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秋千草
2481 3

究竟是谁的错——经济学视角看财大作弊严重现象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博士生

7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759 个
通用积分
167.2373
学术水平
13 点
热心指数
11 点
信用等级
4 点
经验
9120 点
帖子
270
精华
0
在线时间
3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3
最后登录
2023-10-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毋庸置疑,这个考试周结束后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肯定其一是考试作弊
那十一张通报  在我看来应该是创财大记录了吧
而且什么作弊手段几乎都有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也大跌眼镜
这是财大的学生?为什么这么傻呢?
在为这些学生痛心的同时,我又在思考,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难道完全是当事人的错?
其实,细细想来,其中还是可以揪出一些原委来。

考试作弊,一些人喜欢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博弈学。
关于博弈学,我不太懂,但是我想把这种现象归结到经济学上来。
大家都是理性人,都知道考试作弊会受到什么处罚。
每一个人在考试前都在脑海中权衡过,自己要不要作弊。
也许这仅仅是一个念头从你脑海中闪过,但这种权衡确实存在。
也就是你做出过决策。
在做出决策时,你是怎么考虑的?
你当然考虑的是这里面的得与失。
就是经济学中的风险与收益。
考试作弊的风险是什么?
是一定概率下被发现,进而要被通报批评,留校观察,可能拿不到学位证。
最痛苦的是将要低头见人,面子上将很过不去。心理将面临严重创伤。这种成本由于是心理的,从前一般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很抽象,也没有哪个以前考试做过弊被抓的人分享过他的经历感受,因此这种隐形成本很难发现。考试作弊还有一个机会成本,就是有可能题目很简单,不作弊也会通过,或者老师会很仁慈,即使考试考砸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你过了。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作弊者考虑的成本。
收益是什么?
当然就是能通过考试,不用挂科补考,进而节约自己很多时间。取得好的成绩。如果是抱着拿奖学金的目的的话,还可能名利双收。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一名考生会做出作弊的决策呢?当然是当他觉得收益大于风险的时候,才会做出这个决策。那什么时候收益大于风险呢?我认为着主要取决于外围环境,即基本面。如果外围环境让决策者认为作弊被抓可能性很小、被抓捅出去处罚可能性不大或者处罚力度很小,那么一个平时没怎么好好学习的,怕挂科的肯定会做出作弊的决策。(在这里,解释一下,假定每个人都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面临的环境不一样)。
那么现在我们清楚了,作弊决策取决于外围环境,即我们所说的基本面。那什么是基本面呢?炒股的同学肯定都知道,炒股每天都要关注基本面,就是市场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国际大事,国家大事,企业大事等。考试的基本面大概包括:上学期考试期间被抓作弊情况以及处罚情况,本学期考试学校监督情况(就是监考严不严),辅导员是怎么表态的(比如说有没有说如果抓到了不会给说情等等)。知道了基本面内涵,那么我们就财大此次作弊事件作一下分析。

财大此次作弊风波,无疑不是偶然的。作弊事件就像是犯罪,在一个社会是不会避免的。我认为,考生在作出决策时考虑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前学期考试作弊被抓情况。因为由这个可以判断作弊有多大可能性被抓。
财大本科生估算大概是18000人,大四的考试不计入其内,那么参加本科生期末考试人数估计为13500人,按每个人10次考试的平均次数计算,那么总共是135000次考试。我们假设考试作弊率为1.5%,首先我们做一下显著性检验。据我调查2007级大一第一学期的考试情况来看,全班40人,考试科目13门,据了解有4人作弊(3人在考后自己交代,一人被抓,但由于辅导员及时赶到,没有报教务处)。那么我们可以计算该样本的作弊率 p0 =0.77%。我们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α=5%,可以计算抽样误差 μ=0.0038,检验统计量Z=-1.92。 Z α/2=1.96。由于|Z|<   Z α/2,因此可以说,1.5%的作弊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即可以估计作弊率为1.5%。
好的,在确定作弊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估算期末考试整个作弊考试次数为:
1.5%*135000=2025次。
2007级大一第一学期考试如果没记错的话有5人被抓(即通报批评),那么可以计算的作弊被抓住的概率为:
P=5/2025=0.0025<0.003。
即在概率统计上证明作弊被抓为小概率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理性人,考生会作出作弊决策。
第二,在考察作弊行为时,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个行为经济学的因素。这就是辅导员的态度。为什么呢?因为辅导员担心自己的学生作弊啊,这对学院是抹黑,对自己工作考核也不利,自己学生作弊在自己面子上也过不去。所以,考前一般有辅导员会千番叮嘱学生不要作弊。另一方面,当有自己的学生作弊时,又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什么呢?当然要在事情捅到教务处之前“压”下来。所以,导致考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思维,出了事还有老师顶着呢。所以,这种心理降低了考生对考试作弊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预期,风险预期降低,当然对他做出作弊决策有利。
第三,对作弊决策有重要影响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当然是学校,这里就是指教务处了。考生在作决策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必不可少的是教务处的处罚力度。目前来看,除了代考那种极其笨拙的作弊手段被处以“极刑”外,其他的不过“留校观察”,单科成绩作零分处理。这种处罚力度,实在不敢恭维,用一句不恰当的话来说,简直就是打了一巴掌还觉得痒呢!好了,在这种不痛反痒的处罚力度下,考生当然愿意冒这个风险了。
第四,考试作弊行为离不开社会风气,这里就是学校的学风。如果大家都觉得考试作弊“天经地义”,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哎,可悲的是考试作弊好像越不觉得可耻了,大家好像觉得司空见惯了,你不作弊别人也会作弊,这对自己是不公平的,那干嘛不作弊呢?财大现在的学风大家都可知,那么作弊的严重现象的出现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以上的解释都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我不否认有人情操高尚,有做人原则,这种人我敬佩,也是社会之所以没有迈向堕落深渊的守护者。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这句话就贴在诚园A的某楼梯口,见一次受教育一次,让我们思考。虽然是几个字,一张牌牌,但真的让我们学生受益匪浅。我在这里感谢通识教育学院,虽然没有其他的事情让我觉得满意的,但是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却让我看到这个学院的可贵。这也说明,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并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

决定做这个分析,是源于看了茅于轼先生的一本著作《经济白话》。茅先生这么信仰自由经济的人,仍然在自己的著作中反复强调政府的作用,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人现阶段难以达到完全理性的。他在该著作中回答一位学生关于中国信用危机问题时提到,“德国人很守规矩,但并不能得出结论,德国人比中国人守规矩,德国人都好,中国人都不好。人都是一样的,问题是什么制度。”
好了,从我以上的毛糙的分析中相信大家对作弊现象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以上均是我胡思乱想一番的,错误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提出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考试作弊 期末考试 抽样误差 好好学习 行为经济学 考试作弊 经济决策

沙发
xjmzy 发表于 2009-6-15 15:00: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全国各地,方方面面都在作弊!!!

使用道具

藤椅
kellylrf 发表于 2009-6-15 15:06: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写得不错啊~~大学作弊现象确实屡禁不止。
想借各位高手之力学点东西.谢谢!

使用道具

板凳
马戏团少年 发表于 2009-6-15 20:26: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赌一次。。
不作弊一定过不了,作弊可能过
THAT'S ALL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