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eryuan211
5504 6

[行业分析方法] 资深研究员谈优秀分析师是怎样练成的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513 个
通用积分
3.670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167 点
帖子
55
精华
0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8
最后登录
2023-11-16

楼主
eryuan211 在职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6-5-24 13:20: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微信号:粤享投资(ystz211)每天分享投资方法、投资案例等

分析师是一个高富帅的行业,很多毕业生趋之若鹜,然而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做这一行不容易,所需的技能、勤奋、精力时间只多不少。本文是一位资深的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根据自身经历,讲解分析师行业的方方面面。

说实话,做分析师这个行业,从表面上看应该算是高富帅的行业。每一年毕完业,各个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如果有这样的一个offer摆在面前:研究所的工作,他可以过来做研究这个事情。我想十个里面会有八个会动心,这是客观的一个现实。但问题是这个行当是否想大家想的那么好呢?我想可能真的未必。为什么呢?

首先,分析师这个行业是吃青春饭的行业。有人说你这说法不对,你看华尔街的很多分析师,四五十岁的有大把,人家都是经验足够丰富的,一直活跃在分析师的岗位上,但国内就很少见。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跟他们相比,我们都能把人力资源压榨发挥到极致。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负面的东西,比如大家同样生产袜子,我们就能把生产袜子的工厂变成血汗工厂。一个女工可以一天在流水线面前干12个小时,甚至14个小时,但是你到国外试试?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把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历史翻出来看看,任何一个大的国家在走上升期的时候,都是对每一个人力资源的压榨几乎无一例外都处于极致的状态,你看有哪个国家不是这样的。至少今天的相对的发达的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我想我们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的现象,就是在任何一个行业,你想出头的话,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在分析师这个行业,我曾经有过不是很准确的总结:在这个行业,首先是没有笨的人。智商不够的、过不了水准线的,根本进不了这个行业。为什么?举个例子,去年xx证券招应届生,一共招6个人。收到超过1万封简历,面对这一万封简历,研究所和人力资源部干一件事情,只看中国6所学校的:清华、北大、复旦、南大、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其他的学校一概不看,上海财经都没有。然后国外的,有很多人回来,只看常青藤的,这是第一道坎。一顿筛选,还剩一千多封简历,然后继续挑。你可以想像,能进研究所的,能做研究和分析岗位的人,他会需要跨越怎样的门槛。

第二个,有足够的智商,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谓的知识储备,至少是你在学校念的经济金融的基础知识要相对比较扎实。有了扎实的基础,你来做这个事情,才不会那么吃力。够不够呢?远远不够。以卖方研究为例,这几年,由于外部的环境不是很好,导致出现了几个结果,其中一个就是很多券商在降薪裁员。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他的标准是什么呢?标准很简单,就看你工作的努力性和积极性。这是一个负向的激励,那有没有正向的激励呢?有的。还是以卖方研究为例,卖方研究它能够让你创造奇迹,所谓创造奇迹就是,可以用一年两年,快的话两年就够了,你的年收入可以过百万。还有哪个行业?有人说卖保险有可能,是有可能,卖保险有个百万圆桌会议,但是这个概率有多大,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是很困难的事情,隔行如隔山嘛。

但放眼望去,正儿八经的大家从事的其他的这些行业,或者说非销售类的。销售类的说实话,你完全猜测不出来明天会是什么样的。但剩下正儿八经的,你的薪酬能一步过百万的,有哪个行业?东看西看还真看不出来。大概也就是研究这个行业能创造这样的奇迹,而几乎每一年都有类似的奇迹在上演。一个很年轻的,刚才学校毕业的出来的人,看懂一个行业,做分析师。一年两年之后,他就成了新财富第一、二名的分析师了。新财富第一、二名的分析师一年可以拿一百万,两百万,甚至三百万的收入。这个都是合法的,甚至是税后的收入,很正常。这一方面是足够的正向激励,另外一方面,你会发现,这个行当就没有笨的人。我的一个总结,在这个行业要能做出头,都需要拼命精神。

事实上,任何一个分析师行业,我觉得最基础的门槛,就是这两点。第一个就是要有可以的基础,这个基础既包括学历的基础,也包括知识积累的基础,还包括情商和智商方面的基础。这是一个硬门槛值。有了这个硬门槛值之后,所需要的就是勤奋到极致。这个勤奋远超你高考或考研所面对的勤奋或努力程度。勤奋之后够不够呢?还不够。因为这个行业严重过剩。

我去年闲来无事做了测算。就是一个主流的基金经理,把所有的报告看完,你知道需要花多少时间么?按照最高的成年人的阅读速度,他大概需要花掉五分之四年。也就是一年只有五分之一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去睡觉什么的,剩下的一分钟都别歇,就在那看报告,才看得完。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整个行业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那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就是一定要有特色。在一个过度竞争的行业里面,如果没有特色,你做分析师,哪怕你再勤奋,恐怕也是很难做的很高或者很好。

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点,第一超越门槛值,第二足够的勤奋,第三你要有天赋。为什么?差异化的东西和特色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谁不想做差异化的东西,但为什么你做不出来。在做出差异的时候,意味着你要去创造。而在任何一个环境里面,哪怕是在硅谷,创造都是稀缺性的资源。而且还需要是成功的创造,中间失败的创造不算。你做的很多的努力或者新的创造最后本证明愿意看的很少,那就是一个失败的创造。这很残酷,但是谁也无法否认。

我原来认识一个分析师,他是看零售行业的。他大概用了3年到4年的时间做到了新财富前几名。他很勤奋,勤奋到什么程度呢?整个商贸零售行业领域,任何一家公司出了公告,他都不会放过,全部都会有点评跟上。勤奋到每一天你几乎都看不到他闲着的时候。他如果不是在写报告就是在打电话,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去路演,永远就在做这三件事的过程中。

但是,即使这样他依然没有拿过新财富的第一名,或者是第二名。为什么?因为前面有两个比他更早的,现在差不多30多快40的人,但依然和他保持着同样强度的工作。前面的人跟你一样勤奋,还比你有更长的工作经验。你怎么办?没办法。他说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这样的力度直到有一天前面的人干不动了,才有机会上去。这就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很客观的状态。

这就是在做分析师的过程中,我相信,从务虚的角度,至少是需要经过这么几步的。

接下来,我再从务实的角度讲讲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分析师。

今天参加这个会议之前,我见了一个人。这个人最初也是从研究所出来的。很多年前的,人家90年代就开始工作了,他是第一批参与研究所草创的。研究所出来之后去了基金公司,在基金公司那边管投资,也分管研究。

他跟我说:按照我心里的预期目标,我要打造一个合格的研究员(请注意他说的研究员不限定方向,就是说到最后这个研究员应该是既能把研究的工作做好,同时也能把投资的事情做好,本质上就是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至少需要8-10年时间。

我说:“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我们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情况,没有哪个基金经理是用这么长的时间打造出来的啊。经常就是一个人入行2-3年、3-4年之后,有一天他突然告诉你,他管钱了,成基金经理了。”

他说我给你算一下账:第一步,这个合格的人要能做到什么呢?他说我丢给你一家公司,你要能够把这家公司看明白。什么样才算把这家公司看明白?这是要有客观的标准的,你比如说他的主营业务到底是哪些?他的核心竞争力在那里?哪些变量或者说哪些关键点是能够影响到他利润的最核心的东西?他的三张表你能不能做出来?这些都是很客观的,也是很基础的一个东西,这个是第一步,丢给你一家公司能够看明白。

丢给你一家公司能够看明白够不够呢?不够。因为你在看一家一家公司的时候,本质上是在熟悉这个行业。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这个行业里面出现一家新的公司,然后这新的公司,拿半天时间你大概就能把这个公司搞明白。这个搞明白就是我说的那些标准,半天时间。那你就相当于这个行业你就出师了。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状态,主要矛盾是什么?里面的公司大概会有哪些个商业模式,每一个商业模式下面典型的应该是什么样子?决定他的利润变化的最关键变量是什么?你基本上心里就有个谱了,这个就算你这个行业基本上看明白了。一个行业看明白了,需要多长时间呢?达到他说的这个程度你至少需要2年。有人说我特别聪明,特别勤快,一年时间就达到他说的标准。有没有这个可能?也有可能。

但是光看一个行业够吗?不够的,不单是不够,而应该是远远不够。你在后面很快就会面临第二个问题,就是你行业与行业之间要有个比较。行业比较的这个框架,如何去搭建,包括行业比较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变量是什么?你应该要有一个直觉式的反应,这就很难了。为什么?你比如说你看第一个行业,用了1年时间,那么这个时候直接让你进行行业比较,你干不了的。你要拿出第二年的时间再看一个行业。第二年再看完一个行业够不够呢?不够。

你至少要看完4个行业,这4个行业应该来说:消费类的你应该看完一个、高科技的TMT的你要看完一个、典型的周期品的你要看完一个、大的金融品的跟资本相关的你要看完一个(无论是银行还是地产)。你至少需要看过4个行业,假设你是最勤快最聪明的,那你看完也需要4年时间。

看完4年够不够?不够。为什么?因为接下来你还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比如我丢给你10家公司,然后让你把这10家公司给我排个序。哪几家公司你觉得是最好的?这时候麻烦就来了?为什么?因为这10家公司可能分在N个行业里面。有人说这不简单吗?我把他的盈利预测的增速拉出来看嘛,按盈利预测增速排个表,最高的放在最前面。如果这样的话,你就不要做行业比较啦,太简单了。你只要把行业利润增速排在最前面的这个公司你买入就行了嘛。

有这么简单吗?差得远呢。为什么?因为你看到的行业与行业之间这个盈利增速或者变化的情况包括景气的情况是不够的。他除了行业间比较,他还要跟自己比较。他会有一个位置,这不就很麻烦的事情出来了吗?就是你比较的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你比较的是N个维度。这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老老实实地去搭建一个行业比较的一个框架。

那么行业比较的框架,需要考虑的问题至少应该包括这几个变量,第一,自上而下看,就是现在这个位置宏观基本面的这个变化,他会从边际上面更有利于哪几个行业方向?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你就看CPI-PPI的这个剪刀差。用这样的方法你去选取,到底该看周期品还是该看消费品?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但他所代表的思路是一个很准确的一个思路。

模糊的办法,后面代表很准确的思路,就是你自上而下的从宏观基本面出发,你去推导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会告诉你,某些个行业未来在边际上他改善的程度会比其他行业更显著。这是第一个,自上而下的,从基本面出发。

第二个呢,你还要从流动性出发,因为大的流动性的变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资金价格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大概对非金融企业的盈利的影响是负的3个百分点,但是请注意,分水岭就出来了是不是。它对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第二个,流动性的干预影响需要看。

第三个,就是不同行业的不同估值的影响。当我们说估值的时候,估值是一个表面的东西,你比如说可以把每一个行业,历史上的估值,你拉根线,你现在到底是属于中值的位置,是上轨区间,还是下轨区间,这个是可以说的。但这个事情,能只考虑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增加一个变量。什么变量呢,增加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就是机构持仓,包括产业资本增减持。就在现在这个位置上,你到底是不是受你们本行业的产业资本的青睐,这个时候资本市场的存量投资者对你的持有到底是多少,这在我们做后面预测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是很关键的东西。

大概率来说,你考虑完这三个之后,基本上你就会能够圈出这几十个行业里面相对比较有优势的那几个方向,那么剩下的这几个方向,你再用它们盈利的增速和未来变化的情况做一下横向的区分,大概就可以选出好的行业来。在这里面,像我刚才说的这个规律,其实相对比较容易总结,但是在具体用的时候的经验,你是很难把控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至少提到了三到四个方向的东西需要做比较,而每一个方向的东西在做比较的时候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指向的标的,指向的行业也是不一样的,如何去做取舍?或者说如何把不同的行业方向,你选出来的东西给他赋予比较高的权重,这个只能靠你自己去总结,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那么做这件事情多长时间能做出来,至少一到两年。市场感觉比较好的一年,市场感觉不好的需要两年。这样我们算一下,加总起来就是五到六年的时间。

五到六年的时间,是不是就可以出师了呢?不好意思,远远不够。为什么?还缺一点,最后实战的经验。就是你在做投资的时候,你考虑问题的思路,和你做研究的时候考虑问题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做研究的时候,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然后明确的告诉你,错了我下次再重新再来,但是你做投资的时候不一样,错了你就要认了。这涉及到你仓位到底应该如何管理,我到底怎么下这个注,一把下到位,然后错了就全部出了,还是说我试探性的连续加注,如果出来的话我也连续砍仓。这样把我无论是买还是卖的过程,它都分步骤的,这个不同的风格,包括在不同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市场感觉,你才会去认错,在不同的公司,多大的把握下面,你可以下多少注,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得出来的,也不是你做模拟盘可以练得出来的,必须你真真实实的去手上拿着这个钱,感受这种压力,在这个压力下面,你能够做出的这些反应,带给你的才是一个准确的结论。

我觉得他说的这个东西很有道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个合格的研究员和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他应该慢慢的变成了同一个人,中间的界限应该是越来越模糊的,那么到那一刻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他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投研人员。事实上,我们看国外很多基金经理、研究员,他的职业生涯很长,二十年三十年,但我们国内发展的过程熊长牛短,导致什么结果呢,导致的结果是当牛市来临的时候,整个市场跨越式发展过快,一下子对基金经理的渴求是没有底线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相当于大家游泳还没学好,那你就先上船呗,先把这个船往前撑着,能走多远算多远,中间万一掉在水里,就相当于交学费了,这是一个现状。这个是从买方研究。

买方研究和卖方研究他其实应该是两类人,买方研究他这个要求到最后其实投研应该是同一个人,但对卖方研究他可能会更加不同一些,因为一个是负责忽悠的,一个是负责管钱的。管钱的是以结果为导向,忽悠的是以声音大小为导向。我想大家应该近期都听过一个人,那个人的名字叫李大霄。他从去年(2013年)开始看多,一直看到今天,被很多人嘲笑,但是还有一个人他名字叫罗毅,罗毅也从去年开始热血分析师看多,看多银行,看多大盘,但是呢,嘲笑他的人不多,为什么?你就会发现,卖方分析师在忽悠的时候,是有水平高低之分的,水平高的就是无论他结果是不是错的,一直在错,只要他忽悠能力足够,他始终可以在这个市场混下去,这是卖方研究和买方研究最大的差别。如果我们把罗毅同志和李大霄同志一起扔到买方,让他们去管钱,那么结果一定是一样的,去年底的时候他们就都下岗了,你绝对看不到他们俩还在市场上混。但现在的情况是李大霄同志已经夹着尾巴了,你还能看到他多少声音呢,每次出来的声音被铺天盖地大家骂一顿,灰溜溜回去了,但是罗毅同志热血分析师已经出到第五卷了,这就是差别,忽悠水平的差别。

从这个例子出发,我想对于买方研究员的要求,跟刚才的卖方研究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到最后会在一个最高能力的体现上,这个最高能力的体现,四个字,叫忽悠能力,但是请注意,忽悠能力这个东西不是你第一天来,进这个行当你想要就能要的到的,为什么,我们前面跟大家说,整个卖方研究的这个产能过剩,是非常严重的,完全可以用非常这个词。在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这个背景下面,每一个人,你都可以把他当成这个行业里面的小工厂主,你怎么样可以把这个小工厂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做大起来,靠的是什么,这个时候买方研究和卖方研究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如果是买方研究,比如说你是基金公司内部的,到最后很简单,你别跟我整那么多没用的,我只看你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高就没问题,就能活下来,产品质量不行,过几天就完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分析师 研究员 卖方分析师 核心竞争力 结果为导向 分析师 研究员

沙发
Allenli2012 发表于 2016-5-26 14:15: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终于读完了,挺带劲

使用道具

藤椅
yanghua923 发表于 2016-9-19 15:38: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有感触,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板凳
samuelchu_pg 发表于 2016-9-21 22:20: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谢谢楼主的分享!

使用道具

报纸
512661101 发表于 2019-11-27 01:31: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地板
512661101 发表于 2019-11-27 01:32: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7
512661101 发表于 2019-11-27 01:32: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