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agoudui
3826 15

[转帖]约翰·罗默教授讲座笔记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6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5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4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339 点
帖子
2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7
最后登录
2016-4-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font size="3">作者:</font><a id="blogAdmin" href="http://thinkerding.blog.sohu.com/"><font color="#000000" size="3">清风朗月</font></a></p><p><font size="3">机会平等与全球变暖<br/>——John Roemer教授讲座笔记(1)</font></p><p><font size="3">2009年五月的北京,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样的天气,在北京算是少有。校园里,树木的绿意渐浓,阳光从林木中洒下来,照到路上,变成一个个的光圈。此时此刻,对于听讲座来说真是合适不过。在耶鲁大学担任Elizabeth S. and A. Varick Stout讲座教授的著名经济学家约翰·罗默(John Roemer),日前来到北京主持一周的短期课程,主要讲两个题目,第一,全球变暖问题;第二,分配正义问题。这两个问题,勾动我的热忱已经有很多日子了,尤其后一个领域,是我博士论文研究的题目。罗默教授这次的一系列讲座都安排在中央财经大学,于是,我只好乘坐起了已经许久没有坐过的公共汽车,趋庭受教。</font></p><p><font size="3">我阅读罗默教授的文章已经有三四年了,罗默是当代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的大家。他对折衷主义分配伦理的探讨,对机会平等的界定,对于分配正义理论的贡献,举世皆知;更令人惊奇的是,罗默教授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用西方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框架,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和剥削理论,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基础》在《资本论》研究方面独树一帜。罗默教授以其对于经济学规范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罗默教授在经济学与哲学两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是当代经济哲学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font></p><p><font size="3">在中央财经大学的“中财大厦”,我第一次目睹了他的风采。感觉这老头貌不惊人,他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个子不高,头顶半秃,面颊红润,头发白多黑少,穿一身半旧的条纹衬衫,看上去就像是个普普通通的“老美”,甚至有点像个朴实的农夫,而没有一点学者的讲究和派头。可是,这老头讲起课来却是一丝不苟,清清楚楚。第一次讲座的内容,是<font color="#ff0000">关于“机会平等”的界定。罗默教授告诉我们,真正的平等是指努力程度相等的人获得相等的回报——也就是说,要保证赛场是平的(leveling the playground)。</font>在经济学家里盛行的功利主义,其实早就被政治哲学家所抛弃,只有在经济学家里,“功利主义”才被奉如神明,而若要关注平等问题,就要关注最不利群体的最大利益。</font></p><p><font size="3">然而,<font color="#ff0000">罗默不是罗尔斯主义者,</font>他认为,他的平等主义理论与罗尔斯的最大不同,在于他真正确定了“最不利群体”这个概念。所谓“最不利群体”,是指因为命运的关系(而不是因为努力程度的关系)而陷入相对贫穷和不利状况的群体,例如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的亲代教育程度与子代收入的高度相关性(尤其是母亲的教育程度),就是这种基于命运的不平等之一例。<font color="#ff0000">平等的第一要义,就是不使社会成员由于“个人不可支配的因素”而陷入贫穷,于是,我们应当做的,是最大化最不利群体的平均收益而非最大化最不利群体的底线收益。</font>按照罗默教授的这一看法,解决社会平等问题不是象“大跃进”或“文革”那样,让所有人都变得贫穷,而是要反过来,尽可能让贫穷的人变得更富裕。罗默教授举了福利国家重视教育的例子,说明普及教育如何使社会变得更加平等。在这方面,中国的状况不容乐观,因为按照罗默的估算,仅仅由于地区差距(即你碰巧生在了繁荣地区还是落后地区)的原因,就可以解释中国大约30%的收入不平等,也就是说,中国至少有30%的不平等并不取决于努力程度的差异,更何况还有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对中国人的生活起到重要影响的社会关系……——注意,<font color="#ff0000">如果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运气,增加努力又有什么用呢?</font>于是根据罗默教授的理论,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判断,若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运气而非努力程度,那么就不存在所谓“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效率”和“公平”两个重要福利维度上的同时改进。在中国,当你大力促进以机会平等为特征的社会公平的同时,也就促进了社会效率。在这里,<font color="#ff0000">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当然,由于既得利益的抵制,相关的政策也许不可能马上变成现实——但至少,</font>罗默教授的论文,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可能的道路,一个可以被接纳的目标。</font></p><p><font size="3">周三下午,罗默教授在北京大学朗润园致福轩做了《全球变暖的伦理学》讲座,内容涉及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危机。这场演讲,他的风格依然朴素,话语依然平和,也依然是那样充满智慧。真正的道德家和伦理学家不会做怒目横眉状,指天画地,口沫横飞,用过剩的激情代替稀缺的理智,而是像罗默教授那样,在“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知性探索之中,建立起扎实深刻的伦理理论,并与现实数据相结合,从严谨的逻辑框架中透出“改造世界”的普罗米修斯式的力量——这也正是马克思的真精神。罗默教授指出,当前对人类生存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的“全球气候危机”的根源,在于和碳排放相关联的巨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暖本身并没有直接危害,但间接危害,例如对于全球降水和海平面的影响,则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可能的威胁(当然,这也依赖于时间长度,如果海平面上升的时长为5000年,那么对人类不构成威胁;但如果时段为50年,就是严重的威胁)。规范经济学家可以设计好的理论,兼顾这一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不是如微观经济学家那样,把后代的利益当作可以折算的消费品。尽管罗默给出的数学模型非常复杂,解答的方式也很tricky,但他提出的理念,我认为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应当最大化的是一个福利底线,让所有后代的生活都不低于这个底线,而不是最大化一个经过贴现的无限期的效用函数。一位老师提问:你在模型里没有考虑技术的进步,今后的技术进步也许会超出你的想象。罗默教授的回答是,技术进步取决于对社会状态的评估,而伦理学家和规范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评估这种社会状态,以利于我们开发“适宜的技术”,如果我们只是期待着未来的技术进步解决环境问题,那就永远不可能有进步。有学生提问,戈尔的减排宣传和IPCC的科学家也许是错误的,不能这么悲观。罗默教授指出,目前多数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是严重的威胁,我们是经济学家,不是科学家,即使最终少数人是对的,没有发生灾难,在目前,我们仍然应该相信多数科学家的看法并据此做经济学研究,因为你不能认为多数科学家的预测成功概率为0,而少数科学家的预测成功概率是100%。我问罗默教授:“您对全球变暖的伦理分析,是否是在代际之间贯彻了机会平等的理念?”罗默教授回答:“正是如此,<font color="#ff0000">每一代人之间也应当是机会平等的</font>,我们不能让偶然性改变人的命运。”</font></p><p><font size="3">是的,我们不能改变命运,但我们可以尽量影响命运,让它不再成为阻碍有志之士的绊脚石,不再成为子孙后代的噩梦。也许,在这个充满缺憾的世界上,这个理想犹如儒家的“大同社会”,无法完全得到实现,但是,我相信,有了这份理想,世界将因此而不同,你我将因之而改变。</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5 17:32: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约翰·罗默 约翰·罗 Economics Normative Elizabeth 耶鲁大学 Elizabeth 经济学家 天气 北京

沙发
dagoudui 发表于 2009-5-24 11: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收入分配与经济危机

——罗默教授讲座笔记(2)

罗默教授说,“做学问最糟糕的态度就是拿着一本著作,像读《圣经》似的,按照它的条目,一条条地把现实生活代进去。”

我问罗默教授:“一些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次的全球金融大危机导源于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如果当年货币政策是正确的,那么市场自己还是可以运行良好的。您对这种看法作何评价?”

罗默教授回答:“这些经济学家只是部分正确,他们看到了表面现象。但货币政策的失误仅仅是一个导火索,背后的真正根源是美国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在2001年,美国10%最富有的人占有84%的净财富(net worth),91%的金融资产,其中,最富有的1%的人占有33.8%的净财富,40%的金融资产,而多数美国人的财富量和收入数值,相对于富人而言是很少的。而从2001年之后,由于布什政府大力减税,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些最富有的人的金融资产,毫无疑问是要进行投资增值的。这一次他们看中的是房地产,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确,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次贷危机;但即使货币政策是正确的,富有的人掌握了巨大资金之后总要进行金融投机,不是在这里投机就是在那里投机,因此,危机总会爆发。因为贫富差距过大,富人没有动力去进行生产性投资。美国的生产过剩了——并不是生产真的过剩,而是在贫富差距极大的情况下,生产能力相对于人们的有效需求而言过剩了。最近几年来,我和我的同事罗伯特·希勒教授都担心危机即将爆发。事实上,1929年的大危机也是这样爆发的。”【峰按:对于这次的经济危机,林毅夫老师也持相似的看法,他认为,“尽管危机源自金融部门,但当前的真正挑战来自累积的过剩产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全球危机应治本》)。由于全球范围内的分配不均,以及美国国内的分配不均,使得产能过剩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不加强再分配政策的力度,那么经济能否走出目前的危机,真是不可预测!!我国的情况更是如此,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清廉透明的转移支付体系,以此提振消费,只靠基础建设和重工业投资强力拉动经济,只会形成更大的产能,带来更严重的危机。那么,我们不但在收入分配上步美国的后尘,而且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方面,也要步美国的后尘了。】

罗默教授说,“我很担心中国在收入差距方面步美国的后尘,邓的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却没有很好地带动贫困的群体致富。而且,中国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互不关心,社会的凝聚力越来越低。现在中国的有些人比美国人还信奉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认为只要自己富裕、舒服,就可以不顾他人的疾苦。事实上,福利国家有福利国家的价值观,那是一种互助互爱的气质(ethos),这种价值观使得福利国家的社会平等和高效率的同时出现成为可能,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丹麦的幸福指数多年以来是世界上最高的。所以,我不希望中国学美国的样子,但很遗憾,现在的趋势似乎与此相反。”

罗默教授要离开的时候,徐永胜教授让他总结一句治学的精要。罗默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在做学术研究时,一定要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问题,不要去选择时髦的问题。你选择做的研究应当是你认为重要且能对人类有益的(to do what you think important to make people happier)。这就是我做研究几十年的心得。”


一个困境
2009年5月17日10:55:27

假如可以认为以下三个命题成立,那么,就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困境——这一困境不仅仅是逻辑上的,而且是现实存在的。
1,成功的民主制度的运作,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发育成熟的公民社会作为支撑。否则,以选举制为特征的“民主”就会沦为少数人的工具,可能会和专制制度一样,成为孳生腐败的温床,政治动荡的火药桶,在某种意义上,这种不健康的民主反而不如非民主制度。
2,健康的、发育成熟的民主社会,不能由上而下地建成,它必须尽可能地避免来自外界强力的干预和破坏。
3,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不奉行民主原则(例如是由少数人控制的),那就不能避免基于偏狭利益对公民社会进行的压制和破坏。

于是,良好运作的民主,以及发育健全的公民社会,在这个“泥淖”中均不可能实现,于是,经济增长成为合法性的唯一来源。而这必然是危险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4 11:16:57编辑过]

使用道具

藤椅
dagoudui 发表于 2009-5-24 11: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再分配政策与经济效率

——罗默教授讲座笔记(3)
2009年5月18日12:39:58

2009年5月15-16日,在中财大厦,罗默教授为我们做了《市场经济与分配正义》的两次讲座。其中讲到很多关于收入再分配政策和经济效率的话题,我认为罗默教授的观点是非常精辟的。在此整理出来供同仁分享。

1,再分配政策是必须的
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因为市场只奖赏胜利者,而且是“赢家通吃”。导致金融资产和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最终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使大多数人实际上无法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因此,实行收入再分配是必须的。

2,明智的再分配政策会促进经济效率和长期增长
这是罗默教授和我们讨论最多的问题。我总结了他的授课要点,认为罗默教授主要回答了如下几个疑问或“疑虑”:
第一个疑问:富人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如果对富人征收高税,他们不好好工作,所有人都会变穷,那怎么办呢?
罗默教授的回答是:富人往往是受过较高训练,具有较高专业才能的人。他们的工作激励已经不仅仅来源于金钱,甚至可以说,金钱已经不是他们工作的主要激励。而这些富人之所以挣到这么高的收入,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真的比别人优秀得多,而是因为他们享有人力资本的超高租金。例如,美国的CEO的工资和股权收益比欧洲、日本的CEO要高得多,但他们的业绩并不比其他发达国家的CEO高很多。对这些CEO征税,难道他们就会跑到墨西哥去做吗?不会的。

第二个疑问:再分配是否会降低人们的创造活力?
罗默教授的回答:那种认为只有富人才会创新的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日本是世界上分配最平均的国家之一,但人们一样努力地工作,日本在工业领域和其他实用技术方面的创新非常之多,他们的艺术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世界。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而这些国家的贫富差距很小,但并没有损害他们的创新激励。从心理学上看,人们心情舒适轻松的时候,是最有创造力的时候,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下,人们自顾不暇,反而不利于创新了。另外,根据Linderti的研究,美国这五十年来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的普及,而不是物质的刺激,而要普及高等教育,就要尽可能缩小收入差距,让尽可能多的天才上得起大学。如果收入差距减小,美国大学里的有色人种就会增加,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大学校园,更可以增进创新。

第三个疑问:转移支付会不会让穷人变懒,从而永远陷入贫困?
罗默教授的回答是:不会。
转移支付并不是简单地把支票从富人的口袋里拿出来,直接放到穷人的口袋里。明智的转移支付政策应当是利用征上来的税金,在贫困的社区多建优质的公立学校,改善师资。为贫困地区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和最低收入保障,使得小孩子不必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打工,使得贫困者也能得以自立,不至于因为健康原因而长期失业。
在失业保险方面,可以增加再就业培训的密集度,并推广免费的再就业培训。丹麦实行这种政策之后,失业率开始下降。转移支付只要经过好的设计,就会增加人们工作的兴趣,重要的是,这样的政策不但可以使人们更努力地工作,而且可以使人们更快乐地工作。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往往较低,但在高额累进税的框架下,他们的税收负担也最小,几乎可以得到全部的劳动成果。因此,这种税制可以激励穷人的工作热情。

3,再分配政策的社会效益
再分配政策不仅仅具有经济效益,它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严重的收入差距会使国家分裂为对立的阶层。人人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社会的凝聚力(social solidarity)会降低,整个社会变成一盘散沙。而实行再分配政策之后,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逐渐变得平等,人心也会逐渐凝聚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互相扶助,互相关心,幸福指数会大大提高。

事实上,即使再分配政策不能促进经济增长,我们也应当实行,因为它涉及社会的普遍正义。我们不能同时最大化所有的目标函数,必须选择性地最大化我们认为重要的目标。当然,现在的情况是:经过仔细考虑和论证的、明智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分配正义(即最大限度地促进平等,使人们不至于因自己不可抗拒的理由而陷于贫困,使付出同等努力的人不至于具有巨大的收入差异),又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还有利于增加社会凝聚力。

4,不能一蹴而就
对于美国而言,由于右翼势力把持着政局,控制着多数媒体,已经在美国培养起了“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认为金钱能够对人们提供最好的激励。因此,美国当前还不能一下子就转变成福利国家的体制,因为制度的效率依赖于人们的精神气质。
对于中国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财政民主,增加财政的透明性。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考虑实行更加明智的再分配政策。传统的政治体制可能会有较多的腐败。应当先建立现代的财政制度,然后实行再分配政策。否则,高额税收只会增加腐败和社会不公平。中国应当考虑提高工会组织的独立性,让它们真正维护工人权益,提高工人的工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4 11:18:38编辑过]

使用道具

板凳
sdwhzx 发表于 2009-5-24 11: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世界将因此而不同,你我将因之而改变”

喜欢这句话~

使用道具

报纸
ttsucaney 发表于 2009-5-24 11: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文
顶一下!

使用道具

地板
superscp 发表于 2009-5-24 11: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分享讲座心得!~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使用道具

7
朱博士 发表于 2009-5-24 11: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和经济学大家亲密接触,应该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8
sdwhzx 发表于 2009-5-24 11: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们在做学术研究时,一定要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问题,不要去选择时髦的问题。你选择做的研究应当是你认为重要且能对人类有益的(to do what you think important to make people happier)。这就是我做研究几十年的心得。”

这句话真好,受益颇多,感谢楼主!

使用道具

9
swallowxu06 发表于 2009-5-24 14: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定要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问题,不要去选择时髦的问题。你选择做的研究应当是你认为重要且能对人类有益的(to do what you think important to make people happier)。

     这句话我喜欢,谢谢楼主的分享!

使用道具

10
钱烨 发表于 2009-5-24 16: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样的学者是令人尊敬的,谢谢楼主的分享!!!

强烈建议版主置顶加精,发布到全论坛分享,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然啊,不走这条路,我们的前途暗淡.

研究经济需要一个特立独行的脑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