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 09: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ZF特派员”到村民的座上宾
本报记者 张欣
有人断言,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更适合下村任职。“小毛头”只有回到“家门口”,才好请叔叔婶婶们买个面子,顺顺利利地当差。
有个小伙子,家在宝鸡,城市户口,最初选择当“村官”多半是为了“图个新鲜”,他甚至并不了解中国的农村。可村官做了一年后,每每走在村路上,总有人大老远就吆喝着冲他打招呼。谁家娶亲嫁女、红白喜事,他也一定是座上宾。
这个小伙子叫何陈纹,大学毕业后进入国有电力企业干了3年,做到助理工程师的位子,年薪能拿5万元。2008年,陕西省选聘首批大学生“村官”,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被分派到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2008年9月中旬的一天,瓢泼大雨,鹦鸽镇镇党委书记驱车赶到宝鸡市行政中心,接上刚刚参加完“市长欢送派对”的何陈纹直奔柴胡山村村委会。何陈纹的背包鼓鼓囊囊,被褥、水杯,甚至牙刷牙膏,他像野外露营一样做好了充分准备,一路上期待着乡村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和田野美景。
车到柴胡山村,何陈纹傻了。柴胡山是个真正的山村——“两沟三山五面坡”,自然条件极差。村民傍山而居,又住得分散,生产力低下,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扶贫重点开发村。他到任时正赶上村两委会换届选举,来不及调整心理上的落差,何陈纹投入他从未接触过的工作中。
“我啥都不懂,就知道每天跟着村主任到处跑。”村主任入户讲解普选政策,组织村民分组开会,何陈纹就跟在他身后听着、看着。“我知道,他是在用自己的威信,帮我树立村干部的形象。”何陈纹很感激。
即使是这样,他在柴胡山村的这次亮相也并不风光。“我年纪小,人家知道我不是国家正式干部,根本不拿我当回事,还有人歧视我,甚至故意刁难我。”
何陈纹记得,有一次他单独“执行任务”——督促村民填写安全生产责任书。有个村民声称自己不会写字。何陈纹就问,“我帮你写好吗?”对方点头同意。谁知填妥后,那人却突然翻脸,拿起责任书扔给何陈纹,“这可不是我写的,我不负责。”何陈纹哭笑不得。
刚入村时,这样的钉子,他可没少碰。“慢慢地,我也学精了,把事情交代给村小组组长具体执行。他们比村民有觉悟,都挺配合我工作,说话村民也信服。这样工作就顺利多了。”何陈纹有个感受,年轻人想在农村干好工作,就要多观察多动脑,在摸索中一步步前进。“比如,我发现村里的团支部书记与我年龄相仿,就请他骑着摩托车带我上山走访。路上,他还能给我讲讲各家各户的情况。有他跟着,村民的门也更容易敲开了。”
工作逐步上手了,可何陈纹总感觉自己像个游客,或是“ZF特派员”,并没有真正融入柴胡山村人的生活中。当“外人”的感觉不太好,总能从别人的眼神中看到陌生和质疑。何陈纹很苦恼。
有一次,他向村主任讨教工作经验。村主任从上到下将他打量了一遍,“你啥时候换上解放鞋,我就告诉你。”何陈纹有些纳闷,可还是老老实实换了双解放鞋穿着去找村主任。村主任一见他就笑了,“这就对了,把城里的架子放下来。在农村工作,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你才能了解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去关心他们,群众才能相信你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你能为他们办实事。”何陈纹恍然大悟。
“现在想想,这个解放鞋的玩笑,其实是村里对我莫大的爱护。”何陈纹告诉记者,那时他经常入户走访,在泥泞的土山上走一遭下来,脚上沾的都是泥。他特别爱惜自己那双从宝鸡穿来的翻毛陆战靴,每天下山都要蹲在河边刷啊洗啊。“路过的村民都看见了,你说他们怎么看我。当然,村主任也注意到了,他不好意思直说,又怕我因为这些无意间的小举动,在自己和村民中间筑起不可逾越的藩篱。”
脱下陆战靴的何陈纹花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全村168户人家,重点走访了全村27家地震重建户和39家房屋受损户。11月的柴胡山村已经入冬。一身旧夹衣,一双解放鞋的何陈纹敲开一户户家门,一声“叔叔你在呢”或是一句“婶子你忙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坐在一起,聊聊冬季供暖的情况,再问问生活上的需要和困难。没多久,“小村官”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建立起真正的感情,工作局面也随之打开了。
村民代表开大会,何陈纹利用会前空当,拿出自己下载打印的资料,给大家念念农业科学知识、农村医疗政策,养老保险政策。村里的老人们互相聊上几句,也就安静下来,听这“毛头小子”讲课。他带领村民到岐山县学习核桃种植技术;他一手策划制订出柴胡山村旅游协会《章程》生态旅游运作模式。
何陈纹感慨:年轻人到村里任职,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学处人,在处人的基础上学做事,二者相辅相成,秤不离砣。
“在农村,村干部得到认可的标志就是入户走访时能喝上杯热水,赶上饭点,村民开口留你吃饭。”何陈纹笑着告诉记者,“我现在就是走到哪家吃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