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etsky168
3231 11

“房价抛弃论”——如何用经济学来分析?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3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4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248 点
帖子
25
精华
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18
最后登录
2019-2-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房价抛弃论”——如何用经济学来分析?
“房价抛弃论”——房价抛弃了人民,人民该抛弃谁?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大考就考他了!现在提供点思路:
  一、房价现状分析(事实论据,已经公布的数据)
  2008年度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为39502元,月平均工资为3292元,比上年增长13.8%。那么2009年按照增长15%计算,月平均工资为 3785元;按目前上海一级市场平均房价1.8万元/平米来计算,一套房1.8万元/平米*90平米的面积=162万元+10万元的装修费,即为172万元,如果我们按平均收益3785元/月的工资计算,一年工资就是45427元,172万元/4.5万元=38.222,需要38年来还清,如果我们按30 岁买房年龄,他要还清房价就要等到68岁,这里我们还没有算各种开销和利息,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人一辈子就是为了买一套房,就要劳碌一辈子(特别注意:这个人一定不能吃不能喝不能消费,只能工作;而且退休年龄要延长到68岁,不然养老金也没有这么多)。
   按照多方均衡因素考虑,一级市场比较合理的价位应该在???元/平米,大家可以自己算算。
  二、直接讲“房价抛弃论”(理论依据,泡沫论就没有讲的必要)
   先引用一段话:
  70后80初,
      表面风光,
      内心彷徨,
      容颜未老,
      心已沧桑;
      似乎有才,
      实为江郎,
      成就难有,
      郁闷经常。
      房价日日涨,
      薪水经常降,
      比骡子还累,
      比蚂蚁还忙!
      房子买不起,
      老婆讨不到,
      什么都没有,
      还说是栋梁?
     123321 1234567 重复重复再重复
     现在社会到底谁是栋梁?高楼大厦盖了很多,是不是70后80初买不起的高楼大厦是栋梁?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但是现实呢?高房价抛弃了青年,青年应该抛弃谁呢?
  有些理论和事实,可以看看天涯,注意出处:
  70后的被跳楼论:高房价把海归博士逼跳楼了房价太贵;海外博士后放弃国内年薪30万工作-除了产生房奴,还指望产生什么?
  80后的无志气论:高房价让80后成为最没志气的一代? http://bbs.house100.cn/thread-27517-1-1.html
  90后的黄世仁论:“90后”要嫁“黄世仁”令人担心http://www.jyb.cn/opinion/gdjy/200910/t20091016_316971.html
  同样的理论,高房价抛弃了人民,人民应该抛弃谁呢?
  三、解决的对策
  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再来思考对策,这是开放性试题,素材、理论可以类似,对策不能千篇一律,注意独立思考,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须:
  一是……
  二是……
  三是……
  等待你的回答,答得好的话,大考肯定没有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如何用 OPINION 2008年度 thread 经济学 房价 抛弃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王志成2010 + 100 + 10 + 1 + 1 + 1 奖励!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netsky168 发表于 2009-10-31 15:54: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有家的青年不会爱国的”是一位网友给我的留言,后来我在一篇文章中试着引用这句话,引来更多网友高度认同,并建议作为“2009年楼市最雷人话”,这确实让我始料未及,却让我觉察了更多的问题。
    
    古今中外,房屋、土地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我党带领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革命最大动力“有国才有家”);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国越来越强大了,GDP有望排名全球第二,但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反而感到购房无望,或者举三家(自家和双方父母)之力才能拥有一套小小的房子之时,而老人还只能在乡下破旧的老屋里之时,我们不能用一句“谁叫你不努力赚钱”来回应,因为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据“二次房改”提议人李明教授网络调查,70% 的人支持“二次房改”),我们不能再“掩耳盗铃”,十分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房地产政策。
    
    今天下午,我在某媒体主持了“二次房改”的讨论会,会上达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共识:“中国楼市已经迷路了”,任何人迷路之时都会有两个下意识的选择,“回头看”和“继续向前走”。
    
    “回头看”就是李明教授提出的“二次房改”;“继续向前走”就是继续深化市场化方向。从理论上讲,“回头找”和“继续向前走”都是可行的,世界所有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保障性”和“市场化”解决住房问题,所以没有必要一棍子打死某种想法,至少在理论探索阶段,不要“屁股决定大脑”,特别是参与“一次房改”的建设部的同志,应该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宽广的胸襟。
    
    无论是保障房方向,还是市场化方向,有时不是制度出错了,而是操作、执行出错了。比如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出发点是好的,但制度设计出了问题,“同物不同价”违背了经济学原理,这让所有参考者、特别是掌握权利的人有“犯罪”的冲动,在惩罚机制没有建立之时,就会出现了“开着宝马车去买经济适应房”、“经济适应房盖成别墅”等现象。芧于拭先生曾提议“经济适应房”不要建“厕所”,以此来抑制经济适应房腐败,这当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只要“没有厕所的经济适应房”也有价值,还可出租的,这样的建议仍不会解决根本问题。
    
    正是基于对“经济适应房”腐败的担心,有人下意识地否定“二次房改”,这是不对的,如果我们要走“二次房改”之路,就必须彻底地走下去,堵住所有漏洞。
    
    当然,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二次房改操作难度很大,并且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比如对已购买商品房的所有业主怎么交待,补偿?政府拿不出这么多钱),而我个人更倾向于用更市场化手段解决“商品房市场化”的问题。
    
    客观地说,“一次房改”走到现在,有点走不动了,这不是“市场化”出了问题,而恰恰是“没有彻底市场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大基础制度缺失”和“市场缺失做空机制”。
    
    三大基础制度是私有产权制、物业税和遗产税,税有产权是物业税的前提,物业是遗产税的前提。世界上任何成功实施住房商品化的国家首先要建立以上三个制度,否则任何宏观调控只能治标不治本。
    
    比如上海炒房处长拥有29套房,这一定让国土资源部很着急,如果都像这位处长那样买房,早就突破了“18亿亩红钱”了。炒房处长为什么对房产欲望难填呢?原因与物业税缺失有关,我简单算了一下,以300万/套计算,炒房处长拥有8700万元房产,如果以2%的物业税计算,每年要上交174万税,一直交到永远,那么我猜炒房处长不敢买下29套房了,即使有人白送,他也许建议少送房子,多送实物,这样还能拉动内需。正是由于基本制度的缺失,让人们对房子具有无限的欲望,所有财富都想转移到房子上来,其它需求被压缩,所以无论如何促进内需,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幅一直在15%左右,无法突破。
    
    “市场缺失做空机制”在上文已经详细说过了,而“政府和银行具有做多动力”是对商品房市场化极大的讽刺。真正的商品房市场化是“多空对冲”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和政府日夜期望的“房地产持续、健康的发展”,否则一切空谈。
    
    一次房改已经走过了11年,根本不是一些专家鼓吹的“市场化”,而是一个“只有做多机制的单方垄断市场”,这个道路笔者预测不可能再走上10年,否则将把中国带入一个“无家不爱国”境地;而中国房地产健康之路是“真正的、完全的市场化”,建立“私有产权、物业税和遗产税”三个基本制度,注入“做空机制 ”(政府只充当裁判、信息公开透明、建定房屋价格指数期货市场)。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从“有国才有家”、“有国无家”,再到“无家不爱国”,周而复始。但我希望历史定格于“有国有家,有家有国”的健康、稳定阶段。

使用道具

藤椅
netsky168 发表于 2009-10-31 15:55: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海归博士跳楼,因为买不起房!
  
  
   作者:圣童网塾 提交日期:2009-9-23 21:52:00 访问:24964 回复:145
  
  浙大建工学院的海归博士突然跳楼自杀,引起海内外议论纷纷,下面的这些说法看起来有较高可信度,是否属实有待进一步证实,感觉比其他一大堆不知情的人的议论靠谱一些。详见http://15938388355.8.sunbo.net
  
    他的死完全是他的岳父和妻子方馨造成的。一个男人最大的悲哀在于他娶了一个心胸狭窄,自卑与自尊并存的心理**狂,而他本人却是一个用情太专一的男人,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创新能力强的博士后,他的妻子一家人却认为他是一个“三无产品”---无钱、无房、无本事。妻子的冷暴力、妻子的父亲专制蛮横,这一切才是导致他轻生的主要原因。刚刚得知,他的妻子方馨及家人准备把孩子抛弃给伤心欲绝的孩子的爷爷、奶奶,丢掉包袱,重新嫁人。
    
      他妻子方馨在美国8年就没出去工作过,光写博士论文就花了两年。回国是女方提出,由于她拿不出像样的论文找不到她认为的好工作加上她**父亲幕后操作而迁怒她老公。她的恶父从来就没有承认这个女婿,对外称其外甥女是方馨在美国与男朋友所生,这一家人如果存有一人有良心的话,就不会有今天悲剧发生。

使用道具

板凳
netsky168 发表于 2009-10-31 15:59: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高房价让80后成为最没志气的一代?
  
  默认分类 2009-10-19 13:13 阅读19649 评论669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近段时间,房价迅速回升,房子又成了普通百姓的热门话题。近日,有网友发帖《房子让80后成为垮掉的一代》,直言在高房价下很多80后的抱负只是尽快拥有一套房子,因为房地产,80后沦落为最没有志气的一代。无独有偶,在某网论坛,也有网友发帖《姐妹们,把没房的男人当垃圾般扔掉》,直指30岁以上的未购房者,由此引发一场关于80后的房子与爱情的论战。高房价让初涉社会的80后无所适从,也让他们背上了没有志气的骂名。
  作为一个混迹网络的农村80后,我已经不问江湖,远离纷争。因为在我看来生活是最实在的,生存是最现实的。具体点说就是奋斗,先有车有房,体体面面地活着。否则,你跑出来到网上来跟人讲人生,谈理想。那无异于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教别人“茴”字的五种写法,然后讨一碗酒喝。我们没有赶上改革开放初期,遍地黄金的好时代,我们就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买房子买车。这就是为和谐社会做贡献了。
  为什么还有人跑出来指手画脚,说80后是最无志气的一代。何为志气?志气就是身陷困境不屈不挠,志气就是穷则独善其身,不依不靠。房价高了,我们想弄套房子,成家立业,就是目光短浅?没有志气。那好,我们都住进北京的地下室里去写诗歌、谈理想。然后走火入魔,卧轨跳楼就是有志气?或者跑到大街上呼吁自由,要求民主。这就是志气?如果谁认为自己有志气,就去大街上给我们示范一下。
  说80后没志气的另一个论据是80后啃老。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毕竟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啃老很好,但是也要有得啃才行,农村出来的80后去哪里啃老,他们的父母一听说城里的房子动辄上百万一套,估计都要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几辈子才能赚够这个数。难道有人相信中国的广大农村已经奔小康了?农村出来的 80后养老是很辛苦的,不要再说他们啃老了。这样下车伊始的话说出来就是脑子进水了,而且进的还是开水。退一步讲,也有啃老族。这是事实,但是不要觉得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尔盖茨真的把自己的钱全捐出去,让自己的儿子跟平民一样出去打工,你信么?老子帮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80后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二十三四,刚在职场上混出个道道,就要买房结婚。凭什么让我们短短两三年赚够一百万,这个时代,我们又拿什么赚够一百万,这个时候如果家里有条件,帮一点有何不可?60后、70后不是喝娘奶长大的?不是在父母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时代不同了,家庭帮助的方式也不一样而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气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时代变了,如果还是站在过去,硬生生地拿80后和60后、70后比,戴着有色眼镜苛刻地批评 80后这个庞大的群体,那就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有人说80后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其实也就是没怎么挨饿而已。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发展很快,但也并不是家家富有,天天吃肉。在特殊历史时期,挨点饿不能成为某些人对80后指手画脚的理由,况且独生子女的80后也有他们的难处和困惑,在家里缺少同龄人的交流,走向社会缺少手足兄弟的帮助。看问题需要辩证。这是中国哲学的命脉,可惜很多人总是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
  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是80后的真实写照: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找工作是要拼得头破血流的;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当我们不到结婚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娶媳妇;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无房无车是不能娶老婆的;我们没生娃的时候,别人是可以生一打的;我们要生娃的时候,多生一个就要接扎的。
  谁能否定这些现实?个体是在历史的背景下是渺小的,多数人都是沧海一粟。一个幸福成功的人生,与个人的能力和品质息息相关,但同样必须受限于时代。更何况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评价标准。如果有人说,80后应该面对高价房,不依不靠,自力更生,赚钱买房,然后,奉献社会。这就是有志气的80后,那我想问,难道我们不正在这样做么?高价房下,我们不正在为个人的幸福,为拉动中国GDP的增长而努力工作着么?如果有人说80后应该胸怀祖国,奔赴前线,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老大没发话,你怎么知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不会去做?国庆阅兵式上那威武的身姿,90%是80后揶!?
  听着《中国心》长大的人未必就比听《双节棍》的人有责任感,乌鸦也不能因为屁股上有一撮白毛就笑话猪“黑”,当我们“80后”在办公室夜以继日地加班的时候,小有成就的“60后”“70后”却腆着微微隆起的肚子,夹着小皮包,开着轿车,穿梭流连于灯红酒绿之中,批评我们感情脆弱,爱情堕落的时候,自己却沉醉于“小蜜”的温柔之乡,或者上演“二奶传说”。当你们说我们能力低下的时候,却忘了自己蹒跚学步时其实也挺可爱。为什么不认为我们也很可爱呢?
   社会对“80后”的认识一直存在巨大误解,这种误解不仅表现在对问题本身认识的片面化,还表现在对80后主体认识的模糊化。 正如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同步一样。农村80后和城市80后的人生历程也有着巨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村的“80后”并不是传说中“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相反,我们大多是父母与“计划生育政策”抗争的产物,我们一生下来,父母就给政府交了一笔不菲的“超生费”,从此拉开了“欠债还钱”的序幕,虽说80年代农村已经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温饱基本解决。但是,我们一直都在贫困线上挣扎,直到现在,也没有大的改观。事实上,中国的农村,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之后,一直裹足不前。相信那些生活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农村的80后定有同感。相反,80年代以后,中国在城市所进行的改革却一浪高过一浪,城市实现了数次飞跃,在这种巨变中,生活在城市里的80后确实如媒体所言,独生独食催生了自私,父母的娇惯导致其能力低下,承受能力极差等等。但我并不认为农村的80后存在这些问题。
   二、农村的80后注定成为过渡的一代,父辈们挖地三尺,脱裤子当袄供应我们读完大学,(当然,没上大学的加入棒棒军,比我们更惨)一毕业,就面临就业困难,当城里的80后依靠着父母的关系轻而易举地找到工作时,我们农村的80后还抱着一沓简历在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一次又一次地碰壁。
   三、农村的80后注定生命是残缺的,注定会有遗憾,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稳定工作,让父母来城里住几天成为我们又一个人生愿望。我们被迫无休止地跳槽,无休止地加班,当我们终于荣幸地成为房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要么撒手西去,要么年老力竭,成为我们一生的遗憾。而城市里的80后却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笔首付款,很快成为有房一族。并且志高气昂地与我们争夺漂亮妹妹。
  四、农村的80后在贫困线上长大,在居无定所的城市中挣扎,带着农村人的质朴和善良,怀着“走出农村”的梦想与追求,背着父辈们的泪水和汗水,在一次又一次的跌打中前行,在对父辈们的无限内疚中品味苦涩人生。我们真的有别于城市80后,当然,我们讨论的这一切都是在讨论一个普遍性问题,我不否认城市里也有穷人,也有成熟、成功、辛勤的80后。
   总体上而言,80后同样是艰难的一代,在和平时期,我们不用同战争和饥饿作斗争,但是,我们需要和房子车子作斗争,这斗争是为了体面的活着,为了有尊严的活着,有志气的活着。如果还有人要批评80后,说他们没志气,请一定加好一长串定语。

使用道具

报纸
降玄 发表于 2009-11-1 09:49: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说的精辟!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地板
1126539423 发表于 2009-11-1 10:21: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说的好!!相信这是对的!!

使用道具

7
redyellowblue 发表于 2009-11-1 11:05: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作为90边缘的80后 个人认为啃老是不成熟的表现  不管是农村的还是非农村的 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还是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然后买一套好房子  房价确实是高了点儿 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 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但是据说在我们毕业也就是2011年左右 中国经济会处于一个复苏期 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加 也就意味着我们找工作的时候会比现在的毕业生面临的机遇多点 对不对?  希望高手们指点指点啊
fighting

使用道具

8
netsky168 发表于 2009-11-7 20:26: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房价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99超高烧岌岌可危!
  
  现在普通百姓已经需要20年不吃不喝买一套房,以后能发展到50年,甚至100年一套房吗?如今,住房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居民购买力,房价就像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超高烧99,房地产业岌岌可危!
      
 
  
   
首先,分析一下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走势及其原因。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受实体经济不景气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群众收入明显下降,购
买力也下降。房地产市场降价也是正常的。房地产业的萧条导致房地产税收下降,致使年初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了几年来少有的负增长。

      
 
  
     房地产市场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量价齐跌本应是一轮正常的调整,但由于房地产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过大,因此既得利益集团倒逼地方出台了一
系列救市措施,打断了这轮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调整,也挽救了濒临破产的很多开发企业。今年的退房高峰实际上说明了房地产商靠假按揭套现出的房源有人接
盘,市场预期被逆转。 

      
      
这里引用经济学家时寒冰的一段博客文章,该文已经被凤凰博客删除。

      
 
  
    2008年,房价下跌,让许多开发商叫苦不迭,一些开发商开始准备降价售房,但是,开发商的降价行为遭到地方政府的阻挠。他们对降价的开发商进行处罚,一
些降价的开发商售楼部被砸地方政府视而不见……地方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坚定地占到了开发商一边。他们通过退地、延缓土地出让金的缴纳、减税费等种种手
段,力托高房价。而天量贷款的发放,最终帮助开发商完成了金蝉脱壳。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房地产行业牵涉到60余个行业,房地产一倒,对中国经济是一种致命
伤害。

      
我此前已经多次批评这种谎言。

      
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本身就有权力背影,有的官员有股份,有的官员子女就是开发商,而且,房价下跌会造成地价下跌,既影响地方政府的收益,也影响地方官员的升迁(GDP是重要考核指标)。

      
因此,无论于公于私,官员都拼命托房价,而贷款门槛的放宽及天量贷款资金的发放,成为开发商的救命稻草。

 
  
   
就世界范围而言,没有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危机还在延续的过程中,不仅不尽快割裂金融与房地产的联系,反而,在房价还处于高位的时候,把信贷资金送入虎口,
使房地产和金融机构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绝无仅有的现象,正是权贵经济、经济为少数既得利益者服务的必然结果。

      
      
这篇文章原文网上还找得到,输入上面一段文字即可。

       
      
 
  
   
上半年房价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没有控制好天量信贷的流向,半年8万亿元信贷,有多少流入了股市和房市,现在连主管部门也不清楚。这是浙江省的报
道:浙江清查千亿元信贷不明流向:巨量资金去向成谜。这还是仅一个省的情况,全国有多少不明不白的贷款,值得深思。

      
    
  
我国受到最近国际经济危机影响还在持续,最近只是有些好转,但全面恢复还需一段时间。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40%破产,40%经营困难,只有20%状况还
可以。由此导致居民失业增多,收入下降,房价无长期支撑。最近,国家控制信贷投放,收紧了贷款。仅深圳一地,日成交量就由280套降低到100套左右,价
格又开始松动。这就充分说明国内投机的严重程度。

      
      
对于投资来说,回报率是首要因素。虽然租金和房价变化短时间可能变化不一致,但是长期来看必将趋向一致:年租金会逐渐趋于利率。最近的住房租售比不断远离
正常区间,有些城市居然能达到1600甚至1800,这说明年收益率只有2%,甚至更低。其投资价值已经完全丧失。

      
      
这时,炒房的看到价格到顶想脱手,忽悠普通人拿一辈子血汗钱接盘。提出现在是买方好时机这种观点的人都是从自己行业利益出发,想尽快套现走人。在各大网站上,这种言论层出不穷,原因只有一点---利益。

使用道具

9
netsky168 发表于 2009-11-7 20:26: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在评论下支撑房价的两个因素:
         一些人士提出的所谓土地紧张才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按一家3口居住75平方米,容积率3为计算(20层楼房的容积率),每个人平均需要 75/(3*6)=8.4平方米的面积满足居住需求。一平方公里有1000000平方米,可以供119097人居住。全国只需要拿出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就可以满足接近12亿人居住。然而,1万平方公里土地占全国面积只有0.104%,占全国耕地面积0.89%(我国18亿亩耕地总面积约112.5万平方 公里)。实际上,只需要把天津那么一小块地方全建了房,就足以满足全国的住宅需求。住宅用地的紧张性过度被夸大了。
      
        还有人提出新的年轻人对住房有持续的刚性需求。实际上,情况并不像人们的想象。1970年时,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为5.8,到1979年时已经降到 2.75。1980年,我国又推行更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2000年时,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22。这个数字开始没 人信,但是,其后几年的人口数据变化清楚地应证着这一个数据。我国10年间小学生数量下降了3051万。今年很多省份高考人数也开始下降,也从侧面说明人 口结构已经逐渐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整个市场供求有深远影响。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开始形成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在新增购买力推动下,我国房价走出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但是,截至目 前,我国实行"一胎"政策后出生的孩子已经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他们替代计划生育前出生的人口成为住房的刚性需求者。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无疑将直接影响到人 们对未来房价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又将直接对人的消费、投资行为构成影响,并传导到现实的房价当中去。
       而且,我国正在逐渐步入老年社会,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198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一旦成家,将面临着上养四位老人、下养孩子的双重负担。这种负担也 将对未来的住房购买力构成直接制约。同时,独生子女结婚后,在未来某一时刻也将继承双方父母现有的房产,一套自住,其余的一套或多套住房则推向市场。这也 将影响未来的房价走势。
      
       房价只会不断因折旧而贬值,溢价的是房屋下面的土地。无论房地产价值处于什么阶段。只有黄金地段的土地才具有稀缺性,才具有投资价值。爆炒垃圾地段唯一的结果就是让自己血本无归。看看3年内越南胡志明市、俄罗斯莫斯科地产市场的历史变化,很容易理解这一点。
         文中还提到"10年信贷政策已经在高层声音中传达的很明确,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不会改变,10年仍然是高量的信贷释放,09年上半 年的形势必将重来。"这种想法很幼稚,最近的经济刺激计划是临时性的,银行里的钱也是有限的,现在的经济政策不出两年就会将银行的钱掏空。任何一个脑筋正 常的领导人都不会在经济复苏以后继续每年将10万亿的资金投入市场。我国现在每年GDP刚超过30万亿,10年贷款按文中的预计要超过100万亿。这种滥 发货币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建议大家参考津巴布韦的现状。另外,现在全球都在大发贷款,通货膨胀在所难免,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实体经济在通胀到来之前恢复 到一个较好的水平。这个是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中国不良贷款令人担心
      
       另外一点,现在商品房空置和买下没有入住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房屋都没有装修过,自买下空置数年。自住房屋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市场波动时不会有大量房屋 被推向市场。但是现在空着的房屋会在价格下跌时大量进入市场。我在西宁看到完工1年多,入住率低于10%的小区。供求紧张部分上是一种假象,市场上推迟开 盘,假按揭屡见不鲜。由于多数人预期市场还是向上,还是继续选择持有,现在市场上没有很多商品出售。资本市场向来是追涨杀跌,一旦市场剧烈波动,必然有巨 量房源被推向市场,在回到其固有价值前很难得到支撑。一旦回归的过程启动,没有什么因素可以阻止它。有人会说,政策会托市,但是,国家的力量不是无限的, 涨到一定程度政府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维持。
      
       高房价的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一,高房价明显抑制了消费。首先,高房价不仅掏空了家里两代人的积蓄,还使得还贷成为生活最大支出。生活在这样的压力下,贷款买房者不敢换工作,不敢旅 游,明显拉低了整体生活质量。有人会提出,买房也是拉动消费。这一点不假,但是必须全面评估,买房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过程,方向是低收入者到高收入者。由 于高收入者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者,这一再分配明显拉低了整体消费倾向,再加上消费乘数效应的放大,对当前的扩大内需工作形成很大阻力。同时,未买房者不得 不存下大量的钱,制约着当前生活水平和社会消费的提高。高房价同时压制了居民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高房价及房地产热直接架空了实体经济。在现在经济没有恢复的情况下,这一轮行情将实体经济复苏所需要的宝贵贷款和流动资金吸引到房市。现在手里有钱的 人几乎都有数套房,这是一个不良的社会整体导向。我国目前还有超过4000万贫困人口,上千万人失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甚至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我们只有不 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投资,才能拉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才能控制贫富分化,让全国每一个人过上较为富足的生活,最终实现邓小平提出的"最终实现共同 富裕"的目标。而最近的房地产投机热将投资实体经济的精力、财富不断吸引到越来越过热的资本市场。炒房难道能帮助贫困人口的脱贫、为失业者创造新的工作机 会吗?
      
       三,高房价及房地产热影响着人民的心态。借银行的钱投机炒房一年翻一番、开发商用各种手段做高房价谋取暴利。这些行为助长了投机暴富的心态,使得整个社会 都出现人浮于事的倾向,愿意通过自己努力为国家做一些实事的人少了。投机心态的过分扩张直接降低了社会道德水准,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很多行业暴露无遗。现在 到日本的公司看一看,几乎每个员工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很强的责任心。而在中国,人浮于事的情况在很多企业、政府机关屡见不鲜。
      
         四,拼命做高房价直接给整体经济埋下隐患,资产泡沫越做越大。炒房并不能创造财富,赚钱的人只是把别人(最后接盘者)的钱,甚至是银行信贷资金通过特定方 法装进自己口袋。换句话说,在整体实际财富量缓慢增长的情况下,现在的一些人暴富就意味着以后有人倾家荡产。长期看来,居住类房地产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当地民众的收入,或购买能力。在资本市场价格严重虚高的情况下,还在继续煽动其上行,只能增加其以后回归其正常价值的力度。泡沫破裂是痛苦的,看看90年 代初日本的情况就不难看到以后的后果:普通人倾其所有购买一套房屋,不久后价格下降40%-50%,持有财富远低于未偿还贷款额,辛苦积攒起来财富被炒房 者剥削干净,沦为完全负资产。在市场上寻求保值增值的资金也都缩水,几万亿的财富再一夜间蒸发。发放大量住房贷款的银行也成为重灾区,很多开发商将在泡沫 破裂时破产,很多沦为负资产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房屋,大量贷款无法收回,银行坏账会成倍增加。国家不得不再一次动用政府资金援助困难的几大商业银行。一旦 泡沫破裂,恢复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如果真的让泡沫破裂,房地产将完全失去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
       此外,泡沫一旦破裂,会引起广泛社会矛盾。如果这一事件被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政府部门也该有所警惕了,一味依靠高价卖地求得暂时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必须考虑五年,十年后应该怎么办,而不是仅仅关心今年的GDP是多少,增长百分之 几。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解决经济发展深层次的问题,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只有经济全面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长,住房市场才有可能消除泡沫, 真正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企业应当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建造合格的产品,维持行业长久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看到目前的一点利益,而牺牲以后十几年的发展空间。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现在房价明显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泡泡被某些人越吹越大的时候,投资房地产要谨慎,学会自己分析面临的风险。尤其要警惕这种只顾自己 行业利益,罔顾国家、民族前途的人。建议大家看看金融时报,听听华尔街人士对风险的认识,他们经历过多次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在很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房价确实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超高烧99℃,房地产业岌岌可危!
  如果不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么整个社会、整个民族也会受其拖累岌岌可危!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07052

使用道具

10
546078189 发表于 2009-11-7 22:23: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高房价虽然在短期内会刺激经济增长,但是长期看来 给经济带来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波动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