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8 5

[经济学前沿] 张维迎:不是市场失灵了,是市场理论失灵了 [推广有奖]

  • 5关注
  • 53粉丝

学科带头人

1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39 个
通用积分
4.1966
学术水平
404 点
热心指数
384 点
信用等级
371 点
经验
37291 点
帖子
163
精华
26
在线时间
1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5-18
最后登录
2016-7-1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编者按:“市场失灵”是传统经济学教课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失灵了,政府这个“有形之手”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干预乃至规制市场了。但在张维迎教授看来,“市场失灵”不过是传统关于市场的理论范式出了问题,因而带来的一个伪概念,市场本身不会失灵,是主流市场理论失灵了。



360截图20160227154542972.jpg


主流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市场的有效性。但是,上了经济学课以后,很多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倒不一定是市场如何有效,而是市场可能失灵,需要政府干预。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是想告诉你一个女孩子是如何漂亮、温柔,但最后的结论是女孩子只有睡着的时候才是妩媚的。一旦醒来,开始行动,就满脸疙瘩,奇丑无比,而且脾气暴躁,胡作非为。于是就建议要给她整容,要捆住她的手脚,要管教她。结果是,越整容变得越丑,越丑越需要整容!


市场失灵,还是市场理论失灵?

传统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有三个重要的失灵:


  • 第一是由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



  • 第二是由所谓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



  • 第三是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可以说市场的失灵无处不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何干预都有充分的理由。按照传统经济学对于垄断的定义,现实中的每一个生产者都是垄断者,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甚至一个居民区的小杂货店,它也是一个局部的垄断者。并且,每一种经济活动都有外部性。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穿衣打扮都会给人带来愉悦,或者是使人感到不舒服,也就是经济学讲的正的或者负的外部性。而且,每一种交易活动都是信息不对称的,因为卖的人拥有的产品知识总是比买的人多。所以说,按照传统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方面对市场进行干预。


为什么传统经济学能得出这样的市场失灵的理论?我认为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传统经济学的范式。简单来说,这个范式就是完全竞争模型(perfect competition)。传统经济学在完全竞争模型下得出市场有效性的基本结论,然后再用这个模型进行套用现实,凡是套不进去的东西,都说是市场出了毛病。


具体来讲,完全竞争模型是基于这样一些重要的假设


  • 每个人是同等、完全理性的;

  • 技术、资源、偏好是已知的;

  • 规模报酬是递减的;

  • 每个企业都很小,每个行业有无穷多个企业;

  • 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

  • 未来是确定的;

  • 经济活动没有外部性;

  • 所有的变化都是外生的


    ……


时间关系,我只能罗列这些完全竞争模型隐含的基本假设。


所有这些假设都是不现实的。基于这些不现实的假设证明市场的有效性,就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现实的市场一定会失灵!


而我要讲的是:市场本来不需要这些假设,是我们经济学家需要这些假设;市场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这些假设。所谓市场失灵,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市场理论的失灵。但是,人们很容易把新古典市场理论的失灵当成了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等于没有竞争

首先看垄断。垄断是相对于竞争而言。在传统经济学中,最高水平的竞争叫完全竞争:每一个行业都有无穷多个企业,每一个企业都非常小,所有的企业都生产完全一样的产品,都只能索取相同的价格,没有任何企业有定价权。


完全竞争的英文是perfect competition,完美无缺,实际上等于没有竞争。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完全竞争模型套用到经济学家自身,就是所有的经济学教授写一样的论文、教一样的课、收一样的费。我想我们经济学自己也不会认为这就是经济学家之间的竞争方式。市场上人们是怎么竞争的?企业是怎么竞争的?是我怎么做到与众不同,胜人一筹:生产与别人不一样的产品;即使是生产同样的产品,我的产品的质量比别人好;质量跟别人的产品一样,我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这才是市场上真正的竞争。经济学家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是这样,我能够跟别人有不一样的观点、写不一样的论文、写不一样的书,而不是跟所有人做一样的事情。尽管我说“完美竞争”,实际上是没有竞争的。


竞争是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或用不同的方式做事。这样的竞争一定意味着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有一定的定价权。甚至是居民区的小店也有一定的定价权。提高价格,消费者不会全部跑掉;降低价格,也不会全世界的人都来买他的东西。


但是,非常遗憾,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范式,只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就存在垄断,尽管我们叫它竞争垄断,或者叫垄断竞争。


再看现实的市场。最成功企业的一定是不断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最后变成传统经济学定义的垄断者。所有国家的《反垄断法》都是针对成功的企业。有人说如果你要了解谁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企业,只要去美国司法部查一下所有经历过反垄断起诉和调查的企业名单,就知道了。标准石油、美铝、IBM、微软等等这些赫赫有名的企业,都在这个名单上。


传统经济学常常把市场竞争中最优秀的企业跟政府管制导致的垄断混为一谈。如果按照传统经济学的定义,在中国寻找三个最大的垄断者,会是谁?不会是中国电信,不会是中国石油,也不会是工商银行,而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就是按照现有的定义,可以给出的结论。因为这些企业在行业中所占份额都比中国电信、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在各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要高。


我们也看到,传统经济学有关垄断理论的预测与现实是完全不一致的。根据传统经济学的预测,两个企业合并之后,它的垄断能力会提高,价格一定会上升。但是,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事实恰恰相反。两个企业合并之后,价格不仅没有上升,反而都在大幅度地下降。所以我说现有《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基础是不对的。如果不能突破传统的基于完全竞争范式的理论框架,我们其实就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竞争,我们也就不可能真正纠正《反垄断法》的错误。这种错误给我们的现实带来越来越大的伤害,包括中国一些政府部门打着反垄断的旗号,干的是反竞争的事情。


当然,我要强调一点,垄断是个坏东西。但是,我们不能把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大企业当作垄断企业。真正的垄断是政府通过政治和法律强加给市场的垄断。这样的垄断概念没有任何歧义。中国移动是垄断,中国银行是垄断,中国石油是垄断,因为政府准入限制,别人不能自由进入这些。


我还要强调一点,一个市场的竞争程度与这个市场行业当中有多少个企业毫无关系。哪怕只有一个企业,但如果这个行业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去,这个企业也是竞争者。若干年前,比尔·盖茨讲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哪怕它占有市场份额的70%多。今天,马化腾的微信占有几乎百分之百的市场份额,但仍然是竞争者,不是垄断者。他们不敢有任何懈怠。所以微信不断推新出的版本。这也是告诉我们一个结论,不能用行业中企业的数量,或者是企业占有多大份额来判断是否垄断,而应该看有没有政府强加的种种限制(或保护)。只要没有政府强加的种种限制,就是竞争性的。如果有政府强加的种种限制,即使企业数量很多,仍然是垄断。好比中国的出版业,尽管有五六百家出版社,仍然是垄断,因为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办出版社。


外部性是个产权问题

再看一下外部性问题。按照传统经济学的定义,如果一种生产或交易活动给第三方带来正的或负的影响时,我们说这种活动具有外部性。此时,个人最优和社会最优不一样,市场就会失灵!


我们来看看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举的外部性的例子:正的外部性,比如你院子里养花,别人看了也赏心悦目;负的外部性,包括环境污染、噪音等等。而我要说,这样的外部性无处不在。比如我前面说的,每个人的衣着打扮都有外部性,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优胜劣汰,意味着赢家总要影响输家的利益。当年亨利·福特生产廉价的汽车,打垮了美国的马车行业。按照传统经济学的定义,这应该是负的外部性。那么福特要不要补偿马车夫呢?腾讯的微信把中国移动的飞信打垮了,这算不算外部性?马化腾要不要补偿中国移动?中国有一个企业叫爱国者,生产的数码相机使得索尼公司的数码相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给索尼公司的利润带来损失,爱国者要不要补偿索尼?同样,我们今天看到的滴滴出行这样的网约租车公司,它给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带来负的外部性,应不应该对后者给予补贴?


再进一步讲,这种外部性不仅在生产者之间存在,消费者之间也存在。比如,北大一年招3000个本科生,你考得好,达到北大的分数线,意味着你把另一个人挤出去了,如果你考得差一点,有另外一个人进入北大,这算不算外部性?一个消费者,你买了一种东西,使这个东西的价格上升,别人要付更高的价格,你应不应该给别人补偿?所以我说外部性无处不在。


有经济学家,比如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提到应该区别金钱的外部性和实质(非金钱)的外部性。他认为金钱的外部性,比如我刚刚讲的福特汽车击垮了马车,这不是真正的外部性。实质(非金钱)的外部性才是真正的外部性,必须由政府干预。


那我就想问一个问题,假如我发表了一个观点,有的人特别不喜欢,不喜欢到晚上回家睡不着觉的程度,这是不是非金钱的外部性?我想至少不应该划为金钱的外部性。那么,政府是不是应该限制我发表观点的权利?或者说我是不是要给不喜欢我观点的人提供补偿?按照经济学的传统观点,可能应该是这样,因为我给别人带来损失了。


外部性理论特别容易给专制主义提供理论基础。因为我们可以以外部性的名义压制言论自由、压制不同意见。当然大部分经济学家并没走到这一步,但是按照外部性理论的逻辑,我们可能会走到这一步。如果走到这一步,当然是可怕的。


所谓的外部性其实就是产权界定问题,即权利的界定和归属问题。只要我没有损害你的权利,即使我的行为给你造成影响,我也不应该补偿你。我有言论的自由,无论你是否喜欢,与我无关。你喜欢我的观点,我也没有权利向你收费。同样,你不喜欢我的观点,你也没有权利阻止我发表观点。类似地,每个人都有给别人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权利,我生产的产品比你的好,即使把你挤垮了,我也不需要补偿你。所以说,外部性的本质其实是对权利的认定问题。


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界定和保护产权,而不是用行政手段解决所谓的外部性。政府要保护的是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利益。现实中很多的所谓的外部性,其实是对他人权利的侵害,比如环境污染。总之,如果用权利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不至于使我们走向极端的对市场的干预。


市场是一双隐形的眼

再看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简单地说,就是一部分人知道,另一部分不知道。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说法,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实际上,市场的特征是什么?就是信息不对称。因为,市场的前提是分工和专业化,不同的人做不一样的事情。隔行如隔山,分工和专业化一定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我们当老师的,历史系老师知道的东西,我们经济学老师可能并不知道。搞出版的人知道的东西,我们写作的人并不知道。所以信息不对称无处不在。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市场失灵,如果这样,市场根本就不会存在。现实中完全不是这样。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市场之所以失灵,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坏的东西能卖出去,好的东西反倒卖不出去。但是,我们调查现实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哪样好东西卖不出去,而坏东西卖出去了?现实情况恰恰是坏东西不好卖,好东西是最好卖的。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解,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出现逆向选择了,就需要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但我们仔细看看现实情况,现实的情况是哪一个国家政府监管越多、政府干预越多,哪一个国家的逆向选择就越严重。中国和美国相比,中国市场上存在的逆向选择,也就是劣胜优汰现象,比美国市场严重得多。所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并不能得出政府应该干预市场的结论。


为什么理论和现实有这么大的差异?最重要的是传统经济学忽略了市场的声誉机制。我们只把市场当作看不见的手,没有把市场当作一双隐形的眼睛。市场不仅是看不见的手,也是隐形的眼睛。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就是市场经济,干了坏事一定会得到惩罚,做了好事一定会得到好报。我们看不到一个真正的自由市场中有多少人可以靠坑蒙拐骗持续发财。如果坑蒙拐骗,最后等待你的一定是破产,甚至坐牢。


传统经济学把企业是当作生产函数,其实企业本身也是声誉的载体。科斯把企业当作市场替代物,其实企业是市场的运行方式。在传统的理解当中,市场像汪洋大海,企业是海上的岛屿。这个比喻是有问题的。大海可以离开岛屿,但市场不可以离开企业。如果没有真正的企业,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为什么企业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因为企业本身承担着连带责任。这个连带责任首先是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连带责任。如果你是老板,意味着你要对所有员工犯的错误承担责任。企业也要对价值链上上游企业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好比一个汽车公司,要对所有零部件企业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零部件的质量差导致的交通事故,也是汽车公司的责任。所以大的企业,通过声誉机制,承担着维持市场有效运的责任。


传统经济学把企业只当作一个生产函数,对大企业持敌视态度。亚当·斯密这样伟大的经济学家,也对大企业持有敌视态度。但现实中,如果没有大企业,陌生人之间能不能信任?我觉得很难信任。这就是说,没有大企业,大规模的市场交易根本不会存在,更不要谈全球市场。刚刚讲到《反垄断法》的问题,《反垄断法》是反大企业,甚至要解散大企业,实际上是反市场本身。假如牛奶市场上不是那么几家大企业在主导,而是按照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型,有数万家牛奶厂商给我们提供牛奶,我们敢喝哪一种牛奶?我想哪一种牛奶也不敢喝,只能自己煮粥喝。


这是我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什么是企业,就不能理解什么是市场;如果不能理解企业怎么帮助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交易,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分工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发达,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企业家是市场的灵魂

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三个市场失灵之外,传统经济学还有一些重要的缺陷,其中之一是企业家角色的缺失。


市场当中最重要的人物是企业家。企业家是市场的灵魂,是他们在制定决策,在组织生产,在进行创新。企业家的能力决定了社会的财富和财富的分配。假如在企业家能力高的企业工作,可以拿到更高的报酬。如果你在企业家能力很低的企业工作,就只能拿很低的报酬,甚至会失去工作。但在传统经济学里,没有企业家的角色,在传统经济学教科书的索引里面都看不到企业家三个字。因为传统经济学假定资源、偏好、技术都是给定的,未来都是确定的,并且所有经济活动参与人一样聪明,这就把企业家赶出了市场,市场不再需要企业家。但事实上,没有了企业家,市场不可能有效运作,经济也不可能真正发展。


传统经济学把经济理解为一个循环运转的体系。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体系。熊彼特讲过这样的话:一个静态的封建主义还是封建主义,一个静态的社会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但一个静态的资本主义,就是自相矛盾的。它是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是静态的;它是静态的,就不可能是资本主义。而我们传统经济学,其实是用中世纪的眼光看待中世纪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


这也影响到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传统经济学假定市场中没有企业家,每一个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完全是盲目地行动。而盲目行动的结果,市场就会出现危机。怎么解决危机呢?就需要政府出面,政府要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来纠正市场的危机。但现实中,宏观政策导致的是更频繁、更剧烈的经济的波动,而不是熨平经济波动。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等,严重扰乱了企业家的预期,误导企业家犯错误。当我们看到一个国家在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时候,这个国家就会出现企业家扎堆犯错误,经济就会一会儿高涨,一会儿衰落,形成所谓的商业周期。


经济学范式需要突破:从资源配置理论走向合作理论

所以,我觉得经济学的范式需要重新思考,需要有所突破。我最近出版的《经济学原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当然,我不能说这本书有多么巨大的突破,但我试图纠正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的结论。我认为我们应该尝试走出完全竞争的范式。如果不走出这个范式,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


经济学应该从资源配置理论走向合作理论。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给定的资源怎么去配置。人类是自利的个体,但我们又是合作的物种。我们关心自己的利益,但也知道,只有我们合作,才能给所有人带来共同利益。这种合作是怎么出现的?理性的人、自利的人为什么要替别人着想?为什么要为别人创造价值?为什么要跟别人合作?这应该是经济学更关注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最有利于人类合作的制度。在市场经济下,人类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最重要的是陌生人之间的合作,这只有市场经济下才能做到。现在有心理学家、伦理学家、人类学家都在试图用人性当中的利他主义来解释人类为什么合作。但是,我认为仅仅从利他主义的角度没有办法解释陌生人之间为什么会合作。我们每个人都有同情心,但同情心导致的合作范围——像亚当·斯密讲的——是非常有限的。熟人之间的合作只能够使人类的合作达到非常初级的阶段。只有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像今天全世界的人的合作,这才能使人类的合作达到更为完美、成熟的阶段,而这需要经济学家去解释。只有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才知道市场不仅是简单的创造财富,它还会给每个人带来幸福,并且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少使用暴力,越来越少玩儿零和博弈,越来越多地玩儿正和博弈,我们相互给彼此带来利益、带来幸福。


我认为经济学还要放弃原来的功利主义哲学。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理论基本上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是衡量制度好坏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进一步解释为效率问题。现在是我们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就像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假如我们一切以增长率为目标,带来的不一定是幸福。我们可能修了更多路,有了更多飞机,但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损害了人们的基本权利。所以经济学应该建立在权利哲学的基础上,包括我刚刚讲的外部性问题,要从权利的角度理解什么事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是不应该做的。有些人类的基本权利不应该以任何理由否定,包括言论自由的权利、财产权利;不能为了国家的发展而损害个人的利益,我觉得那是功利主义的方式,而不是权利主义的方式。


我还要强调一点,经济学在过去的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思想,但有些最优价值的思想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其中一个是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我在《经济学原理》中有相当的篇幅介绍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包括企业家精神和哈耶克商业周期理论。我认为奥地利学派是对市场理解最到位的经济学流派,尽管它没有复杂的数学模型,尽管它不是主流。但是,如果真正理解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我想你对市场的理解就比现在深刻得多。


演讲者:张维迎

来源:理想国imaginist,整理自10月28日张维迎《经济学原理》新书论坛演讲。




关注微信查看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10个论坛币)
链接地址: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92087-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市场失灵 张维迎 Competition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perfect 女孩子 经济学 编者按 漂亮 如何

已有 5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linmengmiki + 100 + 100 精彩帖子
Captain-CUI + 100 + 100 + 3 + 3 + 3 精彩帖子
2010517155lpq + 100 + 1 + 1 + 1 精彩帖子
zouguangyong + 60 + 2 + 3 + 3 观点有启发
zounghy + 100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460  论坛币 + 300  学术水平 + 6  热心指数 + 7  信用等级 + 7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zounghy 发表于 2016-2-27 16:03: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培育市场,就象教育孩子一样。

有些家长循循善诱,介入而不强制,让孩子自己去学会长大;

有些家长患得患失,时刻划定规矩,孩子一有“异常”,大喊大叫,更有甚者,赤膊上阵,越俎代庖,孩子岂能“长大”?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2010517155lpq + 60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6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Crsky7 发表于 2016-2-27 16:04: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是市场失灵了,是市场失控了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2010517155lpq + 20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fumingxu 发表于 2016-2-27 16:36: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是否说明市场自有其运行规律,不可随意操纵?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2010517155lpq + 20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报纸
2010517155lpq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6-2-27 16:54: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使用道具

地板
hylpy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2-29 08:03: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持一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5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