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三李四
10204 62

谨以此笑话献给发改委 [推广有奖]

21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11-24 23:30: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09-11-24 22:48
是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减少,是会导致价格上升的,但这个其他条件不变,只是一种理论假设。现实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怎么会减少呢?正如价格一定是其他条件变化才导致其变化一样,其他条件变,供给才可能会变化的,这个其他条件不变,在逻辑上,在理论上与供给减少,不能同时成立的。

另外,价格上升导致的结果是供给量增加,而非供给量减少,张三兄能否举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下什么因素导致供给减少,供给减少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情况呢。
蓝田兄,是这样的:“其他条件不变,供给怎么会减少呢”云云,是指“相对价格”,或者价格理论分析的手段;而在总供给层面,供给并不取决于价格,而是要素的数量和技术条件(由“总”生产函数来表达)所决定的,换句话说,“长期”或者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平行于价格轴的一条线。

以上参见AS-AD分析。

具体的案例,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七十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对石油的限产措施对当时的滞涨是有影响的。当然,众所周知,绝对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案例在现实中只怕找不到。比较静态分析,只是一种抽象。
http://bbs.cenet.org.cn/list.asp?boardid=92521

使用道具

22
weilmq999 发表于 2009-11-25 15:09: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通货膨胀是多方面,多阶段,多维度的。市场经济不可能完全放任自由,这样将得不偿失,还会带来动荡和战争。

使用道具

23
昏昏昭昭 发表于 2009-11-25 16:02: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持啊

使用道具

24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09-11-25 18:34: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长期、短期之分,我认为是种误导的分法,把选择行为统一对为收益与成本的反应就可以了嘛。短期,也不是所有的生产要素不能变,而是要让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变,成本太高,仍是一种对成本收益的反应,长期,同样如此。马歇尔把生产过程与生产成本分为短期与长期,我认为是对不熟悉世事,不了解真实世界具体成本与收益约束的一种借口而已。

把价格作为一种收益或者成本,生产与消费,或者供给与需求量肯定受其影响的,而且,价格与供给与需求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我是同意liyg的看法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是由货币引起的,而不是供给引起的,供给并非独立变量,并不能想抽像让其变就可以变的,而且,现实中,很少有供给作为自变量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事实的。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1266448693

使用道具

25
cug1015 发表于 2009-11-25 20:44: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哈哈哈哈哈

使用道具

26
消影 发表于 2009-11-25 20:47: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强!什么叫才华?才华就是骂人一点都不带脏字!还特文艺!我以为世界上没拥有这种才华的人,没想到啊!原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纠结妞~~·~~

使用道具

27
szxczwh 发表于 2009-11-25 21:47: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形象,很可笑!!

使用道具

28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11-26 00:07: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09-11-25 18:34
长期、短期之分,我认为是种误导的分法,把选择行为统一对为收益与成本的反应就可以了嘛。短期,也不是所有的生产要素不能变,而是要让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变,成本太高,仍是一种对成本收益的反应,长期,同样如此。马歇尔把生产过程与生产成本分为短期与长期,我认为是对不熟悉世事,不了解真实世界具体成本与收益约束的一种借口而已。

把价格作为一种收益或者成本,生产与消费,或者供给与需求量肯定受其影响的,而且,价格与供给与需求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我是同意liyg的看法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是由货币引起的,而不是供给引起的,供给并非独立变量,并不能想抽像让其变就可以变的,而且,现实中,很少有供给作为自变量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事实的。
蓝田兄,总供给层面的分析,只怕与马歇尔无涉,这是凯恩斯之后才有的东西;宏观经济学含义下的“长期”,也并不是马歇尔意义下的“长期”,而是指“价格弹性”的长期,相对于粘性价格的短期而言。

这个意思是说:物价的普遍上涨,在相对价格可以自由充分调整的长期,是不至于影响到产出的,也不会影响到总供给的。总供给AS由另外一些实物层面的东西决定,与价格水平无关。

我必须要强调指出一下,宏观经济学层面的“总供给”,并不是微观经济学层面的“供给”。我觉得您说的跟我讲的似乎完全是两回事。价格理论并不是分析通货膨胀的合适工具,在这里,我们需要的是货币理论。

而总供给作为一个完全由实物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当然完全独立于“总需求”或者“价格水平”。仅仅依靠“总需求”或者特定的货币(价格)政策来改变持续社会的总供给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

鉴于您对真实案例的要求,我可以再提一个:1959---1961年的中国,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乎所有的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生产均大幅减少。于是社会上除了配给之外的商品价格(黑市)出现非常大幅度的上涨。而同时期,货币并无显著增长。

我个人看法,有两回事情我们不知道是否可以达成共识?第一:“一般物价水平”在感官上和在抽象上,是有这回事情的,尽管难以确切定义;第二:货币是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主要因素,但恐怕不是唯一因素。
http://bbs.cenet.org.cn/list.asp?boardid=92521

使用道具

29
凌子墨 发表于 2009-11-26 10:04: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几位版主的分析很精彩,但围绕长期来作分析似乎不妥。

笑话的意思应该指的是:短期内,供给水平或向上倾斜的情况下(蓝田版应该认可这一点),油、水、电的提价只是供给线的向上平移,在需求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导致的结果自然是价格上升、均衡产出减少(张三版用MV=PY得出的是同样的结论:货币供给不变,流通速度按经验值为不变常数,价格和均衡产生反向运动)。
至于长期,供给取决于资源及利用效率。若需求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价格和均衡产生自然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刚仔版主的分析:通货膨胀只是货币现象)。但对中国情况存在两点不适用:一、油水电供给垄断,垄断企业的供给考虑怕不是社会资源的最优利用,长期供给线会不会内移是个问题;二、前有四万亿投资,需求肯定能够维持这种价格上涨。
说到底,发改委的涨价不过是某些利益集团利用垄断势力在四万亿中分一杯羹。四万亿投下去,需求带动通涨是迟早的事情,这种趁火打劫式的争夺财富,只会加速通涨预期的形成。剩下的不能分析了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张小娴

使用道具

30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1-26 11:12: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通货膨胀本身从定义开始,就是一个货币现象。还没有人能够创造一个非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