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乘法
1877 8

[创新发展] 社会形态与经济运行调节手段关系的再思考 [推广有奖]

教师

学科带头人

1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7265 个
通用积分
3.8943
学术水平
293 点
热心指数
302 点
信用等级
235 点
经验
76244 点
帖子
1716
精华
1
在线时间
14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1
最后登录
2018-10-26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楼主
乘法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3-28 18:31: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社会形态与经济运行调节手段关系的再思考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social form and economic operation adjustment means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平区分局赵本东

提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在组织上是统一的,市场经济适用于组织化程度低的社会,计划经济适用于组织化程度高的社会。计划经济在效益上明显优于市场经济。实施计划经济必须以物质为基础、理论做支撑、技术支持、民主制度做保障,考虑国际环境等因素。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社会制度;公有制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经济体系运行的两种方式,分别由货币和权力为手段运行,虽然二种方式表现不同,但是他们之间内在是统一的,只是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

1 公有制下能否搞市场经济?

1.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统一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低,在不同的行业间呈现组织框架,在同行业间存在无序竞争。社会分工越细,组织化程度越高。计划经济对应高组织化程度,计划经济除行业间呈组织化外,同行间在人为的控制下消除了竞争,呈现出排列整齐的单元。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家庭化,组织化程度最低;市场经济是生产企业化;计划经济是生产国家化,组织化程度最高。跨国集团的出现打破(或跨越)生产国家化,可直接步入生产世界化。从国家层面看,经济体系可经历无系统、自然系统、人为系统的发展过程。计划的主体从家庭到企业再到国家,主体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大;竞争程度从无到有再到消除;管理所需信息量逐步增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

1.2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匹配

市场经济有两个特点:竞争和自主。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公有制下不能搞市场经济。

1.2.1 市场经济的竞争特点决定了公有制无法搞市场经济

竞争必须有多个参与者,而公有制实质只有一个参与者,因此不能形成竞争,也就不存在市场,所以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打造成企业法人实现政企分开也改变不了企业所有制性质,在本质上也就无法形成多个竞争者。采取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看似可形成多个竞争者,即国有民营,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个现实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盈亏属于正常现象,导致人为资产流失难以分清责任,也可能出现以国有资产进行恶意竞争的问题,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损失。将股份制视作公有制是不恰当的,因为股份制是少数人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公有制是多数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股份制只是私有制与公有制的过渡形式,确切地说是社会所有制。

1.2.2 公有制的资本不自主决定着企业无权参与市场经济

公有制决定着资本不自主,理论上由全体公民掌控,由政府代为人民计划使用,即实施计划经济,企业无经营权只有管理权。实施市场经济的条件是企业有自主权,自主权的基础是私有制;而国有资本的不自主经营决定着公有制不能参与国内市场,也就不能实施市场经济。采取混合所有制的方法也改变不了国有股份的不自主性,除非私有控股可实现企业的自主权,但这与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原则不符。

由上述两点看,公有制企业只剩下计划经济的调节手段。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配套的。因公有制下不能搞市场经济,所以若搞市场经济必须国退民进,全面私有化,结果必然是走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配套。

2 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

两种社会制度能统一的根本基础是现实社会是多种社会形态的线性叠加,现实中没有纯粹的一种社会形态。

2.1 两种社会制度的排它性与可过渡性

同一时刻,私有成份多,公有成份就少;相应地资本主义性质强,社会主义性质就弱。即两种社会制度具有排它性。但这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不矛盾:

历史地看,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相互排斥,地主阶级推翻了奴隶主阶级,而不是奴隶阶级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互排斥,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或者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相互排斥是因为前一统治阶级阻碍了第三阶级的发展。而对立阶级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其间的斗争形成朝代的循环。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否排斥问题,共产主义者分成了两个派别,以E.伯恩施坦为代表改良派和以列宁为代表革命派,并分别走上了民主道路和革命道路,前者不能说成功,后者也不能说失败,而且资本主义社会国家与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改革从相反的方向趋同同一社会形态(见下文)。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对立阶级中资产阶级消失为特征,理论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可通过统治阶级消失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

从物质财富的边际效应看,二者有过渡的可能。私有制起源于产品剩余,自私性来源于危机感,危机感因为物质的匮乏和(占有的)排他性。当物质极大丰富时,危机感消失,就失去了物质占有的必要性,自私性也就逐渐消失,利他性逐渐增长,私有制消失于物质极大丰富。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看,人的物质欲望也是有限的。对于精神财富,因其可共享性,而且只有通过分享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精神财富不产生私有性。总之,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私有制将逐步演化到公有制。

2.2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界限

既然两种制度具有可过渡性,那么就应该存在一个过渡区间。我们按照市场化范围的比例划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界限,但因行业众多,各行业的规模又各不相同,所以操作性极差;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也是一种提法,其含义为国有资产垄断某些行业以控制其余行业,但是每个行业在理论上都是地位平等的、相互制约的,所以这种提法缺乏理论依据;暂且以资产国有化比例确定界限,国有化比例超60%为社会主义,低于40%为资本主义,介于40%与60%之间为过渡阶段的半资半社的社会形态,这种提法也符合马克思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划分社会形态的做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资产应占60%到70%之间,共产主义社会国有资产应占95%到100%之间。资本主义可通过逐步提高国有化比例过渡到社会主义;也可通过革命突变至社会主义,属于催生。

2.3 资本主义国家向计划经济过渡

在组织形式上,资本主义的计划是大项目或公共事业的整体计划、超长远的投资,它是有范围的计划,而不是对市场的计划,是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过渡的雏形;在项目的子项目上还是可以存在竞争;资本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开始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后来出现了垄断的市场经济,垄断意味着计划,随着经济的发展,垄断范围越来越广,垄断的地域早已超出国家的边界。垄断组织的壮大是社会主义的萌芽。因为社会主义要求社会化大生产,而垄断组织恰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体现,国家垄断乃至国际垄断,是要消灭市场机制的,是要求生产越来越有计划性的。垄断组织的出现排斥了市场,同时垄断组织的内部组织性和计划性由于垄断组织的扩张而向全世界扩张。竞争存在于同一行业内;不存在于行业间,行业间存在的是合作。行业间需要计划,行业内需要市场。计划经济是按需生产,市场经济是按价生产。在生产模式上,当前图书行业出现的按需印刷模式就属于按需生产,德国工业4.0目标之一是个人化产品供应已超越按需生产模式。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股份制也是向公有制的过渡形式;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实施计划经济成为可能。

在分配形式上,除按要素分配外,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化也是将一些产业转变为社会福利,为计划性质的;通过税收将私有财产转变为公有(私产被动公有化),部分实现了按需分配;慈善事业的发展也是公有化的一种渠道(私产主动公有化)。

3 计划经济实现的条件

实施计划经济必须以物质做基础、理论做支撑、技术支持、坚持党的领导、民主制度做保障,考虑国际环境等因素。顺其自然地演化到计划经济最佳。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的,相应物质生产极大的丰富,社会保障按需分配,社会财富按劳分配。唯此,才能消除生存危机,才能挤去因占有欲造成的需求泡沫。若生存危机以温饱为底线,则达到小康水平即可。

《整体国力及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给出了社会发展框架、评价模型及标准,为实施计划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解决按比例协调发展问题,以此解决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其他理论基础还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运筹学。

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达系统是实施计划经济的最大难题,也是否定计划经济的最主要理由。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计算是一项庞大的工作,当今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快速处理巨量数据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革命使得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变得轻而易举。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沃尔玛销售收入比许多国家GDP都大,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沃尔玛的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得知每一件商品的精确位置,销售进度,而供货系统能够根据销售进度准确地进行动态调整,这种调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依靠信息系统自动进行。而在不远的将来,物联网的发展将会以前人梦想不到的形式对各种物品进行管理。随着互联物件的急剧增加,管理信息系统必然随之进步,而到了一定阶段,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也会走向成熟。因此计划经济就会在在技术上可行极了。在技术上这种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在自上而下过程中变得可行,而且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需求反馈从而对生产计划进行动态调整。物联网的开启更是超前了一步,云计算为预测发展趋势提供了手段。德国工业4.0版已经为此提供了开端。

为防止特权阶层的出现,同时确保社会平稳向前发展,必须对社会管理者进行制衡。否则社会财富被特权阶层瓜分,再次造成私有制,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导致计划经济失败。实现这一条件的方法是与公有制配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选举、罢免管理者。

在WTO体系中以企业为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而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企业参与竞争实质是以国家的身份去参与竞争,这是不被允许的。但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的存在使国家之间相互依存,为以国家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

五项因素中前四项是必要条件,第五项是在必须参与国际市场时需要考虑的。四项条件缺一不可,否则造成计划经济的失败。符合乘法原理,数学表述为:计划经济=物质基础×理论基础×技术支持×民主制度×其他

4 计划经济是否优越

计划经济与公有制配套、市场经济与私有制配套,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是配套,只有在配套的条件下才能才能说哪种制度更好。前苏联计划经济失败不能即刻否认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只能说实施计划经济的条件尚不成熟,要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组织化程度越高系统级别越高。计划经济对应高组织化程度,其优越性还是存在的。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是系统从低级向高级方向发展的过程。从人性自私的角度看,对于企业内部实施计划而不实施市场的方法进行管理,充分说明计划是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最佳方法;而对于企业外部却进行竞争,不考虑资源的浪费问题。企业内部能够实施计划是因为它能够掌控企业内部管理,即使是集团公司,它也竭力禁止出现竞争。同理,国家做为一个系统,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应逐步实施计划经济。

公有制可导致腐败,但不是必然导致腐败,公有制不是导致腐败的根源,无需背负腐败的恶名。腐败=公有制×私心×监管缺失。消除公有制让当权者无财可贪当然可以抑制腐败,但通过思想教育消除私心或者通过加强法制监管同样可以达到抑制腐败的目的。张青山杨子善的处决是通过监管震慑了潜在的腐败分子,证明监管是有效的办法。但实践证明通过思想教育使当权者没有私心是失败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依法坚强监管。人体是生病的基础,但不能因为人体生病就消灭肉体,而应优化生存环境,加强体育锻炼,防止疾病的发生。

5 总结

总之,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行调节手段,但它不适合公有制,与之对应的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实施计划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operation economic social false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bjy1285582 + 3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3   查看全部评分

我的专著:1《乘法》: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46123-1-1.html
2《整体国力及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https://bbs.pinggu.org/thread-3946935-1-1.html
3 《社会科学数学化文集(1)》:http://bbs.pinggu
沙发
qi509 发表于 2017-3-28 20:32: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好。楼主少见了。不得不说两句:


“提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在组织上是统一的,市场经济适用于组织化程度低的社会,计划经济适用于组织化程度高的社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自由经济)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在一条线上。它们是两条永不可相交的平行线。计划经济是人为的一个社会所被逼无奈选择的一种经济形态。确切地说是:是强权经济。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剥夺了人民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力,那么,人民的一切就必须有管理者或统治者来安排,这不得不采用有计划的进行生产与消费。这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

而市场经济(自由经济)是人民为了生存而根据自己个人的能力而获得的生产资料而自由的使用。自由经济没有谁可以强制、指挥、干预人民的经济活动。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中发生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其发展中生成的秩序、法律、规则来自愈,来矫正。


所以,所谓的计划经济(强权经济)与所谓的市场经济(自由经济)是不可调和的。任何想调和这两种经济形态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都是不会成功的。



使用道具

藤椅
乘法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3-29 17:54: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7-3-28 20:32
楼主好。楼主少见了。不得不说两句:
是两个极端的关系,而不是平行线的关系

使用道具

板凳
qi509 发表于 2017-3-29 20:24: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乘法 发表于 2017-3-29 17:54
是两个极端的关系,而不是平行线的关系
不敢苟同。

使用道具

报纸
龚民 发表于 2017-3-30 07:20: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界限

       既然两种制度具有可过渡性,那么就应该存在一个过渡区间。我们按照市场化范围的比例划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界限,但因行业众多,各行业的规模又各不相同,所以操作性极差;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也是一种提法,其含义为国有资产垄断某些行业以控制其余行业,但是每个行业在理论上都是地位平等的、相互制约的,所以这种提法缺乏理论依据;暂且以资产国有化比例确定界限,国有化比例超60%为社会主义,低于40%为资本主义,介于40%与60%之间为过渡阶段的半资半社的社会形态,这种提法也符合马克思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划分社会形态的做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资产应占60%到70%之间,共产主义社会国有资产应占95%到100%之间。资本主义可通过逐步提高国有化比例过渡到社会主义;也可通过革命突变至社会主义,属于催生。
     资产国有化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划分的界限。而是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划分的界线。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乘法赵本东理论还要更上一层楼。中国清朝大巨李鸿章、张之洞也搞大工业国有化,民国取代清朝接收国企也是国有化,为何新中国接收国企就是社会主义,而大清、民国搞国企就不能属社会主义举动、社会主义措施,李鸿章、张之洞、蒋中正、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又为何不是社会主义者?
     
      社会主义是实现劳动者经济解放,工人是自己企业生产工具机器、生产资料主人所有者,只有实现这个国有化目标、目的,这才是社会主义!所以,列宁十月革命后看到实践中工人由于文化低文盲多,还不能自行经营自己企业。就果断要求工人自己企业所有权不要合法化,由国家经济部门作为所有者来统一经营管理公有企业,工人要通过工会来学习文化和学习经营管理,并告诉人们巳后经营管理还是要交给工人,工会。列宁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概念适应国家经营企业事实,可见用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何清朝、民国的国有企业不是社会主义;而发达国家有相当比例的国有企业也不属社会主义,因为它们只属国家资本主义。
朋友你好! <img src="static/image/smiley/comcom/3.gif" class="vm">

使用道具

地板
龚民 发表于 2017-3-30 07:27: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会应用国家资本主义概念解释遍布世界国有企业现象,就难免不会分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就不会成为觉悟的社会主义者。

使用道具

7
乘法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3-31 08:31: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7-3-30 07:20
资产国有化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划分的界限。而是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划分的界线。对于社会 ...
完全同意你的这个意见!

使用道具

8
乘法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3-31 08:33: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7-3-30 07:20
资产国有化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划分的界限。而是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划分的界线。对于社会 ...
列宁的意思是所有权与管理权、收益权要一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使用道具

9
乘法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3-31 08:34: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计划,那么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也可以有市场”,这句话不能笼统看。这需要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部分是哪类资本,是私有制企业在搞计划经济还是国有资本在搞计划经济,如果是私有制企业在搞计划经济,那么那句话就有可能成立,但不一定成立;如果是国有资本在搞计划经济,那句话就根本不成立,只能是国有资本搞计划经济而私有资本搞市场经济,二者泾渭分明。
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分为美国的自由市场模式、日本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模式、法国计划指示型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模式不存在计划,日本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的计划对私有企业不具约束力 ,其宏观调控属于干预而不属于计划,所以这两种模式不存在真正的计划;具有约束力的计划只能针对国有资本实施,此时垄断型企业计划等于国家计划。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30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