人理财)的金融。第二,它直接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合法主体法人“公司” (Corporation)的金融(“Corporate finance”),而非普遍意义上的企业金融(“Enterprise finance”或“Firm finance”)。 

  上述讨论表明公司理论应该是公司金融学的基础,而公司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法律问题。通过把法人主体的公司确定为研究对象,将公司理论和公司财务联系起来,便形成了公司金融学科。 

  公司金融学中最流行的公司理论的观点来自于Alchian & Demsetz (1972)和Jensen & Meckling(1976)。他们把公司定义为合约的结合体,包括外显合约,以及外显合约和潜在合约的结合体(Baker、Gibbons & Murphy(1999))。传统“合约结合体”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它无法解释公司兼并现象。如果公司仅仅是合约的结合体,那么兼并将非常简单,在两个独立的公司之间签定一个合约即可,而为什么公司愿意花费巨额的财务顾问和律师费用,动辄数十亿资金进行溢价兼并呢?Grossman & Hart(1986)和Hart & Moore(1990)的关于产权的文献解释了这一问题,并把公司定义为共同所有资产的集合,类似地,Myers(1977)则把公司定义为现有资产和增长机会的结合。有趣的是,在这些传统理论中,拥有极少的实物资产但大量人力资本的公司被视为是一个例外。而现在,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和科技高速发展,新型公司趋向于非垂直结构、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公司运作受到核心员工辞职的威胁,因为这些员工的离去会带走他们的人力资本,也即公司的一部分。 

  如何从法律和经济意义上定义公司,直接影响公司金融的三个主要领域(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公司价值评估)进行研究的方式以及得出的政策含义。更有趣的是,过去,公司的资产密集而且边界非常稳定,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公司金融决策(融资决策和治理决策)对公司性质和存在的影响,所以过去研究者往往给定公司的存在,而被动地讨论金融问题,公司金融被视同为财务管理。而现在,在人力资本密集型的公司中,融资决策和治理决策可以轻易地改变公司的边界,决定公司的存续。随着公司形式的变迁,对公司本身的研究将和公司金融的研究密不可分,可以预计公司理论的基本问题将逐渐转向公司金融问题,法律研究和金融研究在这一领域将日益融合。 

  我们金融学人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 

  四、丛书的目的和实施计划 

  编著本套丛书的题中之义,就是期望为回答金融学面临的上述挑战作出贡献。简言之,本丛书的写作目的可概括为:1)推动宏、微观金融研究;2)引介法和金融学研究文献,推动该领域的专题研究;3)推进国内金融创新和市场建设。本丛书采用开放式的方式,拟在近期推出的系列原创性专著,包括理论专著,实务书籍,本土化的金融学教科书,以及金融和法律学经典论文和最新前沿研究文章选读的定期刊物。 

  丛书的专家委员会由国内外著名的经济、金融和法学家组成。国内包括 (按姓氏笔划排列)江平和吴志攀(法律)、周小川和林毅夫(经济和金融学),国外包括 DeAnne Julius (RIIA,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法律)和 Robert Mundell(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和金融学)。专家委员会对丛书的选题方向和内容进行指导,以保证丛书质量。 

  丛书的作者主要是国内外经济、金融和法学学者,大部分都曾在国内外正规商学院和法学院接受过严格训练并有多年市场和研究经验,同时又对中国经济、金融和法律有切身体会。包括张新(本丛书主编)、朱武祥(清华大学金融学教授)、汤欣(清华大学法学副教授)、蒋殿春(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Hongyi Chen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师)、奉立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教授)、Guojun Wu (Michigan 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波(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Michael Pomerleano(世界银行首席金融学家),Joseph Hu & John Qian (Duke大学博士,美洲银行董事总经理)以及Stephen Green(伦敦经济学院博士,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院亚洲所主任)等在内的海内外学者和专家, 将针对对前述中国金融学目前最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著。这些学者将致力于植根中国本土,诠释和引介成熟市场的先进学说与经验,协作开展面向当代中国实际的原创性的金融学和相关法学研究,搭建这一领域的基础理论框架,从而为破解国内诸多实际难题贡献心力。 

  感谢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对本丛书的热情推动,同时感谢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三联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上海三联出版社将负责出版丛书,并已将此项目列为出版社的品牌建设重点工作,相信在上海三联的运作下,将能以高质量和非商业运作的方式出版本丛书,推动中国金融理论和学科建设。 

  张新 

  于北京震阳园 

  2003年6月15日 

   

使用道具

27
FM3 发表于 2005-8-23 09: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宏观金融学(Macro Finance) 

  国际学术界通常把与微观金融学相关的宏观问题研究称为宏观金融学(Macro Finance)。我个人认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微观金融学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国际资产定价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这类研究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和经济系内。第二类是国内学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专业, 涵盖有关货币、银行、国际收支、金融体系稳定性、金融危机的研究。这类专业通常设在经济系内。 

  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在中国有特别的意义。这是因为微观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而这样的市场在中国尚未建立,所以公司和投资者都受到更大范围的宏观因素影响。金融学模型总会在开始说“让我们假设……”,例如,以金融的范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例,詹森(1972)归纳出CAPM建立在下述七个假设上:所有投资者追求单周期的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根据期望收益的均值和方差选择资产组合;可以无限量地拆借资金;对所有资产的收益回报有相同的估计;他们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资产总量是固定的,没有新发行的证券,并且证券可以完全分离,交易无成本;最后,资本市场无税收。这些假设显然过于苛刻,尤其在中国这样的不成熟市场更难成立。 

  诸如此类的假设,侧面反映了宏观经济体制、金融中介和市场安排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这里所定“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我们必须重视对这些假设本身的研究。”

———————————————— 张新上面这段话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如果有人觉得他的学术地位不够,请看王江的论述:

http://www.beiwang.com/f/list.asp?id=78

(一)金融理论研究方面

  关于金融理论研究方面,按照王江教授的说法,目前金融学的研究主要有三块。这三方面也和各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提出的要求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

  第一,宏观方面的金融框架体系问题,是否有最优的模式,以及各个体系之间怎样比较

  从美国开始,波及到欧洲和日本的一个主要冲击就是金融创新。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技术的提高,计算机的大量应用,技术上有很多新的发展,这些对美国的金融体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为美国金融体系的框架基本上是在大萧条以后的几个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很多年中并没有大的变化,尤其是没有很快适应金融操作方面出现的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所以金融界就有很多新的工具来避开当时的立法所订下的限制。简单的例子是,美国的商业银行业大萧条后基本上就是在那个框架内发展的。这个框架对银行业本身进行了很多限制,比如银行之间不能竞争得很厉害,银行不能跨州经营,在每个州内开分行也有很多限制,还规定其他金融企业不能参与银行业的很多业务等。这样的状态维持了很长时间,造成了商业银行没有激励机制和发展创新。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信用卡的出现以及货币市场的发展,流动性的提高,为很多金融企业,如投资银行,或专门为信用卡业务服务的公司,提供了新的方法,他们从商业银行那里抢走了业务。比如,以前的短期存款,流动性特别高,商业银行利用这部分资金自己投资的时候,就会担心存款人马上抽资。但在货币市场流动性提高后,投资银行就可以给投资者扩大这样的服务,给客户开支票,这样下来的结果是没有人愿把钱存到银行。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里的操作由于其受到保护,缺乏竞争力,提供的回报也比投资银行低很多,他们的业务就越来越差,这也促使商业银行提出把商业银行的限制放松的要求,让他们能做投资银行业务。但放开以后,由于人员素质和其他因素,短期内商业银行还是没有太大的竞争力。这就是说,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很多做法已经绕过了以前银行法所订下的金融结构的限制。对日本而言,随着新的金融工具的产生对原有的金融架构也产生了很大冲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金融体系开始放开。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又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总之,各国之间的金融体系差别很大,比如说美国和英国的金融体系就与德国和日本差很远。一个是以币场为主,而且越来越突出;一个是以银行为主。各种体系间不仅有互相竞争的问题,也可能有互相演变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演变的方向,哪个体制好一些?从宏观方面来讲,这是目前关注最多的金融问题。结合国内的情况来讲,这个问题也很突出。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也需要建立一个很发达的金融体系,但具体道路可能和西方不太一样,但问题是一样的。

  第二是微观方面的,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定价问题,二是风险管理问题。

  定价问题在有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在债券的定价和衍生证券的定价方面。市场也由于这些新技术的触动而发展得很快。但有些领域的发展很有限,比如说股票价格的确定,特别是对流动性比较差的资产的定价问题。虽然从20世纪0年代开始,已经出现了一些模型,但它们的可靠性还是有很多问题。最近面临的挑战就是很多网络公司在没有很多具体内容的时候就可以筹集大量的资金,市价能涨到惊人的水平,这些都对定价理论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管是从研究还是从实际操作上来讲都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风险管理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建立了一些对金融风险分析的框架,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后来1998年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引起的金融风波,使得从政府到理论界到企业界的很多人认识到以前对风险的认识是不够的。很多结构性的风险以及所谓的小概率、大幅度的风险在以前的框架中是考虑得不够的,而这些对于从宏观层面控制金融风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就向各方面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成为现在很热门的题目,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和设想,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

  第三是公司财务方面的问题,它在过去二十几年来是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

  公司财务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公司财务的运作方面。二十多年来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对原有的金融理论的框架提出了挑战。20世纪50年代中期,MM理论提出以后,基本上建立了一套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的框架,它是以建立在比较理想的完备市场条件下的公司定价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投资、筹资、兼并和风险管理。这个框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新的衍生工具的出现,企业在筹资及内部激励机制的设计方面有很多新的发展,发明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证券来进行筹资。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原有框架不一致,传统框架认为这些东西并不重要,因此对企业中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并没有加以考虑。这导致企业在解决激励问题时采用新的工具,并提出了对传统理论的挑战。迄今已有很多新的构想和新的研究方向。现在的研究逐步从理论方面的考虑过渡到实证的定量分析。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整个企业机制的设计和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但已经有很多的进展和探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3 11:18:57编辑过]

使用道具

28
FM3 发表于 2005-8-23 10: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ttp://www.econ.ku.dk/fru/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anc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 2-4 September 2005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ance will take place in Copenhagen, Denmark, on September 2 to 4, 2005. The conference will be hosted by 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and is organized by the newly founded Finance Research Unit (FRU). The conference aims to bring together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in all areas of finance to discus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financi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conference consists of invited talks as well as contributed sessions. We invite researchers to submit papers on all topics in the field of finance, including financial economics, macro finance, micro finance, mathematical finance, empirical finance as well as financial econometrics.

Keynote Speakers

  • Torben G. Andersen, Nathan S. and Mary P. Sharp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Finance, Kellog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SA

  • Tim Bollerslev, Juanita and Clifton Krep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Duke University, USA

  • Robert F. Engle, Professor of Finance,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New York University, USA, Nobel Prize Winner 2003

  • Maureen O'Hara, Robert W. Purcell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nd Professor of Finance, Johnso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Cornell University, USA

  • Avanidhar Subrahmanyam, Goldyne and Irwin Hearsh Chair in Finance,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A

Sponsors

使用道具

29
FM3 发表于 2005-8-23 10: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ttp://mooreschool.sc.edu/moore/finance/profiles/fina-faculty.htm

Mary M. Bange, Ph.D.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 1991 Academic Research Interests: Individual Investor Behavior, Corporate Control, Macro-Finance

Shingo Goto, Ph.D. UCLA, 2002 Academic Research Interests: Empirical Asset Pricing, Macro-finance, Applied Time-Series

————————————————————————————

Macro Finance Reading Group 2004-05

http://pages.stern.nyu.edu/~svnieuwe/readinggroup.htm

使用道具

30
FM3 发表于 2005-8-23 10: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下面的连接可以找到西北大学金融系几个今年毕业的博士生的简历:

http://www.kellogg.northwestern.edu/finance/curriculum/jobmarket.htm

Yong Wang

Finance Department

Ph.D. 2005, Finance,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BA 1997, MA 1999, Economics,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Research Interests: Empirical Asset Pricing, Financial Markets, Macro-Finance

Advisors: Prof. Deborah Lucas (Co-Chair) Prof. Ravi Jagannathan (Co-Chair) Prof. Lawrence Christiano Prof. Kent Daniel Prof. Annette Vissing-Jorgensen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6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