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精华帖“厉以宁讲三件事”让我想起了月前看的一篇林毅夫关于中国经济的文章,特开此帖,以饕坛友!对比两位大家的观点,学习他们研究经济的方法!
从现在看过去
“十二五”即将画上句号,这五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许多!现在来看看五年前,十二五规划即将开始时,林毅夫先生关于中国经济说了些什么!再与当前的经济形势两相对比,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1.中国经济的在未来20年的前景
中国仍然可以凭借后发优势,维持20年的高增长,原因如下:
2008年,以购买力平价(PPP)衡量,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21%,这表明中美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和产业差距。中国依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来缩小差距。
麦迪逊估计中国现在与美国的相对地位与1951年的日本,1977年的韩国,1975年的中国台湾相似!日本在1951——1971年间GDP的平均增长率是9.2%,韩国在1977——1997年间GDP的平均增长率是7.6%,台湾在1975——1995年间GDP的增长率是8.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战略与日本、韩国、台湾是类似的。因此,中国有潜力再实现20年8%的增长。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到那时,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美国的一半,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2倍,若以汇率计算,中国最少也与美国的经济总量相当!
2.“十二五”规划面临的三大挑战(其实不单是这五年)
考虑到中国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放缓,将经济增长转向国内需求是比较稳妥和实际的。并非是要简单的刺激消费,而是要平衡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强劲增长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对于产业升级、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以至发展“绿色经济”和环保投资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向内需是第一项调整。(This shift towards domestic demand represents the first rebalancing)
要调整分配结构以减小收入差距。尽管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收入的不平等也引起了社会的不满。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41.5,接近拉丁美洲国家的水平。收入不平等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A second form of rebalancing is a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toreduce income disparities)
中国的增长是以环境为代价的,这一点为经济学家所忽视。必须要调整短期增长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要把生产结构转向绿色科技。(This poses a challenge for the future in terms of shifting the structureof production towards cleaner technologies)
注:以上是林毅夫2011年11月29日在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举办的主题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亚洲在世界经济的角色”讨论会上的专题演讲的节选。原文标题为“China and the Global Economy”
翻译:Captain_CUI
附件有两篇:原来的那篇做了标记,是演讲全文;今天新下的一篇是公开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