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wany
24255 68

重奖讨论《知识经济与现代服务业》 [推广有奖]

21
chchfx 发表于 2009-7-29 13:11: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问题,概念多,实践少,上层次的更少。由于从业人员都是文化人,能说,不能干。明明是低层次的打工,敢吹成高层次的创造。尤其不可接受的就是随时随地用创新,你还不能和他辩论,他怎么着都有理。我觉得,不论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如何下定义,至少应该以一个链条的观点来看,要有层次。这样让大家各归其位,而不是变成一个骗钱的由头。
老兵不会死

使用道具

22
jiangmx 发表于 2009-8-26 12:43: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情报时代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到来似乎可以说是情报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对于从事进出口的企业来说,贸易情报已经凸显出了其无比的魅力。从国外的海关数据中,挖掘出一系列的贸易情报数据,简单的是一些采购商的联系方式,而核心的确是这些企业的交易记录,结合这一强有力的信息,对这些企业进行更加专业的分析,提炼出这些贸易情报,对于企业来说,效果非常明显。而充分利用贸易情报的企业,在经济学角度上就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中掌握信息的一方,似乎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但是这确是公平竞争、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

使用道具

23
maweihongbeibei 发表于 2009-10-25 09:55: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正在做现代服务业的课题,希望能和大家交流。

使用道具

24
asdaaa 发表于 2009-11-4 23:07: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4# shwany


        从我能够接触到的层面来看,科技创新目前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推动,政府和学界对科技创新强调的比较多,企业中有一部分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企业快速发展,但更多的企业并没有把科技创新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申请专利对很多企业而言只是获得政府资助资源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目前的知识产权体系侧重于创造鼓励,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做的还很不够,这方面目前很薄弱。

使用道具

25
univans 发表于 2009-11-21 21:00: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本人有几点想法:
1、现代服务业本身只是一种人为定义,所以她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新生事物进行宏观的理论研究似乎不太可行。
2、既是有定义的新事物,那定义的依据是什么呢?很有可能是针对“传统服务业”的“摩登服务业”。——划分有没有问题我不确定,但是定义问题是否需要首先解决呢?定义的基础是共性属性,“知识经济”本身不能成为某一个产业的共同属性,因为这个属性涉及的面要比产业广得多,不符合定义的对称。
3、至于论坛应该做些什么服务于知识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本人认为有以下三点是掌握了那么多经济知识的精英们应该做的:
   1)是否可以结合我国国情模拟出新兴产业的产业模型?为身处该产业的传统经营者指明方向(我国大部分的企业是不具备理论研究能力的,而国外大部分企业在规模化阶段都有理论机构的专项支撑);
   2)是否可以逐点采集产业数据以形成线,对多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分析数据形成面,逐步为现代服务业(如何多年后还有的话)形成理论基础;
   3)是否可以让愿意接受新产业模型的实体经济在对应的微观理论指导下开展实际操作。(论坛理论最终服务于实践,也成了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多么完美的设计,呵呵。)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hwany + 80 + 40 根据规定进行奖励

总评分: 经验 + 80  论坛币 + 40   查看全部评分

走马观花,率性走天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使用道具

26
407898686 发表于 2009-12-15 17:25: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要从三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一是中国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二是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三是国内有哪些区域有条件

使用道具

27
lxfjf 发表于 2010-2-2 16:31: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能不能列几个主题呢?

使用道具

28
gzgdavid 发表于 2010-2-6 05:41: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从1998年以来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关于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有哪些特征等问题是经济理论界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均处于探讨、研究的前期,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关于知识经济的概念,目前虽然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定义,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它的定义较具有代表性。OECD认为:“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是人类即将进入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我国学者赵弘在其所著《知识经济呼唤中国》中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概念,他认为:“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及知识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突出强调了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形态的不同。


活着就是不停的追求

使用道具

29
gzgdavid 发表于 2010-2-6 05:42: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较,具有其鲜明的特征。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经济的特征有不同的认识,综合起来知识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本。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本,这是知识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在传统经济发展中,大量货币资本、场房及设备等实物资本的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知识、信息等无形资本的投入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用知识提供智力,添加创意成了知识经济活动中的核心问题。财富和权力的再分配主要取决于人们拥有的信息、知识和智力等这些无形资本。智力是凝聚表现于特定人才和技术之上的创造能力和拓展能力,其重要形态是特定的知识及其开发和运用,它既是个人的特殊财富,又是企业拥有的一种重要资本。智力资源的多寡,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企业面向未来是否能获得竞争优势。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加州大学的教授保罗•罗默就提出了四要素经济增长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把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要素。他认为:第一,知识能提高投资收益;第二,知识需要投资;第三,知识与投资存在良性循环关系,投资促进知识,知识促进投资。他把知识分解为两个可度量的要素,即人力资本(以受教育年限来衡量)、新思想(用专利来衡量),加上原来的两个因素——资本、非技术劳动,构成经济增长的四要素,其中知识最重要,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2)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及知识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在农业经济时期,农业是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时期,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很小,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是其支柱产业。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劳动、资本、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将大幅降低,以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比重将大幅提高,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它们将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先导和支撑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
(3)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高速信息网络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知识经济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产物,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广泛渗透和应用,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道德等等的影响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部门,信息和知识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国力竞争,企业竞争,主要表现在对信息与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能力等方面的竞争。高速信息网络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标志是高速互动、传递信息、共享知识的新一代网络。高速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革命性变革为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基于信息、知识的生产、交换、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各种经济活动成为现实,而为这种网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企业则将成为明星企业。自动化技术将在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全面普及。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信息处理成本的降低,全球网络化、数字化的加速发展,使得信息、知识的创造、储存、学习、使用方式发生了革命,从而使知识商品化、信息商品化的能力大大提高,信息、知识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的速度大大加快,进而引起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经济的发展日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生产、分配、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信息流,伴随着信息的获取、加工、运输、储存及使用,整个经济日益信息化、数字化。
(4)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近10几年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发展将世界联接为一个整体,使得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界限,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任何一个国家都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使得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按市场规则重新配置,生产资本与贸易、金融相结合实行全球扩张,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网络,形成了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增加。信息技术加速了跨国公司的发展,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规范框架开始形成。跨国公司正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而成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主要体现者。目前,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总额达数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地雇员达上亿人,控制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国际直接投资的90%以上。全球企业兼并浪潮大大推动了企业全球化经营,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调整了世界和地区经济结构与生产布局。互联网络消除了贸易壁垒,使得企业可以在网上开展全球化经营,直接进入全球市场,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各国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金融国际化进一步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大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开始了大规模的合并、收购活动,以提高经济效益,冷战结束及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是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的转折,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两大浪潮的兴起,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和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Internet上的信息传输已无国界的壁垒和空间的限制,以往按地理和政治概念划分的地区和国家范围的传统观念将逐渐淡化。世界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现代日益发达的交通运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各国间的经济界限日渐模糊,各国的空间相对大大缩小。世界经济实现全球一体化,整个世界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甚至有人把这个大市场用“地球村”来形容,在“地球村”里,人类可以共享知识、信息、物质等经济资源。
(5)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服务业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主流。服务部门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且服务活动日益全球化,同时用户对提供服务的方式、渠道、质量以及时间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加强调技术的价值、服务手段和人力资本的质量。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全球网络化水平的提高,大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数万公里的光缆把海洋两岸的大陆联系起来,Internet网络在一天24小时无休止地传递着各国的商业合同、信息咨询、现金交易、教育资源、医疗服务等等信息。瞬息之间,上万条信息就可以越过国界、海洋,甚至打破了数千年形成的文化界限,任何一种可以数字化和电子传输的服务都会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并在几秒内实现传输,而且成本和价格也在急剧下降。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家中,服务部门投资其R&D的增长速度比制造业快得多,已占全部R&D投资的1/4以上。在过去的十年中,绝大多数的就业机会来自服务业,尤其是商业和私人服务业。1996年美国服务部门——从运输到零售及批发贸易、商业和专业服务、教育、医疗、信息和无数其他行业的产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4,它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总数的80%。令人惊异的是1996年美国经济创造的260万就业机会中服务部门竟占了240万个,达92% 。
(6)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以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为基础的传统工业经济的没落。由于微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物耗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知识经济中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它的投入可以替代物质资源的投入。而且知识具有共享性、非消耗性、累积性等特点,一种知识可被众多人共同使用,并且还可以多次被使用,更为特别的是知识在使用中不断积累和创造,越来越多,越丰富,越具有价值,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开发,特别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效率更高的材料,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生物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一系列技术将大大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的变革。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资源密集型的、高污染的工业逐渐被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清洁型的工业所取代。而用人脑的延伸功能部分代替人力劳动又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产品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多,物质含量相对越来越少,出现了被人们称为“无重量”的经济现象。
总之,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知识的生产和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通过企业持续、全面的创新,最科学、最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经耗竭的稀缺的自然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7)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消费的最大特点。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网络技术和数字化革命使得生产技术和服务手段借助发达的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实现了敏捷制造和个性化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规模化生产,能够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有效生产和服务。消费的个性化由于得到满足而被进一步强化。企业主要依靠各种创新手段来提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与消费个性化相伴随的是消费的多样化,消费者追求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多种需要的满足。生产手段的多样化、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的多样化促使消费多样化的充分发展,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特点之一。
活着就是不停的追求

使用道具

30
pplain 发表于 2010-2-11 12:23: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生产性服务业的理念内涵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

1975年,Browning和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也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

Hubbard和Nutter(1982)、Daniels(1985)等人,认为服务业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领域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并将货物储存与分配、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也包括在内。

Howells和Green(1986)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如广告和市场研究,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如会计、法律服务、研究与开发等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服务。

香港贸易发展局认为生产者服务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上是一些学者和机构从服务活动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

还有一些学者和机构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定义。Gruble和Walker(1989)、Coffer(2000)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不是直接用来消费,也不是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它是一种中间投入而非最终产出,它扮演着一个中间连接的重要角色,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指出,这些生产者大部分使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因而他们的产出包含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服务,生产性服务能够促进生产专业化,扩大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生产,从而提高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Hansen(1990,1994)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货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其定义包括上游的活动(如研发)和下游的活动(如市场)。美国商务部又进一步将这种中间功能的形态分为两类,一类是“联合生产性服务业”,总部与外国生产性服务业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的10%);另外一类是“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与国外厂商、私人企业、国外政府的合作(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的90%)。

我国学者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性服务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总体上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而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