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赫赫铭儿0
5276 5

[原创]c+v+m公式及折旧与利润的关系 [推广有奖]

VIP

院士

72%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赫赫铭儿

威望
2
论坛币
6358957 个
通用积分
6.3528
学术水平
517 点
热心指数
603 点
信用等级
460 点
经验
123082 点
帖子
3920
精华
1
在线时间
36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18
最后登录
2020-12-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c+v+m公式及折旧与利润的关系



    这里先将已经提出的观点转述如下:


                        商品价值=c+v+m公式的三重错误


    马克思《资本论》中那个著名的公式:商品价值=c+v+m


                   即商品价值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其中至少存在三重的错误!


    第一重错误是:在从宏观角度讨论商品价值的时候,价值的概念应该统一转换成价格的概念。所以这个公式的真实面目应该是:


                    产品价格 = 不变资本 + 可变资本 + 利润价格


    第二重错误是:由于“可变资本”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所表现的无非是工资的价格。所以这个公式的真实面目又应该是:


                    产品价格 = 不变资本 + 工资价格 + 利润价格


    第三重错误是:由于作为固定资产的“不变资本”,它的价格实际上并不进入产品价格;而进入产品价格的只是原材料的价格。所以这个公式的真实面目最终应该是:


                  产品价格 = 原材料价格 + 工资价格 + 利润价格



于是很多人要问:固定资产哪去了?“不变资本”哪去了?“折旧”哪去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来回答这个进一步的问题。



固定资产(主要是各种生产机械)并不象原材料那样,会在生产过程中将自身的使用价值转移到生产物中去;所以它也不可能象原材料那样,会将自身的价格转移到生产物的价格中去!因而在上述的公式中,实际上并没有固定资产(或者“不变资本”)的位置。


既然如此,固定资产自身不可避免的机械损耗又将如何弥补呢?——显然是通过“折旧”来弥补。


但在上述的公式中,“折旧”的位置又在哪里呢?——原来是在m即利润的范畴之中。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所创造出来的利润,实际上都是由两个部分来组成的:


第一部分乃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折旧”。


第二部分则是用来扩大再生产的——“纯利”。


并且第一部分的利润,它实际上不仅包括了“折旧”的价格;而且还包括了同样不进入最终产品的,所有中间辅料(诸如水、电、煤、油、各种催化剂、乃至所有浪费掉的原材辅料等等)的价格。


所以如果真象马克思所认为的那样,所有这些“不变资本”的价格都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生产物的价格中去的话;那就不论怎样地厉行节约,也不可能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一分钱!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折旧”的归宿是固定资产,但来源却是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原材料价格 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固定资产 商品价值 关系 公式 折旧 利润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沙发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09-11-6 11:20: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变资本就是生产折旧、税收等(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为了防止偷税都是规定了折旧率和时间),而可变资本就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利润显然就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工资就是资本家以可变资本形成支付给工人的。
而你在这里胡乱批评就没有道理了。
而且马克思还有像商品的价值=K+V的变换形式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使用道具

藤椅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1-6 19:38: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精忠岳飞
不变资本就是生产折旧、税收等(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为了防止偷税都是规定了折旧率和时间),而可变资本就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利润显然就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工资就是资本家以可变资本形成支付给工人的。
而你在这里胡乱批评就没有道理了。
而且马克思还有像商品的价值=K+V的变换形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06771&page=1&from^^uid=1123236

马克思:“但是劳动者,要到他的劳动力已经发生作用,已经在商品中实现它自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后,方才会被给付。……在工资形态上不绝流回到劳动者手中的,是不断由劳动者自己再生产出来的生产物的一部分。不错,资本家是以货币支付劳动者的商品价值。但这货币不外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一部分的转化形态。劳动者把生产资料的一部分转化为生产物时,他以前的生产物的一部分,就再转化为货币了。他这星期或后半年的劳动,是由他前星期或前半年的劳动来给付的”(《资本论》第一卷p 708——1953年版)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93751&page=2&from^^uid=1123236

马克思的这段话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劳动者的工资并不是由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来给付的,而是由他们“前星期或前半年的劳动来给付的”。——所以,究竟是谁在胡乱批评呢?

使用道具

板凳
吴本龙 发表于 2010-12-19 12:37: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产品价格 = 原材料价格 + 工资价格 + 利润价格
        楼主这个公式不利于学术研究。楼主怎么能把“折旧”放进“利润价格”中呢?这样还怎么研究投资利润率呢?再说,实践中只有“成本价格”的说法,没有“利润价格”的说法。
    的确,利润有毛利与净利的说法,折旧可以包含在毛利之中。持这种观点的公式是:
    产品价格 = 变动成本 + 毛利 。
    但这个公式只是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不是经济学研究需要的。企业财务管理不研究企业的投资利润率是否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只研究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是否有必要继续生产。只要毛利不是负数,即便折旧不能收回,企业也应该继续生产。如果停止生产,机器虽然减少了物质磨损,却增加了精神磨损。还不如继续生产下去,挣一点是一点。
    经济学不研究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只研究行业的投资利润率。按照楼主的公式,经济学研究无法进行。作为经济学研究,马克思的公式,即便是错误的,也是允许的。而楼主混淆了企业财务管理与经济学研究需要的价格结构公式。
价值由货币单位计量,并且由配第的自然价格演变为斯密的自然价格。历史上,商品的价值共经历4代。

使用道具

报纸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2-20 11:59: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4# 吴本龙
的确,利润有毛利与净利的说法,折旧可以包含在毛利之中。持这种观点的公式是:
    产品价格 = 变动成本 + 毛利 。
    但这个公式只是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不是经济学研究需要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06771&page=1&from^^uid=1123236

你只要同意“折旧”可以包含在“毛利润”之中——我就很满意很高兴了!

使用道具

地板
巫山刘老五 发表于 2010-12-20 21:43: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与楼主商榷:

    其实——马克思《资本论》中那个著名的公式:商品价值=c+v+m(即:商品价值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公式没有丝毫错误!而是楼主理解有误!!!

  恐怕任何人都无法否认:任何劳动产品(当然包括商品),统统都是资源、过去劳动和现实劳动三结合的产物!而过去劳动与资源结合,就构成生产资料,也就是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不变资本;而现实劳动(即马克思所说的活劳动)也就是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可变资本。于是,上述公式:商品价值=c+v+m,也可以理解为:

  劳动产品的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利润

  于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分配利润!而要搞清楚这一点,就必须从理想和现实两方面入手。

  首先,马克思认为不变资本只能转移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问题在于,马克思是从理想的角度看待利润,而没有考虑不变资本在劳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为可变资本承担了风险!!!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不变资本所获取的利润看作是一种风险效益。

  其次,阁下所说的折旧费,其实就是不变资本的资本回收。因此它就是指不变资本!而不是指利润的某一部分!!!

  其实,在现实中是存在马克思所设想的分配模式的。比如,如今废除了农业税的自耕农的农业收入,就不存在剩余价值(利润)的分割问题。在他们看来,农业投入(即不变资本)的回收就没有考虑其利润问题,而全部农业收入(指扣除了不变资本后的全部收入),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如果我们把职工的基本工资看作是可变资本的回收(即劳动耗费的补偿),而把职工的奖金看作是一种利润分配的话,那么,当前就存在国家(以税收的形式)、企业(以利润的形式)和职工个人(以奖金的形式)三方面共同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现象。至于分配的比例,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