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醉客天涯
998 0

[信息 经济学] 互联网的创新方向 [推广有奖]

  • 9关注
  • 62粉丝

版务助理

院士

42%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管理学经典文章收录

威望
0
论坛币
28357 个
通用积分
4143.7188
学术水平
121 点
热心指数
147 点
信用等级
100 点
经验
32574 点
帖子
1898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20
最后登录
2024-1-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互联网的创新方向

包政




[size=1em]引言:

最近中美之间的“商战”有些白热化的趋势,集中体现在互联网、电信领域,而美国更像是挑战者。愤怒源于内心的恐惧,没有谁比对手更了解你,即便是假想敌。那么,从政府到企业,美国到底在紧张什么?他们又看到了什么?如果我们自己不能看透互联网之于中国企业的本质意义,将会再次错过一个历史性机遇。包政教授对此已有持续的思考。


背景信息:美国在恐惧什么?


先有任正非在5月30日参加中国科技大会、给两院院士做报告后,6月3日便传出华为被美国商务部行政传唤的消息;紧接着在6月8号,美国本土公司Uniloc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将腾讯告上法庭,称微信的语音群聊、视频群聊功能侵犯专利,要求立即终止使用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微信市值被评估超过8000亿,微信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7亿,而美国最大的社交软件Facebook也才10亿。这足以令人想象,如果微信进军美国市场,将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

美国人发明了互联网,但他现在似乎开始恐惧!正如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直至80年代中期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超级经济大国,并在当时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向美国经济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以至于令美国人大吃一惊。1969年9月诞生于美国的互联网,直至1991年3月才开始由军用转作为商用,被认为正是解救美国经济于水火之举。美国也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并再次将日本甩下。

1994~1995年北京开始有了第一个局域网。与美国互联网不同的是,它从一开始就一头扎进民间,活跃于商业领域。随着BAT、小米等互联网商业模式浮出水面,人们已经发现中美互联网运营之道的明显不同。综观各种分析言论,不少是诟病中国停留于模仿、应用层面,而基础科研及理论基本空白。但是最近以来,美国政府和企业却屡屡发怒示强,这到底是为什么?互联网对于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什么让美国政府与商界如临大敌?

愤怒源于内心的恐惧,没有谁比对手更了解你,即便是假想敌。那么,从政府到企业,美国到底在紧张什么?他们看到了什么?如果我们不能看透互联网之于中国企业的本质意义,将会错过一个历史性机遇期。对此,曾经在日本做过数年访问学者的包政教授,已经有了持续的思考,并已经形成体系。

包政:互联网的创新方向

首先我想声明的是,我不懂互联网,尤其不懂互联网的术语,我只能用传统大叔的思维,来思考正在发生的未来。我相信传统大叔们很关心这个问题。我更相信互联网原住民也想听听传统大叔的看法,以便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相。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伤害你的,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1.互联网为何而来?

互联网是冲着供应和需求的背离而来。如果这个猜测是正确的,那么互联网是人类的福音。

互联网将在何种意义上改变这个世界?我认为互联网会改变产业组织方式。产业组织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产业再生产循环的组织方式。同时,互联网也会改变企业的组织方式。企业的组织方式,可以理解为企业再生产循环的组织方式(姑且不论企业组织方式问题)。

产业组织方式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可以把人和人直接连接起来,并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化的关系体系。对产业社会来讲,就是形成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说白了,供应者和需求者可以直接联系起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随时随地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智能手机就是每个人的一个器官,每个人可以凭借这个器官,与别人结成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们完全可以依靠这种一体化的关系体系,来完成供求者之间的劳动互换和利益互换。没有必要像过去那个时代,必须通过产品或借助于商品,来完成供求者之间的劳动互换和利益互换。也没有必要像过去那个时代那样,从分工入手,经过严密的组织,去生产产品或物质财富。事情可能倒过来了,是从组织开始,从构建一体化关系体系入手,反向组织生产,组织供应链的生产。

所以我们有理由说,互联网是上帝给人类的一种恩赐,尤其是对中国人的一种恩赐。作为上帝的一种恩赐,它绝不是为了某些人或某个利益集团的一己私利,而是为了解决以往产业社会造成的一种恶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供求背离的问题。供求背离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威胁到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这是大事,这也是天道所指,这是互联网创新真正的方向。


2.工业时代的自然选择

在这之前,我们还真看不出来,如何去解决工业社会的供求背离问题。我们只知道工业大国为了争夺市场和资源,大打出手。互联网使我们看到了这种希望,它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供求背离的问题。

工业社会开启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的理论也被称作为分工理论。他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自觉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物质财富创造的效率。

分工之后,如何变成一个整体呢?亚当·斯密说用看不见的手,来解决供求一体化问题。不经意当中,就把供应者和需求者的关系,简单化为产品供求关系。也就是,借助于产品这个媒介,来解决供求一体化的问题。

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使这种简化变成现实。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化为物和钱的关系,简化为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关系。并且人们可以依靠货币的力量,拓展交易的空间范围,以及提高量产量销的规模,出现在陌生人之间的交易。

供求一体化的实质性内容是,解决劳动互换和利益互换。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在于依靠一种凌驾于个体之上的权威的力量,来协调供求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

这是一种几近完美的理论,西方社会就遵循这种理论,做出了制度性安排,或者说,依据这一理论构建了社会制度。人们习惯上,把这称之为市场经济体制。很多专家学者开始玩这些经济体制。建立了所谓的经济学,按中国人的解释,经济学就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学问,并把亚当·斯密尊为鼻祖。

几近完美但不等于完美,否则,亚当·斯密不会有另外一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遗憾,经济学家并不把道德情操纳入经济学科的范围。他们关心的是规模递增带来的收益。德鲁克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当不了经济学家”。不过他倒是拿到了总统自由勋章,以表彰他的经世济民思想对社会的贡献。至今为止,在美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平民获得过如此殊荣。

很遗憾,人类社会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为每一家企业的商品,确立起普遍的诚信。相反,每一个企业面临着的生存竞争压力,使一切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学问都失效。尤其是营销学,蜕变为一种销售策略,一种促进销售的策略。


3.工业社会带来的麻烦

当人们分享着工业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忍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麻烦。这个麻烦说到底,就是供求分离之后,不能有效地实现供求一体化,不能有效地使供应者和需求者形成一个整体。相反,供求分离之后出现的是供求背离。供求背离的具体表现是,供应过剩与需求不足同时发生,也称过剩经济。

经济学家喜欢把这称之为结构性的矛盾。于是就有了相应的对策,依靠政府的手段或政策的手段,对产业结构乃至于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也称“调结构”。这样市场经济体制,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实践。

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到了这件事情。他凭着直觉说,不应该叫做市场经济,也不应该叫做计划经济,正确的称谓应该是组织经济。我认为他的直觉是对的,供求分离之后,供应者和需求者必须变成一个整体。必须依靠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有效连接,来奠定持续交易的基础。这是一个社会再生产循环的组织问题,这是一个产业经济循环的组织问题。

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用计划的手段,硬性把供应者和需求者连接起来,这是有问题的。其中主要的弊端就是,用行政权力配置资源,会滋生官僚主义,抑制竞争以及抑制利益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丧失活力,表现为物质财富的匮乏,也称短缺经济。

事情又回到了原点,人们希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就是在产品经济的条件下,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解决供求一体化的问题。从萨伊到熊彼得,再到德鲁克,那些非主流经济学家主张,依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营销理念,来维持再生产循环,并解决或抑制供求背离的趋势。当我们企图用一种精神或理念,或企图通过倡导一种精神或理念,来弥补社会制度安排固有缺陷的话,肯定是会失望的。

为了使陌生人之间的交易能够持续,人们必须全力以赴地维持货币的信用,必须依靠公信力的代表机构对货币的信用做出担保。这样供应方就放心了,可以把产品让渡给每一个货币持有者。因此,人类社会也就完美地变成了金钱社会,变成了一个以金钱为本位的社会,人们习惯上把它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真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反过来,对每一个需求者而言,他们希望获得的是货真价实的商品,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供应者必须为自己的商品提供信用。

商品经济的全部难点在于,每一个供应者如何为自己的商品建立信用?否则供求之间难以建立持续交易的基础,生产的盲目性就会增加,生产的持续性就不能保障,交易的费用就不可控制,等等。

借用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话来说,尽管我们一直倡导4P策略,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依然惯用的还是4P中的1P,依然愦用的还是大肆降价促销。

至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情况也不乐观。在中国,企业家已经成为稀缺资源了。很少有企业愿意跨越时间和空间去配置资源,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然后跨越恶性竞争,跨越降价促销的陷阱。

企业当家人似乎更相信机会而不是信念。从而把获取机会的能力,寄托在资本市场的杠杆上,依靠兼并重组获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与新市场。

假如资本所有者或资本当家人,也只相信机会而不是信念的话,那么资本市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就不可减免。资本市场投机行为就很难避免。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就不是一句戏言,而是一件真实的事情。美其名曰,高端思维,财智人物的高端思维。如此这般,经济领域的麻烦,很容易演化为社会乃至政治领域的麻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互联网 FACEBOOK 市场经济体制 主流经济学家 资本主义社会 互联网 创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