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林汉扬
4468 52

[学科前沿] 对张建平先生关于价值判断又一答以及再深化交换公式范围 [推广有奖]

11
ruiew 发表于 2017-11-26 00:07: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1-26 00:04
你用宗教来扩展马克思的东西?这是发展还是阉割?
别忘记了马克思自己对于宗教的态度——马克思是表明崇 ...
那他们的职能给谁了?每个人都是神吗?哪有这么多神!

使用道具

12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1-26 00:11:5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1-25 23:11
“全息观”有很多种,主观判断就有“以心观心,以心观身,以心观人,以心观物”之分,古人“修身、养性、 ...
你这种“以心观心”的用词,不是现代学术的方式。
前一个心,是认识主体,后一个心,是被认知的客体。
我观察研究你,我就是主体,你就是客体。
你同时在观察研究我,你是这个认知过程中的主体,我是你所认知的客体。

使用道具

13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1-26 00:19:3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1-25 23:25
9,最后结尾一段,你我几乎重合。《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当中,不仅指出交易是无用换有用、小用换大用,而且 ...
赞同你这个差异产生使用价值的观点。
=====
不好意思,我没有这个说法和观点。
我的说法就是休谟法则——不同的人对同一事实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
运动是力推动的。推动价值流的力是价值差,等价之下无交换

使用道具

14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1-26 00:46:0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1-25 23:11
“全息观”有很多种,主观判断就有“以心观心,以心观身,以心观人,以心观物”之分,古人“修身、养性、 ...
我强调的是“以心观*”这个心的多主体性,和观察内容的分类。
以心观心: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心)是什么?这是事实判断。可以通过其言论文章等来求证。而他是否应该持有这种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对我(心)来说有何用途(好还是坏),这是随着“我”的不同而不同的。例如马克思主张什么,这是事实判断,可以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文献中求证。马克思的主张好还是不好,是价值判断。有人拥马有人反马。
以心观身:一个身体是什么状态,比如身高几何,这是事实判断。观身之心可以是身体的主人,也可以是外人。你长这么高度是好是坏,是因人而异的价值判断。外人可能觉得不相干无所谓,你自己可能觉得太矮了自卑找不到女朋友,但偏偏有个女孩觉得你并不矮而疯狂追求你。
以心观物:这就更不用说了。前面的观察对象“心”“身”都是这里的“物”。物就是事实。以心观物的结果分为两个方面——事实与价值。事实是什么这是唯一的,不以观察它的心的不同而改变。但不同的心觉得这个物对其有用性是不同的。

使用道具

15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1-26 01:01:0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主帖后一段当中使用的“价值”概念,是马克思的那种归属于商品的客观价值概念,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
价值是人对物的有用性的认知与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是物的自身属性。物只有事实属性而没有价值属性。
所以,你的公式我就不再评说了。
有必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在你给出的公式当中,有甲乙两人,但依然只有一种物而不两种物。然而只有一种物是构不成交易的。另一种交易物跑哪里去了?

使用道具

16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1-26 01:12:3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不妨就着马克思的案例“20码布=1件上衣”来演示一下你的公式。

使用道具

17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1-26 01:22:2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而我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当中给出的一般交易模型是:
甲愿意以m量的A商品换取乙的n量的B商品;乙愿意以x量的B商品换取甲的y量的A商品。
甲和乙对于A、B商品各自有自己的价值(有用性)判断。
我给出了交易可能发生的最佳解释,而且是无一例外的解释所有的市场交易。现在的证券资本市场和汇市运用的也是这套交易撮合机制。

使用道具

18
三世相思2013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7-11-26 15:14: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19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1-26 16:00:2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1-26 01:12
你不妨就着马克思的案例“20码布=1件上衣”来演示一下你的公式。
主题不是有这段吗?
你再看马克思给出的案例之一是:20码布=1件上衣。这正是马克思从社会角度指出当20码布=1件上衣时,两商品等价是相对于社会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是相等的,但马先生有个前提没说,就是信息对称!这个“必要”其实也有暗示,即“必须符合需求”之意吧!他这是有理性社会管理分配的意思,但关键是人有时靠不住,难以分配完全信息,更别说一些持有管理分配权而以公行私的腐败和驻虫了。
我上面这里说的不是没有相对于整个社会角度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说社会管理层即zF难以对它信息对称,因现实中信息干扰太多使每一具体产品的劳动力和时间耗费的计量精确化,但并非不能从社会总量上统计社会总价值和单位商品的平均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我之前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计量之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劳动时间》一文回复过你的,你如想了解可在论坛看下,有许多这方面的。但那是完全信息的分析法,人类社会互联网大数据对社会总产量与需求量和劳动力与时间的统计越精准,这个价值的统计精准度就越大,20码布=1件上衣的等式并不是说现实中绝对以其背后的社会价值相等才交换,而是说社会商品交换中有趋于这两种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的势,马克思称为“价值”,亚当。斯密称其为“中心价格”,我上面的交换公式范围则指交换双方可接受的范围边际,这是社会宏观角度不属于你的因人因时而异的主观价值,你当然不好理解了。

使用道具

20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1-26 16:00:2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重复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5 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