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jingfeitai
534 0

[休闲其它] 【独家发布】苗实:拖三慢五还是绕不开体制改革 [推广有奖]

苗实: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没有之一。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京城四老和白老师

京城四少和林老师

学者苗实现象争论

威望
9
论坛币
260439 个
通用积分
20765.5036
学术水平
1387 点
热心指数
1921 点
信用等级
1075 点
经验
581502 点
帖子
32239
精华
2
在线时间
26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2-5-5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对于当下中国经济,林毅夫先生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基本判断,那就是经济增长持续下滑,有结构性的体制原因,但是主要是外部性的周期原因。不过,我苗实认为,经济增长持续下滑,有外部性的周期原因,但是主要是结构性的体制原因。其一,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着实可喜可贺。但是,改革开放远远没有完成,也就是改革开放很不彻底,市场经济没有完全发育起来,显得孱弱无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国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这样一来,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其二,计划经济虽然已经瓦解,但是某些残留还顽固地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严重干扰着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譬如,公有制下的产权虚置也就是产权不清,价格管制下的资源错配,行政垄断下的市场扭曲,ZF干预下的权力寻租,等等。所以,离不开继续进行体制改革。其三,十八届三中全提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ZF作用,但是在法治不彰的情况下,ZF干预满天飞,市场难以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体制改革再强调也不为过。其四,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愈来愈显露出疲态,甚至是停滞不前。可以说,前一波的改革红利,到现在已经吃光用尽了。所以,深化体制改革,理所当然。其五,在开放条件下,如果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育得比较成熟,已经达到了十八届三中全提出的要求,那么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之下,经济增长持续下滑,主要原因肯定是外部性的周期作用。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育远未成熟,除了上面提到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严格的资本管制。所以,体制改革,需要重新启动,加大力度。其六,中央提出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但是,要更多注意,尊重经济规律,利用好市场化手段,激励好企业家精神,才算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所以,体制改革还是有道理。
       在《林毅夫:通过改革推动制度变迁》一文中,林毅夫先生又相当强调,改革对持续经济增长的强大必要性:对于任何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有赖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发达国家技术和产业已经在世界最高水平,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只能依赖于自主研发取得的发明,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新技术、新产业的来源。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的这种“后发优势”,让发展中国家有可能比发达国家以更低的成本、更小的风险和更快的速度发展经济。但是,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潜力,发展的产业、采用的技术需要与各个发展阶段给定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相适应,这样要素生产成本才能最低,也要有与产业和技术相适应的软的制度安排和硬的基础设施,这样交易费用才能最低,才能把比较优势变为这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有了竞争优势能够创造的剩余就会最多,资本积累、要素禀赋结构提升和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升级的速度也就会最快,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的潜力来加速经济的发展。一个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不同,产业与技术的特性不一样,和其相适应的制度结构也会不同于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制度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能否与一国的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所决定的产业、技术的特性相适应,也就是说,后发优势是客观存在的,是外生给定的变量,而最适制度内生于该国的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由于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最适制度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体制可改革性是一国制度可以向最适制度调整的必要前提。当制度偏离最适制度时,需要进行改革以推动制度变迁。我苗实认为,没有持续的改革红利,就没有基础性甚至是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而如果没有基础性甚至是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就成了无源之水,根本挖掘不出来,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一定阶段的快速经济增长,进而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一波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在经济学家圈,网友阿发评论道,林毅夫先生是个一直活得十分滋润的经济学家,他在他的生活和工作空间里有着十分精明和精致的努力倾向与致力技巧。不说他是否有传承和沿袭芝加哥派的传统,却可以明显看得出他在作为一个真正学者所应具有的良知方面的小心翼翼躲避或者是实质上的缺乏。他在学术专业上和才气上有过人之处,而在人生经营谋略上更是与其专业与才气相得益彰,因此长期滋养和被滋养,那种养尊处优和为着辩护的取向也是相伴随而不自知或自觉地贯彻到底。我苗实认为,这个评论还是见功力的,有一定的道理,值得包括自己在内的林毅夫研究者们注意。其一,林毅夫先生很是适应当下中国这个过渡体制,几乎从来没有突破意识形态的思想倾向,所以他一直活得十分滋润。记得,曾经有人批评说,不扛改革大旗的著名经济学家中,或许有林毅夫先生的身影。其二,林毅夫先生为人处事温文尔雅,绵里藏针,确实有相当致力的善谋和足够精明的技巧。其三,作为真正的学者,在良知方面,我不敢说林毅夫先生有实质上的缺乏,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其却有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谨慎躲避一面。其四,在专业与人生上,林毅夫先生的确有过人之处。而且,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也是众所周知。其五,林毅夫先生在体制的高墙之内如鱼得水,甚至是无人可出其右,足见养尊处优绝非虚言。当然,在这种特殊的情景之下,只好为着辩护狂奔而去了。可以说,其不是不自知,而是自觉地贯彻到底。所以,林毅夫先生是一个高大与矮小相伴随且错综复杂的双面人,这里面自然有人顶礼膜拜,有人鄙夷不屑,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体制改革 著名经济学家 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中国家 企业家精神 中国经济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林毅夫 结构性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