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angrila3
1146 0

不能借道金融危机搞“国进民退” [推广有奖]

  • 0关注
  • 8粉丝

大师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9921 个
通用积分
123.1233
学术水平
87 点
热心指数
93 点
信用等级
50 点
经验
341470 点
帖子
245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5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3
最后登录
2024-4-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浙江绍兴是民营企业的根据地之一,最近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当地弄出了一个叫做《绍兴市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民营企业监管的调查和思考》的内部调研报告,主要的意思是加强对民企监管,他们正酝酿“将对国有企业监管的有效办法逐步引入民营企业”,“成立民营企业党工委和纪工委,视情委派党组织负责人进驻大中型民营企业”等措施,将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监管日常化、程序化。而且在他们所调研的1200家民营企业当中,有300家左右对此表示支持。虽然总数只有四分之一,但已经很是可怕了。究其原因,当地政府出现这种想法是因为金融危机开始之后,有些的民企被政府注资以便于渡过危机,而在有些企业看来,政府官员与某些机构进驻会得到不少行政资源——这话当然算是一个委婉语,其实就是得到某些政策与资金上的照顾,以及行政方面的网开一面。
看到这种消息,真是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感觉,至少也算是某种时光倒流加上黑色幽默。一位学界中人是这么解读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的:现在所有的成就都是一个“民进国退”的过程,任何还在政府手里的领域都是一塌糊涂或者依靠垄断赚得巨额利润,任何开放了的领域都是活力四射、不断前进。而国企监管的有效办法中“有效”二字,能让这些年国企那些倒霉落马以及将要倒霉落马的老总们都会心一笑了。
但这个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企业的心态与政府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上。
无可否认的是,民营企业在中国越做越大,每个地方都涌现出很多足能称之为大型企业的民营公司。但是,企业越大,所需要的发展条件也就越苛刻,如果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自然是最好。而且任何企业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政府是赚钱的最好场所与工具。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都是捏在了政府手里,接受收编就意味着分一杯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以前是提着猪头去找庙门,现在是庙打算在自己地盘上开分店,在很多做大或者想要做大的企业而言,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
记得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年代,“红顶商人”一词就甚为流行,所谓“红顶”者,是私营企业主入党或者有行政级别的称谓。关于这事儿当时曾经有过很广泛的讨论,意识形态的争论不值一提,最重要的是民营企业都在身份上寻求一个保护伞。如果我们把这两者放在一起看的话,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内涵何其相似。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此种相似处可以看出来,即使民营企业已经占领了国家经济比重的大部分,但整体资源还是政府控制居多,以至于民营企业无论是发展还是生存上,都还是处于身份焦虑当中。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金融危机是个收编民企、获取更大的资源支配权以及收入的最好时段。这段时间央企在金融危机中借助自己的资金优势大肆收购土地,在实体经济尚未见到复苏迹象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倒是屡创新高,甚至有的地方恢复到了2007年的水平。房地产本身是政府汲取民间财富的抽水机,借助金融危机的机会,央企、国企大规模进入这个领域,从间接的抽取到了自己赤膊上阵,“国进民退”的迹象已经相当的明显。
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本来我们的市场经济就算是个不完善的东西,说是“山寨版”的市场经济都是不为过的,进一步完善都来不及,急于“国进民退”只能导致市场竞争更加不充分。民营企业及时在投资以及资金流向等方面具有某些问题,但这个问题是不是政府进行监管就能解决呢?如果这个真的有用,我们这些年改革开放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瞎折腾,但事实明显又不是如此。
我们这里的问题总是处在一放就乱、一抓就死之间,问题的症结从来不是“放而乱”,而是从来是因为开放不足导致的。有这个闲工夫,各地地方政府不如去想想怎么完善外部环境、争取给民营企业平等的待遇更为现实,走回头路这种事还是算了吧,那条路根本不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国进民退 金融危机 房地产市场 民营企业 市场经济 金融危机 国进民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