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yj_1976
1054 1

[休闲其它] 从“飞来峰”到G20|国际交流之城杭州传奇 [推广有奖]

版主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1
论坛币
3003633 个
通用积分
33236.9702
学术水平
2956 点
热心指数
4075 点
信用等级
3637 点
经验
657699 点
帖子
34332
精华
3
在线时间
446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4
最后登录
2024-1-27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楼主
yyj_1976 在职认证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6-9-4 22:03: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在杜甫写下长诗《解闷十二首》的第1350年,就在离西陵渡口旧址不到5公里的地方,这里再度成为世界政界商界要人的“必经之地”:B20杭州峰会和G20杭州峰会相继举行,杭州作为国际交流之城的历史又翻到新的一页。


来源:新华社“我报道”  作者:冯源

公元766年,诗圣杜甫送别了一名外国商人,旋即回忆起自己曾经游历过的一处渡口:“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当时的西陵渡口,位于钱塘江南岸,扼钱塘江与浙东运河要冲,市面繁华,商贾云集。渡江到杭州,沿隋唐大运河北上可至江淮中原,沿运河向东,是东海之滨的明州(宁波)港,溯钱塘江上行,可至江西福建,最终到达广州。


“‘商胡’指的是在丝绸之路上往返的西域商人,包括中亚粟特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犹太人等等,他们从西方带来玉石、香料、珍宝,在中国采购丝绸、药材和瓷器。当时的杭州和西陵也是他们的必经之地。无怪乎杜甫看到商胡,会想起西陵来了。“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楼毅生说。


就在杜甫写下长诗《解闷十二首》的第1350年,就在离西陵渡口旧址不到5公里的地方,这里再度成为世界政界商界要人的“必经之地”:B20杭州峰会和G20杭州峰会相继举行,杭州作为国际交流之城的历史又翻到新的一页。


从“飞来峰”到“高丽慧因寺”


事实上,在“杭州”这个地名出现在史册之前,中外文化的交流就在当地有所萌芽。据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杭州市文广新局和杭州文史研究会编撰的《天城遗珍——杭州对外文化交流史迹》记载,东晋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印度高僧慧理来到了钱唐县的武林山下,惊叹一座小山竟是从中天竺飞来的,随即开创寺院。这就是著名的杭州灵隐寺,那座小山因为这个传说,被称作“飞来峰”。


公元589年,隋朝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这个地名首次出现在史册之中,公元610年,隋炀帝下令重新疏通江南运河,将它纳入隋朝大运河的系统,至此,杭州成为“咽喉吴越,势雄江海,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的商贸都会。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西域和中亚陆路交通被战乱阻碍,海上丝绸之路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日益兴隆,杭州凭借着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加之周边地区是丝绸、茶叶、瓷器等大宗外贸商品的产地,进一步成为国际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楼毅生说。


史载,8世纪末,中国、日本和朝鲜之间开辟了利用季风横渡东海的新航路,浙江成为日朝人士来华的重要登陆点,唐代就有日本遣唐使节路过杭州。五代时期定都杭州的吴越王国采取尊奉中原皇朝的政策,但是北上的陆路交通又被敌国阻断,因此就大力扶持海上交通,与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后高句丽国及日本国同样来往频繁。像最后一代吴越王钱弘俶就曾向日本回购过佛教天台宗经典。北宋后期,高丽使臣固定在明州(今浙江宁波)舍舟登岸,杭州是他们前往东京汴梁的必经之地,南宋偏安杭州后,杭州更成为东亚、东南亚与中国的外交中心。


“中华文化向日本和朝鲜的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杭州也是一个重要的源头。”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楼毅生说,像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径山寺,不但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重要,在南宋时期名列“禅宗五山”之首,在日本佛教史上也被奉为佛教圣地、茶道祖庭。从这里,日本僧人带回了茶道。而乐器尺八曾两度东传,首次是隋唐时期,第二次则在南宋时期,由日本僧人心地觉心从杭州的护国仁王寺带回。而在南宋年间,高丽王子曾向慧因寺赠送大批完整的佛经,这座寺庙在市民口口相传中,也逐渐成为“高丽慧因寺”。


据历史记载,北宋在杭州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南宋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更加鼓励外贸发展。而杭州更为辉煌的中外交流史迹,是元朝留下的。



杭州人心中最亲切的“老外”


在杭州西湖六公园,马可·波罗的塑像是一道不可忽视的人文景观:头戴软帽,颏蓄浓须,身披长袍,右手执笔,左手捧书——这虽然是想象中的形象,但是马可·波罗是杭州市民心目中最为亲切的一名“老外”。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杭州的内容占到了全书的1/15,他向欧洲介绍了一座名叫‘行在’的‘天城’。”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龚缨晏教授说。楼毅生则告诉记者,虽然有学者对马可·波罗是否来过杭州甚至中国有不同意见,但是学界的主流意见还是确认了《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


“行在”,即天子所在之地,是南宋对杭州的正式定位,虽然当时宋朝已经灭亡,但是杭州没有遭受战争的创伤。在马可·波罗的笔下,杭州“均系是世界上最为雄伟、壮丽的城市……位于一个清澈的淡水湖和一条宽阔的大河之间……城内居民的住宅建造精美,装饰华丽……有不计其数的店铺,还有十大市场……这些市场每天都有种类繁多的蔬菜水果出售……丝绸特多,多数人以此为衣”。


而在马可·波罗之后,他的同胞鄂多立克也来到了杭州。在《鄂多立克东游录》中,同样是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的作者赞叹道:“但若有人想要谈谈该城的宏大和奇迹,那整卷的纸都写不下我知的事。因为它是世上所有最大和最高贵的城市,并且是最好的通商地……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确实大到我简直不为它,若不是我在威尼斯遇见很多曾到过那里的人。”


“中世纪有‘世界四大旅行家’的说法,除了马可·波罗和鄂多立克之外,还有一位是伊本·白图泰,可见杭州当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的地位。”楼毅生说,到了元朝,蒙古大军纵横欧亚大陆,进一步打通了陆路海路交通,杭州更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到了明朝中叶,另一位“东方马可波罗”也来到了杭州。500多年前,朝鲜李朝的文官崔溥从济州岛奔父丧回家,船只遇到暴风,顺水飘到浙江沿海的三门湾。一行人获救后,路过杭州,沿京杭大运河北上,最终回到祖国。这段历史被精通汉学和儒学的崔溥著成了《飘海录》,其中,杭州的繁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楼屋成廊,连衽成帷,市积金银,人拥锦绣,蛮樯海舶,栉立街衢,酒帘歌楼,咫尺相望,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常春之景,真所谓别作天地也。”



他向欧洲确认“天城”的存在


但是在马可·波罗身后300多年间,他所描述的“天城”乃至中国一直是欧洲人所争论的话题。直到明朝末年,另一个意大利人、耶稣会会士卫匡国在《中国新图志》中终于向欧洲确认了“天城”的存在。“为了防止欧洲的宇宙学家浪费时间而荒谬地去寻找马可•波罗提到的行在城,我将在此撰写有关它的文字,而这是连世界百科全书都无法想象的。这是一个美丽宜人的湖……人们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赞颂大自然那绝妙的典雅或艺术之作。”


“许多人都知道马可·波罗,还有不少人也知道利玛窦,但是对于卫匡国,我们也不能忽视他的贡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俞强介绍说,卫匡国是欧洲早期的著名汉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是最早把中国历史学和地理学介绍到欧洲的学者。


俞强认为,与马可·波罗、鄂多立克这些旅行家不同,前者更多地是单方向地向欧洲描述对中国的观感,而卫匡国这一代人则扮演了中欧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他们认为双方的文化是可以互通的,因此就秉承着汇通的思想,既把欧洲的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的思想文化介绍到欧洲,从而在欧洲引发了“中国热”,并影响到伏尔泰、莱布尼茨、康德等哲人的思想。而在艺术史上,著名的洛可可风格也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


“晚明时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来华,掀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一轮高潮,虽然利玛窦本人没有来过,但是他的不少同事都到过杭州。当时,与其他一些地方排外不同,杭州的对外氛围是比较宽松的,他们在这里也得到了善待。“楼毅生说。



泰戈尔、杜威和罗素们的杭州印象


在印度高僧慧理来到中国约1700年后,1924年4月,在徐志摩等人的陪同下,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来到了杭州,参观了前人首创的灵隐寺。看到飞来峰上的造像,诗翁深有感触地说:“印度文化有很多到中国了,如同中国几个大师到印度去。中印两国人民更应该共同努力,去找出一条中印交通的运河。”


在泰戈尔之前,有多位西方哲人访问过杭州。1919年4月30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乘船从日本抵达上海,5月5日来到杭州,游览了四五天,1920年6月10日至15日,他再次来到杭州。


杜威两度访杭,先后进行了八场演讲。在演讲中,杜威强调:西方人应当把东方人的怡淡安详的态度收取些去,东方人却应当把西方人的创造精神、科学精神吸收些来,这才能达到兼而有之的目的。他希望中国的教育家们要注重学生的游戏运动,手的活动和对天然物象的观察和实验,这样才能造就“发动的性质”。


而比杜威稍晚来华的,还有另外一位大思想家,英国的罗素。1920年10月12日,他携女友抵达上海,而在《罗素自传》中,读者可以发现,这位哲人也曾在杭州盘桓:“我们的中国朋友带我们去杭州两天,游览了西湖。头一天我们环湖而游,第二天则是坐在靠背椅上被抬着游览的。西湖美不胜收,那是一种富有古老文明的美,甚至超过意大利的美。”


事实上,无论是杜威和罗素,还是泰戈尔,都对于中国当时的国际处境表示同情,其中或许也不排除西湖人文山水的加分。杜威感叹道:“如果所有的力量都因忌惮日本而加以纵容,那么中国如何能避得开命运强加给她的劫数呢。”罗素则用他兼具数理逻辑和历史哲学的头脑分析认为:“中国人一定要自强自立,千万不能依靠外国人发善心。……有了(不入侵异族)这个附加条件,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复兴所必不可少的。”


在“七七事变”之后,泰戈尔安慰他的学生魏风江说:“我坚信中国是不会被征服的。日本侵略军愈凶残,溃却的日子也就愈早。中国终于会得到独立和自由。”魏风江的老家就在当时的浙江省萧山县,如今的杭州市萧山区。而“西陵”后改称“西兴”,曾经是萧山的一个镇。


“20世纪上半叶有多位思想家来过杭州,这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杭州是浙江的省会,而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浙江是率先向西方学习的一个省份。”担任《天城遗珍——杭州对外文化交流史迹》主笔的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方新德告诉记者,浙江是较早出现近代工厂的中国省份,而最早的商办铁路也出现在浙江。


“浙江人不抗拒西方文化,而是采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杭州的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吸收了西方的先进经验,旅游接待能力大为增强。同时杭州离上海很近,因此成为许多西方人访问中国的必经之地。”方新德说。




“浙派印学”交通汉文化圈


“即使是在近代史上,中国国势衰弱的时候,不少日本学者仍然到中国来学习汉学,当时的中国仍然有能力输出文化。”方新德说,众所周知,晚清大学者俞樾是红学大家俞平伯的曾祖父,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老师,而他门下就有多位日本学生。他曾受日本友人邀请,编选了5千余首日本汉诗,合为40卷的《东灜诗选》,这部诗选在日本影响深远。


“浙派印学不但影响了中国金石界,对日本、韩国也影响深远。”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告诉记者,1904年,浙派印学四位名家发起成立了西泠印社,1914年,印学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在他的感召下,日本著名的篆刻家河井荃庐和长尾甲成为西泠印社首批外籍社员。“1979年西泠印社在建社75周年纪念会议上决定恢复发展国外社员的传统,此后,日本的两位篆刻家小林斗庵和梅舒适都曾当选过西泠印社的理事。”


目前,西泠印社健在的500多位社员中,有37位日本籍社员、6位韩国籍社员、2位新加坡籍社员、1位马来西亚籍社员、1位法国籍社员和2位瑞典籍社员。日韩社员是外籍社员的主力军,王佩智说:“金石书画一直是汉文化圈中互相交流的重要载体。”




新中国外交重要窗口


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杭州又再度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窗口。在中国共产党杭州党史馆举行的“新中国外交风云中的杭州记忆”展览显示,20世纪50年代,杭州共接待了来自34个国家与地区的74批外宾,60年代,共接待了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76批外宾,70年代以后共接待了50个国家的83批外宾。


“周恩来总理是浙江绍兴人,有很深厚的故乡情结。而毛泽东主席一生53次来过浙江,他把杭州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党史办副主任王祖强介绍说,杭州当时承担了大量的外事接待任务,除了风景宜人,有较好的住宿餐饮条件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杭州的偏爱。


在接待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尼总统苏加诺、法国总统蓬皮杜、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时任美国副总统的老布什、澳大利亚联邦总督尼尼安·斯蒂芬等大国领导人的名字。


“当时接待意大利总统的菜单还是我手写的。”退休前担任杭州楼外楼饭店党委书记的张渭林回忆说,1980年9月26日,刚整修完毕的楼外楼迎来了首批外宾——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一行。饭店一共准备了13道菜,其中一道西式的串烤牛肉最受意大利客人欢迎。“为此,我们还从奶牛场里找了一头小公牛。”


“那次楼外楼的装修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指示进行的,1973年9月他送别了法国总统蓬皮杜,请工作人员到楼外楼吃饭,看到饭店状况,就指示要重新装修。”张渭林说,周恩来建国后曾9访楼外楼,给楼外楼的许多老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美建交的杭州故事


而最让杭州老市民津津乐道的是,1972年2月27-27日,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一行,由周恩来总理等陪同访问杭州。尼克松在杭州停留的时间其实不足24小时,但是杭州之行对他来说显得格外闲适。在《尼克松回忆录》中,作者特意添上了一笔:“后来帕特(尼克松夫人)和我一致认为我们在杭州的逗留是这次旅行中最愉快的一段时间。”


当晚,中美双方为了《上海公报》,在刘庄一号楼的八角亭磋商到凌晨,最终才达成一致。1982年9月9日,再度访问杭州的尼克松在晚宴祝酒辞中说:“具有历史性的文件《中美上海公报》,也可以说是1972年2月26日在杭州诞生,28日在上海向全世界公布的。”


尼克松总统赠送的1株北美红杉就栽培在杭州植物园里,当时它还是3岁的幼苗,干基周径11厘米,高2.4米,如今,它已经长到15米高,胸径也有30厘米。


从1978年到1985年,杭州植物园专门制定了科研项目,组织最优秀的工程师研究北美红杉的繁殖技术,成功探索出了组织培育、扦插和播种等多种系列繁殖方法,培育了4万多株幼苗,在全国20多个省市造林种植。负责培育红杉幼苗的园艺师冯有林说:“尼克松送来的红杉,现在已经有孙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G20 飞来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上丝绸之路 香港中文大学 飞来峰 杭州 传奇 国际

论坛商贸交流Q群 522186532 (工商、外贸相关知识实务交流及分享),欢迎大家加入~
沙发
Kamize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6-9-5 12:18:0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yj_1976 发表于 2016-9-4 22:03
在杜甫写下长诗《解闷十二首》的第1350年,就在离西陵渡口旧址不到5公里的地方,这里再度成为世界政界商界要 ...
被这个刷屏了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yyj_1976 + 20 呵呵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