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iterun
1246 5

爱情的经济学空间<转> [推广有奖]

  • 2关注
  • 0粉丝

讲师

1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532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4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2769 点
帖子
134
精华
0
在线时间
6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18-9-1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以前的一篇论述爱情经济学的文章

走进围城10载有余,爱情婚姻家庭的酸甜苦辣,或亲历,或目睹耳闻,多有疑惑,虽百思却难求其解。感慨唏嘘之余,不再言论爱情,只是埋头学海,在书香里感受研读之乐,静心过顺其自然的日子。

怎料到,在收获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关爱情婚姻的一些疑问竟然在不经意间自行消解了。原来,爱情是可以用经济学来诠释的,尽管此前我辈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崇高”“神圣”的爱情与“俗气”“平庸”的经济学相提并论。所以,作为女人的我看到高小勇先生用市场来修饰爱情,用需求规律来解释“江山非常贵 美人价更高”,并不觉得受到冒犯,更没有愤怒,恰恰相反,还想就此问题说开去。

一、爱情是自利的?

迄今为止,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研究的。经济学中有一个基础性的经济人假定,以此经济学原理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发现作为爱情主体的人也是自利的,此自利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不允许有第三者出现的爱情自私论,而是指爱恋中的双方首先是利己,其次才利他。

之所以说爱情是自利的,是因为爱情的产生是由于对方首先满足了我们的需求。美国科学家戴维·特克和他的研究伙伴们研究发现,人的左脑关照自己,右脑关照他人。人类的生理结构奇妙地“决定”了“我爱自己,也需要爱他人”。而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马林的研究则表明,在许多影响我们选择恋爱对象的因素中,最明显的一个是恋爱地图,即一组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译码信息,它描述哪些是我们喜欢的,哪些是我们不喜欢的。简言之,我们会追求那些最符合我们的恋爱地图的人,无论是对方的睿智、才能、品性,还是对方的身体、钱财、地位,正因为那是我们所喜欢的,给我们带来了精神或物质上的满足,才有可能引起爱的冲动。被满足在先,发出爱的信号和爱的付出在后。
   其实,科学研究早就揭开了爱情的神秘面纱,指出爱情不过是一种化学反应,这种反应的产生99%是因为当事人自己,只有1%是源于对方。所以,与其说我们爱对方,不如说我们更爱自己。也正因为如此,觉得现代人还是多少拥有点禅意爱情的理念比较好,即在这个世界上,无人是为了达成我们的期望而生存的,爱人也不例外。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当爱人不能如期望的那样能干体贴宽容,甚至发生背叛时,我们就不会过分伤心,就能泰然处之,就能适应性地调整自己的爱情预期与付出,从而拥有较高质量的生活。

我说爱情是自利的,还因为爱是需要回报的。没有任何爱的付出是完全不需要回报的,古今亦然。南朝时,齐国刘祯的妹妹嫁给了鄱阳王,后来鄱阳王因罪被诛,刘妹伤心致病。刘祯见妹妹气息奄奄,急中生智,赶紧请画家画了一幅画,刘妹见画中的鄱阳王正搂着一美女亲昵,勃然大怒,从此不再伤心,她的病也眨眼间奇迹般地好了。现在的中年人大多知道,台湾现代作家三毛是自杀身亡的,她的死与她生前爱上大陆西部歌王王洛宾但没有得到对方首肯脱不了干系。

爱情是男女之间一种愉悦的情素(但不可逆,即不能说愉悦的感情就是爱情,如亲情、友情),其本质在于快乐之美。幸福的爱情大体相似。那些两情相悅的男女往往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无论举眉齐案,还是海角天涯,都能心心相印,互动共进漫步人生路,如时下正传为佳话的王小波和李银河之间的爱情。不幸的爱情则各各不同。那种不为对方所知或接受的单相思除了苦还是苦,而苦恋就背离了爱的快乐本质,是非正常态的,因而也是不可能长久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恋爱不成而无法自拔、悲观厌世、 自疟甚至自杀或残害对方,便是明证。 其实,这个世界是越来越不欢迎不顾一切的爱了,而历史清楚地表明现实终将淘汰无效率的机制和行为,所以爱到八分最好,给爱呼吸的空间,也给自己留点余地。

幸福的爱情与不幸的爱情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爱需要回报,这种回报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也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一方对另一方感情的认可、接受和交流,便是一种最基本的精神上的回报。不仅如此,爱的发展与深化还直接指向婚姻,因为婚姻里可以没有爱情,但爱情必然以婚姻为理想归宿。否则,其结果就如单相思一样,恐怕也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所以,不赞成杭州陈水芬女士“爱情是一个人的事”的观点(见本报600期“爱情形不成市场”)。爱情绝不是一个人的事,爱与被爱的互动才会形成爱情,一个人的爱就像一场独脚戏,演员、观众都是自己,这样的爱其实质是自恋。那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之类的词曲,不过是道出了苦恋者或失恋者内心的感伤,那只是故事主人公无奈当然也是明智的选择啊!

二、爱情是一种交易?

交易的英文transacation是trans(交互)和action(行动)的组合,制度经济学创始人康芒斯将交易定义为人与人交互影响的行动。通俗地讲,就是人与人打交道,人与人打交道会发生成本,这个成本就是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的前提是财产权力,原因是资源的稀缺性,理性自利的经济人会力求使交易费用最小。

我们不能想象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有任何的交易存在,就像无法想象鲁滨逊在一个人的荒岛上自己与自己交易一样。如前所述,既然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那么爱情就有了交互行动的可能。而作为爱情主体的人绝对是私有的,无论是容貌、钱财等有形的东西,还是人品、才能等无形的东西,都是爱情主体个人的私有财产,没有得到许可,其他任何人是不能据为己有或消费享用的。这也就是说,爱情也满足了交易的私有产权前提。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上50亿人可能就有50亿种不同的恋爱地图。根据柏拉图的麦穗理论,如果我们从头到尾走过寻觅理想伴侣的麦田,我们总能挑选出最大的那颗麦穗,也就是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理想爱人。可问题是适合我们恋爱地图的人本来就少,每个人直接和间接了解他人的范围又有限,要搜遍茫茫人海,不仅像猎头公司搜寻高级人才一样代价大,而且技术上不可行,但是人的本能又会为了追求最佳不惜“梦里寻他千百度”。从此意义上讲,爱情又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具备了产生交易的原因。既然爱情具备了交易的资源稀缺性原因与产权私有的前提条件,那么,爱情的交易便不可避免,除非人们不需要爱不求爱不产生爱的互动。老百姓将以婚恋为目的的异性交往称为“谈朋友”、“交朋友”、“处朋友”等,说的就是男女两人之间的一种交互行动啊!

现实中的市场与交易是如影随形的,因为市场就是人们为了满足需求进行交易的场所,爱情市场就是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男女双方通过交互行动寻找和满足爱的欲求的所在。婚姻介绍所和以婚恋为目的的交友广告的存在,是典型的爱情市场与交易的写照,求爱者的资本与要求写得清清楚楚;经由亲朋好友牵线搭桥相亲的,可以说是民间的非正式组织婚介市场行为,介绍人也是经过了比较筛选,将双方当事人的条件进行了反复权衡的;不经过红娘红爹的恋爱,也是因为双方某些方面的特殊资本吸引并打动了对方,如男的家财万贯幽默风趣或才华横溢卓尔不群,女的天生丽质温顺贤良或知书达理出类拔萃,于是双方交换这些特殊资本,共同拥有了彼此想要的爱情,这种情形实际上就是本文前面所说的那种爱的回应,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交互行动的交易内涵。

既然爱情市场和爱情交易早已客观存在,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尤其是大多数中老年人就是不愿意将爱情与交易相提并论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这些人受抑商贬商传统文化的影响太深,而又把爱情看得过于纯洁与神圣,似乎只要是与“交易”、“市场”有关联的事物,就充斥着铜臭味不厚道,就低级趣味不崇高。这显然是对交易即人与人的交互行动的误解与偏见。何况正如张五常教授所言:“经济学范畴多,唯不问好与坏。”实证经济学只是客观地解释人类的选择行为,不作主观的道德伦理判断。应该承认,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不完美的,如果仅仅根据从价值准则中引出的观念的结果来否认现实的存在,无疑有违实事求是的科学准则。其实,审视历史,从母权社会过渡到父权社会,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其背后何尝不是隐含着一种经过男女博弈后的交易与选择?关照现在,面对靓丽女硕士千万招夫、亿万富翁求年轻美女的广告和在北大女生中流行的“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口号,以及婚前财产公证、婚内开支约定等现象,你又如何能否认爱情是一种交易?

爱情是一种交易,而且爱情一旦产生,就会发生交易费用。今年4月,荷兰女王的第二个儿子约安·索里夫王子与人权活动家史密特结婚。索里夫爱上史密特并与之结婚,便是以舍弃王位继承权为代价的,有人因此疑惑王子的抉择是不是违背了经济学的需求规律(对此,高小勇先生早些时候曾在经济学消息报上作了否定的回答与解释,在此权作进一步的简要分析)。常识告诉我们,王位只有一个,而与王子的恋爱地图相似的人肯定不止一个,例如上月的楚天都市报就报道了英国查尔斯王储的儿子威廉王子眼下正同时与两个美女打得火热的小消息。暂且撇开效用因素,对王子而言,自然是选择史密特的机会成本大,选择王位的机会成本小,换言之,王位贵,史密特便宜,此其一;其二,将效用纳入考虑范围,王子舍江山爱史密特,说明他认为史密特对他而言,更有价值,效用更大。将这两点结合起来看,王子的选择显然是符合人们追求“物”美“价”廉的常规心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婚前财产公证 经济学消息报 cation 新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 爱情 空间

走出心灵的舒适区
沙发
kiterun 发表于 2009-11-3 15:54: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爱情的边际效用递减?

微观经济学里有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效用概念,本文将它们综合运用到爱情的经济学分析中的爱情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当爱情持续到一定时点后,其给人身心带来的满足感、快乐感下降。

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有一位同事的一个老乡,才40来岁,已结婚3次,每一次结婚时都说她当时的新娘是最好的。可以肯定地说,在自由恋爱结婚的夫妻中,没有哪一对不是因为爱而走进婚姻殿堂的——不论这种爱是缘何而生。然而,科学研究无情地告诉我们,“爱你只有18个月”,即激越的爱这种化学反应最多只能维持一年半。当激情散尽,夫妻要么分道扬镳,要么过上波澜不惊的生活。而当爱情衰减、演绎为亲情后,夫妻感情就会如冯小刚《一声叹息》里男主人公直白的大实话——就像左手摸右手没了感觉。

于是,问题就来了:现代人安于平淡无奇的生活吗?当代信息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使人们可以有多种选择,从而使当代人的心比较活;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与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交往空前扩大、交际频率急剧提高、互动程度无限加深,从而为人们的多元化选择提供了便利;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竞争使得当代人又都活得比较累,尤其是想有所作为的人活得更累,以致当代人需要更多的刺激与冒险来缓解压力,而爱情由于具有成本小收益大的特点似乎成为人们的首选……以上种种情况综合作用的效果投射到爱情上,便是婚姻关系越来越脆弱,显性的或潜在的爱情重组越来越多,就象陈明歌里唱的一样:“…城市里流行一种病,那就是爱情偏离了它的方向…”。 男人有钱的、有权的,女人漂亮的、年轻的,总之是相对而言有一定特殊资本的人,被生活的奢华燃起了更多的欲望,生产爱情的几率也就大一些,因为他们有实力,把玩得起爱情。这里之所以用“把玩”二字,是因为这些人对爱情的边际效用递减已有直接或简介的体会,对爱情的期望值并不高,在爱情“快餐”中也更自私。有一朋友的朋友系一大款,在跟元配夫人离婚后的5年多时间内,先后分别与3个女人相爱,共花费30多万元,眼下又已经作好了随时与第三任年轻女友分手的准备。

既然爱情的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就不难理解现在年轻人中流行的那句话——天底下最大的谎话就是“只爱你一个” ,也可以理解一些人宁愿隐忍不幸婚姻的折磨而到外面去找情人,因为不仅离婚的沉没成本以及在孩子养育、经济负担、心理压力等方面的代价太大,而且这些过来人已经体会到爱情的边际效用递减。再找一个相爱的人结婚又如何,时间长了彼此的感情照样难免会落入“左手摸右手”的窠臼,总不能一辈子在这件事上折腾吧?毕竟生活的内容比爱情宽广,而人尤其男人大多是想集中精力干点事业的。

还有诸如学位、学历作为教育信号可以减少信息不完全对爱情的副作用,门当户对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给婚姻带来的不确定性,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阐述。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诺思在其《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第七章第四节开头部分谈到史前人面临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往往选择能使自己境况改善的那一种方案的模型假定时,明确指出:“我并没有表示这一假定准确描述了任何一个史前人或群伙的行为。”套用诺思的说法,我也没有表示本文的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沧海桑田,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并还将继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情感价值准则也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显著或微妙的变化。至于爱情婚姻将走向何处,社会又能容忍什么样的人性,将是有待同仁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走出心灵的舒适区

使用道具

藤椅
云2552389 发表于 2009-11-3 17:50: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写的很不错啊 呵呵

使用道具

板凳
wusi126 发表于 2009-11-3 21:42: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_27:}爱情是需要研究的……爱情是一种交易,而且爱情一旦产生,就会发生交易费用
人大经济论坛&理论学术超级群 6277004

使用道具

报纸
探索者1号 发表于 2009-11-12 18:55: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析有道理 好文章

使用道具

地板
fatluckytang 发表于 2009-11-14 16:53: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未免有些太理智了。 爱情中有一半以上是不理智的因素。应该把这些变量考虑进去。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