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 0

中国人,都应该认识这个孙子(上)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硕士生

3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0 个
通用积分
1.0009
学术水平
10 点
热心指数
9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564 点
帖子
87
精华
0
在线时间
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5-9
最后登录
2020-3-30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苏老湿讲干货,今天讲的是:《中国人,都应该认识这个孙子》

——好吧,有一点标题党了;

不过,这确实就是我想对你们说的话。

2.jpg




做好事不留名:大家好,我是苏老湿


今天,当我们说一个人是个孙子的时候,通常都是很不好的说法,带有很强烈的鄙视。


但是曾几何时,我们叫一个人孙子,是因为我们非常尊重他,甚至崇拜他;

我们拜读他写的书,我们惊叹于他取得的伟大的成就。


更难能可贵的是,

他是一个拿到世界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今天在这里就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这个特别的孙子,

这个神奇的孙子,

这个我们都应该认识的孙子

3.jpg




其实孙子的真名叫孙武,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因为实在太厉害了,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孙子。


说到孙子,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他写的《孙子兵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被称作“古代第一兵书”


事实上,孙子因为写了这一本书,不只找到了工资高、领导器重的好工作,这本书还广为流传,叫人们脑洞大开,惊为天书,跪的膝盖都肿了。


而孙子也在国内外聚集了一大批粉丝,中国的粉丝、外国的粉丝都已经把他捧的不要不要的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内的粉丝是怎么吹捧孙子和孙子兵法的:


明朝的时候,有个人叫茅元仪,自己本身就是个很牛的武将,他在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兵书后,这样评价孙子: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孙子以前的军事思想,孙子没有遗漏与抛弃;孙子以后的人,根本无法突破他的水平。


茅元仪真不愧是孙吹第一人。


我们知道,孙子兵法无论在军事作战还是企业实战中往往被运用的最多,因为商场如战场,那么我们可以说军界和商界高层人物的使用和理解就最为透彻。


比如唐朝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他说: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意思是,我看了这么多的兵书,没有一个出了孙子的水平范围的。


而海尔集团的大boss张瑞敏也曾说过,

是《孙子兵法》帮助我形成具体的管理方法和企业竞争谋略。


嗯,我只能说,在孙粉的道路上,你们都赢了。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的人是如何评价孙子兵法的:


首先我们看到《孙子兵法》英文的翻译是The  Art of War

翻回来就是战争的艺术,可以说翻译的是非常巧妙。


同时公认的对于孙子兵法的地位评价极高,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


同时,《孙子兵法》是美国最牛的西点军校历史学部评出的十大军事经典之一


而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这样说过:“《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可以说孙子和他的《孙子兵法》收服了古今中外军商两界不少的大人物,但很可惜的是他却没有打动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呢?

4.jpg




司马迁


就是写了这么牛逼的一本书的这么牛逼的一个人物,

却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司马迁老师傅写的大汉出版社出版的《史记》这一国家级传记中(好长好拗口…),

没有给孙子专刊,而是和吴起、孙膑一同列传。


首先我们来看看《史记》是本什么书:

这是司马迁老先生在雕没了后(不幸…)写的一本碉堡的书,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总体来说这本书就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讲人,分三个层次在写,就是在过去的这个时间里:

皇帝们都在干嘛?

诸侯们都在干嘛?

大臣们都在干嘛?


第二部分讲事,分两个层次在写:

一个是说过去都发生了什么事?

另一个是说这段时间都形成了什么样的制度?


抛开第二部分讲事的不说了,在第一部分里,孙子只能在第三层列传这个大臣的层次,并且三人合编一传;

并不像苏秦张仪这样能说会道的还能单独占一个坑;

而和孙子一个时代的孔子居然破格写到了第二层的世家,也就是诸侯这一级别,并且单独立传!


不得不说在司马老先生的眼中,孙子能被写入是说明了还是被认可的,但是他认为孙子只是一个一般牛逼的人物。


那么我们就很好奇:孙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到底是粉丝们眼中牛的不行的大拿,

还是史记中和别人挤在一起列传的过客?


孙子他应该要有怎样传奇的一生,才能写出孙子兵法这等绝世兵书?


兴许是受了司马爷爷的影响,很多人都没有完整的看过孙子兵法,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这个孙子。


我们就先来扒一扒孙子的身世之谜吧。

5.jpg




我们先往上倒个几代看看孙子的出生:


最早的时候,孙子的祖先是伟大的尧舜禹中的舜的后代,在周王朝统一的时候被天子封为了陈国的国君。


结果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远祖【guī】便携家带口的逃到齐国,投奔当时齐国的国君,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子牙的后代姜小白)。


齐桓公早就了解到妫完年轻有为,于是任命他当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相当于工业部部长。


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就由妫姓改为田姓,所以他又被称为田完,算是在齐国扎下了根。


田完又往下传了五代的田书做到了齐国的大夫,在为齐国攻打莒【jǔ】国的时候立下战功,当时的国君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姓给他,以表示对田书嘉奖,这一家族的这一系从此又改姓了孙。


孙书的儿子叫孙凭,做了齐国的卿,也就是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而这个孙凭就是孙子的父亲。


也就是说,孙子是到他爷爷这一辈才开始姓孙的,之前的时候是来到齐国姓的田,最早在陈国是姓的妫,而且是舜的后代。


不管姓什么,孙子就是这样牛逼背景下出生的官二代


由于贵族的家庭出身,孙子有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他可以不用为生计奔波,而去阅读古代军事的典籍《军政》,

他可以花时间去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是怎么用兵打战的,

他的爷爷、爸爸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

而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

这些都对孙子的军事素养的培养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们可以说孙子最终之所以有机会成为一个既能写书、又有实战的一等一的军事高手,是因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兵二代”。


正是因为生在了“会打战的国家+会打战的家庭”里,成就了“会打战的孙子”。


当孙子年轻的时候,齐国已经很乱了(史称“四姓之乱”):

先是左相灭掉了右相;

接着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左相;

后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族,四大家族相互之间又不断的撕逼,

愈演愈烈,国家简直要乱成一锅粥。


孙子觉得国家这么乱,自己也没什么机会发挥一下自己的水平,

而且世界那么大,孙想去看看。


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合晋国讨伐楚国,国势兴盛,很有要强大的意思。孙子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


于是在他18岁那年离开齐国,去了吴国。


插一句历史,留在齐国没有改姓孙的田氏家族还继续牛逼下去,田完的十代孙以后终于反客为主当上了齐国的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历史总是告诉我们太多的道理,总结就是4个字,坚持到底,哦…)


可以说孙子这一走真是背井离乡,脱离了父辈苦心经营多年的齐国去到陌生的地方,无依无靠,虽然不愁生存但是要发展很难。


那么,当时的吴国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能吸引孙子只身前往呢?

6.jpg




一直以来吴国都是个远离中原的边陲小国,不招人待见。

直到传了19代,到了国君寿梦这一代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

正是寿梦在位的期间,奠定吴国的强盛基础,准备要大国崛起。


寿梦主要干了三件对吴国特别有利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尊敬周天子,会盟诸侯,通过搞好和天子的关系拉拢诸侯。


当然,有了这一层积累后他也毫不含糊,他干的第二件事就是自己给自己升了一级,诸侯变王,成为吴国史上第一个吴王。


那么他干的第三件事就是吃饭睡觉打楚国,开始吴国常年的虐楚行动。从寿梦开始,吴国没事就喜欢去骚扰一下旁边的巨无霸楚国,虽然吴国整体比楚国小太多,但是常打胜仗,占得小便宜,搞得楚国很是不爽。


不过,寿梦也有特别头痛的事


他是建设银行行长的典范,一共生了四个儿子:

长子诸樊、次子馀祭、三子馀昧、四子季札【zhá】。

听听这名字,又是猪烦、又是愚鸡、又是愚昧的,怎么也不如小四会叽叽喳喳的讨人喜欢。


事实上,季札是寿梦四个儿子中最知书达礼、仁爱贤明,又最有才华的一个,因而深得寿梦的宠爱,寿梦一心想要把王位传给季札,可是季札就是不肯接受,


因为季札的梦想是搞音乐,要去追逐他的诗和远方。


寿梦没办法,只能在临终的时候,把四个儿子都叫到身边,并嘱咐到:

我现在把王位传给长子猪烦,你们一定要兄终弟及,一个传一个,以便最后有机会可以传到我心爱的季札的手中。

猪烦感动的泪流满面,含泪答应。(李世民都哭晕在厕所,还有这么好的传统,我都不用玄武兵变这么费劲了…)


兄弟死后要传位给小四的遗言,被证明就像一个魔咒一样。

猪烦上位不久就挂了;

愚鸡如约继位,结果没干多久,愚鸡也扑街了;

老三愚昧上位,结果没干多久,愚昧也挂掉了。(真是寿梦显灵啊…)

现在剩下小四季札德高望重的,但是他依然无心王位,屡屡推辞王位不肯接受。


最后老三愚昧的儿子僚在众人的拥护下即位,是为吴王僚

可是这样的结果有一个人不是很欢喜,他就是猪烦的儿子公子光


公子光心里想:我爸兄弟四人,按爷爷的安排应当传位给四叔季札。

季札既然不干,我爹最先继位当吴王的,自己就应当继位接着干。


于是公子光暗中招贤纳士,准备有一天袭击吴王僚,夺回他认为属于他的王位。


公子光这个人也确实有些本事,吴王僚上位后有事没事还派他继续去骚扰楚国,他除了前期输了一阵外,后期经常打胜仗。


因此他心里应该会更加不爽了吧,我这么有菜花,凭什么不是我当吴王?


但是造反岂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而这时候,一个足于左右局势,并且影响了孙子一生的关键的人物即将出现…

7.jpg




上面说到吴国不过是一个边陲小国,没事骚扰楚国,还常常打胜仗,那么楚国为什么没收拾吴国呢?


答案是看不上,犯不着


春秋时期的楚国是南方大国,对于位居东边的小吴国根本不放在眼里。脑子里想的尽是怎么和北边强大的晋国掰掰手腕。


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平王,楚平王本为了联合秦国制衡晋国,决定让太子芈建和秦景公的女儿孟嬴政治联姻。


这个时候伍奢和费无极都是太子芈建的老师,费无极教书本理论,伍奢指导行动。

于是楚平王就派太子的老师费无极到秦国去迎接孟嬴。


费无极为了趁机上位服侍平王,回来就在楚平王面前极力渲染孟嬴是个绝世美人,天下无双,赛过天仙,美的不行了,劝平王干脆自己娶了算了。


平王好色,于是强纳儿媳,费无极也借此上位转为侍奉平王


费无极虽然上位了,但是担心自己干的缺德事,将来太子建有一天登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又开始不断离间平王和太子建,搞得平王也开始担心太子建要造反。


最后的结果就是太子建吓得跑路了,而平王把跟太子建关系好的老师伍奢抓起来,并且让伍奢把自己能干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伍员也就是伍子胥,名伍员,字子胥)两兄弟招来,以防杀伍奢后兄弟俩复仇。


伍子胥不傻,知道平王这是为了灭绝后患,所以坚决不去,劝大哥伍尚也别去。

可是伍尚为了救父亲那百分之一的机会还是去了。


事实证明伍子胥是对的,老爹和大哥伍尚一同都被楚平王杀害了。


不得不说明一下的是,孟赢嫁给楚平王后生下了芈轸,最后芈轸成功当上了楚王,是为楚昭王,这真是一部活脱脱的楚国版的太子妃升职记啊。


这时伍子胥也只能跑路,他想要逃往没事就打楚国的吴国好有机会复仇,奈何路途遥远,只好作罢,因为太子建在宋国,他就去投靠宋国。


结果宋国也是一顿乱,他只好与太子一起逃到郑国。


在郑国,太子建想联合人做掉郑定公自己干,结果事没成反而自己被杀,最后伍子胥只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一起投奔吴国。


是的,伍子胥也来到了孙子前往的吴国,不过伍子胥的目标更为清晰:

他立志要借助吴国的力量为父兄报仇。

于是他到吴国后辗转投靠了公子光,准备帮助公子光上位,然后去攻打楚国。


而这时候,他们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吴王僚派两个亲弟弟率军攻打楚国,同时派季札出使晋国观察诸侯动静,但是楚国派兵断了吴王僚两个亲弟弟的后路,想退却不能回国。

吴王僚身边一时缺了心腹的帮手。


于是,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一个人物,来完成消灭吴王僚最后一步:


他就是刺客专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人 天时地利人和 太子妃升职记 克劳塞维茨 松下幸之助 中国人 中国历史 孙子兵法 知名度

16.jpg (43.38 KB)

16.jpg

15.jpg (51.79 KB)

15.jpg

14.jpg (49.24 KB)

14.jpg

13.jpg (59.18 KB)

13.jpg

12.jpg (69.8 KB)

12.jpg

11.jpg (37.72 KB)

11.jpg

10.jpg (46.99 KB)

10.jpg

9.jpg (45.82 KB)

9.jpg

8.jpg (51.78 KB)

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