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铁匠Smith
5461 2

[股票] 铁匠Smith---深市五位数股东代码证股民的简历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小学生

1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10 个
通用积分
0.0001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93 点
帖子
3
精华
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3-7
最后登录
2018-3-14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深市五位数股东代码证股民的简历”此贴于:2006-12-11 发与天涯论坛 ,一直更至2016-12-15。因后来广告太多以及天涯的回帖审核机制,回贴不畅有,很长段时间没上来了,上来后发现任然有不少朋友任然惦记着老铁匠,这些天有空把之前帖子整理成文档,希望能有更多人能阅读到,对更多的人有帮助!我本来也不是那么高尚的人。写这个贴子的本意就是想把自己投机股市这些年的经历做个回顾总结,如果分享的东西对大家有所帮助,也算是种缘分,本意是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了! 666.jpg

92年办的股东代码卡。
  开始炒股的股票还是有形的(现在还有一点,收藏品了),没有托管。500股一手,钱还不够买一手的,只能和朋友合作买上一手。
  第一次股市扩容的时候,也有人排队的,但是排的人很少。那是周日,我正好要出差,去广州坐飞机(当时深圳机场还没开通),早上去坐民航班机的时候,看到稀稀拉拉二三十个人在排队,心想这回错过赚钱的机会了。要是当时知道我错过了怎样的一个赚钱机会,我就会立马辞职去排队了。这次才是真正的赚钱机会,远比广为人知的两年后的那一次厉害得多。
  
  头两年炒股就是跟着起哄,本小利微,只是觉得这玩意儿赚钱挺容易的,根本没啥风险意识。

94年开电话委托的时候,证券部给了我一张印着深沪两市股票代码的A4大小的一张纸,正面是深市的,背面是沪市的,当时整个市场加起来也就二百多股票吧。不像现在看着都晕。94年被套的时候,我是把所有的钱都投进股市了,一共将近十万块,包括炒股赚的,更多是口里夺食攒的。想来现在这个时候,也有无数的新股民把所有的钱都去买股票或者是买基金了。当时我的平均进价是16块4。接下来的近两年就是最黑暗的日子,深综指都破了100点。95年的时候,再没看过股票。什么是被套?这时候才知道。“提篮子”的美好时光遥远得一点都不真实。96年的好时光终于到来了。这时候,我错过了成为百万富翁的第一次机会。我在6块3的时候把深发展全出了(96年未除权的价格!),那时候大约是四五月份。当时我特别高兴,因为解套了,还拿回了点利息。为了庆祝解套,我请几个朋友吃了次饭。当然,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这顿只花了百多元的饭实际的含金量有多高。

一些年代中我记忆深刻的股市事件:

 96年社论。

96年我幸运地躲过了人民日报社论引发的大跌。是我炒股赚钱的一年。全年赚了12万8。那是多少钱呀!就跟小品里讲的:“我王老汉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呀!”。当然,要是认真起来说,我不但放弃了成为百万款儿的第一次机会,而且,一年后回头看,我在96年上半年买的任何一只股票如果是满仓买入放到97年的话,都会比自己费那么大劲炒一年要强。

97年给伟人送行

97年2月19日晚小平同志逝世。

   对股市的影响是:18日消息灵通的先知先觉者们几乎把股市砸到跌停板,19日反弹了一些。

当时我是满仓。20日一早和几个同事聊天,分析后市会如何走,七嘴八舌之下,达成的共识是:股市问题不大。理由很简单,如果股市不跌停,岂不是不把小平同志当回事?但是如果一路跌下去,那又不是显得股民们对新核心一点信心都没有?我们的估计是,几天之内就会站稳涨回来。

一地鸡毛的1998

我在1998年的股市交割单打印出来有厚厚的一叠,比哪一年的都多。猛一看吓一跳,以为自己在这一年炒了多少只股票。细细一看,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交易记录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申购新股和新基金的记录。这一年里我只要账上有钱,就不放过任何一只新股。但这番努力,却应了我们老家的一句俗话:今年的鸟儿不会在去年的旧窝里。打了一年的新股,收益还不及97年的一只小天鹅。

99年519行情

99年的519行情,给众多老股民留下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这是一波典型的政策市行情,来得凶猛,却也结束得迅速,从五月十九日启动开始,到六月三十日见顶,指数涨了差不多百分之七十。今年一年的指数涨了百分之百,人人叫大牛市;可是519行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指数涨百分之七十,这才叫超级人造大牛市呢。

插上一句:到今天为止,我今年的利润率是150%,挺开心的,所以在这儿写简历。

一些我股市中的感悟:

股市中的感悟之一---认清自己的角色:是投机者还是投资者

股市如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角色,当不了主角,起码也是一个群众演员吧。入市之初,就应该想清楚,自己到底扮演的哪一类角色,搞错了,就一定演不好。我在股市的前十年,从来就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个投机分子,我关心的是如何炒作股票赚取差价。因为我如果是个投资者的话,我应该关心这个公司在二十年以后是否存在,是否会稳定发展,每年的现金分红是否比银行强。我关心过吗?有人关心过吗?甚至于上市公司自己关心过吗?这个股市大多数都是投机分子,关心的都是如何从别人口袋里抢钱。投机分子就要有投机分子的自觉,重要的是要随时准备好一双跑鞋,不要想着跑赢大市,跑得比别的投机分子快就行了。股市里投机分子的正确理念就是没有理念、只有博奕,以变应变者恒胜。

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个根本就是:不亏比赚钱更重要。市场总是周期性的,个股的表现也是周期性的,所谓10年以上的大牛市还只在人们的理想中,反而司空见惯的是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如果同意这点,那么就应该相信上升和下跌的概率基本相等,可是下跌和上升的后果却又完全不同。比方说,十万元的资金,上涨50%是十五万,可是下跌50%后是五万。从五万涨回十万需要涨100%,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就算有这样的机会给你,你也只不过平本,但是如果你在前一次下跌中逃过了的话,哪怕当时你没有赚到钱,涨上一倍你已经有二十万了。为什么牛市中总是见到新股民赚钱?那是因为他们比老股民少经历了一次下跌。上一次牛市中的当时的新股民,也曾经像如今的新股民一样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只不过他们后来经历了一把熊市成为了老股民,在新的牛市中还在等着解套呢。

连自己的成功经验都不要相信

如果连自己都不信,就更不会信股神了。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故事,就是关于投资顾问使用EMAIL或者是短信发展客户的故事:最终成为投资顾问客户的人,总是那些连续收到极准确的预测行情或是个股走势的人,他们因此就信了。其实他们不知道,投资顾问每次都把完全相反的预测结果发给同样多的人,而下次,他们只给收到正确结果的那一半人发新的信息,如此多次,总有一批人收到的信息每次都是对的。其实把这个案例引申一下,在由几千万股民构成的人海里,其实是什么样的人和事都有可能出现的,哪怕是概率极小事件。所以,你看到几个年收益率达到百分之几百,赚了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的人一点都不奇怪,甚至这个人就可能是你自己。这样的人很厉害吗?厉害,但完全也可能只是运气罢了,而不是因为他独特的理论或者操作方法。前些年曾经有几个经济学家,号称发现了完全可以指导对冲基金赚钱的公式(运用了极为高深的数学工具),而且他们的理论经过了市场多年的检验。所以,最后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结果呢?现在他们是经济学界的笑料。所以证券市场没有铁律,没有绝对的权威,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连自己都怀疑,可以多一点成功的机会

我的股市感悟之二——设计打新股抽签方案

昨天晚上我很开心,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打新股,中了两签了广深铁路,不枉我专门出了一部分股票,还动了点小心思的一番功夫。我一向是两个户抽签。对于两个户以上抽签的人,其实中签率是可调的,比如,可以调高同时中两只签的概率。可惜上帝是公平的,它让你在有可能多中两只签的同时,也会让你冒一只都不中的风险。真是富贵险中求呀。还是举例说明吧,简单点的例子,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有心人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 假如有两个户,一共有抽140个签的钱,中签率是百分之一。如何分配最为有利呢?如果集中在一个户中抽签,60%可能中一个签,中两个签的概率是40%;如果一个户中放90个签,另一个中放50个签,这时候,中两个签的概率增加到45%,中一个签的概率是50%,但是,此时一个签都不中的概率出现了,有5%; 如果两个户中各放70签,这时候,中两个签的概率增加到49%,中一个签的概率是42%,同时一个签都不中的概率会增加到9%;我喜欢增加中两只签的概率,但我认为一个签都不中的概率应该控制在5%以下。这次广深的方案,我就是把一个都不中的概率控制在5%以下,但把中两个签的概率提高到50%以上。当然,如果抽签的次数相当多,根据概率理论,你如何设计方案都是没有用的,总的概率会是一样。但是,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接近无限次抽签,而且每次抽签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我觉得合理设计最符合自己愿望的方案还是有意义的。反正,也许是运气(概率本来就是运气的科学表达),之前多年我用自己优化的方案经常得手。因为一签不中的概率很小(不大于5%),我还从来没碰上过。以上的运算过程没有写出来。对于受过理工科教育的朋友,应该是很简单的事吧?其实一般人不需要动这份脑筋的,老老实实放在一个户里抽吧。我喜欢玩这把戏,纯属于个人恶趣味。也许,网上也有同好,没准的事。

我的股市感悟之三——乱侃股市中的大中小散户

为什么小散户好赚钱

  手里几千几万资金的小散户,其实收益率容易做得很高。我收益率最高的就是这个阶段。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A、本钱小,钱来得也不容易,也不可能买很多品种(往往只有一两只),因此上选股的时候分份外小心,跟相亲似的;成交了,也天天看着想着,比对自己的老婆老公还上心。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股票,不说赚大钱,起码亏是不容易的。B、一笔就可以进出,用不着设计些个常常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的建仓出货方案,容易把握到最佳时机。C、 散户买了卖了,在分时图上往往连痕迹都没有。虽然现在不流行传统的坐庄方法了,但谁敢说市场里的庄家绝迹了?大资金做事比我们认真多了。说两件我知道的真实的事。一是某年某月某日某庄,动手之前把市场里所有持有100手以上某股的账户全部调查了一遍;二是有回有个朋友听到消息进货,别人交待它的原则就是一笔不能超过20手,而且不要是整数进。虽说庄家有钱,但地主家也不容易不是?他们只会更小心,狐疑,这词又用一次,完全有可能因为某个二楞子大中户自主判断决策的大笔进出,引起了庄家的过度反应。

为什么中户容易被洗白?

手里有了几十万,算中户了吧?这时候是最容易亏钱的。我自己也好,朋友也好,在这个阶段吃的亏最多。原因我看也是三点。   A、这钱不管是是在股市里赚的还是别的地方来的,能有几十万的人都是有点本事的人,因此最不少的就是自信心,自信过头就容易自负,自负了就要犯错误,犯了错误就要交学费。   B、几十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散户那么灵活了,也不太敢只赌一只了,买的股多了,看不过来了,时机错过了,钱就少了。   C、草原上狼最喜欢吃的是兔子,好抓也有肉;田鼠多但没有肉,黄羊肉多太狡猾。中户们就可以享受所谓一对一的专业理财服务了,可以听到很多的消息,这消息一般还都是有点价值的。可是券商们凭什么对人这么好呀?说单纯点是希望你多交多贡献点手续费,说复杂点需要大家给他们的大金主抬轿子打掩护。

大户们都到哪儿去了?

我真不知道现在券商的标准多少钱算大户,希望有朋友跟贴告诉我一下。我倒是认识些个有钱人,真是忙呀,哪有时间天天呆在股市。不算他们的生意,就讲理财,股票、基金、收藏、期货、外汇、保险一大堆花样,哪一样都要花点精力。关键的是,这时候钱可以自己生钱了,有大把人围着他们转,希望给自己一个委托理财的机会。希望看贴的朋友在不久的将来都有这么一天。后面那几年,2001年前后,股市有多黑估计不用我多说,这黑是化都化不开,能让我这样一个奋战十年而且赚了不少钱的老股民退出江湖,那原因就只有一条:实在没法混下去了。金盆洗手,回头是岸,我是真的彻底跟股市断绝关系了。我的很多朋友,包括在证券界混的,也陆续离开了这个伤心人成堆的市场。还是有很多股民不信这个邪继续奋战。常言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我老婆就是这样的人。说起她,其实炒股挺有天份的,很早开始就习惯自己分析炒股,很少听消息。她是如何分析的,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因为我们俩的习惯是炒股各管各的,要是一方不主动说的话,另一方不会主动问。为什么这样?看看现在股市bbs上就行了,100个人有101种以上的观点,两口子意见要是不统一,还不得一天到晚吵架呀。也许我的存在影响了她的发挥,没准她的天份没充分表现出来也不一定。在很早的时候,她一个户我一个户,由于我的表现比较好,最后一商量我就共管两个户了。考虑到行情好的时候股民都有瘾的实际情况,会在她名下的户里指定一小部分资金由她操作。这样实在也很麻烦,97年的时候利用岳母的身份证在联合证券开了个户,这下有三个户就方便多了。当然,她操作的钱少,最多也不过几万块钱,不影响大局,志在参与。别说,LP在A股上还真没吃过大亏,水平还是不错的。今年她九月二十几号才入市,5万元的资金,到今天收益也有百分之三十几了(刚问的),这个战绩我觉得已经非常不错了。

2001年我退出股市以后,股市里的钱大部分转了出来留作它用。剩的钱已经不多了,后来她说要继续炒,我说反正也没多少钱,你就炒吧,有空把你那个户里的维维股份给卖了,这样钱还多点。按她的性格,当然是舍不得,结果最后还是由我自己在今年处理掉。熊市几年里她陆陆续续炒A股,居然没有亏,有时还赚一点点,真是让人佩服,也许她的经历写出来更有意义,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她是如何做的。她有个最大的毛病,估计也是很多股民的通病:套牢以后就地卧倒一动不动。这个毛病她多次犯,最后终于在B股上吃了次大亏。好象是2004年初吧,开放了国内居民炒B股,B股马上疯涨。家里正好有三万港币,老婆在第二天就开了户,奋战在B股战场。中间的过程我不知道,反正有天她告诉我她被套牢了,不做了。我在去年底重出江湖的时候才发现,她买的ST中鲁跌得不成人,账户中全部市值加资金只剩下一万二千多港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股票 股票技巧 老股民经验 股票经验 股票战法

QQ截图20180307141617.jpg (27.73 KB)

QQ截图20180307141617.jpg

沙发
铁匠Smith 发表于 2018-3-7 17:49: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的股市感悟之四——有趣的对比

战略与战术

在股市中,所谓战略就是炒股的思路,比如何时当入市、何时当退出、在当前阶段应该做哪一类的品种,这都是战略性的问题;战术则是选择个股的方法、决定买点和卖点的时机、仓位的控制和持股权重的分配等,一切技巧性的问题都属于战术性问题。战略的层面一定重于战术的层面,十次战术的成功往往抵不住一次的战略失败,战略决定你赚不赚钱,战术决定你赚多还是赚少。很少有战略和战术俱佳的人,这样的人可以成为传奇般的高手,我没有遇见过;战略与战术中有一方面强大的人,在市场上往往可以取得骄人的战绩,遇到这样的人当以师礼待之;两者都一般的人,其表现往往和大市相差不远;市场上最多的是战略与战术皆差却不知自省的人。 战略的功夫应该下在股市之外,战术的锻炼只能在市场之内。两者都需要勤奋,还有积累。

长线与短线

长线与短线无所谓优劣,都有人从中赚了大钱,同样有人损失惨重。牛市利于长线,平衡市利于短线,熊市什么线都容易是死线。不擅于长线的,会声称自己爱做短线;拙于短线的,会强调自己做的是长线。我两者都稀松,所以对朋友们说我喜欢中线。不管做的是什么线,在股市里都要具备一根敏感而坚强的神经线。   

壁虎和蜘蛛

房间里有两种吃蚊子的动物:一种是壁虎,一种是蜘蛛。壁虎依靠的是自己的技巧,一只蚊子一只蚊子地抓,有多少看自己的本事,没准儿也会饿死;蜘蛛依靠的是概率,网越大,收获就越多,但结网的蜘蛛多了也分不到几个蚊子。夏天里壁虎和蜘蛛都多,冬天里就少多了。蚊子就是我们在股市里的利润,炒股的股民是壁虎,打新股的股民是蜘蛛。牛市里两种人都多,熊市里人就少多了。

我的股市感悟之五——“学术”乱谈

股市不适用的“木桶原理”

都知道“木桶原理”,一只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在股市里,每个人赚钱的本事却往往取决于你最长的那块板子。样样都平均的人只能随大流。资金量大?时间比别人多?大局观好?看盘厉害?心理素质好?分析能力强?消息灵通?更用功?独门暗器?股市里是人与人的竞争,你总得有一门比大多数人强才有可能出头吧。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特长并擅于运用它,是股市赚钱的必要条件。话说回来,木桶原理不适用,不等于基本功上不下功夫。在基本功上不能有缺门,样样都要知道一些。有缺门的人是要吃亏的。

中国股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文化程度

结论是高中毕业,而且要是合格的高中毕业。高中生大约学过这么些主要课程吧:语文、外语、数理化、史地、政治生物。我发现高中课程就是为了方便我们炒股开的,对找工作倒是没什么用。这些课程哪一门都重要,尤其是当初我们不太重视的所谓副科。没有高中的基础,我们基本没办法看懂和分析我们炒股所需的资料。还别不服,随便出几个刚想到的题,为难一下大家。1、纤维乙醇和粮食乙醇有何区别?我国政府对此的政策如何?与美国政府的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哪一个的技术含量高?2、什么是火电的超临界机组?为什么它的效率较高? 3、澳洲今年的粮食为何减产?4、煤变油是新技术吗?谁开始大规模应用的?它的原理如何?5、什么是燃机电厂?国家对它的政策如何?优点呢?以上是随机想到的与今年大家关注的能源粮食热点相关的几个问题,因为与我的专业背景毫无关系,为避免贻笑大方,就不给出答案了。一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应该是能找出答案并能理解其内涵的。如果做不到,我们就很容易被很多“概念”所骗。不精通大学数学就不要在技术分析上费太多力气, 因为永远也没办法知其所以然。市里所有预测工具的建立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而建立这样的数学模型中等数学是无法应付的,需要很多高等数学的推导运算。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算法模型,哪怕就是理解它,这种事的难度其实超出很多人的想像。我也算是理工科大学出来的,可要我搞清楚股市里技术分析各种指标的精确内涵,我是没这个本事,算我对不起大学数学老师了。 所以我在技术上从来一般。只知道概念和大概就行了。要深入进去就要精确定量分析,要定量分析就要好的大学数学功底。有这功夫,还不如发挥我中学数学的底子去好好看年报,看财务报表来得实在。我听说过的技术高手都有一套秘而不宣的独门工具,但没听说谁是只有中学数学底子的。

我的股市感悟之六——也说技巧

长短结合

呆在股市里,真正经历大牛和大熊的时候其实有限。单边牛市可遇不可求,熊到家了不跑是傻瓜。大多数时间是平衡市或者震荡市。这个时候单纯的长线或者短线都很难赚到钱,安全的做法是长短结合。其实这种做法和以前很多庄家的坐庄方法是很像的。长庄不会只捞一把就走,会反复利用一切机会做一只股票,同时任何时候都不会空仓。在高抛低吸的过程中不降低成本,到最后手里的股票全是利润了。我的方法是选一个基本面和增长性都适合做长线的品种,尽可能低成本地进货。在自己认为的高点出一部分,但如果判断错误也不追高补回,大不了一路高一路出,就当分批出货算了;回调到低位的时候补回,补也只补一部分,一路低一路补,把出货的钱补完为止。这时候如果还跌,就当套牢算了,千万不要再加资金以图摊低成本。 我说的是一种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方法,但不是利润最大化的方法。确实可以设计更精细化的方案,但如果不是职业股民,我觉得没必要,靠每天多收获一条蚊子腿的办法赚钱,太累。

只有量不骗人

所有的指标和图形其实都有可能被误导。骗线是职业操盘手的基本功。 但是现在的时代,靠做出成交量来骗人越来越难了,一方面是现在的股票盘子大市场中的钱也多了,另一方面监管对倒的手段也多了,处罚也严了,信息透明度和及时性也高多了。所以,看图的时候成交量是基本可信的,大资金的进出很难瞒住人。有心的人可以注意一下,最近些天很多股票在量上有异动,用脚趾头都可以算出基金进货的品种及成本。喜欢短线的朋友可以试一下。抽完广深铁路以后,一时手痒,也动了几只这样的股票。不贪的话,24小时之内有几个百分点的利润不难。

割还是不割永远是难题

套住了,割还是不割?这个是难题。说实在话我被套的次数少,套住以后割肉有经验也有教训,没办法总结一个一般性的操作思路,勉强说的话会误导大家。这里要指出的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状态:小心冷水冻青蛙。其实被套住了和被套牢了区别是很大的。一般是开始被套住,然后被套牢,最后套死。真正被连续几个跌停板套死的人还是很少的,所以大多数被套牢或者套死的人,其实都有解脱的机会,只是被错过了。开始被套住人的心理上反应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最容易做出割肉出局的决定;但怕的是时间一长,尤其是连续的阴跌,搞得人麻木了,损失多了也是产生放弃的心理,这样会越套越深,不可收拾。跟温水煮青蛙相反,这相当于冷水冻青蛙,开始的温度并不太低,但到最后把你冻成冰块。还有一种就是热衷短线的次新手,喜欢玩的自我凌迟游戏也很危险。说是次新手,那是因为新手一般是不会割肉的,新手喜欢的是将主动的短线变成被动的长线的游戏。学会割肉,已经提高了一个等级了,这个等级不妨叫次新手。他们喜欢玩的游戏就是不断地斩仓换股,每只股票上也只损失一点点,都不致命,但到最后一看,钱少了一截。是不是跟凌迟处死一样?

我的股市感悟之七——再说技巧

不开杂货店

如果你喜欢买上一堆各式各样的股票放在账户里,列个清单都要满屏的话,我有两个建议供选择。如果你的收益超过基金的话,应该想办法成为基金经理,因为阁下只操作这么点资金有点屈才;如果你的收益还不如基金,那干脆当基民算了,没必要这么辛苦。 如果说还有第三条路的话,就是精选两三只股票操作,别把自己的账户搞得像个杂货店一样,什么都有,什么都只有一点儿。 以前我炒股开“杂货店”,无外乎是因为两种心态:一种是想分散风险,所以搞一堆篮子放鸡蛋。可是分散风险的同时势必也会摊薄收益,而且如果你连精选一两只个股的把握都没有的话,选择十几二十只股之中不赚钱的肯定是多数;第二种心态是觉得很多股票多不错难以取舍,于是就一样来一点。可是同样的资金,就算选的都是同样翻倍的好股,买十只和买一只的效果不也一样吗?其实开“杂货店”的最大问题是会分散你的精力,让你照顾不过来每一只股票。管理也是有成本的,同时还会降低效率,这样的傻事真没必要做。 我自己同时做五只以上的股票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失去从容,感觉最从容的是做两三只股票,甚至有时候只有一只股票。这个时候,对已经购入的品种看一眼的时间很快,可以有更多的功夫去关注大盘和候选名单上的品种。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你建了一个长期持股的组合,准备放在那里多少年不动的,这样品种有多少也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卖一价上进买一价上出

 卖一价上进买一价上出我现在的操作从来如此,有必要的话甚至会填高填低几分钱进出。 开始的时候我不是这样的。总是想着,这一分钱之差也是不少钱呀,100手就是100块,要是低价品种,比如2块来钱的票,按现在的税费一分钱可是快抵得上一进一出的费用了。这种“颗粒归仓爱惜芝麻”的心态,让我不知道少赚了多少钱,我用了很多年才改掉这个坏习惯。为这一分钱,有时候要付出几角钱甚至几块钱的代价;而且就算得手,我们的大脑和心脏也要因此损失很多细胞,一点都不合算的。其实,既然已经决定买进卖出一只股票了,那么在你预期收获的大西瓜面前,一分钱的小芝麻算什么呢?

买与卖

 我喜欢分两到三笔买进,卖出视情况而定。 一般买进的时机比卖出好把握,如果有把握的话一笔吃进也干脆。如果把握性不大,还是在一两天之内分两到三笔吃进较好,这样虽然总是把握不到最好的机会,但总比错失良机或者买进就套住好。试验过各种吃进的方法,还是发现这种等额分两到三笔进的方法比较好掌握。 卖出比较麻烦。如果计划调仓,还是一笔出掉算了;如果计划在短时间内(比如一天内)了结,也建议一笔出掉算了。但如果是已经达到赢利期望值又怕错过高点,却担心变盘下跌(比如最近的情况),那么以每天多笔小量出货为好,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只是这种出法很累人。如果是手中的股票下跌担心套牢,又怕是诱空,这种情况下出掉一半再说,而且轻易不要回补。 以上说的都是小资金,如果资金量足够大,比如持有上千手某个品种(除非拿的是联通这种超级大盘),那进出还是分拆了好,别一笔下去把人吓倒了。

急跌不放量并不可怕

炒股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放量大跌”。如果在自己满仓的时候,大盘或者自己持有的个股来这么一下子,一般来说,就意味着真要少一大堆钱了。 要注意这话之中,“大跌”和“放量”是联在一起说的,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大跌而不放量的话,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可怕,尤其是在牛市之中。原因在于,中小散户总是比大资金灵活。下跌的时候跑得快的一定是中小散户(死多头除外),大资金是没那么快的。只有中小散户在跑,量是很难放得很大的,但如果大资金也参与进来,那才会形成多杀多的惨烈场面,这个时候价跌量增,如果胆小,就赶在跌停之前出货吧,可能还可以逃出去。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有一天,基民们像现在踊跃买进基金一样,同样急切地去赎回基金,基金经理人就只好不惜一切代价抛出手中的股票,结果是越抛越跌,越跌越赎,越赎越抛没完没了直到跌停。这时候的量一定会很大。因为担心这种情形,所以我不愿意成为基民,哪怕现在的基金回报也很高。我希望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还是做个辛苦的股民好了。这一天会到来,但肯定不是现在,所以现在没必要操这份心。就跟人一定要死的道理是一样,没死前还有大把好时光,该干嘛干嘛。

抢反弹先看看前半个月的量

急跌后必有反弹,哪怕在熊市也一样。抢反弹肯定是有短线利润的,这钱不赚白不赚,记得我以前说过。抢反弹第一件要做的事大家都会,就是判断支撑在哪里,哪一条均线可以把个股撑住,这个判断其实好做。但是第二件事很多人会忽略:看看前半个月的量。别人家都跑了,就你还把这个漏了气的皮球捡到手里,那肯定是弹不起来的,你还得花钱买单。

其实铁老也挺怀念那段围炉夜话的日子,这些根据个人积累经验编写的操作指标和个人摸索的战法。

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s/1GaUq2B50aQ-tLLWfqKOi9Q

指标只是辅助,但能大大减轻我们的劳动力,对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许要!能用的自行拿走!(佛度有缘人嘛)

一起探讨分享,共同炒股技术一天比一天好,希望可以帮到想做好股票的你们。


使用道具

藤椅
铁匠Smith 发表于 2018-3-7 19:56: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的股市感悟之四——有趣的对比
战略与战术
在股市中,所谓战略就是炒股的思路,比如何时当入市、何时当退出、在当前阶段应该做哪一类的品种,这都是战略性的问题;战术则是选择个股的方法、决定买点和卖点的时机、仓位的控制和持股权重的分配等,一切技巧性的问题都属于战术性问题。战略的层面一定重于战术的层面,十次战术的成功往往抵不住一次的战略失败,战略决定你赚不赚钱,战术决定你赚多还是赚少。很少有战略和战术俱佳的人,这样的人可以成为传奇般的高手,我没有遇见过;战略与战术中有一方面强大的人,在市场上往往可以取得骄人的战绩,遇到这样的人当以师礼待之;两者都一般的人,其表现往往和大市相差不远;市场上最多的是战略与战术皆差却不知自省的人。战略的功夫应该下在股市之外,战术的锻炼只能在市场之内。两者都需要勤奋,还有积累。
长线与短线
长线与短线无所谓优劣,都有人从中赚了大钱,同样有人损失惨重。牛市利于长线,平衡市利于短线,熊市什么线都容易是死线。不擅于长线的,会声称自己爱做短线;拙于短线的,会强调自己做的是长线。我两者都稀松,所以对朋友们说我喜欢中线。不管做的是什么线,在股市里都要具备一根敏感而坚强的神经线。
壁虎和蜘蛛
房间里有两种吃蚊子的动物:一种是壁虎,一种是蜘蛛。壁虎依靠的是自己的技巧,一只蚊子一只蚊子地抓,有多少看自己的本事,没准儿也会饿死;蜘蛛依靠的是概率,网越大,收获就越多,但结网的蜘蛛多了也分不到几个蚊子。夏天里壁虎和蜘蛛都多,冬天里就少多了。蚊子就是我们在股市里的利润,炒股的股民是壁虎,打新股的股民是蜘蛛。牛市里两种人都多,熊市里人就少多了。
我的股市感悟之五——“学术”乱谈
股市不适用的“木桶原理”
都知道“木桶原理”,一只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在股市里,每个人赚钱的本事却往往取决于你最长的那块板子。样样都平均的人只能随大流。资金量大?时间比别人多?大局观好?看盘厉害?心理素质好?分析能力强?消息灵通?更用功?独门暗器?股市里是人与人的竞争,你总得有一门比大多数人强才有可能出头吧。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特长并擅于运用它,是股市赚钱的必要条件。话说回来,木桶原理不适用,不等于基本功上不下功夫。在基本功上不能有缺门,样样都要知道一些。有缺门的人是要吃亏的。
中国股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文化程度
结论是高中毕业,而且要是合格的高中毕业。高中生大约学过这么些主要课程吧:语文、外语、数理化、史地、政治生物。我发现高中课程就是为了方便我们炒股开的,对找工作倒是没什么用。这些课程哪一门都重要,尤其是当初我们不太重视的所谓副科。没有高中的基础,我们基本没办法看懂和分析我们炒股所需的资料。还别不服,随便出几个刚想到的题,为难一下大家。1、纤维乙醇和粮食乙醇有何区别?我国政府对此的政策如何?与美国政府的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哪一个的技术含量高?2、什么是火电的超临界机组?为什么它的效率较高? 3、澳洲今年的粮食为何减产?4、煤变油是新技术吗?谁开始大规模应用的?它的原理如何?5、什么是燃机电厂?国家对它的政策如何?优点呢?以上是随机想到的与今年大家关注的能源粮食热点相关的几个问题,因为与我的专业背景毫无关系,为避免贻笑大方,就不给出答案了。一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应该是能找出答案并能理解其内涵的。如果做不到,我们就很容易被很多“概念”所骗。不精通大学数学就不要在技术分析上费太多力气, 因为永远也没办法知其所以然。市里所有预测工具的建立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而建立这样的数学模型中等数学是无法应付的,需要很多高等数学的推导运算。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算法模型,哪怕就是理解它,这种事的难度其实超出很多人的想像。我也算是理工科大学出来的,可要我搞清楚股市里技术分析各种指标的精确内涵,我是没这个本事,算我对不起大学数学老师了。 所以我在技术上从来一般。只知道概念和大概就行了。要深入进去就要精确定量分析,要定量分析就要好的大学数学功底。有这功夫,还不如发挥我中学数学的底子去好好看年报,看财务报表来得实在。我听说过的技术高手都有一套秘而不宣的独门工具,但没听说谁是只有中学数学底子的。
我的股市感悟之六——也说技巧
长短结合
呆在股市里,真正经历大牛和大熊的时候其实有限。单边牛市可遇不可求,熊到家了不跑是傻瓜。大多数时间是平衡市或者震荡市。这个时候单纯的长线或者短线都很难赚到钱,安全的做法是长短结合。其实这种做法和以前很多庄家的坐庄方法是很像的。长庄不会只捞一把就走,会反复利用一切机会做一只股票,同时任何时候都不会空仓。在高抛低吸的过程中不降低成本,到最后手里的股票全是利润了。我的方法是选一个基本面和增长性都适合做长线的品种,尽可能低成本地进货。在自己认为的高点出一部分,但如果判断错误也不追高补回,大不了一路高一路出,就当分批出货算了;回调到低位的时候补回,补也只补一部分,一路低一路补,把出货的钱补完为止。这时候如果还跌,就当套牢算了,千万不要再加资金以图摊低成本。我说的是一种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方法,但不是利润最大化的方法。确实可以设计更精细化的方案,但如果不是职业股民,我觉得没必要,靠每天多收获一条蚊子腿的办法赚钱,太累。
只有量不骗人
所有的指标和图形其实都有可能被误导。骗线是职业操盘手的基本功。但是现在的时代,靠做出成交量来骗人越来越难了,一方面是现在的股票盘子大市场中的钱也多了,另一方面监管对倒的手段也多了,处罚也严了,信息透明度和及时性也高多了。所以,看图的时候成交量是基本可信的,大资金的进出很难瞒住人。有心的人可以注意一下,最近些天很多股票在量上有异动,用脚趾头都可以算出基金进货的品种及成本。喜欢短线的朋友可以试一下。抽完广深铁路以后,一时手痒,也动了几只这样的股票。不贪的话,24小时之内有几个百分点的利润不难。
割还是不割永远是难题
套住了,割还是不割?这个是难题。说实在话我被套的次数少,套住以后割肉有经验也有教训,没办法总结一个一般性的操作思路,勉强说的话会误导大家。这里要指出的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状态:小心冷水冻青蛙。其实被套住了和被套牢了区别是很大的。一般是开始被套住,然后被套牢,最后套死。真正被连续几个跌停板套死的人还是很少的,所以大多数被套牢或者套死的人,其实都有解脱的机会,只是被错过了。开始被套住人的心理上反应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最容易做出割肉出局的决定;但怕的是时间一长,尤其是连续的阴跌,搞得人麻木了,损失多了也是产生放弃的心理,这样会越套越深,不可收拾。跟温水煮青蛙相反,这相当于冷水冻青蛙,开始的温度并不太低,但到最后把你冻成冰块。还有一种就是热衷短线的次新手,喜欢玩的自我凌迟游戏也很危险。说是次新手,那是因为新手一般是不会割肉的,新手喜欢的是将主动的短线变成被动的长线的游戏。学会割肉,已经提高了一个等级了,这个等级不妨叫次新手。他们喜欢玩的游戏就是不断地斩仓换股,每只股票上也只损失一点点,都不致命,但到最后一看,钱少了一截。是不是跟凌迟处死一样?
我的股市感悟之七——再说技巧
不开杂货店
如果你喜欢买上一堆各式各样的股票放在账户里,列个清单都要满屏的话,我有两个建议供选择。如果你的收益超过基金的话,应该想办法成为基金经理,因为阁下只操作这么点资金有点屈才;如果你的收益还不如基金,那干脆当基民算了,没必要这么辛苦。如果说还有第三条路的话,就是精选两三只股票操作,别把自己的账户搞得像个杂货店一样,什么都有,什么都只有一点儿。以前我炒股开“杂货店”,无外乎是因为两种心态:一种是想分散风险,所以搞一堆篮子放鸡蛋。可是分散风险的同时势必也会摊薄收益,而且如果你连精选一两只个股的把握都没有的话,选择十几二十只股之中不赚钱的肯定是多数;第二种心态是觉得很多股票多不错难以取舍,于是就一样来一点。可是同样的资金,就算选的都是同样翻倍的好股,买十只和买一只的效果不也一样吗?其实开“杂货店”的最大问题是会分散你的精力,让你照顾不过来每一只股票。管理也是有成本的,同时还会降低效率,这样的傻事真没必要做。 我自己同时做五只以上的股票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失去从容,感觉最从容的是做两三只股票,甚至有时候只有一只股票。这个时候,对已经购入的品种看一眼的时间很快,可以有更多的功夫去关注大盘和候选名单上的品种。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你建了一个长期持股的组合,准备放在那里多少年不动的,这样品种有多少也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卖一价上进买一价上出
 卖一价上进买一价上出我现在的操作从来如此,有必要的话甚至会填高填低几分钱进出。开始的时候我不是这样的。总是想着,这一分钱之差也是不少钱呀,100手就是100块,要是低价品种,比如2块来钱的票,按现在的税费一分钱可是快抵得上一进一出的费用了。这种“颗粒归仓爱惜芝麻”的心态,让我不知道少赚了多少钱,我用了很多年才改掉这个坏习惯。为这一分钱,有时候要付出几角钱甚至几块钱的代价;而且就算得手,我们的大脑和心脏也要因此损失很多细胞,一点都不合算的。其实,既然已经决定买进卖出一只股票了,那么在你预期收获的大西瓜面前,一分钱的小芝麻算什么呢?
买与卖
 我喜欢分两到三笔买进,卖出视情况而定。一般买进的时机比卖出好把握,如果有把握的话一笔吃进也干脆。如果把握性不大,还是在一两天之内分两到三笔吃进较好,这样虽然总是把握不到最好的机会,但总比错失良机或者买进就套住好。试验过各种吃进的方法,还是发现这种等额分两到三笔进的方法比较好掌握。卖出比较麻烦。如果计划调仓,还是一笔出掉算了;如果计划在短时间内(比如一天内)了结,也建议一笔出掉算了。但如果是已经达到赢利期望值又怕错过高点,却担心变盘下跌(比如最近的情况),那么以每天多笔小量出货为好,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只是这种出法很累人。如果是手中的股票下跌担心套牢,又怕是诱空,这种情况下出掉一半再说,而且轻易不要回补。以上说的都是小资金,如果资金量足够大,比如持有上千手某个品种(除非拿的是联通这种超级大盘),那进出还是分拆了好,别一笔下去把人吓倒了。
急跌不放量并不可怕
炒股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放量大跌”。如果在自己满仓的时候,大盘或者自己持有的个股来这么一下子,一般来说,就意味着真要少一大堆钱了。 要注意这话之中,“大跌”和“放量”是联在一起说的,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大跌而不放量的话,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可怕,尤其是在牛市之中。原因在于,中小散户总是比大资金灵活。下跌的时候跑得快的一定是中小散户(死多头除外),大资金是没那么快的。只有中小散户在跑,量是很难放得很大的,但如果大资金也参与进来,那才会形成多杀多的惨烈场面,这个时候价跌量增,如果胆小,就赶在跌停之前出货吧,可能还可以逃出去。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有一天,基民们像现在踊跃买进基金一样,同样急切地去赎回基金,基金经理人就只好不惜一切代价抛出手中的股票,结果是越抛越跌,越跌越赎,越赎越抛没完没了直到跌停。这时候的量一定会很大。因为担心这种情形,所以我不愿意成为基民,哪怕现在的基金回报也很高。我希望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还是做个辛苦的股民好了。这一天会到来,但肯定不是现在,所以现在没必要操这份心。就跟人一定要死的道理是一样,没死前还有大把好时光,该干嘛干嘛。
抢反弹先看看前半个月的量
急跌后必有反弹,哪怕在熊市也一样。抢反弹肯定是有短线利润的,这钱不赚白不赚,记得我以前说过。抢反弹第一件要做的事大家都会,就是判断支撑在哪里,哪一条均线可以把个股撑住,这个判断其实好做。但是第二件事很多人会忽略:看看前半个月的量。别人家都跑了,就你还把这个漏了气的皮球捡到手里,那肯定是弹不起来的,你还得花钱买单。
其实铁老也挺怀念那段围炉夜话的日子,这些根据个人积累经验编写的操作指标和个人摸索的战法。
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s/1GaUq2B50aQ-tLLWfqKOi9Q
指标只是辅助,但能大大减轻我们的劳动力,对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许要!能用的自行拿走!(佛度有缘人嘛)
一起探讨分享,共同炒股技术一天比一天好,希望可以帮到想做好股票的你们。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6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