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zfj
9554 13

[学术治理与讨论] [转贴]中科院汪寿阳: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指导教师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9粉丝

基金填写者

学科带头人

2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3
论坛币
12959448 个
通用积分
5013.8798
学术水平
91 点
热心指数
107 点
信用等级
62 点
经验
28374 点
帖子
605
精华
1
在线时间
173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1
最后登录
2024-4-25

楼主
yzfj 发表于 2005-11-19 07: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这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汪寿阳研究员的有关培养研究生的文章。无论对于老师,还是研究生,应该都有很大的启发,特此推荐。

汪寿阳,男,1958年出生。19821月毕业于中山大学自动控制专业,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获运筹与控制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7-1988年在荷兰Delft理工大学运筹学系<?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博士后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研究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s执行理事、10种国际学术期刊和8中国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以及海内外20余所知名大学的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等职。汪寿阳曾为8种国际重要期刊(如IIE Transactions,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担任某一专卷(专辑)的客座主编(Guest Editor)。

汪寿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决策分析、谈判设计、物流管理、金融管理、计量经济学等领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SSCI收录70余篇),在海内外出版专著10部。由于他在研究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先后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他于199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第一批入选国家人事部“千百万人才计划”。

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指导教师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汪寿阳

讨论内容

一、吸引优秀考生

二、学生品德和信心的培养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

五、打基础与出论文的矛盾

六、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与“个性化定制”

七、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八、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九、对学生关怀与严格管理

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标体系与最近的调查

一、吸引优秀考生

我们的一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包括

1)开放日(Open Day);

2)到大学给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而不是老师)作学术讲座的同时进行招生宣传;

3)组织导师集体去外地的重点院校去作学术讲座和招生咨询;

4)招生网页、导师主页和宣传小册子的制作;

5)暑期研讨班(Summer School)与大学生夏令营

最近几年,我基本上是在80个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免试推荐生中选择1-2个成为硕士生;博士考生的录取率为1/25 - 1/20

二、学生品德和信心的培养

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常邀请一些国内外著名学者给学生讲爱国主义、讲如何做人、讲如何做学问。他们的现身说法,有很好的感染力,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很大。例如,

1)请刘源张院士讲他在50年代回国后如何在艰苦条件下研究与推广“质量管理”的、讲他文化大革命被投到监狱8年时间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信心、讲他在粉碎“四人帮”后如何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故事;

2)请许国志院士讲钱学森同志的故事和他自己是怎样看待“名”和“利”的(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只讲对社会的贡献);

3)请成思危副委员长讲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争取成为社会栋梁等;

4)请日本京都大学的M.Fukushima教授和日本先端科技大学的Y.Nakamori教授讲日本的大学是如何节约能源和纸张等的、讲日本的大学是如何进行“德”的教育的;

研究生的信心建立是成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也有不少研究生来自一些非重点院校,他们刚来时往往信心不足。通过一些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大的理想与信心,例如给他们讲述华罗庚、袁亚湘、周向宇等教授的故事; 让他们与吴文俊院士、Elekland教授等著名科学家座谈,让他们感受到这些大学问家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只要努力他们也是可以做出有影响的工作的; 请毕业生李浩、邓小铁、张寿武、李仲飞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时,总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 要不断给他们“灌输”什么是“创新性的研究”并指导他们树立做重要创新性研究工作的信念;给学生选题时明确要求:小的改进工作不做,尽可能从理论框架上考虑问题; 在讨论班中,有目的地组织研究生们读一批Nobel经济科学奖获奖者(和相当水平的学者)的原著来理解这些著名学者们当时是怎样考虑问题的; 定期安排研究生们报告他们自己的研究工作,在报告时必须讲2点:(1)与国际上(本方向)已经发表的最好工作相比,你的工作有什么优点?(2)对本(小)学科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模式。

其它做法,包括

1)鼓励学生去听许多非本专业的学术讲座,如丘成桐院士讲的几何对数学发展的影响、霍金教授讲的弦理论等;

2)鼓励自己的学生与国外的一流学者直接讨论问题等;

3)在海外给每个学生选择一个co-supervisor共同指导学生的研究,由于每个co-supervisor都是水平很高的学者而且知识结构与我的有一定的互补性,所以考虑问题的视角更加多维,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4)邀请在学科前沿工作的知名学者来作学术讲座(每年我个人邀请的海外学者约40人次),对学生的要求不是要他们听懂讲座的细节,而是要求他们养成提问的习惯、搞清楚讲座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该领域有哪些基本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其实对研究生也有如何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是什么?过去有老师讲:“中国科学院是培养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生的黄埔军校”。如果认同这个提法,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

1)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鼓励研究生选修人文科学的课程;购置和推荐一些经典的哲学、科学史和人物传记方面的书籍给研究生阅读等;

2)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让研究生参与国际会议的组织工作;鼓励他们自己策划较为大型的活动,例如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日现在基本上都是由研究生为主来策划和组织的;鼓励研究生自己组织起来定期举办研讨班和辩论会等;

3)为提高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邀请外教授来北京给研究生讲授一些专业课程;平时鼓励学生之间以及与导师用英文交谈和讨论问题;为在研究生之间营造良好的用外语交谈沟通的环境,招收一些外国留学生来长期学习与合作研究;

4)让研究生参与相关学科规划的讨论和参与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让他们有广阔的视野和学科战略思维;

5)有目的地组织研究生设计一些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6)购置一些必要的运动器材,鼓励研究生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保证他们有强健的体魄;

7)在读书期间,选派优秀学生到海外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到目前为止,我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获得了这样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8)计算机技能的培训;

9)请社会人士开设讲座,尽可能让研究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等

由于我们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所以他们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且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与重用。例如,2000年博士毕业生李仲飞在毕业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就答应给他“正教授”的位置,后来中山大学给了他“特聘教授”的位置;2002年博士毕业生李仲翔在毕业前被聘为华夏基金国际部副总裁兼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五、打基础与出论文的矛盾

在某些高校,有导师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倾向。既然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成为科学将才、帅才和企业的高层领导,那么打好宽广坚实的知识基础就尤为重要。

我们不仅鼓励学生在中国科学院院内选修必要的基础课程、鼓励他们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选修不少专业课,而且我自己也在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研究生院给学生开设课程(平均每年至少开设一门课)、还经常邀请国外的教授来北京为我们的学生开设一些short courses。以我2003年毕业的4个博士研究生为例,他们平均每人有考试成绩的课程达8门(不包括外语和科学哲学)。

也有人认为:博士研究生用不了修这么多的课程;修课程的时间多了,自然做研究和写论文的时间就少了。 这是一对矛盾,但解决这个矛盾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处理。虽然学生在读书期间可能会少写了1-2篇论文,但有了良好的基础可以使得学生做出更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来,将来毕业后的发展空间也会大许多。

六、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与“个性化定制”

给学生确定合适的研究选题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给学生确定选题,不仅要考虑是否是学科前沿,而且还应考虑这个方向是否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更重要的是选题是否适合这个学生来做。由于我的学生来源很杂,所以给研究生确定选题时基本上按照以下原则来进行的:

1)学生对此有很强的兴趣以及可能擅长做这类的研究工作;

2)是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3)有一定的难度和发展空间。

举例来谈。

1)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的学生赵秋红在本科和硕士生期间是学机械工程的,博士生期间跟着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她在一些企业呆过,对企业的管理流程有相当的了解并且计算机编程能力较强,但数理方面基础较差。物流管理是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领域,而集成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是一个新方向并且对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意义特别重大。赵对这个选题也有很强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结合香港一家电子产品生产商的物流系统展开研究(该公司在广东有多家工厂),不仅为这家公司重新设计出了更为有效的物流系统(新方案被公司所采用),而且在集成物流管理中的几个关键专题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在国际上该领域最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了4篇论文(包括1篇案例分析),工作不仅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很好评价。她的学位论文已经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确定为推荐竞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候选论文。

2)我的博士生詹文杰本科和硕士生期间都是学的自动控制专业,他的最大特点是计算机编程能力非常强又希望做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双向拍卖(double auctions)是拍卖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对电子商务等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且有一些基本问题还有待解决。詹修了相关的课程和读了若干这方面的论文后,发现了部分挑战性的问题是有可能通过实验经济学方法(以仿真技术作为主要工具)去解决的,因此,就选定了这个方向和具体的选题。去年他的论文答辩后,V. Smith由于这个领域的贡献获得了2002年度Nobel经济科学奖。事实上,詹的工作对Smith2个主要工作有本质的推进,尤其是他提出的2个指数及其测量方法有着特别重大的应用前景。他在国际期刊上已经发表了5篇论文,论文得到了审稿专家和一批国际同行特别高的评价。目前,Smith已经接受他去访问工作一年。

3)而我在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朱书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期间都是数学专业的,数学分析基础非常好。我给他选择的研究问题是建立多期组合投资分析的一个新分析框架(特别是考虑破产风险控制的),他做得非常好,部分地解决了Nobel经济科学奖获得者H. Markowitz向我们提出的一个他和他的杰出的学生们考虑了多年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了著名期刊Mathematical Finance的主编向我们提出的一个难题。他的学位论文被7个同行专家都一致评价为“特别优秀”。我相信:他提出的概念、模型以及建立的分析框架将对这个学科的发展产生相当的影响。“个性化定制”是生产管理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但我认为对研究生的选题是有意义的。

七、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国内不少高校在博士生课程方面比我们的一些研究所(包括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要规范得多,而且在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方面也比我们要重视得多。虽然培养计划往往要作适当调整,但有一个好的计划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重要的。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在一年级的第2个学期末之前必须要通过一个综合考试(类似于美国的Qualifying Examination)。当然,博士生对课程的学分也有严格的要求以及在第3个学期要通过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综合考试以及开题报告都是由一个小组集体来决定是否通过的。不通过“开题报告”,博士生就不能“正式开始”研究工作。相比之下,我们的一些研究所就没有这么多“限定”了(虽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管理学科分委员会已经制定了类似的管理条例,但是不是所有学科都有这样的要求?)。 一个完整的培养计划,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可以做到“胸中有数”,而学生会目标明确同时也有一定的压力。科学研究中有许多不确定性,自然对博士生制定的培养计划(尤其是科学研究这部分)肯定需要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似乎我们的学生一入院(所),也要填写一个“培养计划书”。但过去我们的这个“培养计划书”是不是很好地与研究生培养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了?

这个学期,我在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有2名博士生新生。以郑玉环为例,谈谈我对她初步制定的培养计划。“税收与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西方学术界和商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郑的本科是学应用数学的,硕士生期间做过经济控制论方面的初步研究。她对我确定的“税收与消费”领域有很强的兴趣,我个人认为在这个领域可以给她选择到合适她做的问题并相信她能做出有影响的工作。但她的知识背景有很大的缺陷以及对中国宏观经济了解甚少。所以,对她定的一个初步培养计划包括:

1)选课计划(包括这个假期已经让她在开始读一些书);

2)调研计划(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地税局、商务部、北京市商委以及计划设计的调查样本(单位与个人));

3)研究计划(包括开题报告部分);

4)海外研修计划与co-supervisor的确定;

5)学位论文写作计划。

八、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让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首先,能吸引众多的优秀考生。如果知道在这个单位中有各种发展机会(包括读书期间有到国外工作的机会)、导师也是国际水平的并且研究条件并不比国外二流大学的差,很多很好的学生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其次,选择海外的一个著名学者来作co-supervisor可以指导学生做得更好。好处是多方面的;让学生在海外名校有一段工作经历,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有更广阔的视野;另一方面,好的学生也可以为导师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研究机会。例如,我与日本先端科技大学的Y. Nakamori教授的合作实际上是从联合指导学生开展的,现在我与他有日本文部省资助的合作研究项目;与美国Wisconsin大学的A.S. Soofi教授的合作研究也是从合作指导研究生开始的。最近3年我在海外与一些教授合作申请到研究经费约400余万人民币,其中的一些项目申请书就是在合作指导的研究生的工作基础之上提出的。

最后,研究生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以及一些国际会议的组织工作能够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也宣传了我们的学生的高素质。例如,外国专家在评审我的学生王谦、夏玉森和黄威的硕士学位论文时给出的评价都非常的高,明确指出是“very excellent Ph D dissertation”。夏玉森的硕士学位论文后来在Springer-Verlag的著名丛书Lecture Notes in Economics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中作为一部专著出版。

九、对学生关怀与严格管理

研究生需要关怀也需要严格管理。其实严格要求就是一种关怀! 学生对我“又敬又怕”。

在学习与研究方面,我对学生是非常严格的,例如最近吴莹的一篇文章,我与Soofi教授已经让她修改了16稿。所以,有学生背地里讲:“见到老师,我的腿都打哆嗦”。

在日本,教授要研究生在工作日签到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所以我也把日本的这一作法搬到了北京。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制订了一些规定(例如在实验室里,学生的因私电话原则上须用自己的手机打;上楼一层和下楼二层之内建议走楼梯;实验室的卫生由学生轮流值日等)。开始有学生不“习惯”,但现在,在我们的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了“惯例”。在读的研究生对这些“严格”的规定持肯定态度,而毕业了的学生普遍认为他们在这里养成了“好习惯”。

在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有一批在生活上非常关心学生的导师。例如,一些导师给身体不好的学生买过营养品、给经济困难的同学的家庭邮寄过钱、给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垫过国际机票等。每周二和四的下午有30分钟的时间与研究生们一起coffee break,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和苦恼等。

前面提到的李仲飞没有毕业前就被确定是中山大学特聘教授的候选人,这与我亲自到中山大学当面向校方推荐他有关。

由于学生们在这里能得到严格的科学训练同时在生活上得到关怀,所以我们的学生的同学、原来读书的大学的学弟妹甚至亲友报考我们的博士生的很多。

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标体系与最近的调查

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通讯评议指标体系(自然科学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选题与综述(0.2)

A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0.6

B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综述与总结(0.4)

论文成果的创新性(0.6)

C论文在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性(0.6)

D创造性成果及效益(0.4)

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及科学研究能力(0.2)

E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0.4)

F论文体现作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0.4)

G写作与总结提炼能力(0.2)

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之导师的调查

论文选题非常关键;(大与小的矛盾;热门与非热门的矛盾)

“小题大做”、“局部突破”、“巨人肩膀”、“小组指导”

论文写作很重要;

“严格要求”、“多次修改”(林崇德的学生20稿)、“创新突出”

学术环境是重要因素;

“求实创新”、“勤奋努力”、“科学精神”、“不畏艰难”、“团结协作”、“容忍失败”

教书育人最要紧

“苏步青效应”、“行家里手”、“言传身教”、“责任重大”、“平等讨论”

其它,请参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第8期(?)

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调查

1、导师层面

(1)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2)战略眼光,能把握学科方向的发展;

(3)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嗅觉好,能判断哪些问题可望取得突破;

(4)为学生提供高起点的前沿研究课题,提供必要的条件与环境;

(5)有很好的学术积累,人梯精神;

(6)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精力;

(7)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

2、个人层面

(1)有强烈的事业心、勤奋努力,甘于寂寞;

(2)充分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所在;

(3)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4)善于鉴借新兴学科的新方法、重视交叉学科不同方法的运用;

(5)密切关注课题进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效应等;

(6)对科学研究有很强的兴趣;

(7)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关系。

3、对导师的期望

(1)充分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所在;

(2)有良好的研究积累和判断力;

(3)有很强的原始创新精神、容忍学生的失败;

(4)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进展和结果严格把关;

(5)与学生平等讨论问题,给“意见和建议”而不是给“指令”;

(6)有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

(7)善于因材施教;

(8)为学生创造学术交流机会;

(9)一个导师的“在学”学生数量不能太大。

4、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

(1)必须要淘汰机制;

(2)重视高水平学术交流;

(3)实行弹性学制,可以4-5年(光华4年);

(4)把优秀生源引导到有高水平研究项目的导师门下;

(5)多招收直博生;

(6)增加导师在录取学生时的决定权限;

(7)加强学生研究进度的监督管理;

(8)多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

(9)控制导师的“在学”学生的数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7:53:4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汪寿阳 中科院 研究生 Mathematical Transactions 研究生 教师 中科院 合格 汪寿阳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mike_zhang + 20 好的意见建议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好啊
沙发
levey 发表于 2005-11-20 22: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很好的观点!

使用道具

藤椅
yzfj 发表于 2010-2-20 21: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几年前的帖子。顶一下。
好啊

使用道具

板凳
kczhou23 发表于 2010-2-27 10:49: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老汪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

使用道具

报纸
young_827 发表于 2010-3-25 19:32: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帖子顶一下
自由、自主、自在

使用道具

地板
fisher21 发表于 2010-4-1 14:11: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不错,曾是学生的我们肯定期望这样的老师,一个词概括就是责任心。

使用道具

7
huangjie5281 发表于 2010-4-1 14:20: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是好老师。

使用道具

8
gssdzc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4-12 20:28: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非常了不起的大师

使用道具

9
lnsapollo 发表于 2010-4-13 09:25: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老汪不错,很替学生想

使用道具

10
yzfj 发表于 2011-2-26 09:54: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自己再顶一下。汪老师领导的团队已经出了好几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这在国内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十分罕见。

确实了不起!
好啊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