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affey
3376 6

[学科前沿] 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84年大丰收后效率变的低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初中生

9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49 个
通用积分
0.060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85 点
帖子
25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1
最后登录
2015-6-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林毅夫教授在一篇解释为什么集体化为什么低效率的著名论文里(1990)提到了退出权失去导致重复博弈变成一次博弈从而使得集体化的效率降低,在这里我想用相同的观点去分析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HRS)在1984年以后效果不在显著的原因,是不是农民的退出权失而复得(国家慢慢取消对农民的限制,可以离开土地)从而导致HRS的效率降低。

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我依然不明白,我想用这个方法来解释这个现象,此外我还像借用不完全合约理论。

这些仅仅是思考的开始,有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非常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也很欢迎大家能就HRS为什么变的效率低下进行有益的讨论,谢谢!!


xuehe  金钱 +30  奖励 2009-5-12 20:31: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联产承包 责任制 xuehe 失而复得 重复博弈 效率 责任制 联产承包

沙发
sdyhfao 发表于 2005-10-27 11: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毅夫研究过同样的问题,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可见《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当然他不是从退出权方面入手的。
心灰意冷,退出江湖。

使用道具

藤椅
caffey 发表于 2005-10-27 18: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巧,我刚刚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书,顺便也借了出版于2000年的《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的

谢谢你!!

使用道具

板凳
ss_ydc 发表于 2005-10-27 22: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到农村去体验几个月生活之后,保证你知道怎么回事。现在可以弥补的方法就是看看马克思、恰亚诺夫、舒尔茨、斯科特、黄宗智等人的著作,你会转变一个思路去分析这个问题的。不要简单的把中国的农业问题看成一个现代经济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建议你从技术方面做个实证分析,再反思一下制度到底在里面起了多大的作用。

使用道具

报纸
caffey 发表于 2005-10-31 03: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农业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这种特殊性并不能特殊到阻止到应用现代经济学观点进行考察研究的程度。

除了马,在我所能找到的黄的书中,我没有发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思路,因为黄在《华北小农》和《长三角小农》等书中顺便系统的考察了恰亚诺夫、舒尔茨的观点,所以这些人的书我没有去找。

去农村生活好像并不能解决什么太大的问题,况且条件不允许,好像你提到的几个人中也没有人为了写东西跑到中国农村吧,黄和其他很多海派学者的结论是主要依靠340年代日本满洲铁路局的调查成果的。

思路是不准备转变了,呵呵,因为这个思路我还没成型呢~~ 呵呵

你的建议倒是很好,能不能针对我的问题具体化点~~

使用道具

地板
ss_ydc 发表于 2005-11-1 01: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该问题的认识的首要前提是对小农理论有较好的把握。上面提到的那些人,除了黄宗智和斯科特两人在中国做过调研外,其余三人对中国小农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他们关注的共同点都是小农。不研究中国问题为什么要跑到中国来呢?但研究中国的问题却不了解中国的小农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吧。上述这些人的研究只有黄宗智研究的是中国小农,斯科特关注的是东南亚国家的小农,舒尔茨研究的主要是印度的小农,恰亚诺夫的研究对象是俄国小农,马克思则是欧洲的小农。虽然对中国小农的认知程度不同,但由于世界小农的共性,他们的理论对认识中国的小农具有指导意义。尽管黄宗智对舒尔茨、恰亚诺夫的理论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但是原著论述的精髓和特点却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特别是作为经济学家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是看不出来的。顺便说一下,满铁的调查资料是针对中国的,所以它多少反映中国农民生活的特点。

至于中国小农的具体特征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做农民的经历,要么通过切身体会,要么通过中国本土学者的著作进行了解。而目前研究三农问题的学者中,经济学研究者们多倾向于把中国的情况作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材料进行研究,以至于中国的问题变成验证理论的工具,从而也就失去了解释的意义。我并不非认为现在经济学不能解释中国的问题,而是担心如果对中国小农这一群体事先没有准确的了解,可能会重复现在研究者们的路线,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在这条路上越陷越深,以至于不能自拔。我建议你去读一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贺雪峰的《新乡土中国》、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吴毅的《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等,这些书籍虽然多是社会学者的著作,但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中国小农的特征。此外,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看一下毛泽东相关方面的论述,以及梁漱溟、晏阳初等人的专著。这方面的资料还很多,但这些无疑是其中极有启发性的。

个人认为研究问题应当从事实本身而不是主观的概念着手,先把事实认识清楚之后才能说是具备相应的资格。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问题,其本身包含的内容远非是一个制度,而是与之相关的诸多制度的综合体,所以首先就要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进行界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系统的剖析。至于如何界定,建议对那一段历史及其过后的发展历程先进行好好的解读,从中或许会有不少新发现。还有一个需要界定的是你所谓的“效率”,这个效率怎么理解?如何衡量?但无论包括哪些内容,具体的农业耕作制度是必然要掌握的,否则对于这个问题很难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顺便提一下林毅夫的那篇解释中国农业危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林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认为是农民退出权的丧失导致了农业的低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林的这个模型非常漂亮,理论逻辑上也是不成问题的,这也是他跟其他人就此问题辩论时特意强调的,但问题是这个模型对现实是否具有充分的解释力?这就关系到研究的初衷,是为理论而理论还是为问题而理论?如果仅仅是理论的理论,那么构建一个漂亮的模型并非难事。如果是为问题而理论,那么就必须使得理论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但这个说服力由谁来检验呢?理论的逻辑一致性还是当事人的评价?但林注重的是逻辑一致性,所以他的这个理论模型至今也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关于这一点你可以看看温铁军的《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不得不说明的是,本人认为,逻辑一致性是理论模型本身必须具备的特质,但一个成功的理论模型应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从这一点,本人并不赞同林的解释,而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林对中国的那段历史的不了解。

目前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人还不多,可以说是没有,如果功夫下到,你的研究必然会产生重大成果,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 1:24:50编辑过]

使用道具

7
dongshizhang001 发表于 2009-5-12 20: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非常赞同六楼的看法。不了解历史谈何解释历史。社会学和历史学教我们了解历史,哲学教我们思考历史,经济学教我们分析历史。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