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求心
11036 63

[原创]党爱民:以主权货币破解经济危机 [推广有奖]

21
李冬会 发表于 2009-2-2 19: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9-2-2 13:0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qqqqqoop在2009-2-2 12:3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9-2-1 23:2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qqqqqoop在2009-2-1 21:08:00的发言:

。(比方说,在存款准备金率为10%的情况下,1万元的主权货币,商业银行可以再创造出9万元,合计10万元货币,9万元债务。如果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50%,同时把货币总量仍控制在10万元,但央行就可以发行5万元的主权货币,商业业银行据此再创造出5万元货币,债务降低了,公共利益增加了。)

胡说一气.你以为那10%是干什么用的,随便花的啊?那是保证支付用的.是不能够发行出去的.它只能躺在中央银行里.

这是你自己胡说。你以为我不知道那10%是干什么用的,才生出了你的疑问。你看清楚了再说。

我看的很清楚,你是在说提高了准备金率后,央行可以发行所对应的货币呢.而这个恰恰就是保证支付用的.你想把它给按人发了钱.那么,如果商业银行为支付而想提款时你将怎么办?央行没有钱啊,都发出去了!再印票子?后果是什么你不明白?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银行倒闭,这不是危言耸听.因此给你戴个高帽都不为过.

我觉得你还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央行发行的主权货币(无负债、无利息、无需抵押、无需赎回的四无货币)是完全无中生有的货币,什么也不需要,只需要有对应的生产力做物质基础就可以了。央行通过消费渠道发出1万元主权货币,首先进入消费流通,然后被企业赚到手、放在企业的帐上,这时候才会发生借贷,才会有保证金,剩下的,就是教科书的套路。

货币=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现在我加大基础货币,减小货币乘数,货币总量不变,但央行手头钱就比以前多了。

按照huber教授的意思,他们主张完全废除商业银行货币创造制度,把创造货币的任务全部收归央行,完全回收铸币权。huber的意思是存款就像我们的股票放在证券公司一样,如果有人要借我们的股票,得我同意。而我们的钱存进银行,人家想借给谁就借给谁,也不必征得我的同意。我文章中提到的费雪和西蒙斯、弗里德曼等人的芝加哥计划也是主张100%的货币、100%的银行。

我的建议是部分回收、逐渐回收,技术性的回收一部分,很容易操作。

有必要在插一段话在此:

你的话前后并不一致,你注意一下你之前的话:

如果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50%,同时把货币总量仍控制在10万元,但央行就可以发行5万元的主权货币,商业业银行据此再创造出5万元货币,债务降低了,公共利益增加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name/bbs/b4i412452s2p.html
 

你之前是要把商行的准备金由央行发出去,而现在又说是四无货币.显然前后矛盾.且放下这不说,既使是完全四无货币,,如果商行继续执行过去职能,那么,你的四无货币就不是对应着物质基础,而是什么也不对应,因为商行才是对应着物质基础进行的借贷从而货币发放.因此,央行发的每一分钱,都是促进通胀的因子.

显然,你又主张完全废除商行的相关职能.以为那样将是十分安全的,但是,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考虑过,因此而产生的效率低下从而借贷成本会不会得不偿失?

如果如你们所主张的100%货币,那么这将意味着除了银行的自有资金外,客户资金运用的决定权完全在于客户.那么我问你,当有人需要一笔贷款时,银行是不是必然要给它的储户打电话(这样就可以吗?)以落实贷款事宜?那么面对一个国家的大量个人储户,银行将面临怎样一个经营成本和效率损失?比如我国06年存款超过14万亿(人均超过万元).不论你怎样估计,这其中也有大量小额存款.这其中的劳动量之巨大是显而易见的.并且,风险评估由谁来进行?个人显然不可能,由银行吗?既然决定权最后在个人,那么相应风险当然系于个人.但是,这种评估的可靠性呢?个人与银行之间怎样进行协定?这其中将会产生的纠纷也是显而易见的.恐怕将会出现的问题银行根本就无法应付!总之,这里即有操作上的巨大困难,也有银行经营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巨大增加.而既然贷款最后决定于个人,那么个人的未来支付也成了问题---除非他在用钱时也必须借贷,但这又增加了成本,那么鉴于此,很多个人将会放弃对别人贷款以生利.这将对经济产生巨大的阻碍.而这种低效率本身同样是一种阻碍.毫无疑问,这本身就与你们鼓吹的按人发钱所表达的目的背道而驰.

退一步讲,你们主张的个人与贷款客户的关系,与目前个人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试问,究意是个人直接对应着借贷者的风险大呢?还是个人对应着银行的风险大.如果这个风险必须要由贷款企业引发的话,那么最终必定传导至个人,但是,你们的主张却使之缺少了一个缓冲机制)?但是,在成本和效率上,却有着天壤这别.

另外,100%准备金的银行体系对货币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从而你们的主张事实上将使人们失去了一种调控经济运行的工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 21:42:55编辑过]

不自由,毋宁死!

使用道具

22
李冬会 发表于 2009-2-2 20: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9-2-2 13:39:00的发言:

李冬会的问题在于不承认赚钱,或者虽然承认赚钱,但却马上把赚钱解释成赚物。李冬会的资本家仍然是贫穷饥饿的资本家,也就是主流经济学假设的“对消费商品欲望无穷大”的资本家。因此,要么“生产不出来”、要么“通货膨胀”,这些都是与目前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现实完全矛盾的假设前提。

反正我已经说了很多了,不想再重复了。

你这里的理解依旧是错误的.

对于一个所有者而言,他真正关心的并不仅仅是所拥有的货币额度,还要关心其购买力.不然,货币贬值时人们为什么要选择更多地购买货物呢?-----葛郎台爱的不是金子,而是金子的购买力.

你也许会说,穷人是这样,富人不是这样.那么,试问,有哪一个富人愿意看着自己的财富缩水呢?财富在他眼里仅仅是数字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拥有一亿港币是不是比拥有五千万美元更令人兴奋啊?

生产过剩,需求不足当然需要对策,可是你们的对策是一种鼓励不劳而获得的对策.仅仅就要达到你们标榜的目的而言.人们已经掌握并运用的方法同样可以达到.但却没有你们主张的弊病.

不自由,毋宁死!

使用道具

23
求心 发表于 2009-2-2 20: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复李冬会:

1、我并没有要执行“100%计划”的建议,只是把这个文献搬出来,启发大家思考,因为他毕竟是弗里德曼、西蒙斯、费雪等人的想法。我的建议仅仅是“扩大基础货币、缩小创造货币,保持货币总量不变”,我也举了例子了,想必已经很清楚了。

2、富人当然也关心货币对应的实物,如果存在一个在“一亿港币”和“五千万美元”之间的选择,他肯定会选后者。但谁会给富人这个选择呢?有讨论的价值吗?事实上,富人只能选择更多的货币,多1元钱总比少1元钱好,于是他们只能选择赚更多的钱,G-G',money-more money-more more money,这就是华尔街范式。对富人来说,赚钱就是游戏,特别是对单个富人来说,它根本就无暇顾及货币对应的实物——这或许又是一个非合作博弈,或者货币幻觉。

只要有钱赚,他绝不会不赚的,他才不管新钱旧钱。比方说,赚美元,明明是把东西给美国人消费了,而美国产业也已经完全空心化了,可谁担心过美元对应的“实物”。

好好理解赚钱而至的含义,理解了赚钱,也就理解了发钱的重要性。


诺奖得主米德、西蒙、哈耶克、弗里德曼、索罗支持按人发钱,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2008年6月在爱尔兰召开。

使用道具

24
李冬会 发表于 2009-2-2 21: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求心在2009-2-2 20:35:00的发言:

复李冬会:

1、我并没有要执行“100%计划”的建议,只是把这个文献搬出来,启发大家思考,因为他毕竟是弗里德曼、西蒙斯、费雪等人的想法。我的建议仅仅是“扩大基础货币、缩小创造货币,保持货币总量不变”,我也举了例子了,想必已经很清楚了。

2、富人当然也关心货币对应的实物,如果存在一个在“一亿港币”和“五千万美元”之间的选择,他肯定会选后者。但谁会给富人这个选择呢?有讨论的价值吗?事实上,富人只能选择更多的货币,多1元钱总比少1元钱好,于是他们只能选择赚更多的钱,G-G',money-more money-more more money,这就是华尔街范式。对富人来说,赚钱就是游戏,特别是对单个富人来说,它根本就无暇顾及货币对应的实物——这或许又是一个非合作博弈,或者货币幻觉。

只要有钱赚,他绝不会不赚的,他才不管新钱旧钱。比方说,赚美元,明明是把东西给美国人消费了,而美国产业也已经完全空心化了,可谁担心过美元对应的“实物”。

好好理解赚钱而至的含义,理解了赚钱,也就理解了发钱的重要性。


一,这么说,你的逐渐收回我只能理解是到某一点为止了?好,那么这一篇翻过.

二,你有一个根本的误区.那就是,没有人有权践踏别人的权利.如果一个政策必然要导致人们财富的缩水,那么这种政策必须讨论.个人的力量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个人的合力是不可忽视的.不要以为穷人占多数,一个社会就可以通过肆意践踏富人的法案.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国家用不了多久就不再有富人.而这种平均却并不是基于人们才能的普遍提高,而是基于那些有才能的人们的努力热情的消褪.而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也不会通过这样的法案,因为没有人不企望将来有一天也成为富人.人们这样做,无疑在为自己将来的钱袋事先挖了一个洞.试问,你们主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如果是前者,干脆明抢好了,如果是后者,那么你们的主张绝不会使你们达到这个目的.

退一步说,富人无暇关注他的币值,就是你们鼓吹这种主张的理由吗?难道一个人因为是瞎子,人们就可以随便偷他钱吗?

你第二部分本身前后就是矛盾的.

三,你的第三段更没有道理,不要忘记,美元是国际通货.它并不是仅仅对应着美国生产.只要美元能够在各国流通,那么人们就要首先看它的现实购买力,而不是美国是不是产业空心化.

四,你不管如何理解,你还能理解出来,人们赚钱只是为了数着玩吗?

连乡野村妇都会说,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富人不懂得?美元与黄金价值的相反方向变化,就很说明问题.

发钱的重要性就在于,一,剥夺富人,二,平均主义,三,阻碍经济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 21:13:50编辑过]

不自由,毋宁死!

使用道具

25
求心 发表于 2009-2-2 22: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资本家人家还想着为社会做贡献,赚钱越多是对社会贡献越多。资本家的过剩生产力,如果不被社会利用,也只能是腐烂变质。社会对资本家的过剩生产力的利用,绝对不会损害资本家的利益——只是利用那些本来要腐烂变质的生产力,但让资本家赚到了钱,满足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愿望,人家资本家天天做这样的梦,你们却说这样做会导致“通货膨胀”了、“生产力不足”了、“偷窃”了、“抢夺”了,真是操心过度了。

还是那句话,过剩的牛奶,你是愿意换成钱——新钱,还是倒掉?

如果当初牛顿瓦特等人申请了专利,我们现在天天要给牛顿瓦特支付专利费。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因支付不起这些专利费而被排斥在工业文明之外,不知道牛顿瓦特等人有何感想?是高兴还是悲哀?

我不认为资本家会计较新钞票,而是为赚不到钱、企业要倒闭而发愁。钞票天天印,只不过是没有给老百姓花。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那个资本家拒绝过新钞票。如果你能放弃主观臆断、回到现实,想必会有不同的认识。

佛学讲普度众生,但也说先度有缘,有些人必须最后度。我法力有限、度不了你,而你或许就是需要最后度的那一位。已经讨论很长了,该说的都说了。

还有,你说发钱是鼓励不劳而获,也是无稽之谈。发钱是为了促进就业,发了钱,肯定实际参加工作的人要比不发多。

诺奖得主米德、西蒙、哈耶克、弗里德曼、索罗支持按人发钱,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2008年6月在爱尔兰召开。

使用道具

26
求心 发表于 2009-2-3 00: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切关于“偷窃”、“抢劫”的攻击言论,都是基于自己编造的短缺而推理得出的。因为只要资本家的生产力是短缺的,你拿新印的钞票去换他的东西,那就是成了一桩迫不得已的交易——里面包含着通胀税、或铸币税。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资本家东西卖不出去,要破产,他渴望别人来买他的东西,这个交换完全是双方自愿的,你能说。。。?

皇帝不急太监急,资本家愿意经济学家不愿意。岂有此理!

诺奖得主米德、西蒙、哈耶克、弗里德曼、索罗支持按人发钱,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2008年6月在爱尔兰召开。

使用道具

27
李冬会 发表于 2009-2-3 08: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的二个贴子一并回:

一,你有一个根本的错误,那就是,在你看来,唯你们的按人发钱,才能解决过剩问题。那么如果同样可以解决过剩问题,但人们却是以必要的劳动来得到你们所要发钱的数额,应当提倡那一个?

当年罗斯福政府为了促进工业复兴,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令》,该法令授权联邦政府在资助公共工程方面的费用多达三十亿美元。如果按你们的逻辑,美国将损失价值三十亿美元的劳动产品。你也许会说这三十亿美元由人们直接花掉不就可以促进生产了吗?不错,但是,二种情况下,美国人民得到的东西一样吗?这根本不就要我们去计算,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经济罗学家的进一步描述:

……为了加快再就业,国会在一九三五年又拨出一大笔款项进行第二个公共工程计划,总统通过行政命令建立了‘工程进度管理署’(后来叫做‘工程计划管理署’)去协调整个工程计划。

“……虽然‘工程进度管理署’从来没有单独地解决过失业问题,但是,在它的活动达到高潮的一九三八年,却为三百八十万人(大约为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提供了就业机会。在某个时候,这个署曾经雇用过八百五十万人。把依靠共赡养的人计算在内,其直接受益者达二千五百万人以上。工程进度管理署所完成的事业,包括建筑了十二万二千幢公共建筑,六十六万四千英里新道路,七万七千座新桥梁,二百八十五个新机场和二万四千英里下水道,还修理了几千种原有的设备。此外,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和无数最为人们所需要的建筑物。‘工程进度管理署’不仅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在各种建筑工程中提供了职业,不帮助了包括教员、演员、艺术家和作家在内的脑力劳动者。它还通过‘全国青年管理署’帮助大专院校的学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它代表着集中于不到十年期间,思想和政策上的一个几乎惊人的变化。

“从一开始就能清楚地看到:失业救济政策已经超过为提供就业机会而安排工作和促进经济繁荣的范围。吃尽萧条苦头的劳动人民,有力地说明这样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人类有劳动的权利,绝大多数人失业并不是由于本身的过失所造成的,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靠自己生活总比靠赈济好些。可是这个计划却遭到严厉的批评,被指责为浪费和缺乏效率、溺爱、无计谋取生者、为政治目的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以及并没有达到消灭失业的主要目的如此等等。政府在答复这些批评时坚持说,保持千百万人自尊心是工作而不是施舍,政府已经作了许多需要作的工作,而且整个计划大大有助于减轻经济萧条。”

你不是说要利用过剩的生产力吗?大量的公共工程建设恰恰就是利用过剩生产力的发动机;难道公共工程会阻碍那些资本家嫌钱的愿望吗?在这里,每一笔钱花出去,都有相应的产品对应,而按你的主张,以那个三十亿美元的公共工程支出为例,首先就缺少三十亿美元的产品与之对应,这意味着什么?

胡佛总统认为:‘我们不能靠浪费去制造繁荣’。如果把三十亿美元无偿地发放下去,何止浪费,更挫伤了人们的自尊!而繁荣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水平。西方有一古老的说教:对公众的施舍只能伤害失业者的气质。难道不是吗?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如果靠社会的救济度日,他将会是怎样一种心态。

二,过剩的牛奶,我当然愿意换成钱;但是,如果我因此换来的钱加上我原有手中的钱还不如过去的购买力,那么我宁愿把它倒掉。

三,开什么玩笑?专利权是有保护期的,发明专利一般不超过二十年。至少在我国,我们现在消费的每一件出现不超过十年的产品,很可能就在支付着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专利费用,而如果超过十年尚未达到二十年,则很可能在支付着发明的专利费用。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有些产品并没的申请专利。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会出较高的费用,这可能是一种技术秘密,从而使之处于一种技术垄断的状态,于是我们支付的价格会更高。当然,有一些商品,则可能不曾申请专利(有些是原权利人的放弃。放弃的原因有多种,但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道德的高尚),这样当然不会包含相应的费用。如果我们的社会不对权利人进行保护,那么无疑就会打击人权利人的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这并不是社会的幸事,牛顿瓦特绝不会为止而感到高兴。越是发达国家,专利制度就越完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中的缘由。

四,企业濒临倒闭固令人发愁,通货膨胀就令人欣喜吗?如果这样,那么各国政府就没有必要控制通货膨胀了。老百姓没有花印的票子,难道他们目前在喝西北风吗?资本家没有偿还能力,他要破产,老百姓不提供合格的劳动,必然得不到相应的钞票。这里资本家没有比老百姓有任何优越的地方。

资本家拒绝新钞票?你的话很不合逻辑。如果钞票已经发行了,当然没有任何人可以拒绝。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就是要阻止你们印发四无钞票的企图。如果哪个国家的政府疯了,坚持搞一次尝试,那么又有什么人可以拒绝呢?但是,遭成的恶果与遭成这个恶果的条件是不同的,这一点你要分清楚。

 

最后,再做一番归纳:

你们或你现在的主张:无偿按人发钱——目的,解决失业,过剩问题。

而现在各国的政策是:公共工程,放松银根等——目的,解决失业,过剩问题。

如果货币的每一次转手都要对应着产品及其生产,那么,你自己再看一下罢,你们的主张缺少了什么。将要造成的恶果就不谈了。

 

你当然渡不了我,但我迟早要渡了你。
不自由,毋宁死!

使用道具

28
ruoyan 发表于 2009-2-3 21: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求心好。我喜欢微观,就你的饺子模型再谈几句:

"党爱民(2004, 2007)提出过一个合伙生产模型,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有两个人张皮和李馅合伙包饺子,一个皮换一个馅,李馅饭量小,吃10个就饱了,而张皮饭量大,要吃20个才能饱。尽管他们各自能够提供足够多的要素,但必定要出现资源闲置、张皮每天得饿肚子的情形。这种不和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夫妻生活不和谐就是一个最好的典型,而在现实经济中,由于资本家集团的消费达到饱和,劳动与资本之间的交换被迫停止,于是就出现了资本闲置、工人失业贫困的经济危机。
  这个模型大致有两种改进办法,一是调整交换比例,亦即调整分配比例(党爱民,2007),二就是按人发钱。这里只讨论后者。如果给他们两人每天各发10元钱,假设市场上皮和馅都售每个1元,那么,李馅每天会赚到10元钱,而张皮也可以吃饱肚子。这个改进后的经济包含了“乡村集市范式”和“华尔街范式”的内容:一是他们借助货币进行物物交换,每天有10个皮换10个馅的交易,二是他们进行货币与实物的交易,李馅每天卖出10个馅,赚来10元钱。由于这个交易完全是自愿的,且大家的境况也都得到改善,因此,按人发钱是一项帕累托改进。按人发钱的更加学术化的术语就是社会分红。"

我认为这个模型如果没有后续的故事,未必是帕类托改善。当张皮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时,李馅是多付出了“馅”的,而就自己本来的需要来说是不必要付出这些“馅”。所以,张皮改善了李馅没有改善。李馅得到的10元钱如果不能交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仍然只是一张纸。假定市场上只有更多的饺子可以卖,李馅仍然不会去买,市场上的供给什么就是资源的供给结构,如果供给结构与需要结构不符(如李馅需要水果,却只能供应饺子),那么李馅持有的货币就等于废纸。所以,如果要李馅手中的货币“保值”,需要后继的有效供给。这样分析,当初发钱时对张皮无疑是有益的(张皮是穷人——不能满足需要的人),而李馅接受的条件是这些钱要能换回我需要的其它消费品,否则我用“馅”换纸,就不是帕累托改善。以此推论,一切增加货币的所谓扩张政策,都是以预期能有更多的有效供给为成功条件的;如果现今已经相对过剩,最好的办法是与那些可以提供更有效供给产品的人进行交换。如果这些能提供有效产品的人也不需要这些“过剩产品”,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过剩的产品无偿直接分给需要的人群;这种无偿实际是对初始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我以为,按人发钱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是一种补偿穷人的低成本方式;但是否有利于解决过剩,要看分到钱的人的新的需求结构与现在过剩时的供给结构是否相符;不相符就等同于饺子模型中李馅手中的钱只能买不需要的饺子一样,是解决不了饺子过剩问题的。当然如果预期可以同时开发出新的产品,比如李馅手中的钱可以向王果购买其新开发出的苹果,于是满足了李馅的新需要,李馅利益得到改善。

总之,如果以解决相对过剩和经济发展停滞为目的,第一可以开发有钱(注意是有现钱)人需要的新消费产品,让有钱人手中的钱花出去,同时带动无钱的人挣到钱以购买相对过剩的产品;如果没有那种对有钱人有吸引力的产品,或这样的产品不足,就只能无偿向无钱的人提供其所需要的过剩产品。按人发钱是无偿的一种方式。

但货币本身不是财富,其财富特征是寄生于其它财富之上的。发钱给穷人首先要判断相对过剩的产品结构符合得到钱后的穷人的需求结构;否则发下去的钱还不是财富,过剩者依然过剩。

具体比如说现在房产相对过剩,那么每人发1000元能否促进房产的销售?不会。因为以房产的目前价格再发10000元也未必有效。这就是新的需求结构与相对过剩的供给结构不符。最好的办法是强行让房产获利者(国家与房企)让利给需要新房的人,得到新房的人可以低价腾出旧房,于是无房的人可以低价得到住房,如此可以节余出更多购买力用于其它消费。这种对国家与房企的剥夺只是对以前国家房企对民众剥夺的补偿。用温总的一句话,道德也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剥夺别人总是要被剥夺的。部分集团的利益损失早已蕴藏于原来的分配不合理,此时想避免,晚了;强撑下去损失更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3 21:10:22编辑过]

使用道具

29
求心 发表于 2009-2-3 23: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ruoyan:我之前已经假定李馅一家对任何商品已经饱和,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不可能生产出让李馅感到有用的东西。或者说,已经假定短期内技术进步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馅自身拥有的要素的自用价值为零,比方说手艺手艺人对自己的手艺活、女人对自己的美色、鞋厂老板对于皮鞋,等等,根本就没有自用价值。如果这时候能够把自己拥有的要素卖成钱,自然是一件合意的买卖。至于为什么李馅会喜欢钱,而且人对钱的欲望无穷大,这不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只是一个假定。不过本文也作了一些探讨,认为赚钱是为了“节约劳动、扩大魔力”。

我想还有一个解释,就是跨期预算的问题,一个人尽管今天有挣钱的能力,但他也不敢保证明天还有这个能力,自己一生的金钱够花了、还要为子孙挣钱,太多理由了。。。你们不要认为拿新钱换人家的要素就是人家吃亏。

从宏观方面来讲,这种交换让张皮的实际消费提高,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福利,使整个国家的财富增加,也就相应增加了李馅的财富。整个社会富了,即使你的子孙后代多么不济,也不至于会差到哪里去。

佛学讲普度众生,只有渡尽众生,才能自己成佛,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资本家和具体当事人绝对认为是帕累托改进,但对部分学者而言,可能是挑战了他们原有的知识,未必是帕累托改进,呵呵。

诺奖得主米德、西蒙、哈耶克、弗里德曼、索罗支持按人发钱,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2008年6月在爱尔兰召开。

使用道具

30
ruoyan 发表于 2009-2-4 10: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里的假定是:钱一定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其它东西。所以,比手中的馅,手艺活、女色、鞋这些专有形态的资源是一种改善。也就是增加了资源的流动性,钱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财产,但其为财产还是以随后的消费物资的生成为条件。所以,是否可以这样说:改善是一种有假定的改善,当认为得到改善时不要忘记实现那个假定。特别是那个钱还不要是对将来的负债。否则,又需要一个假定,将来收入能够还上。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8 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