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dtcj
1047 0

[休闲其它] 阅读笔记之:台湾的经济改革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0粉丝

院士

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193 个
通用积分
73.5525
学术水平
214 点
热心指数
263 点
信用等级
186 点
经验
146692 点
帖子
1384
精华
0
在线时间
9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20
最后登录
2021-3-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阅读笔记之:台湾的经济改革 作者:田成杰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郭岱君/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这不仅不能算是一本宏大巨制,且有过于轻描淡写之嫌,书中对诸多事件的描写都很短,缺乏细致、全面的资料、分析和研究,更无法反映改革中必然遇到的矛盾、冲突和复杂性。对于大陆人士而言,透过本书,可以大致了解“解放后”台湾经济、社会变迁的大致脉络:蒋氏父子的变化,“陈诚伯”的英明领导,台湾“改革之父”尹仲容等技术官僚的巨大作用,美国的援助及对台湾开放的促进,“管制”PK“市场”、“民营”PK“国营”,主义之争(中国人为毛都喜欢搞这个?),清廉的台湾政府等。相对于解放后胜利者在大陆瞎折腾的“波澜壮阔”,以及改革开放至今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台湾的经济改革和之所以成功的政治原因——正像一位评论者所说的,在专制独裁的腐木上,是开不出盛放的经济之花的,既可作为大陆改革深化的借鉴(当然,大陆想不想借鉴又另当别论,并且,目前的迹象更似“反向”借鉴),又为两千多年专制传统的华人社会的政治改革,保留了希望:谁说华人社会不适合自由、民主呢?

  本书确实过于简略,分析和研究更是缺乏,可供摘抄的内容并不多,遗憾。

  人类的历史进程表明,高效的市场经济并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包括民众的信仰与社会机制,这个社会机制必须能够激励人们参与生产,相信自己能从努力中获得回报,并保障财富的安全与分配的公平。

  “新的办法”必须从意识形态的改变开始,先有思想的改变,然后推进制度的变革。当然,任何改革都会引起既得利益团体的激烈对抗。在这个时候,改革者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制度的改革上,都不能犹豫或退让,唯有坚定不移地战胜强大的反对势力,才能建立新的制度。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台湾尝试了20世纪最富戏剧性的经济改革。建立了中国经济史上第一个高效的市场经济。

  (大陆改革后)意识形态和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贪腐、所得分配严重不均;此外,市场经济由于功能不良而承受了巨大的交易成本引起社会许多不满最大的问题是,过去30年来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瓶颈,深化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开放政策已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正是由于蒋介石与国民党都把在大陆的失败视为奇耻大辱,彻底反省,他们才放弃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的主体框架,悄悄地重塑台湾的意识形态,通过威权意志,选择了市场经济的不归之路。

  国民党决定朝民营化的方向发展。遗憾的是,没过多久,当局与党内的既得利益者就开始反扑,想借“扬子木材案”把改革者拉下马,民营化的脚步也因此受挫。

  辩论的结果仍然是以改革派的胜利告终,开启了国民党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改革,不仅外汇贸易管制的闸门打开了,台湾经济力量有如出柙的猛虎,飞快奔腾;同时,经济政策的思维也变了,过去想的是“管制”与“安定”,现在则是想尽办法方便外销,促进发展新的经济制度最终取代了行之多年的计划经济。

  经济要发展,仅仅在外汇贸易方面改革是不够的,还需要观念与习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唯有剔除文化习惯与社会环境上的阻碍,台湾的经济才能顺利推进。

  国民党领导人不像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领导那样害怕放权,也不像自己以往那样,担心财富创造会威胁他们的统治。相反,他们渴望打破窠臼、建立新的财富创造体系,不但自己接受了新观念,而且设计了允许发展私营企业的制度使台湾顺利地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

  胡适(离开大陆)临走时赠给北大同人三句话:“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GCD)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他(蒋介石)检讨的是自己及国民党,并没有归咎于共产党。在他看来,所有这些问题与败因,“并不是中共有什么强大的力量,而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194923日,蒋介石回到家乡奉化,看到乡民的生活依旧贫穷,几乎和20年前没有什么差别。国民党主政20年,竟然自己的家乡人民生活都没有改善,他自觉惭愧……下定决心:“此后要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尚不算晚。”

  195072日,台湾省第一届县市议员的选举,台湾选民投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县市议会直接选举的票。

  铁腕推行土地改革的陈诚得到台湾农民的爱戴,农民亲切地称他“陈诚伯”。1965年陈诚病逝,许多农民流泪不舍,出殡时,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农民携带家眷,跪在道路两边为他送行。

  (国民党内)的一些人无法改变他们多年来计划经济的信念,认为民营化是对三民主义的背叛;还有些把民营企业当作毒蛇猛兽,以为一旦民营化,国民党会失去对经济的控制,进而危及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

  195432日,陈诚要充分发展经济建设,必须具备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此即保障私人财产、扩大企业自由,替私人资本开辟一条平坦广阔的出路……今后我们不但要修改妨碍企业自由的各种法令和办法,同时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可以让予民间的企业,尽量开放民营这是一个政策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观念问题。

  改革意味着当局要放掉手中的控制权。一旦放松管制,民营企业势必快速成长,民间的政经势力必然逐渐强大,而当局对社会资源的控制会随之减弱,这很可能会危及国民党对台湾政治经济的控制。

  www.earm.cn田成杰2016-11-27整理)



我的更多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改革 阅读笔记 既得利益者 中信出版社 1949年 台湾 经济改革 改革 阅读 笔记

已有 1 人评分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zhuosn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