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qamh_621
1094 0

[宏观经济指标] [分享]沿着郭声琨书记推荐的书看经济危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3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416 点
帖子
52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7
最后登录
2009-7-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沿着郭声琨书记推荐的书看经济危机
黄焕金


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广西区委郭声琨书记向全区领导干部推荐并赠送了两本书,其中有一本是时寒冰所作《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国怎么办》。本人由于也是广西人,偶然看到本地报刊上刊登郭书记的推荐消息,并找了这本书看看。果然,是一本好书,非常值得一读,尤其对于领导干部更有针对性。据说此书出版后,各位国家领导几乎人手一本。书中指出20多年来中国行政成本的增长幅度如此之大真是令人惊讶。现摘引几段: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指出:‘我国行政管理经费增长之快,行政成本之高,已经达到世界少有的地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的增长还在上升。’任玉岭指出,目前我国共有1.2亿人口生活困难,而1978~2003年这25年间,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8倍,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和GDP增长。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将2003年行政管理费用同2000年相比,3年内增长192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3%。任玉岭的观点与财政部官方网站一篇研究报告中的数据不谋而合。该报告指出:如果以行政管理成本支出情况分析,行政支出成本确实存在着不断膨胀的事实,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种膨胀基本体现在:一方面行政管理费用的绝对支出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52.9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691.26亿元,增长了88倍,同期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分别增长19.18倍、21.97倍,政府成本支出增长的倍数分别高出同期财政收入与总支出增长的68.82倍和66.03倍;另一方面,在国际上比较,中国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以2003年为例,中国的行政管理财政支出已上升到19.03%,远远高于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和美国的9.9%。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与‘三公’(公车、公款吃喝、公费旅游)消费不无关系。2008年11月28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央视特邀观察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指出:‘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9000亿元。’而‘三公’消费增长过快又与行政机关的膨胀有关……辽宁的铁岭市,一个304万人口的地级市,居然有9个副市长,而办公部门居然有20个副秘书长。另外有一个山东的贫困县只有30多万人口,居然有15个县长助理,的确是令人震惊……河南新乡市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贫困县湖南平江有10个副县长、4个县长助理等现象,成为全国各大媒体热炒的焦点话题。这些全部源于政府网站的信息,反映出机构臃肿、官员过多的弊端。政府机构越大,开支自然越大。2007年,国家财政税收增加了31%,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入。”
读到书中此段文字,无不令人震撼!也无不使人感到高兴,因为此书得到了象郭声琨这样的省级“一把手”的重视,甚至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想必领导们对这种行政成本如此畸高的局面已有胸有成竹的解决方案,从而真正减少广大民众的担负,真正落实执政民为的理念。


另外,此书对源于美国的今次危机作了一个阴谋(或者象作者所说“阳谋”)论的解释,尽管作者多次强调他并不喜欢用“阴谋”这个词来形容这种解释。作者这样说:
“笔者不是阴谋论者,也非常不喜欢用这样的词汇论证经济问题,但是,美国次贷危机中种种反常的细节不得不促使我们深入地剖析异相背后的内幕,让我们更清晰地看透问题的本源,找到更好的应对之策……笔者要说的是,如果是一场自然灾难,所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全输,但是,如果一场灾难是人为制造的,一定有潜在的大赢家,通常就是危机的制造者。次贷危机是一个大陷阱,有人不动声色地成了大赢家,成为灾难的受益者。”(不过本人不太赞同这一点,希特勒不是二次大战的制造者吗?他怎么不成为大战的胜利者与赢家?)……美国强大的利益集团,隐藏着的制造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则是实实在在的大赢家……美国的弱者也不是这场危机的最后一个受害者,他们在被作为道具使用后,在经历一段黑暗的日子后,仍会享受到相对好一些的福利待遇,—次贷危机过后,美国政府将能向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福利……次贷危机爆发后,我们发现原来那些买不起房的人重新搬出了新房,作为道具的角色,他们已经出色地完成。房价下跌使更多的美国人买到了便宜房子,减轻了政府的住房保障压力。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去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更何况,现在的一些住房本身就可以承担公共住房的功能。而那些金融衍生品的制造者,他们获利丰厚,满载而归。在‘道具’们搬出新房后,这些建在美国土地上的房屋作为抵押物归属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来房价一旦步入上涨周期,美国金融机构会因为房价的升值而再次迅速膨胀为巨人,成为世界上一个个最令人畏惧的、拥有惊人财富的大鳄。美国政府由于接管了部分金融机构,也将从中受益,这会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而全世界那些购买次级债券及相关衍生品的投资者,却由于大都不以基础资产为支撑,只能无奈地吞下苦果。这就是次贷危机的真相……次贷危机并非阴谋的结果,因为很多过程都是公开的,可以说它是一个阳谋,通过这个阳谋,美国解决了一个最令它头痛的问题。当然,由于‘动作’太大,在金融衍生品方面走得太远,它也不得不面对风险被急剧放大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阴谋呢?他认为,“美国强大的利益集团”,通过美国虚浮的纸币体系,以美国房地产为载体,通过房地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后的大幅下落,最终“不动声色地”获得了巨大利益,成为危机的“大赢家”。那么,这些“大赢家”在危机中到底扮演了什么具体角色而获得这种利益呢?作者没有讲得很清楚,但按以上引文,有两个情况。一个是“大赢家”们作为“金融衍生品的制造者”,而“获利丰厚,满载而归”。另外一个是“这些建在美国土地上的房屋作为抵押物归属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来房价一旦步入上涨周期,美国金融机构会因为房价的升值而再次迅速膨胀为巨人,成为世界上一个个最令人畏惧的、拥有惊人财富的大鳄。美国政府由于接管了部分金融机构,也将从中受益。”但这两种情况都很难说是成立的。我们都知道,金融衍生品的系列制造者中的许多人或者机构,目前都已经身陷困境,甚至象雷曼兄弟银行那样破产倒闭了,而这些银行既是金融衍生品的传递者,也是它的制造者,但它们并没有从中获得想象中的巨额利益。另外一个情况,说通过制造房价大幅下跌然后以没收抵押房的涨价来获得巨大利益,这个说法似乎相当不可思议。任何银行,无论中外,大概都不会指望通过对贷款抵押物的价格大幅下跌和上涨来谋取巨额利益的,价格暴跌与暴涨所引起的风险谁也没有能力承担,而在这种状况中某机构竟然会获得巨额利益,那也只是一种非常偶然的巧合而已。比如,假设中国的银行大量贷款给按揭贷款者用以购买房产,那么这些银行会这样设想吗?它们会期望或者操纵房价暴跌以至迫使贷款购房者放弃房子,好让银行接手,而银行则坐等手中的这些房子涨价从而获得巨额利益吗?谁都知道,没有任何银行有能力如此操纵房价,就算有这个能力,也不敢这样做。因为谁保证在房价大幅下跌后,会大幅上涨,并且会更大幅度地上涨以满足银行业者的巨额利益诉求呢?可见作者在这里所设想的这种“阴谋”难以成立。
现在美国国会正在调查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如果危机是美国的国家行为(或者由美国小布什总统所发起),那国会为什么要调查呢?
另外,作者所说的:“通过这个阳谋,美国解决了一个最令它头痛的问题。”又是指什么意思呢?他似乎要表明,通过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联手所制造的次级贷款,及由次级贷款所演伸出来的金融衍生品利益链,美国政府为美国民众解决了住房问题,那怕原来相当贫穷的人,也拥有了房子。但是次贷危机却使这个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更令人头痛了,谈何解决呢?美国穷人过去没有房,现在同样没有房,谈何解决?仔细考虑起来,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即危机并非是由于美国政府刻意要解决美国人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祸害世界的一个陷阱。因为,假如美国政府要这样做的话,911后最低下调至1%的利率,就不会在几年后续渐提高。因为,利率提高将会对按揭贷款市场构成严重打击。实际上,正是利率的上升,导致许多次级贷款者纷纷放弃养房,因为养房的成本渐渐大于他们所能够承受的程度。假如美国政府刻意要通过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实现“人人有房”的理想,并且它所产生的成本又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链条而转嫁到全球,那为什么美联储要提高利率从而对这个理想构成危害呢?
可见,至少美联储并不想把“人人有房”当作自己的基本政策而打算长期执行。那么,是什么原因左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呢?是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有旺盛膨胀期,相应地,则有衰退收缩期。前者会使货币政策走向收缩,利率上升,后者则相反,货币政策走向扩张,利率下降。而宏观经济又与微观经济密不可分,实际上,微观经济是基础,宏观经济则是所有微观经济的宏观表现形态,那么,美国的微观经济面情况又如何?它如何作用于美国的宏观经济以至政府的货币政策?
原来它与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及美国国家与民众的过度消费程度直接相关。首先,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比较高,制约了美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比如美国汽车业就是一个典型)。成本较高则必定要有较高市场价格,但在国际市场(美国本土市场当然已经国际化了),由于有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价格不可能高到能够满足美国高成本产品的要求。这样,通过价格机制,美国产品的竞争力显得不足,宏观经济便随之显得疲弱。而这会迫使美联储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去剌激经济,将疲弱的经济拉回“正轨”。久而久之,剌激多了,市场上所流通的货币自然就多,于是就产生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就会导致市场泡沫的产生,最终泡沫越吹越大,直至破裂而形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这是对此次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另一个解释。它说明,金融危机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国力的衰落。如果没有新的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经济创新(如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则美国有可能从此走下坡路。当然,美国国力走下坡路对于饱受美国威胁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机会,在危机之下美国为了节减财政开支,已经谋求改变树立“假想敌”的做法,更多地向全世界做出和解姿态,霸权主义作风不得不有所收敛。
当然,制约美国产品的因素,不止美国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产品的品种不能符合市场需要而竞争力不足。比如美国习惯于生产耗油大的汽车,而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种汽车当然就不可能好销。同时,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战争消耗会加重美国经济的负担,体现在美国产品的成本价格上也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根据这个解释,我们会得出一些深刻教训。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必须经常改革调整,以保持它的竞争力。一个,要进行结构优化以使产品适应市场需要,另外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不能高于这个国家的潜在生产率水平,因为如果超出这个水平,那么就必然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不足。对于中国来说行政成本过高必定使产品成本过高(如果行政成本不能传导到产品价格上从而使产品价格上涨,那么就必定会使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者变得更贫穷),从而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产生危机和使危机难以化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经济体必须培养“自生能力”而不必需要国家过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剌激、维持与托市。凡是经济自生能力不足,产品结构陈旧落后,国家和个人的支出大于社会生产率水平,就会导致全球化下的产品竞争力不足,就会迫使政府经常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挽救衰弱的经济,最终就会使市场流动性越来越过剩,市场泡沫越积越大。这不仅是美国的教训,也是中国的教训。目前,中国正在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而努力剌激经济,它会不会象《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国怎么办》中所表达的担心那样:5年后是否会再出现一次空前的通货膨胀,再次出现因过度通货膨胀而衰竭的危机呢?正象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说:“美国过度廉价的资金是促成今日危机的原因之一。我深深担忧,我们现在是否在通过美国和其他地区正在采取的措施巩固这一趋势,我们5年后是否会面对完全一样的危机。”这一点,尤其值得中国领导者高度关注。今日的危机是过去“过度廉价的资金”引起的,如果今天仍然采取“过度廉价资金”的办法去挽救经济,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陷于同样的危机?这是此书作者及本人所共同思虑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危机 郭声琨 全国人大常委会 行政管理费用 宏观经济形势 推荐 分享 经济危机 书记 郭声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7-27 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