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yj_1976
700 0

[休闲其它] 从“五子登科”的传奇,看窦燕山的教子经 [推广有奖]

版主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1
论坛币
3003825 个
通用积分
33242.7654
学术水平
2956 点
热心指数
4075 点
信用等级
3637 点
经验
659097 点
帖子
34348
精华
3
在线时间
446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4
最后登录
2024-1-27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楼主
yyj_1976 在职认证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6-9-13 22:16: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与今天的学子期盼高考后金榜题名一样,封建社会里,科举入仕是每个学子的梦想。


考进士,中状元,是帝制时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


不过,那时的科举,录取率很低。据统计:明朝进士录取率,最多也只是4%。


可见,古代科举考试,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得了的真是凤毛麟角。


而在这残酷的淘汰比拼方式下,距今1000多年前,有一位“中国好家长”。虽然人们不知道他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相当高,历来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为世人所仰慕。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正是这位有名的家长。他有五个儿子学习成绩均优秀,不是进士,就是宰相。而且个个身居要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后世广为流传的成语“五子登科”也即源于此。时称“窦氏五龙”。


这在没有学区房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古代,书生们要想在“高考”——科举考试上被朝廷录取,“家教”至关重要。而“中国好家长”窦禹钧正是这方面的能手!


据记载,窦禹钧生活在五代末、宋朝初时期。出身于富豪人家。他家在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户。换句话说就是富二代。其祖父窦逊,任过玉田令。其父窦思恭,任过妫州司马。其兄禹锡以词学闻名。窦燕山在家中排行老十,由于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则一直娇惯这个小儿子。


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在今天的天津市蓟县一带。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习惯称他为“窦燕山”,他本来的名字渐渐地也就遗忘了。

窦燕山最初在幽州府任一个普通官员,后来升任太常少卿,在朝廷中掌管朝廷礼仪;再往后又任右谏议大夫,负责掌管随从规谏等事宜。


窦燕山年轻时,虽然家道富有,但其为人却很恶劣,常常昧心行事,借势欺压村里人,以至于年已30岁,仍膝下无子。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是件极不光彩的事。


一天夜里,窦燕山梦见了已故的爷爷和父亲,他们严厉地教训说:“禹钧,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已张注天曹。日后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如果你现在悬崖勒马,赶快改过迁善,重做新人,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挽回天意,改变你的命运!”


窦燕山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父亲的忠告,久久在耳边萦绕,总也挥之不去。古时候的人都迷信,相信做梦。


于是,他下定决心,弃恶从善,痛改前非,改邪归正,多做好事、善事,立功赎罪,渴望挽回不良影响。


那以后,窦燕山一生都在做好事。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对于贫困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很多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


他为了更多救苦济人,自己生活的却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衡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扶贫救急之用。

几年之后的一天晚上,窦燕山又做了一个梦。这个梦不再是恶梦,而是好梦。他已故的父亲又托梦对他说:“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金榜提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


窦燕山一觉醒来,感觉如同南柯一梦。虽说是梦,但他觉得这是个好兆头,非常高兴。父亲在梦中的话,给了他更大的激励。于是,他更加努力修身积德。


俗话说: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后来果然,窦燕山陆陆续续地生了五个大儿子。


据记载,窦燕山在家里治家教子,也非常严格,有一套。说窦燕山教子“有义方”,不是说他教育子女有什么“绝招儿”,更不是说他有什么独特的“灵丹妙药”;而是说,他教子如何行事、做人,如何遵守规矩和章法。


窦燕山教子,重在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范仲淹《窦谏议录》记载,窦燕山富甲一方,却为富既仁且义。家中一个仆人偷了钱,后来怕他发现,就写了一张字据绑在十二岁女儿的胳膊上,把女儿卖给他抵债,然后远走他乡。窦燕山看到后,把字据烧了,嘱咐妻子将女孩抚养成人,多年后又择婿出嫁。其父知道后,备受感动,从他乡归来当面谢罪。窦燕山原谅了他,对前事也不再提及。


有一年元旦,窦燕山到延寿寺进香,捡到三十两金子、二百两银子。他在那里等了一天,也没见到失主,第二天一早,又来到寺院等候,终于见到失主。原来失主的父亲给绑匪掳去,好不容易借来钱以赎父,因喝醉了酒把钱丢了。窦燕山了解了事情的原委,马上让失主与他一同回家,不但还了丢失的钱,又赠与了他一笔路费。


窦燕山为人宽厚,仗义疏财。他是个读书人,擅长词学,在当时有一定名气。


他在自家住宅南边盖了四十间房子,设立学堂,聚书万卷,聘请名儒、教授、读书人授课,广泛吸收愿意读书的孩子。对家境贫寒的读书人还免收衣、食、宿、学等费用。到他这里来学习过的寒士,成才显贵者很多。同时他还积极向朝廷举荐贤士很多人。每有来访者,必亲自接待。即使与他从不相识或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有困难,他也乐于相助。


窦燕山死后,一些得到过他帮助的人,甚至为他守孝三年。

窦燕山正是用他的言行,践行着一个士大夫的道德操守,履行着一个父亲的责任,在孩子们的心里撒下了善良正义的种子。


由于窦燕山自己重礼仪、德行好,家庭和睦。在他的教育培养下,五个儿子长大后,不仅学业优异,而且明礼懂事,循规蹈矩,和睦雍熙,满门孝顺,并且一一娶亲成配,家庭美满幸福。都成为国家栋梁,各个在朝廷担任要职,显赫一时。


可以说这一家子培养出五位省部级领导干部,真是古今少有。



为富不仁者,必生纨绔子;为官不义者,必有“高衙内”。良好的家风,更能造就优良的子女。


窦仪的儿子们也都考中进士,一个儿子官至都官员外郎,一个儿子官至秘书丞。


其长子窦仪,中进士,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即国务大臣。他学问渊博,曾授命主持撰写《建隆重定刑统》、《建隆编敕》,均属于第一等文献。窦仪去世后,太祖叹息着对身边大臣说:“天为什么这样快就夺走我的窦仪啊。”


次子窦俨,中进士。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即尚书的副手。曾有著作《周正乐》,可惜已遗失。

三子窦侃,中进士。在后周官至起居郎。


四子窦偁,中进士。做到参加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五子窦僖,中进士。在北宋任左补阕,为官清廉,名扬城内。


然而,不管窦燕山儿子们官有多大,在父母堂前,都规规矩矩。窦家闻名一方,文人来往,学者穿梭,谈笑有鸿儒。每每家里来客,窦老太爷堂屋一坐,那一尚书、二侍郎、三起居、四参政、五补阙,都恭恭敬敬侍立在侧。家风严谨,观者肃然,一派世家风范。


窦燕山将五个儿子培养成材,名声大振。当朝太师冯道听说后,特别激动,特地赠诗一首:“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歌颂此事。


窦燕山教子成才的故事告诉我们后人:


首先,教育子女,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家长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即个人的道德品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子女能不能教育好,关键在于家长的人格。如果家长的人格不好,道德水平低下,品质败坏,“己不正,如正人何?”就是有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就像人们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其次,古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己”、“打铁先得自身硬。”同样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加强自身修养,品行得“过硬”。希望孩子成为“好人”,自己首先成为“好人”。希望孩子成为“明白人”,家长要首先成为“明白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可能的。


家庭教育并不单纯是个“技术活儿”,更要靠家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影响和熏陶。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来源:古典书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五子登科 上梁不正下梁歪 教育好孩子 家庭教育 封建社会 传奇

论坛商贸交流Q群 522186532 (工商、外贸相关知识实务交流及分享),欢迎大家加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8 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