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中记载了唐太宗关于隋文帝杨坚的一段对话。
太宗皇帝问房玄龄、萧:“你们觉得隋文帝这个皇帝是什么样的领导?”
房、萧二人认为,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生活简朴、工作努力、废寝忘食、勤劳思政。他每天处理政务常常忙碌到太阳偏西。与五品以上的干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忙起来的时候,都顾不上吃饭,由身边的卫士给送点饭就算一顿了。他虽然算不上性体仁明,但也算是个励精图治的管理者。
没想到李世民却给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他总结了这个君子型皇帝的两个致命缺点:一是不明喜查,也就是说自己不能决断,就要反复检查下属,扰乱了工作秩序,带来了猜疑。二是事皆自决,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这是一个大问题。事情一多,忙不过来,身体就会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公司各个领域都有一些已经做过贡献的老同志,还有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果按照杨坚的工作方法,那么肯定是老同志感觉受冷落,年轻的同志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而领导自己的才华能力又比较有限,这样不但大家不满意,而且工作本身可能还会出问题。
李世民指出,隋朝的灭亡不是从杨广开始的,而是从杨坚就开始了。
寓意:
李世民的主张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君子之祸。与君子对立的是小人,小人资源少、人气低、只图眼前的利益,所以即使出问题也不是全局的大问题。君子就不一样,德高望重、人缘好、名声好、有追随者,若是出问题肯定是全局性的大问题、大麻烦。而且真的出了问题,他还会振振有辞—就算交学费了!同时,因为君子人缘好、人品好,大家对他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忽视,监督的力度也不是很大,一来二去就真出大问题了。
因此,在重要管理岗位上安排人,不仅要看人品道德,还要看是否具备相应的胜任力,也就是用人是基于胜任的基础,再看企图心和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