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俊
5934 72

通胀已经归来 [推广有奖]

21
jingshuishenliu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7-25 01:28: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瑞典的物价都涨了,什么都涨了,通涨无处不在

使用道具

22
stfield 发表于 2009-7-25 05:38: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通货膨胀,毅然决然,无法阻挡的

使用道具

23
周糖原 发表于 2009-7-25 07:09: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又要通过买房来应对?

使用道具

24
tianqinn 发表于 2009-7-25 07:28: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ttp://www.****sb***yi***ge***.com.org/bbs/thread-72014-1-1.html
秋风:中国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了
http://view.news.qq.com/a/20090718/000007.htm

http://view.QQ.com  2009年07月18日11:45   中国经营报  秋风

政府官员、经济专家与投资银行的分析师们正在争论,中国是否将会出现通货膨胀。我的看法是,通货膨胀其实已经发生了。


关于通货膨胀,经济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主流的看法,可见之于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给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今天,我们用价格指数,也即成千上万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计量通货膨胀。”简单地说,通货膨胀等于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若年化物价总水平上涨3%,通常就被认为存在温和通货膨胀。从技术上,专家们倾向于关注CPI、PPI等等指标。


关于通货膨胀的另一种看法,说来很简单: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部分地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当然,坚持这一看法最为彻底而坚定的是,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比如说米塞斯、哈耶克。


按照这种看法,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得太多了。当然,货币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概念,而“太多”究竟是什么含义也涉及复杂问题。这些暂且不去管它。但当代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制度,因而可以说,仅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观察货币现象,还是可以得出很多可信的结论。所谓通货膨胀,从技术意义上说,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的货币,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太多了。


既然人人都离不开货币,事事都离不开货币,则中央银行一旦发行货币太多,就必然导致严重而广泛的问题,其中一项就是货币贬值。由于货币贬值,所以用货币标示的物价就上涨了。


不过,今天,物价主义的通货膨胀观似乎是主流看法,尤其制定政策的官员、提出政策建议的专家,似乎都是物价主义的信徒。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观只是学术界部分学者的看法,且这些学者处于边缘位置。当然,正确是否与信奉者多寡没有关系。而信奉哪种通货膨胀观,将决定对通货膨胀的判断。


比如,目前,大多数官员、专家都不认为中国已发生通货膨胀。他们信奉的就是物价主义通货膨胀观。事实似乎显而易见:没看到物价的普遍上涨啊。既然没有这种现象,经济也就没有受到扰乱,那就不必采取什么反通胀对策。


但是,从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观的角度看,事情并非如此。单纯货币的多发这一事实,本身就构成了通货膨胀。而过去大半年来,中国确实发生了这样的事实,因而通货膨胀其实已经发生了。


物价主义者会说:物价并没有上涨啊。不错,物价主义者关注的物价总水平确实没有飙涨。但是,问题不在于物价总水平,而在于经济体的相对价格结构。物价总水平没有上涨,并不等于物价没有上涨。人们已经看到,过去半年来中国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剧烈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是明显而强劲的。然而,在经济的另一极,制造业、一般服务业,依然处于不景气状态,这里的价格处于低状态迷。两者相互抵消,价格总水平确实没有上涨。


但是,价格总水平没有上涨,并不等于经济体没有遭受通货膨胀之害。事实上,在奥地利学派看来,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的真正危害本来就不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在整个经济体的相对价格结构遭到扰乱。多发的货币导致不同行业、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幅度上涨,从而给企业家们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如果我们承认价格是市场的神经,那货币对价格造成的严重扰乱,就是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的最大危害所在。现在的资产价格上涨就已经诱导原来实业领域的企业家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股市、房市中,这就是相对价格结构被扭曲的结果,而这对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是不利的。


相对价格结构变动的另一后果是社会财富的逆向再分配效应。多发的货币不是一次性均匀投入经济体中,而是透过某些管道在不同时间、渐次为不同人群获得,这样,不同经济活动主体的收入相对结构将会发生变化,且其趋势必然是穷者相对愈穷、富者相对愈富。在目前的通货膨胀中就可清楚看到这一点:财富较多者由于房价、股价上涨,财富大幅度增加,但就业于一般制造业、服务业及农业的劳工,却因为失业而丧失了收入来源或收入降低。社会本来就存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上述两点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恶果,它们已经在侵蚀经济体。根据另外一种理论,官员、专家们相信通货膨胀没有发生。那么,现在所发生的这些通货膨胀危害是谁造成的?

使用道具

25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5 07:54: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ianqinn 发表于 2009-7-25 07:28 按照这种看法,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得太多了。当然,货币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概念,而“太多”究竟是什么含义也涉及复杂问题。这些暂且不去管它。但当代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制度,因而可以说,仅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观察货币现象,还是可以得出很多可信的结论。所谓通货膨胀,从技术意义上说,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的货币,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太多了
如果不说出“太多”的含义,我们还是无法判断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

另外,上面的说法似乎在表明:只要有某些至圣先哲判断当前出现了“通货膨胀”,我们就可以判断货币“太多”了(而不是相反)。

使用道具

26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5 07:56: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ianqinn 发表于 2009-7-25 07:28 比如,目前,大多数官员、专家都不认为中国已发生通货膨胀。他们信奉的就是物价主义通货膨胀观。事实似乎显而易见:没看到物价的普遍上涨啊。既然没有这种现象,经济也就没有受到扰乱,那就不必采取什么反通胀对策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

(1)什么物的价格上涨,算“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与通货膨胀发生,可不可以分成两个概念。

即使“信奉”所谓“物价主义”,这些人就不承认“目前的情况已经给通货膨胀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使用道具

27
alamondo 发表于 2009-7-25 07:58: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股市和楼市肚皮都要胀破了。

使用道具

28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5 07:59: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ianqinn 发表于 2009-7-25 07:28 单纯货币的多发这一事实,本身就构成了通货膨胀
这里需要说明:

(1)是相对多发(相对于某种或某些东西),还是绝对多发?

(2)如果是相对多发,需要说明相对什么多发。

(2)如果是绝对多发,是否货币当局从来就不该增加货币供给?

使用道具

29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5 08:03: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ianqinn 发表于 2009-7-25 07:28 事实上,在奥地利学派看来,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的真正危害本来就不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在整个经济体的相对价格结构遭到扰乱。多发的货币导致不同行业、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幅度上涨,从而给企业家们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如果我们承认价格是市场的神经,那货币对价格造成的严重扰乱,就是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的最大危害所在。现在的资产价格上涨就已经诱导原来实业领域的企业家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股市、房市中,这就是相对价格结构被扭曲的结果,而这对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是不利的
假如没有货币,经济中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可否发生变化?

有了货币以后,如何判断各种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哪些“成分”由货币引起,哪些“成分”不由货币引起?

如果这些问题不给出确定的回答,“通货膨胀”是否发生,莫非完全靠每个人的“感觉”?

使用道具

30
sungmoo 发表于 2009-7-25 08:26: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ianqinn 发表于 2009-7-25 07:28 相对价格结构变动的另一后果是社会财富的逆向再分配效应。多发的货币不是一次性均匀投入经济体中,而是透过某些管道在不同时间、渐次为不同人群获得,这样,不同经济活动主体的收入相对结构将会发生变化,且其趋势必然是穷者相对愈穷、富者相对愈富。在目前的通货膨胀中就可清楚看到这一点:财富较多者由于房价、股价上涨,财富大幅度增加,但就业于一般制造业、服务业及农业的劳工,却因为失业而丧失了收入来源或收入降低。社会本来就存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还是那个问题:

在没有货币的时代,不同经济活动主体的收入相对结构是否可能发生变化;进入有货币的时代后,如何离解收入结构变化的哪些成分是货币造成的,哪些不是。

(具体地说,是否一看见房价、股价上涨,同时一般制造业、服务业劳工收入降低,就可以判断是“通货膨胀”造成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