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rnoldzhao
4986 9

[讨论]关于有限理性和非理性表述的差异及渊源 [推广有奖]

  • 2关注
  • 3粉丝

VIP

讲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989462 个
通用积分
5.6807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0050 点
帖子
525
精华
0
在线时间
3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17
最后登录
2021-10-1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我们在行为金融学的文献中对不完全理性的表述常见的有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和非理性(irrational)两种,我们知道西蒙在上世纪40年代对完全理性质疑时,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说,其后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给有限理性注入了新的思想,我们看到03年卡尼曼对行为经济学的综述(发表在AER上)中使用的是有限理性一词。但现代行为金融学的许多文献在研究投资者行为时大量使用非理性一词(如Shiller,Shleifer,Hirshleifer等),我的问题是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为什么不统一使用有限理性一词?非理性是有限理性的一个极端的简化吗?

欢迎大家批评指教,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有限理性 非理性 Hirshleifer Rationality Irrational 讨论 理性 渊源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修炼中
沙发
gjml 发表于 2009-1-17 10: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理性和非理性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使用道具

藤椅
t011701 发表于 2009-1-17 10: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板凳
arnoldzhao 发表于 2009-1-31 20: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过年了,这个版块人更少了,也没有人回答问题了。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修炼中

使用道具

报纸
猫爪 发表于 2009-2-1 19: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求助] 各位高人对不同“档次”的理性是如何区分的?

https://bbs.pinggu.org/b8i174970.html

好久不见,拜个晚年!!

上面的帖子,请您参考,并不吝赐教。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地板
arnoldzhao 发表于 2009-2-1 22: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上的,看来对不同层次理性的表述比我想象的还要混乱和复杂。

    我们简单一点,用一个具体例子来讨论。这个例子摘自Shefrin的《超越恐惧与贪婪-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心理诠释》

    1997年,英国金融时报为验证个体的完全理性假定,根据Thaler的建议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的参与者被要求从0到100之间给出一个整数,给出的数字最接近平均值三分之二的参与者将获得胜利。为了确保受试者能够理解这个游戏,金融时报还给出了一个例子加深游戏参与者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假定共有5个人参赛,参赛者分别选择了10,20,30,40和50五个数字,则平均值为30,最接近平均值三分之二的数字是20,因此,给出20的参赛者将获胜。金融时报给予竞赛优胜者的奖品是从伦敦到纽约或芝加哥的英国航空公司的“俱乐部级别”的往返机票。显然,游戏的规则是易于理解的,同时奖励也足够吸引人。

这个游戏本身是博弈精炼的一个实例。作为一个完全理性的参与者,可以从一个最极端的情况开始分析。首先假定所有参与者都选择的是100,则最接近平均值三分之二的数字是60,因此参赛者应该给出60这个数字。同时由于假定所有参赛者都是完全理性的,因此其他参赛者也必然能够分析出这一点,所以每个参赛者都会选择数字60,这样新的最接近平均值三分之二的数字是40。将这个分析进行下去,最终博弈精炼的均衡点是1(0也是均衡点,不过我们在这里不去纠缠这个问题)。

    这个竞赛得到了1468个反馈的回答,平均值是18.91,因此最终获胜的数字是13,而不是理论分析所得到的1。经济学家Thaler建议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完全理性假定与现实不符合,同时要证明如果参与者不完全理性,则决策结果会背离完全理性假定下推导出来的理论值。

    平均值18.91非常有意义,如果参与者全凭直觉决策,我们可以假定给出的数字服从0到100的均匀分布,从而均值为50。这样是否可以将1和50作为群体完全理性和非理性的两个端点?

    卡尼曼03年的文章《Maps of Bounded Rationality:Psychology for Behavioral Economics》引用了Stanovich和West对认知过程类型的分类,系统一为直觉,系统二为理性,同时说“accessibility is a continuum,not a dichotomy",均值18.91是否就体现了这一点呢?因此卡尼曼等人要使用有限理性这个词汇?

    可是在建模型时无法假定有限理性,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使用二分法可以简化问题,这样理解正确吗?

     此外,如果认识到群体的有限理性,那么这个游戏的参与者给出1是理性的还是给出一个在13左右的数字是理性的?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修炼中

使用道具

7
tomywgz 发表于 2009-2-2 12: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英国金融时报的实验是否说明了某种格局。有必要看一下统计的数据,在哪些局部更集中。如果是均匀分布,那么平均数的2/3位置,也就是总体样本的1/3位置。如果假设整个样本空间是有效值,则是0-67之间的数值,其1/3位置在22.222,如果选择22则会更快的胜出。奇怪的是最终获胜的数字是13相差好远,也就是在14-25之间无人选择。

2、对于超出67数值的选择者,其可能纯感性的人。

3、最终值18.9与22.22接近,也许预示这理性人和感性人最终的结果是中间值。


使用道具

8
猫爪 发表于 2009-2-2 20: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有趣的例题,我说说我的思路:

1、选超过66的是没道理的,只要有最起码的理性,不会选。

2、然后料到他人有“最起码”的理性,因此能料到44.4444....是大部分人能料到的。

3、然后继续下去,似乎会一直到零。

4、但是,大部分人对“理性”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够聪明,但是不及我聪明。

5、所以他们大都认为,大部分人将在2次到4次的预测之后,停止分析。

6、然后对(2/3)^2——(2/3)^4进行求均值,大约是0.32,进行2/3的分析之后,正好是0.2133。


请记住,猫科动物只有四个指头,所以没有中指~~~~~

使用道具

9
arnoldzhao 发表于 2009-2-3 20: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自己做过这个实验,受试者是大学生,有极少数给出的数字大于66,大多数人给出的数字在10到50之间。我还请几位受试者给出他们的分析过程。能够以博弈精炼的思路进行分析的并不多,可能不到三分之一,而且没有一个将这种分析进行到均衡点。还有其他各种想法,比如有人认为其他人是随机选择,因此均值大约在50左右,50的三分之二是33,因此他选择33等等。

此外一般没有人想到如果自己能够分析到这一步,别人也能分析到这一步,因此给出的数值应该继续收敛。换句话说就是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聪明。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修炼中

使用道具

10
arnoldzhao 发表于 2009-2-4 21: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还要回到原来的问题,行为金融理论分析问题时将交易者分为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是否仅仅出于使用二分法简化问题的目的?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修炼中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