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ineseginger
1133 0

[财经时事] 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速可达8.5%-9% [推广有奖]

  • 1关注
  • 68粉丝

贵宾

崂山道士

学术权威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1310090 个
通用积分
17720.3099
学术水平
402 点
热心指数
627 点
信用等级
328 点
经验
20512 点
帖子
2237
精华
1
在线时间
40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23-3-27

特级荣誉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中原在论坛发言中称,尽管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于10%,但是仍然会高达8-9%,他说对于“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的预测表明,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可达8.5%-9%之间。卢中原表示,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内需拉动,而非依赖外需。从统计数字来看,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只是在2005-2007年这三年净出口的贡献稍微大一些,但也仅为2.2%-2.7%,而这三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如果把净出口的贡献减掉,剩下8-9%的贡献都来源于投资、消费两个个内需。
他指出中国如果能够保持投资、消费的增长,净出口出现下降并不可怕,中国可以依靠投资消费两大内需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他说“两大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贡献,没有这两大内需保8%根本不可能”。卢中原解释说决定中国内需市场巨大,主要源于两个个方面。第一,投资需求来源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需要大规模的投资。第二,中国的消费将面临新一轮升级,正由初步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消费升级阶段,将带动消费市场的发展。
以下是发言实录:
卢中原:谢谢会议主办方邀请我来做一个简短的发言。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走出去与引进来”围绕着这样一个论坛谈一谈中国内需、外需如何进一步平衡,如何协调的发展。
第一个观点,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内需拉动的,而不是依赖外需。从统计数字来看投资、消费、净出口,三架马车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只是在05-07年这三年净出口的贡献稍微大一些,也不过是2.2-2.7%,而这三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2007年高达12%,这样一算我们把净出口的贡献减掉,剩下8-9%的贡献都来源于投资、消费量个内需,而且05-07年这三年消费和投资的贡献几乎是一样的,都是四个百分点以上,07、05年两年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略大于投资。你们可以认真查一查中国统计年鉴,关于01-07年三架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2001年中国刚刚从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当中逐渐的回暖,当年经济增长8.3%,其中消费的贡献4.1%,投资的贡献4.2%,净出口贡献为零。
2002-2004年三年净出口的贡献只有0.1-0.7%,由此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当年经济增长的拉动,三架马车当中主要是靠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投资明显大于消费贡献的主要是在03、04年这两年出现的,除了这两年以外其他年份消费、投资两大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平衡,而且是占绝大部分。
我们如果能够保持投资、消费两个贡献相差不多,以这两个为主,净出口的贡献有一些更好,如果没有也不怕,我们可以依靠投资消费两大内需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以今年上半年和1-3季度数字为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1%,其中投资的贡献6.2%,消费的贡献3.8%,加起来就10%了。因为净出口的贡献是负2.9%,从这10%当中减去2.9%剩下7.1%,就是1-2季度中国经济累计增长速度。也就是说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的外需受到严重打击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7.1%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我们的投资、消费两大内需拉动的,这时候净出口的贡献是负的了。
今年上半年我们看到投资的贡献明显大于消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应对危机的情况下投资见效最快,力度最大,作用最直接,而且这些年来中国的投资增长出现了一个波动,受到外部金融危机影响也比较明显,2008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6%,而同期我们的实际消费增幅,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外,实际上是稳中有升,保持14-15%增长速度,没有出现实际增幅回落。这时候就要对症下药,刺激经济保持增长或者回暖,我们主要放在刺激投资上。
大家知道消费是个人和家庭决策,靠政府的强力刺激是没有直接作用的,这要比较迂回的间接的起作用。今年的1-9月份我们的消费实际增长速度达到17%,这是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以后的数字。这比经济增长速度7.7%高了9.3%,因此1-9月份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的提高了,比一、二季度贡献要略有提高。实际上在二季度的时候,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增速是16%,对上半年经济增长贡献3.8%,一到三季度累计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4%,这个时候投资贡献仍然略大于消费,这也仍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前面已经讲到在这样困难的时期,我们主要是靠投资对症下药,能够把投资明显回落态势扭转过来,让它能够回升,同时保持消费近几年来一直稳中有升的态势,中国经济两大内需就可以托起我们的经济增长。
1-9月份中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是负数,因为1-9月份中国出口累计绝对下降15%,也就是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衰退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现在看靠净出口已经指不上了。因为我们必须扩大内需,我们两大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贡献,没有这两大内需保8%根本不可能。中国经济有深厚的巨大的需求强力,主要来源于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需求来源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需要大规模的投资。我们的工业化现在正好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阶段,这时候无疑需要大量的投资。产业结构也正在调整,大家知道第三次产业占的比重比较低,我们希望第三次产业占的比重明显提高,但是我们发现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将伴随着投资占GDP比重的明显提升,也就是说第三产业在中国比重的提升将带来投资率的提升,这是有数字证明的。我们发现这些年投资率的上升是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同步的,这和人们一般以为的服务业,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投资率会下降,因为投资似乎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比重大。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发现第三产业当中恰恰是包括了铁路、公路、机场、港口,这样的基础设施,国际统计上都用第三产业,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城市化加速,工业化加速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大规模的投资,这是一个客观的阶段必然性,不是我们人为的,我们说中国就是要过于倾向于投资,忽略消费,主观上并不是这样的。
现在中国城市化水平仅有26%,我们现在达到三千美元人均GDP水平,我们城市化水平只有八年前中低国家的水平。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一个是以美国高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拉动,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根据世界经验城市化到什么程度能够基本稳定呢?大约是在7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现在还有20%的差距,如果一年增加一个点,我们就会有20多年城市化拉动中国经济内需,就是投资内需求。农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绝对不亚于城市居民和非农产业。因此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将带来中国投资需求的巨大的迸发,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85%了,他们有没有靠城市化加速来刺激投资需求呢?有这种潜力吗?我认为没有了,因为他们已经到了成熟阶段,他们是比较稳定的。他们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比如说发达国家在找绿色经济,新能源,低碳经济等等新的增长点。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找自己的增长点,我们中国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发展阶段,我们加速工业化传统工业的改造,促进我们城市化把大量农民转到城市,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是我们投资巨大的需求来源,是客观的,我们这个历史任务不完成,我们投资率下不来,不能拿中国现在投资率和国际上后工业化的国家,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简单类比,这样类比就忽略了几百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的历史补课任务。
中国的消费需求潜力同样的巨大,因为中国的老百姓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由温饱阶段到初步小康,再由初步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消费升级阶段。温饱阶段主要的消费热点是满足基本生存,主要是吃的。到了小康初步阶段,我们就开始改善吃、穿、用,到了初步小康已经基本达到了,我们要奔全面小康,就是到2020年中国要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这时候老百姓消费升级的热点是什么呢?买家庭轿车,买住房,买手机,当互联网用户。因此我们看到中国这一轮消费升级当中,消费热点已经上升到居住条件的改善,出行条件的改善,交往条件的改善。因此我们才能理解中国人均GDP水平只有三千美元,但是我们的互联网用户仅次于美国是全世界第二,我们手机拥有量是全世界第一,怎么解释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发展不平衡,也体现了中国城乡居民到了全面小康的消费升级阶段,消费热点已经从吃、穿、用的改善,从满足基本生存到改善生存质量、改善生活环境,这样的需求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以往不可比拟的。也就是说过去我们靠改善基本生存条件的拉动轻工业,农业、纺织业,最多拉动一些家用电器。但是现在买房子,买车,买手机,当互联网用户拉动的将是住宅、建材、装修,钢铁、机械加工,橡胶、化工,城市规划,农家乐旅游,汽车美容业等等。我们发现汽车和住房是这一轮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强劲的支撑动力,大家知道短期的经济增长是靠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中长期经济增长就是靠结构变动,由消费结构升级拉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我们的制度创新。
因此我在许多论坛上讲不要担心中国的外需大幅度下降,靠我们两大内需可以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因为我们有这样巨大的潜力,这是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最困难的时候我反复强调的,到现在我已经不太讲这个了,因为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回暖,这靠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靠政府刺激政策,同时也靠我们巨大投资消费,两大内需潜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潜力我们靠强力的投资刺激也刺激不起来。当然我们没有说到体制,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活力,就是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非常活跃,因此我们的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巨大需求可以拉出各种各样产品供给来。就像魔法一样从地下呼唤出巨大生产力,这是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制度创新,支撑中国中长期增长的巨大的制度依托。
因此我说相信中国吧!这样强劲的两大内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保持较快的增长,尽管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于10%,但是仍然会高达8-9%,“十二五”期间很多预测表明平均增长速度可以达到8.5-9%之间,未来的五年世界经济是什么样的呢?低速增长期,至少在最近两三年大多数预测都认为世界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因此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世界经济仍然低速增长,我们仍然对外部环境,外部需求,外部订单难以寄于更多希望,我们要着力扩大中国两大内需,我们希望投资和消费量大内需更为平和一些,像05-07年这几年两大内需贡献非常将近,消费贡献甚至还大于投资贡献,我们应该保持这样一种状态。
出口、外需要不要争取了呢?这是第二个观点,中国到什么时候也不能放弃外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主动参与全球化,推进全球化,我们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是多维度的对外开放。最现实的就是今年的上半年,我们对美国的出口没有下降,虽然我们的全球出口下降了20%多,但是对美出口没有下降,甚至还稳中有升,这说明什么呢?外需是不能全部被替代的,美国的老百姓尽管受到了危机的冲击,但是他们也要消费,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来源于中国的订单。因此我们说外需贡献仍然不可小视,而且我们中国还处在大量的农民要转到城市和非农产业来,出口加工贸易是最重要的一个就业门路或者说重要的门路之一,如果我们把外需都放弃了,原有的阵地失守了甚至简单的压出口,我们就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大量的农民往那儿转移,中西部密集省份和劳动力密集省份他们比较优势怎么样发挥,因此我们说仍然要坚定不移的重视外需,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稳住外需,把国际竞争力和海外市场守住,一旦条件好转努力的扩大市场份额。这会不会有人攻击我们说你们依赖出口,我们并没有过渡依赖出口,前面讲了那么多,中国并没有依赖出口,但是我们并不能放弃出口,我们平衡国内贸易顺差靠什么呢?就是今年今天论坛的主题靠引进来和走出去,我们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我们在海外设厂减少从中国的生产出口,减少和外部世界的贸易摩擦,走出去。引进来,我们扩大进口,减少我们的出口顺差,而不是简单的压出口,这是对外需要有这样基本的立场,不能够把我们的阵地简单的放弃,不能够把几十年培养的国际竞争力任其自生自灭。
第三个观点,我们还要注重提升我们的出口增长方式,把现在不计资源环境代价,对劳动力成本压的比较低,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落实不够好,这些方面我们还要冷静的加以分析、处理,解决这方面的弱项,使中国的出口能够逐步的提升档次,但是我想这里也不必要求太高,因为中国发展阶段就是大量的劳动力要找饭吃。因此我们希望中国提升我们的国际分工地位,但是这样一种要素、禀赋导致了我们很难都去占领国际高端,因此我们要客观的把握我们的要素、禀赋优势,继续当好世界制造中心,同时提升我们的加工水平,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提升我们的技术含量,不能提升的仍然要发展适当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要对他们加强社会责任要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劳工成本可以还原到比较正常,这需要我们调整相关的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增速 十二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

泉引九带清冽水  月照山海长动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6 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