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南岳耕夫
1003 1

[学术哲学] 小议大学之科研工作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6粉丝

院士

5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566 个
通用积分
107.2030
学术水平
413 点
热心指数
413 点
信用等级
327 点
经验
218342 点
帖子
1680
精华
2
在线时间
33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0
最后登录
2024-5-2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小议大学之科研工作

2016/11/11

急于求成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短平快往往会出偏差。因此,本文就大学科研工作谈些比较“冷静”的思考。


一、          树立“大科研工作”观

纵观科学发展历史,科研工作就是包括“生产实践”(如瓦特对蒸汽机在生产应用中的努力改进)“观察(如长期的天文观察,第谷是其杰出代表)以及实验”和“大胆假设”(如古希腊对世界本质的思考,居然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原子论”;其实人类早期的“迷信”就是一种假设---如万物有灵论,即是人类早期对世界万物关系的一种认真的抽象性解释;)“互相讨论”“争鸣”(知识共享、知识共创)以及“科普工作”(如法国的启蒙运动时期的《大百科全书》运动)、发明发现等。

可见,科研工作除了创造创新外,还包括探索、积累、分享与应用;不仅是个人版权式的,更是人和人之关系式的;不仅是看得见的文字符号式的,更是实践智慧发展式的;不仅是公理成立、定理确立、公式建立等,更是认识明晰、思想启迪、灵感突现、美感怡然等;不仅是新产品做出来、文章发出来、政策用起来等,更是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病、述而不作(如孔子的论语纯粹是后人的总结)、破除愚昧(如苏格拉底与人辩论专破别人的教条但并没有留下著作)等等。

但是,现在大学的科研工作由于受到论文看影响因子、成果看鉴定以及评奖级别等激励制度的影响,越来越走向符号化(发表文章是必须的)、数量化(不成系列是拿不到奖的)、定理化(不像开普勒那样搞出公式化了的“3定理”而是像他老师第谷那样仅仅积累天象观察资料是不行的)、效果化(没有产值证明没有政府鉴定是不行的)等。

因此,基于“大科研工作”观,抓科研工作不能仅仅抓课题申报与成果鉴定之类,更要抓围绕科研工作如何开展有效服务之类。


二、          对创造力来源的思考

我最近的一个思考结晶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均来自于4个要素:闲暇、兴趣、习惯、有需求等。下面一一叙述一下。


闲暇即闲时间与闲心情。如果一个人或一群人没有闲适的心情与闲裕的时间,整天喜怒哀乐惊惧忧嫉愤,整天重复着简单枯燥的脑力体力,则肯定难以有什么创造力。闲暇让人有时间去学习有心力去思考。闲暇也为孤独与闲谈提供了能量,因而静能生慧、辩能克偏。因此,公平的政治社会环境与较稳定的生活保障是非常关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动力。兴趣来自耳濡目染---因此抓科研应发挥先进的榜样作用,兴趣有巨大的内在快乐,也会激发外界关注。因此,氛围很重要。科学史上,英法都较早的成立了皇家科学院,使得科学家共同体形成了一个互相感染互相交流的科研氛围。这才是真正的“抓团队”。团队是一种互相交流互相激发兴趣的氛围---君子周而不比,而不是互相利用的“团伙”---小人比而不周。因此,建立科学家平等协作的宽容并包的氛围情景是非常必要的。


习惯,有了科研的习惯迟早会出科研成果,做工作做习惯了,熟能生巧,自然就有新发明。当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需要时间磨炼需要意志力支撑更需要互相勉励。尤其重要的是做够量。没有功夫深铁杵磨不成针。量变到质变是需要量够。因此,确实厚基础的同时还需专精尖。因此,提炼方向是必须的。

当然,兴趣与习惯的形成,“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所以,有时候用点强也是可以的。


有需求。记得马克思说过,市场需求比十所大学还更能激发创新。其实,我认为,巨大的需求不管来自市场还是来自政府,都能激发科技创新。学习曲线告诉我们,效率与累积的产出成正比。如前所属,只要做够了量,创新就会瓜熟蒂落。如我国的高铁依赖自己的力量来做、加上国内巨大的需求,于是,该产业创新突出、现在甚至能盖过日美。社会科学理论也是这样刺激而发展的,例如,英国的18世纪的金货币本位论就是商人的需求促成的。科学研究确实应该面向社会需求、生产实践,需以利国利民为宗旨


总之,科学和技术的创造力与政治经济制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与激发兴趣的公平氛围、能养成习惯的足够需求以及人身财产安全有保障下的闲暇有直接关系。因此,抓科研工作,必须抓和谐争鸣的氛围、抓面向问题的项目、抓让科研工作者不为生活操心的福利。让有兴趣的人去做有社会需要的事情,即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机制


三、          关于抓科研工作的上中下三策的建议

司马迁在《史记》提出了一套管理思想“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我在此基于上述两点的思考并借鉴司马迁的伟大思想提出对大学科研工作的管理提出建议。


上策:放下权利名、追求真善美。这是我在分管学院科研工作的时候提出来的口号。虽然受到了一些同志的嘲弄,但我仍然坚持认为,这种理想主义才是上上之策。

真:就是遵循科学技术的知识生长发展规律。例如,各学科特点和功能不一样,不能用一种模式管理---相对而言,基础科学更多依赖积累与兴趣,技术科学更多依赖习惯与需求;社会科学更需要包容,自然科学更需要投入;越是人文科学越注重个人心灵体验与内省,越是社会性学科越是具有阶层阶级利益斗争性,越是技术性科学越是要与生产实践挂钩并具有足够实际积累;等等。此外,各学科创新进步速度与技术范式更新周期也不会一致,如摩尔定理只合适IT技术,你不能要求用之于社会科学。因此,一刀切的年度考评等激励机制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善美:利人利己为善,反之为恶;娱人娱己为美,反之,为丑。那种以损人利己搞科研的模式肯定要剔除,例如剽窃、捉刀等不正之风,以权谋私的“行政学术”等,也是既不善也不美的。故意整得佶屈聱牙的文章也不合乎科学简单对称和谐之美,这种故制作高深借以吓人的文风是要不得的。

为什么要放下权利名呢?因为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与做作,如果科研工作者醉心于权利名就会走偏门、找捷径、只顾名利不顾客观---例如有的人为了评职称凑文章、盗窃贿赂作假吹牛拍马无所不用其极,简直斯文扫地、一地臭鸡屎。如果没有对社会的刚义责任感、没有对真知的热情渴求心,就很难有对科学的真正兴趣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要科研工作者放下权利名,你就得公正地法治地保障其应得的权利名---故有下面的中策。


中策:诉诸于合付道义的利己心。子曰:不义而且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学的科研制度,无论是科研资源的分配制度,还是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无论其程序法规,还是其实体法规,都应该合付公平正义的道义原则(即内容科学、程序民主)。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写过几篇博文。这里重点介绍前不久的一篇题为“能用治标的办法解决需治本的问题吧”博文的观点:大学要搞---“第一,平行激励、不能交叉,即:不能搞双肩挑制度,但要搞领导岗位学术化准入制度 第二,预算制定公开化、结算考评民主化。预算即收支计划,应该在制定的过程走程序公开内容公布的路子,结算即收支落实的报告,应该由民选的监事会之类小组进行审核。”总之,激励必须公平。例如,我在学院分管科研时亲自抓了学生科研工作,为了激励学生,我们制定了依据科研实绩等客观可度量的指标体系打分排队推送保送研究生的办法,做到了内容公平程序公开。


下策:抓项目、抓平台、抓团队、抓骨干、抓凝练方向、抓学科关键大人物的公关、抓主管厅部的关系,抓舆论压力、行政压力、制度压力,等。为什么这些办法是下策呢?因为:第一,较之上面上中策的因势利导道义激励,下策的某些措施还是零和博弈(努力白费)甚至是陷入囚徒困境(努力害人害己)---如这校抢走了某学科带头人那校就失去了、竞争结果是“带头人”赚钱了但学术氛围变混乱了,如你送好处给某评委别人也送好处给他、但其结果花了钱并没有改善大家的科研条件也没提高大家的科研动力---还可能变成各校的“领导兼专家”互相输送利益从而损伤我国的科研生产力;第二,比来比去推来推去抓东抓西,产生了具有很强的外力推动、制造了很大的惊恐紧张气氛,人们不是自发自愿,这种环境下形成的学术生态系统很容易滋生投机主义、很容易短平快假大空;第三,如果没有上面说的科研法规内容公正程序公平,则下策往往演变成为下流之策---司马迁说的“最下者与之争”,即:领导与一般科研工作者争夺学术资源、争抢学术成果,严重侵犯科研工作者的权利名,其结果可想而知---即使学校名气一时提升了但其气数肯定长不了啦、且很可能成果都是虚的无用的甚至假的有害的。正确的抓项目,是要抓解决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需科学家有社会责任感与对真理热爱(上策);正确的抓平台,是要建设共性实验室完善科研设施等---因而需要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制度(中策)。因此,没有上中策,下策很可能变成下流之策


四、          其他几点补充

第一,  科研中有教学、教学中有科研。千万不要教务处的不管科研,科研处的不管教学。领导(非事务性工作人员)当有此觉悟。

第二,  科研并非一定在此时此地此人上出成果,科研可能在彼时彼地彼人上出成果。因此,科学家共同体内部、教学科研中的师生等知情人才知道谁有水平谁有贡献。因此,科研资源分配与成果奖励应当主要由让内部人知情人说了算。那种外行意志领导意志实在是应该限定在自己的应有界限内。此外,风物长宜放眼量。

第三,  科研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更是学生的事情。千万不要忘记对学生的支持,尤其不能将学生应有的实习实验费挪用。应该建立专门支持学生的创新基金。因此,学生工作里有科研

第四,  科研的非成果形式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在一部分有过表述,这里强调一下。


结语:

大学的人文社科工作者如同古代的言官,古人说“文死谏、武死战”。也就是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就是要“多嘴多舌”。作者乃社科工作者,故“吃咸鱼”“操空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科研工作 无所不用其极 社会科学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 防患于未然 科学发展 古希腊 蒸汽机 大学 历史

沙发
水浪 发表于 2016-11-18 15:20: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创造力均来自于4个要素:闲暇、兴趣、习惯、有需求等-----------
命运和偶然?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