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发展至今,在消费级市场已经难有大作为,除非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诞生,如植入到人体内等。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因为智能手机在硬件、功能日渐成熟,完全可取代可穿戴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况且,数据分析及查看还要依赖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变得可有可无,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在此背景下,可穿戴设备厂商正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指出,具体来说,一是朝智能服饰等新领域拓展,二是朝运动等专业市场发展。
不过,智能服饰、智能戒指等新品类尚处于起步阶段,消费者认知度不足,远远不及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除了拓展新品类,可穿戴设备也开始把目光朝向了专业领域,例如运动市场。对于体育运动项目而言,比赛、训练等数据分析必可不少,而这个前提是建立在数据收集上,恰好可穿戴设备最擅长的便是数据收集,两者结合顺理成章。
不过,虽然运动领域想象空间巨大,但实际推广并非易事。例如,在个人隐私方面,运动员会担忧自身生理数据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导致合约签订不公。再如,数据是否具有参考价值、传感器限制发挥等也是可穿戴设备向运动领域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的来说,可穿戴设备暂未到灭绝的地步,仍有充足的想象空间,但必须适时调整策略方向,不断拓展新品类、新市场,才能令可穿戴设备行业重焕新机,乃至重新走上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