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fhsky
1458 5

[财经时事] 茅于轼:个税大大提高才能均贫富 房价还是要降 [推广有奖]

贵宾

冷月箫声

大师

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1319249 个
通用积分
17586.2176
学术水平
381 点
热心指数
430 点
信用等级
314 点
经验
132684 点
帖子
4229
精华
18
在线时间
38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6
最后登录
2024-6-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来源:凤凰网财经)

茅于轼仍坚定认为,在当下制度环境下,经济适用房的后果是败坏社会风气。中国要尽快走出经济危机,必须措施得当,调整原有的经济结构,而4万亿元投资,可能反而强化了原本应该调整的经济结构;应战经济危机,关键是抓就业。

时代周报记者 高战

实习生 黄丽豪 发自广州

日前,应邀做客广州“时代论坛”的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专访。80高龄的茅老,接受专访时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侃侃而谈。

茅于轼认为,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重点,在于解决好就业问题。如果中国政府措施得当,相信再明年中国经济能够走出危机。

“经济适用房没有效率,也没有公平”

现在我想把这个事挑明了,经济适用房没有效率,也没有公平。

时代周报:政府一直要继续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大力推广经济适用房,你对此很反对,原因是什么?

茅于轼:张维迎讲了非常好的一句话,他说判断一个政策的好坏,不是看初始愿望,而是看其后果。经济适用房政策表面上是在帮助穷人,实际上是在给中等收入者盖房。它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是败坏社会风气,是在伤害穷人。

盖房的土地是从农民手里买的,农民受到损失,他本来可以卖高价的,现在政府却用行政手段强制把价格压低了,政府没有理由让农民受损失,来补贴城里人买房。这种让一部分人受损失,来令另一部分人受益的做法,其实是财富的转移,并不是财富的创造。

更糟糕的是,经济适用房是按计划分配的。一套经济适用房比市价便宜几十万元,为了得到一套经济适用房,腐败难免滋生。商品房没有腐败,而一旦计划分配了就必然有腐败。

用行政权力对市场约束是腐败的根源,谁买了经济适用房?主要是政府官员,当然也有小部分的普通老百姓,这是做做样子。现在我想把这个事挑明了,经济适用房没有效率,也没有公平。

时代周报:如果取消经济适用房,那低收入者要怎么买房?对“住房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如何理解?

茅于轼:你现在买不起房,可以先租房,不一定非要把买房作为一个追求目标。住房、教育、看病、就业属于基本人权,就是政府有义务保证老百姓能住房、能上学、能看病、能就业,政府有这个义务。你没地方住,政府得给你地方住,这就是廉租房。买房和租廉租房是两码事。

廉租房让最穷的人受惠。但廉租房令纳税人受损失,所以,廉租房必须是低标准的房,现在有的经济适用房建了180多平方米,这简直是腐败房!廉租房也一样,你把廉租房盖得很好,真正的穷人反而租不到,所以我提出来廉租房不建私人厕所,那就没有富人去买了。有人就批评我,说你这是歧视穷人。

其实商品经济就是个歧视穷人的制度。商品经济最大的毛病,就是对穷人不利,商品经济是认钱不认人的,有钱可以买很多东西,没有钱你是寸步难行。廉租房是救济性的,是占了纳税人便宜的,因此廉租房一定是低标准的。

现在解决低收入住房的问题,就是用廉租房。可遗憾的是,廉租房盖得太少,这是一个政策上的错误。

“中国改革成功就是因为有了自由贸易”

平等与自由交换创造财富,而不是劳动创造了财富,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最核心部分。

时代周报:最近你针对经济适用房、火车票价、18亿亩耕地红线提出的这些问题,几乎都备受争议,为什么经济学家的看法跟一般人的看法如此不同?

茅于轼:经济学家是从全社会的利益和公平来想问题。过去商品的价值是劳动量决定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其实商品的价值由供需决定。比如半年前国际上粮食涨价,如果我们出口粮食,把粮价给压下来,国内粮价就上升,是好事;国际粮食涨价,自由贸易出口就赚钱。但是政府说不许粮食出口,本来中国的农民可以借此机会发财的。

现在很多人不懂得交换创造财富这样的常识,因为我们只教学生劳动创造价值。如果是劳动产生财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劳动最多,农民劳动最多,应该是最富的人,事实上他们却是最穷的人。做生意的人有钱,就是交换的人最有钱。

如何物尽其用?交换告诉我们,卖个高价,或者使它产生最大的效益,财富就创造出来了。一斤香蕉在广东不值钱,到北京就值钱了,就尽其用了。只要交换时支出的价值小于交换所得的价值,交换就使双方都得利。所谓的“等价交换”是缺乏事实根据而且不符合逻辑的臆断。

时代周报:你一直是自由市场的捍卫者,前不久的G20峰会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贸易壁垒,你怎么看贸易保护?

茅于轼:美国金融业出问题,就是监管放松了,但经济危机跟经济自由毫无关系。自由贸易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原因,中国改革成功就是因为有了自由贸易,有了自由交换。简单讲,交换产生财富,而不是贸易保护产生财富。贸易保护,好像是为自己的老百姓企业着想,错了,是损害老百姓。

很多人反对自由贸易,因为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比尔•盖茨他有五六百亿美元,等于印度的穷人几亿倍的钱,这是世界贸易一体化造成的;比尔•盖茨赚了很多人的钱,包括中国人的钱,全世界的钱他都赚,他富得不得了。但是他赚了我们的钱,对我们也有好处,我们买了他的软件,用起来方便,是双赢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均贫富 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 劳动创造价值 著名经济学家 房价 贫富 茅于轼

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就只剩下黑板上的方程和曲线。但如诗的数学要与如画的现实结合,经济学才是既活又美的。
沙发
sfhsky 发表于 2009-4-24 01: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茅于轼:中国改革成功就是因为有了自由贸易

“把个人税大大提高,就能够起到均贫富”

一方面发挥政府的作用,用个人收入所得税来调节;另一方面,利用民间的力量,做慈善事业,可是这两条在我们国内都做得非常差。

时代周报:应该怎么解决当前贫富严重分化,收入差距太大的问题?

茅于轼:一方面发挥政府的作用,用个人收入所得税来调节;另一方面,利用民间的力量,做慈善事业,从富人那里收钱,帮助有困难的人。可是这两条在国内都做得很差,我们现在的所得税不到总税收的7%,不能起什么作用。而中国台湾个人所得税占到60%多,所以我们的税制改革要大幅度地提高个人所得税,同时减少其他的税。我们现在个人所得税占7%,那么其他的93%是什么税?就是增值税、营业税、关税、消费税,这些税都跟你的购买有关系,你买东西政府收了税,你打个电话政府也收了税,这些税统统地降、大大地压,把个人税大大地提高,这样就能够起到均贫富,现在的富人征不到税,而富人不是靠工资,他是靠财产,所以税制要改。

另外就是民间帮助穷人的各种组织要大力发展,我们现在办慈善,什么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总会都是政府的机构,民间办不起来。我想办一个爱心慈善组织,但是政府不让登记,说你把钱直接给政府就行了,但是我不放心。

时代周报:土地利益也是引起贫富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中国的土地纠纷很严重,你曾说过估计一半以上上访的人是因土地问题,你怎么看待中国现在的土地状况?

茅于轼:中国的土地很紧张,但都是城市用地,农用地是不值钱的,而把一亩地变成城市用地能产生高额收益,那为什么不让它变成城市用地呢?一块地应该干什么用,看它所在的位置,不是说种庄稼就好,还可以盖宿舍、盖办公楼、可以盖飞机场、可以修高速公路、可以做停车场、可以做仓库……但是政府划了一条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管是什么地方,就得种庄稼,并不合适。

时代周报:你对房地产行业及房价的走势有什么样的预测?

茅于轼:我过去每次预测房价的走势都是要降,可预测完了它就涨,所以我就不敢预测了,我现在预测还是要降。因为经济学家按照供需均衡预测。供过于求就要降价。但是没看到的是这个投机需求特别大,它不是真实需求,所以把这个房价推上去了。我觉得现在房地产泡沫还是存在的,我住的楼里面40%是空的。

房价为什么那么高?因为有些人很有钱,他们把房价抬高了;那为什么很多人有钱呢?第一个原因,GDP增长很快,大家的钱多了;第二个原因,分配不合理,我们GDP上升结果是有钱人分得多,穷人分得少;第三个原因,这些富人的钱没有地方去,就买房了。买股票不安全,买债券利息很低,只有3%,他们不想买,买房子看得见、摸得着,最安全,所以买房。

这三个条件不变,房价还得高。现在变没变?第一,GDP往下走,原来是10%,现在我估计今年也就只有7%或者6%,所以房价不可能像过去那么涨。第二,财富的分配没多大改变。第三,有钱人的钱也没有地方克投资,现在有点转变,比如说农村金融现在私人资本可以到农村投资,现在几百亿元已经进去了,本来私人不能开银行,但是现在私人可以办小额贷款公司,将来有可能变银行,这是一个好现象。如果这些现象往下发展,房价就不大会继续上升。

“改善社会保障,让大家花钱没有后顾之忧”

对付危机的一个主要着眼点不应该放在GDP,而应该放在就业。

时代周报:当下有这样的一个说法,美国是因为金融业出了问题,然后影响到实体业,而中国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实体业一直存在问题,然后在金融危机的表现下才波及到中国的金融业,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外表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主要还是要关注国内,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茅于轼:我基本上同意你刚才提出的观点。

我觉得中国的问题在美国爆发危机以前已经存在了,问题就是外贸的巨大不平衡,因此在5年以前,我们就提出需要调整汇率,但是那时候我们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一直到了3年以前才开始调,但调的速度非常慢,而我们的劳动生产率还在上升,汇率本来是要上的。原来积压的过低汇率问题没有解决。现在由于美国的危机,出口危机立刻暴露了。

但是我们的金融体系不是没有问题,我觉得房地产的泡沫可能会引发危机。再说我们银行的坏账,是不是就能干净利落地处理完了?如果这些问题都存在,那么外部的冲击可能使得银行危机会暴露出来。但是我感觉不会像美国的影响那么广,因为我们问银行借钱主要是大企业、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少数人能借到钱,大部分还是靠自己的资本或者地下钱庄,所以影响不会像美国那么大。因此我们危机的缓解可能比美国要早。

时代周报:你觉得政府现在刺激经济的计划会有效吗?中国如何尽快从危机中走出来?

茅于轼:这个问题很大。我个人感觉,美国的危机至少持续三到五年,中国的危机可能短一点,如果措施得当,我们大概明年就能恢复。措施得当就是要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这不是救市能够解决的。我们的经济结构大家都知道,出口加工太多,内需太少,要把出口加工变成加工内需。这个做起来很不容易,我们的储蓄率太高,消费太低,因此要提高消费率,减少储蓄率。这个也是不容易的,有很多政策可以考虑的,比如说改善社会保障,让大家花钱没有后顾之忧。

还有我们的服务业特别落后,我们的服务所创造的财富只占整个GDP的40%,美国80%多,中国台湾70%多,印度是50%,只有中国是40%。如果结构不调整,光靠4万亿元投资,我们没有办法走出困境,我们一定要把内需搞起来。另外就是GDP的分配,分配给老百姓的太少,给政府的太多,给大企业的也太多,GDP的分配要重新改变。这些都是很难的事,如果搞得好的话,也许明年能解决问题。

我说调整结构,关键要抓就业,而不是抓GDP,我认为GDP降一降无所谓,但是一定要避免失业的持续。

时代周报:你认为对付危机的着眼点应该在哪个领域?

茅于轼:我认为中央对付危机的一个主要着眼点不应该是放在GDP,而应该放在就业。大家知道奥巴马当选之后,他不关心GDP怎么样,他宣布要创造250万的就业,我觉得这个政策是对的。GDP再高对我有什么关系?我的饭碗能保住,这是最要紧的。沿海加工业的下降和房地产业的下降,都会造成巨大的就业问题。

此外,医疗和教育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城市里面的服务业需求很大,大家都说现在看病贵、上学贵,什么是贵?供不应求就贵,看病的问题现在是供不应求,因此你投资医药方面是有很大的回报。

投资教育也有很大的回报,现在的家长可舍得花钱,一百块钱一个小时他也交,为什么一百块钱一个小时?供不应求,这是很大的一个市场,教育和医疗是很大的市场,我们在结构调整的时候,出口的减下来,加在服务业,我觉得医疗和教育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

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就只剩下黑板上的方程和曲线。但如诗的数学要与如画的现实结合,经济学才是既活又美的。

使用道具

藤椅
sfhsky 发表于 2009-4-24 01: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茅于轼这样一个老人

黛琪

2009年伊始,茅于轼老人迎来了他八十华诞。这个好岁月,他该放下世间所有的烦劳,含饴弄孙,但这个老人还在工作。我们是比茅老更年轻的人,因为他的工作而得以围绕在他身边,在内心深处,不知道该说是幸福,还是不幸。

说幸福,是因为茅老自有其魅力。他的优雅宁静,淡泊安详,举手投足发言,都令人在不知不觉间心折感化。他以身体力行,可以说是给年轻的学人和志愿者们做了活的示范。他的学问,他推行常识、重视经验,踏实诚恳的学风与作风,还有诲人不倦的细致耐心,在他身边的人,不管学问经验资历深浅,总是各有收获,而这收获恰与在他身边停留时间长短成正比。他可以说一直都在发着光,然而这光温和,温暖,似三月春阳,人沐浴其中而无压力,只有舒服、解放、自在,甚至可以说是不断地感觉到自己随着这春光的熏陶而成长。如果倾听内心,我们也许还能听到灵魂不断拔节高升的声音。

说不幸,是因为我们不能够把自己的工作,推托给已经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但是,更年轻、更应该多工作的我们承担不起。这是我们的更深一重不幸。他们义无反顾,为了我们的未来,可是我们做得不够。这是一个深刻的悖论命题。

几年前作为北漂的我,在北京的一个小型聚会上,见过茅老。他是如此亲和而善于倾听,以至于隔着几十岁年龄的我对他,竟有了一见如故的感觉。后来我和高战送他出来,他推着自行车,那是深秋的北京街头,已经有了一地的黄叶,起了秋风。他戴着白线手套,耐心地听完我们的提问,做了细致的解答,才互相道别,骑车而去。那时他七十五岁。

2008年年底,茅老来到广州,做时代沙龙的演讲。在演讲前,我们与几家媒体一起准备了欢迎仪式,作为对茅老八十大寿的祝贺,和对这一双老人的诚挚祝福。茅老八十高龄甚至生日宴会都在演讲,向我们像谈心一般地传递生活的常识和真理,用晚年的余晖,来弥补年轻时代不能工作的损失。同时,他总把生活“幸福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看。“我从未感到孤独。我的人生极完美,不想和任何人交换。”这是怎样的阔大情怀,怎样的人文精神,怎样的内心力量?

黛琪,作家。历年来有评论、随笔、诗歌等作品发表。有小说《陌生人之天亮》出版。现居广州。

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就只剩下黑板上的方程和曲线。但如诗的数学要与如画的现实结合,经济学才是既活又美的。

使用道具

板凳
catdoglife 发表于 2009-4-24 08: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至少,他还是一个敢说话的人,不管是对是错。

使用道具

报纸
ycl0536 发表于 2009-4-24 10: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sb老头,

BI的时代还未到来,还是安心做好SAP吧

使用道具

地板
qxixi 发表于 2009-4-25 09: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需要这样不同的声音。支持茅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