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amkarl
2285 4

最合理的经济制度--兼论费用、价值和市场关系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6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15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4 点
帖子
3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15-1-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从理论经济学的观点来讲,经济就是处于资源稀缺环境中的人们,通过一定量的初始资源的配置、消耗、生产和交换,而获得一定量的适合于生活的最终资源的社会过程。从货币经济学的观点来讲,经济就是可以用特定的货币进行计量的收入和支出活动的统称。常言所说的“经济”,大多是基于货币经济学的观点之上的。货币经济学的经济概念来得通俗、简单和直观,本文如无特别指明,将一致采用这一定义。在货币经济学里,收入和支出是最核心的概念,收入大于支出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公设。本文标题的前半部分:费用和价值,将和货币经济学的这两个概念息息相关。本文标题的后半部分:市场,将涉及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由于时间所限,本文只具有论纲的性质,简陋之处在所难免,诚望有识之士多多海涵。我只想以此文来说明,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不是现代经济制度的全部,等待未来世界的将是另外一种经济制度;无论是资本价值论还是劳动价值论,都不应该偏执一隅,而应当走向融合,惟有如此,经济学才能走上繁荣的未来之路!
  
   在一个实际的社会区域之中,大多数经济过程所遵循的基本资源配置模式、基本生产管理模式、基本产品交换模式和基本差额收益(收入大于支出的差额部分)分配模式等,就构成了该社会区域的基本经济制度。假如,一个社会或地区的人们的生活资源以及生产资源都以市场为中心进行配置、生产、交换和消费,经济过程所产生的差额收益都以市场为中心进行分配,那么,该社会或地区的经济制度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对于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最重要的部分,是关于经济过程所产生的差额收益如何计算和分配的准则以及基于该准则而形成的运行模式,亦即通常所说的产权制度。在制度经济学里,“差额收益”这个概念有多个语词与之对应:“剩余价值”、“利润”等等。而利润这个语词比较中性一些,具有更多的学术意义。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就是在传统的以至未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机制,以及这些机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等等。
   时下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工资水平的上涨,会使生产费用提高,利润率下降,投资将减少甚至撤走,最终将抵销掉工资水平上涨所带来的好处等等。我感觉,这个问题已经切中市场经济制度的根本,与本文的论题牵涉极大,有必要在立论之前详细分析一下。我认为,工资上涨的部分如果是属于低收入阶层的话,他们必将会把增加了的收入用于生活需求,这必将会拉动内需,促进市场坚挺,资本利润率上升,相反会吸引投资者.而工资上涨的部分如果是属于衣食无忧住行不愁的高收入阶层的话,他们必将会把增加了的收入更多地用于储蓄或投资而不是生活需求,这只会大大增加储蓄也就是投资总额,从而生产供应增加,竞争形势恶化,消费品需求不足,市场疲软,这种不可逆转的趁势一旦积累到某个临界状态,必然发生大萧条或者传说中的经济危机。这应是在传统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周期循环的内在原因。幸好,市场经济国家所普遍奉行的凯恩斯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抵销了这种不可逆转的经济趋势快速、超常地积累的力度。在凯恩斯政策下,低收入阶层的工资水平以及实际总额是跟随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而增长的,虽然不是理想的同步增长形态,但总算是能够克制大萧条的发生了。凯恩斯理论的一个致命弱点是混淆了投资品需求和消费品需求之间的区别,虽然二者同属于有效需求不足的一部分,但它们二者是有根本区别的。在凯恩斯政策下,投资品需求和消费品需求是非同步增长的,也就是说,每经过一个凯恩斯周期,社会投资消费比例都将大大提高,而当这一比例提高到某个临界状态时,陷入经济滞胀的困境就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了。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到了经济滞胀的阶段,理论上是很难脱困的,除非这个社会发生某种改变而突破临界比例的限制(比好说科技革命带动消费升级),或者这个社会发生财富大规模缩水,再次降低投资消费比,从而再走一遍繁荣与滞胀的循环。凯恩斯理论是无法解决经济滞胀问题的,因为它本身就是凯恩斯理论进入实践之后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社会的头号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这是对的,但如何才能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同时,保持投资品需求和消费品需求的同步增长,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家分裂为两大阵营:一方认为,劳动创造了价值,社会经济体系所创造的或者说所增加了的财富应全部归于劳动者(低收入阶层)。这个理论在实践中造成了投资不足,具体表现为投资缺乏效率与多元化,最终结果是普遍贫穷化或者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认为,资本创造了价值,社会经济体系所创造的或者说所增加了的财富应全部归于投资者(高收入阶层)。这个理论在实践中造成了消费周期性不足,具体表现为投资品需求相对旺盛而消费品需求相对萎缩。在非凯恩斯政策下,最终结果是大规模经济危机;而在凯恩斯政策下,最终结果是陷入经济滞胀的困境。这就提出一个问题:难道就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了吗?答案是,有!——这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所在。首先声明,在阅读本文之前,所有读者均应放弃预设的价值论观念,不要偏执地坚持劳动价值论,也不要偏执地坚持资本价值论,否则请不要阅读这篇对你来说是离经叛道的文章。我始终认为,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都不能单面地决定我们的社会。现代社会不是线性的单面社会,而是非线性的多元社会,任何线性决定论的思想乃至理论单从现代社会的立场上说,都是错误的。我始终认为,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均应按同一比例分享社会经济体系所创造的或者说所增加了的财富,惟有如此,才能在事实上建设一个长期均衡并且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体系!
  
  
   一、资本价值论: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
  
  
   “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是传统市场经济的核心准则,它促使资本从不安全的企业或产业流入安全的企业或产业,从低利润率企业或产业流入高利润率的企业或产业。它是推动市场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在近现代,“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不只是一种经济的准则,而是经济的现实。它通过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而有限地实现了市场利润空间的相对动态地平均化配置。随着这一准则在历史和现实中相当有效地普遍实行,一种似是而非的价值观也大行其道,这就是资本价值论。
   资本价值论认为,利润是资本的报酬,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地租是土地的报酬,这是一种很不严格和规范的定义。作为社会的生产要素,都有要求补偿的权力,没有补偿,就不可能进行社会再生产,都有要求报酬的权利,没有相对应的报酬,就必然缺乏效率和活力。但土地是一个例外,土地是纯粹因为垄断关系而强制索取报酬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生产要素,只有在考虑到土壤肥力补偿问题时,土地才作为一种完整的生产要素出现在社会生产中,但这种情形是越来越少了。事实上,从形形色色的地租定价过程来看,地租绝对是同时包含了补偿和报酬两个部分的。与其他二者不同,利润单纯是资本的报酬,而工资单纯是劳动的补偿。在本文的分析中,将把土地从生产要素的列表中剔除,但土地可以作为一投资项目而归入于资本,也可以作为外购物品归入于费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现代社会生产要素只包含资本和劳动。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期历史上,无数经济学者对事实上的会计过程避而不谈,只是拼命维护和宣扬狗屁不通的报酬论,企图掩盖不合理的经济真相,企图粉饰建筑在不合理的经济基础之上而越来越失衡的社会关系,为了吃几口好饭,就为既得利益集团说尽好话,完全失却了独立的学术人格,沦为单面性的资本主义的看门狗,这又是何必呢?事实上,资本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都会通过折旧和重置等会计处理手段得到了补偿(资本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都没有消失,这就确证了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补偿)。如果资本只是要求报酬,为什么还要求补偿?既然如同劳动一样进行了补偿,为什么还要求报酬?为什么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要素,一个既给补偿,又给报酬,而另一个却在大多数场合只给微不足道的补偿,没有合理的报酬?无论如何,工资仅仅只是劳动得以再生产出来所必需的补偿费用,他不包含合理的报酬部分。谁又能够用事实上的统计数据来证明劳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不仅进行了合理的补偿,而且还得到了合理的报酬。我想是没有人能够证明的。因为不仅在现实的资本经济制度社会中,而且在现实的官僚经济制度社会中,都是不存在这样的事实的。经济学是涉及最多数人利益的一门学科,因而在经济学里,有太多偏执的心理动机妨碍着人们探索和发现真理。总是存在一些为了几个臭钱就丧失了学术良心、满嘴胡说的人,想来真是无奈得很:这是何必呢?我们应该心平气和、无偏执地来分析社会经济过程,平等对待所有相关利益集团,这才是真正的治学之道。
   总而言之,单面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就在于,对作为社会生产要素的资本,不仅给予了合理的补偿,而且还把社会生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润)当作报酬单独给予了资本所有者,而对于同样作为社会生产要素的劳动,只给予了劳动所有者少量的补偿,在许多场合,甚至这种补偿都没有达到合理化的水平,更谈不上合理的报酬。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得以产生的根源,也是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源,更是由此衍生的多层次社会问题频繁发生的根源。在如此单面性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所代表的社会生产力总是会迅速扩大,而劳动所代表的社会消费力却总是不可能以同步的速度跟随扩大。这个结论是可以被事实上的统计数据所确证的: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社会的投资消费比例是不断提高的,而社会平均利润率是趋向于下降的,如果不能通过资本输出使得资本从社会经济领域撤出,该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毫无疑问是趋向于零的。而社会投资消费比在达到社会经济体系所能承受的极限时,该社会必然要经历一个大调整时期(大萧条或者是凯恩斯政策周期)。事实上,凯恩斯政策不过是通过公共支出以及转移支付而凭空增加社会消费总额,最终达到降低社会投资消费比例的目的。其本质上也是在社会生产利润中通过税收强制分割一部分,来进行转移支付甚至军事开支而从外部调整社会投资消费比例而已。对于一个社会投资消费比例过高的社会而言,高额的军事开支也是对社会经济的促进,这对人类社会来说,竟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啊!如果劳动也如资本一样,平均分享社会生产所创造的利润,社会经济体系必将自发地修正社会投资消费比例的失衡,而且这个修正过程是自发的持续的积累式的,与外源的突然的断层式的凯恩斯政策比较而言,何者为优,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毋庸多言。凯恩斯政策是一种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的混合经济方案,它与本文所定义的的均衡经济方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且,我认为,外源型的凯恩斯政策必然会把单面性的资本主义社会带入一个经济滞胀的陷阱,我始终认为,只有内源型的均衡经济政策才能解决传统市场经济的单面性问题,使人类社会进化到一个全新的理想状态。
  
  
   二、劳动价值论:历史跟我们开的玩笑?
  
  
   劳动价值论的悖论就在于,它把投资费用当作积累了的劳动,这作为一种对历史追根溯源的研究方法,本也无可厚非,但它却仅以此来证明单纯的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社会生产的利润应全部归于劳动者所有,那就产生问题了。首先,那积累的劳动,追根溯源,总有一部分是属于某些已经死了的亡灵的,是不是要把这些亡灵招唤出来参与利润的分配;经济学不就成了招魂学?其次,那积累的劳动,追根溯源,总有一部分是属于某些仍然活着的外部人员,是不是要把社会生产的利润递归分配到这些人手上,那经济学又成了什么,摆弄递归论推演的超经济学吗?显然都不是,是劳动价值论本身出现了问题。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可计量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等等,一个可精确定义和计量的经济期间所发生的种种活动,才是经济学安身立命的根本。劳动价值论把本应该相对独立的经济期间,通过玩弄招魂学和递归论,使之蜕化为一个没有任何独立性可言的、不可精确定义与计量的广袤无垠的社会历史过程,从而使经济学无限复杂起来,经济学的理论也离实践越来越远。其实,无论生产要素来自何方,经济学只应研究到它在当前相对独立的经济期间里的人格化代表,不应涉及其他。不分场合地把相对简单的过程复杂化,把经济学变成招魂学和递归论的杂交儿,那就太没意思了,严重偏离了经济学的宗旨。另一方面,如果说仅只是单纯的活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而死劳动,即所谓积累的劳动对剩余价值丝毫没有贡献,那么,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期间里,同样是劳动,同样有清晰的产权,同样具备人格化的所有者,却有完全相反对的经济地位,这不是悖论是什么,这样的理论能够成立吗?能够原版地进入实践领域吗?我看不能。总而言之,劳动价值论确实是有某种不可解决的悖论在里面。虽然,我曾经是马克思的信徒,曾经也被劳动价值论搞得头昏脑胀夜夜不能成眠,但终究是冲破了迷雾,迷雾之外是另一番让人心喜不已的境地。这就构成了写作本文的初衷。
   本文只局限于研究在现代社会中的费用、价值和市场问题,因此对经济制度的分类,也只局限于作为一般资本的经济资源为谁所实际掌握和支配的基础上。本文不纠缠于表面的所有制的声明上,而是深入到实际的社会经济过程中,分析事实上是何种利益集团对经济资源特别是作为社会生产要素的一般资本的支配权力最大,从而定义该社会所归属的经济制度。读者将看到,本文所定义的现代经济制度分为四种,有两种是实际中存在:资本经济制度,官僚经济制度;有两种是理论上存在的:劳动经济制度和均衡经济制度。
   劳动经济制度应纯粹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它从来未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过,并取由于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从动性以及对于劳动计量的复杂性,也不可能出现,我始终认为,公有制社会、集体经济制度等得诸如此类的概念,只应当归属于社会政治学的范畴,绝对不能成为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它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的本质。
   资本经济制度,就是资本所有者对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社会生产所创造的利润拥有支配性的权力的一种经济制度。官僚经济制度就是官僚集团对是会经济资源以及社会生产所创造的利润拥有支配性的权力一种经济制度。劳动经济制度就是劳动所有者对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社会生产所创造的利润拥有支配性的权力的一种经济制度。只有把现实之中某些社会定义为官僚经济制度,才能在事实上说明为什么官僚经济制度之下的社会投资普遍缺乏效率,为什么官僚经济制度之下的社会总是普遍贫穷化。我始终认为,当初创造官僚经济制度的人必定是历史的白痴。人类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时无刻不在确证着一个社会真理:官僚集团总是一个最不容易受控制,最不容易为善、最容易腐化、最容易作恶的社会群体。在人类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无数高智慧的天才都在研究如何控制官僚集团使其不为恶的问题,迄今为止尚未有标准答案。官僚集团单单掌握政治资源,就成为人类心中永远的痛,单单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已经耗费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智慧和心力,而如今,要把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也交到官僚手中,这不是历史的白痴,又能是什么?我始终坚信,即使是上帝和天使都下凡到官僚经济制度之下社会之中,也无法控制住官僚集团,况于人乎?官僚群体在人类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阶级,而在现代,却因为掌握了大量的经济资源,拥有了独特的经济利益,意外地形成了一个阶级,形成一个自我复制和扩张、无孔不入的阶级,这真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幸。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正题吧。
   从理论上说,还应当存在一种超越以上三种经济制度的新型经济制度:均衡经济制度。所谓均衡经济制度就是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对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社会生产所创造的利润平等拥有支配性的权力的一种经济制度,本文的第七和第八章节,将详细阐明这一论题。
  
   单就经济学而言,我是属于死死坚守实证主义的那一类。我始终认为,经济学是纯粹实证的科学。什么边际效用,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诸如此类缺乏事实上的统计数据支持的东西,均应摈弃在经济学之外。那些坚持边际理论的,动不动搞什么微分积分的,把经济学搞得特深奥,也使得经济学离普通大众越来越远,真不知道这样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经济学有什么用?就拿产品定价来说,我看过多本市场营销管理的著作,也实际体验过商品定价的过程。其实,定价过程大同小异,都是在产品的累计成本之上,附加一个可随行就市而浮动的数值而构成。至于产品定价之前的市场调查结果,也只是影响产品的标准成本,和那个必须附加在标准成本之上的量的大小。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厂商,会运用复杂的边际函数来为自己的产品评价。一个经济理论即使再完美,如果不能应用于实际的经济过程中,难道还能有什么用吗?我就搞不懂,那些拼命修补和鼓吹边际效用的经济学家,他们究竟在玩什么?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打算把它应用于实际的经济过程,而只打算在经济学科圈里大家一起象玩泡沫一样玩经济学,一起混口饭吃而已。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许在实际中根本就无法计算出来,更何谈应用。我的观点很简单,一种东西如果不能实用化,就不必创造出来。我在本文里所提出的所有新概念,都是根据事实上可观测的统计数据推导出来的,一直以来也在不断地修正这些概念,以使它们能够应用于实际的经济过程。我之所以在这里强烈否定劳动价值论,否定传统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只是想让人们从另外一个立场看待经济学,使经济学重新贴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至于说到资本价值论,我一直认为,纵然它有千般不是,毕竟它真实地活跃在历史和现实之中,毕竟它解放了资本所有者的活力,毕竟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应用技术的广泛研究。其实,资本价值论是所有经济理论中最值得彻底研究的一种。之所以需要彻底研究它不是为了要传播资本价值论以及建筑其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是为了能够对照它而建立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建立一种能够实现长期均衡增长的经济制度。而这正是本文以下章节所探索的问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首要优点在于解放了资本的活力,而传统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致命缺陷在于毁灭了这种活力,而本文所定义的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不仅要保留资本的活力,更主要还在于同时解放与资本相对立的劳动的活力。在任何市场经济社会中,劳动者总是一个最广泛最基本的群体,它们构成了消费品需求的主体,如果忽略了他们,使得他们的收入和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水平非同步增长,虽然资本所有者所代表的投资品需求推动了暂时的经济繁荣,但如果没有消费品需求的同步跟随,扭曲了的市场经济结构必然会走向调整与衰退的阶段。在衰退阶段,虽然需求市场同时缩减,但显然投资品需求缩减更快,只有当投资品需求和消费品需求的相对比例重新转化和调整到了一个合适的临界点,社会经济才可能重新启动。这就是传统的经济周期之谜的答案,我始终是这样认为的。我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坚决反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我始终认为未来世界必然会在超越他们二者的第三条道路上运行,一个既不是资本经济制度,也不是官僚经济制度,而将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制度:均衡经济制度,一种劳动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依照其劳动付出(即工资)和资本实际存量(即业主权益)按统一比例平等分享经济利润的社会生产方式。至于如何确定该比例(即生产要素利润率)以及在均衡经济制度下,商品的价格决定机制、商品的价值形成原理,则容后细细分解。
  
  
   三、资本内含指数、资本利润率和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理论和利润理论是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学的两个核心概念,也是研究市场经济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以下,本文将从产品利润率和产品价格的数学模型入手,来具体说明传统产权制度的运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提出几个主要的新经济学概念及其数学模型,以供同仁参考。
  
   (1)资本内含指数
  
   资本内含指数就是在一个给定的会计期间内,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与企业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累计发生的期间所有费用总额的比值。这里的期间所有费用总额包括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成本和分摊的各种间接成本项目等。
  
  
  
   (式3-1a)资本内含指数=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期间所有费用总额
  
  
  
   式中,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等于所有者权益期初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期末总额两者之和的一半(平均数)。
  
   资本内含指数表示的是经济过程中每单位的费用支出中所包含的一定的资本的量。任一经济过程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费用中必然包含一定数量的资本,这一定数量的资本就等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费用与资本内含指数的乘积。这一定数量的资本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事实利润率(统计结果)的乘积就等于该经济过程的最终差额收益,即期间利润净额。该经济过程所消耗的生产成本与利润(实际经济增加值)之和就等于该经济过程所产生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交换价格(生产总值)。 而这一定数量的资本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平均利润率(合理利润率)的乘积就等于该经济过程的平均差额收益,即合理利润。该经济过程所消耗的标准生产成本与合理利润(平均附加值)之和就等于该经济过程所产生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理论交换价格(商品的价值)。
  
   假设:
  
   资产周转率=期间费用总额/期间资产平均总额
  
   资产负债率=期间负债平均总额/期间资产平均总额
  
   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期间资产平均总额 - 期间负债平均总额
  
   那么可得:
  
   (式3-1b)资本内含指数=(1 - 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
  
   由此可见,资本内含指数是和资产周转率成反比变化的。提高资产周转率将有助于降低资本内含指数,从而降低单位产品价格内所附加的利润分摊额,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适度提高资产负债率也有同样的效果。
  
   根据资本的不同属性,资本内含指数可以有如下两种应用模型:
  
   (式3-1c)厂商资本内含指数=厂商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厂商期间所有费用总额=(1 - 厂商资产负债率)/厂商资产周转率
  
   厂商资本内含指数表示的是特定产品或服务提供者在经济过程中每单位费用支出所包含的一定的资本的量。
  
    厂商资本内含指数可以区分为厂商预期资本内含指数和厂商实际资本内含指数.对于产品定价理论而言, 厂商资本内含指数是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而形成的事前预测数据,将由此形成厂商预期利润率或合理利润率;而对于产品统计理论而言,厂商资本内含指数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事后统计数据。
  
   (式3-1d)行业资本内含指数=行业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行业期间费用总额
  
   行业资本内含指数表示的是同一类型的产品或服务在经济过程中每单位费用支出所平均包含的一定的资本的量。它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维持某一类型的产品或服务的可持续生产所必要的资本投入比率。
  
    行业资本内含指数同样可以区分为预期行业资本内含指数和实际行业资本内含指数.对于产品定价理论而言, 行业资本内含指数是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而形成的事前预测数据,将由此形成行业预期利润率或合理利润率;而对于产品统计理论而言,行业资本内含指数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事后统计数据。
  
   (2)资本利润率
  
    习惯上,利润率是个多义性的概念。而本文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资本利润率就是在给定的会计期间内,厂商所得期间利润净额除以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的比率。它表达的是一个 特定的经济过程所创造的差额收益相对于期间资本平均投入总额的比率。 这个比率规定着资本的自发流动趋势,是所有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决定着一种重要的市场资源——资本的市场配置取向。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利润率”一词指的就是此处定义的资本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按不同的经济功能分为如下三种:
  
   (a)个别利润率
  
    个别利润率指的是个别产品在实际市场交易中所形成的利润净额与个别产品的生产费用所内含的资本数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3-2a)个别利润率=个别产品的利润净额/(个别产品的生产费用*该厂商的资本内含指数)
  
   个别利润率是一个纯粹的事实性数据.
  
     (b)厂商利润率
  
    厂商利润率指的是厂商在一个给定的会计期间内所实现的利润净额与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3-2b)厂商利润率=厂商期间利润净额/企业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
  
   厂商利润率可以区分为厂商预期利润率和厂商实际利润率.对于产品定价理论而言, 厂商利润率是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而形成的事前预测数据;而对于产品统计理论而言,厂商利润率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事后统计数据。
   (c)行业利润率
  
   行业利润率指的是行业期间利润总额与行业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3-2c)行业利润率=行业期间利润总额/行业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
  
    行业利润率同样可以区分为预期行业利润率和实际行业利润率.对于产品定价理论而言, 预期行业利润率是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而形成的事前预测数据;而对于产品统计理论而言,实际行业利润率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事后统计数据。
    
  
   (d)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指的是区域市场期间利润总额与区域市场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3-2d)平均利润率=区域市场期间利润总额/区域市场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
  
    平均利润率同样可以区分为预期平均利润率和实际平均利润率.对于产品定价理论而言, 平均利润率是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而形成的事前预测数据;而对于产品统计理论而言,平均利润率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事后统计数据。
  
   (3)价格
  
    根据生产费用、资本内含指数、资本利润率这三者的不同组合,在资本经济制度下,产品价格将分层次地表现为如下四种不同形态:
     (a)实际交易价格
  
    实际交易价格是个别的产品或服务在一个实际发生的交易事实中所实现的价格.它是一个变动不居的量,它不仅受制于生产商的实际生产费用以及市场营销策略,而且受制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评价等。它不仅受产品供给弹性的影响,而且同时还受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它是供给和需求 这两种时刻变动着的力量共同决定的。
  
    实际交易价格是计算各种市场经济指标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
  
     (b)理论价格
  
    理论价格是产品实际生产费用与该费用所内含的资本的量按照预期厂商利润率提供的利润份额两者相加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3-3b)理论价格=厂商实际生产费用+厂商实际生产费用*厂商资本内含指数*厂商利润率
  
    实际交易价格将根据个别的产品或服务对厂商利润的实际贡献能力而围绕理论价格上下浮动。
  
     (c)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产品实际生产费用与该费用所内含的资本的量按照行业利润率提供的利润份额两者相加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3-3c)生产价格=厂商实际生产费用+厂商实际生产费用*行业资本内含指数*行业利润率
  
    生产价格是理论价格上下浮动的准绳。一个过分偏离行业利润率的厂商利润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在一个较长的经济时期内,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理论价格连带围绕它变动的实际交易价格必然会趋向于其生产价格。
  
     (d)平均价格  
  
    平均价格是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平均生产费用与该费用所平均内含的行业资本的量按照区域市场平均利润率提供的利润份额两者相加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3-3d)平均价格=行业平均生产费用+行业平均生产费用*行业资本内含指数*平均利润率
  
    平均价格是生产价格上下浮动的准绳。一个过分偏离平均利润率的行业利润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在一个较长的经济时期内,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价格连带围绕它变动的实际交易价格必然会趋向于其平均价格。
  
  
    实际上,本文所定义的“平均价格”,既与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所说的“均衡价格”相类似,又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所说的“商品价值”相类似,它表达的是产品或服务的交换价格的长期变动趋势。
   除实际交易价格以外,其他三种价格都可分为预期价格和实际价格。在资本内含指数概念基础上建立的产品定价理论确定的是预期价格,但预期的各种数据又与对应的各种历史的统计数据息息相关。详细的产品定价理论已经偏离本文的主题,本文只旨在说明决定市场价格长期变动的内在原理,揭示传统经济制度背后的资本运行机制,进而为建立等效运行的新经济制度树立一个有用的参照系。
   总而言之,平均利润率对于任何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它不仅在过去,而且在未来,都是处于竞争市场之中的一切商品的价值基础。
  
  
   四、资本经济制度
  
  
   对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而言,高于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将由于资本持续流入,导致供给增加,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跌,厂商利润率随之趋于下降;而低于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将由于资本持续流出,导致供给减少,竞争减弱,产品价格上涨,厂商利润率随之趋于上升。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将使得市场利润率在全区域内趋于一致。此时的产品价格和市场利润率就叫做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率。
   但在一个现实的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率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定。实际上,任何一种产业或产品都或多或少受着技术创新、垄断、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等因素或变量的影响和限制。因此,现实市场之中的厂商之间的利润率经常是各各不一的。但相对于给定的市场区域,期间利润总额总是一个确定的事实性的统计数据。在一个给定的会计期间,对市场区域内的所有厂商期间利润净额以及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进行统计平均,就能得到一个市场平均利润率指标。该指标可用于衡量具体厂商利润率的高低程度,以此反映出厂商的经营状况及其市场供求形势,以此可以决定资本项目的未来变动趋势,促使产品价格和利润率趋向于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率。这就是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原理。对于平均利润率规律这只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来说,平均利润率是唯一的目的,价格涨跌机制只是手段而已。对于高于平均利润率的产业,政府当局可以采取降低该产业的进入壁垒,消除垄断等措施应对;对于低于平均利润率的产业,政府当局可以采取降低该产业的退出壁垒,促进该产业技术创新等措施应对;由此促使市场区域内各产品价格和利润率趋向于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率。由此,将建立一个在平均利润率规律充分作用下的均衡竞争市场。均衡竞争市场将比传统的常见的垄断竞争市场更有效率。
   在资本经济制度下的市场形态是一个按照资本利润率水平动态分层次相对均衡的体系。某些企业将会拥有相对均衡的垄断利润率,某些行业也将拥有相对均衡的行业垄断利润率,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厂商利润率则相对浮动在平均利润率上下,不会偏离太远。某些行业则会长期保持在一个相对低于平均利润率的均衡水平。在资本经济制度下,由于投资品需求增长快于消费品需求增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不能保持一个均衡的状态,所以从长期的历史趋势来看,整体市场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是必然趋向于下降的。
   平均利润率是资本经济制度社会周期的指示器,但它趋向于上升时,经济处于相对繁荣阶段,但它不再趋向于上升时,经济处于繁荣转向衰退的过渡期,但它趋向于下降时,经济处于繁荣到衰退的转折期,但它趋向于快速下降时,社会经济是将进入衰退阶段,但它下降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临界点时,社会经济将处于衰退到繁荣的转折期,但它重新趋向于上升时,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又开始了。当然,对于处于市场成长中的社会而言,是没有明显的经济周期的,对于初始成长中的市场,只有增长快慢的区分,没有繁荣和萧条的区分。对于初始成长中的市场,由于百业待兴,竞争缺乏,所以平均利润率必然高得离谱,因而即使平均利润率正在趋向于下降中,社会仍然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只有当投资消费比例超过了一个社会经济体系所能承受的极限,以降投资升消费为根本目标的经济周期才会真正出现。这是单面捧红资本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规律。我想,也许是因为资本经济制度太过于坚持资本一元化和绝对化,单面地把经济过程创造的利润全部归集于资本所有者手中,所以上帝才让周期性的惩罚不断施加于采用这种制度的社会之上的吧。
  
   论及资本经济制度,不能不提一下股票市场及其价格问题。股票的理论价格也如同一般商品一样,与社会经济的平均利润率息息相关,但股票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它不仅有作为基础的一般理论价格,还有关联于具体证券市场的投机价格,以及关联于无风险证券利率的泡沫价格等等。
  
   (a)股票的一般理论价格
  
   对应于每股收益额,必然有一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所要求的理论资本投入量值的存在,这量值就是股票的一般理论价格,由此:
  
   (式4-a)股票的理论价格(实际的或预期的)=每股收益额(实际的或预期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实际的或预期的)
  
   一个公司的实际或预期利润率越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该公司股票的理论价值就越高于每股净资产,反之亦然。
  
   (b)股票的投机价格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证券市场,必然有一个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所要求的理论资金投入总量存在,实际资金投入总量与理论投入总量之间的差额即构成该证券市场的投机驱动力量的来源,因此股票在具体的的证券市场中的交易价值必然要在股票的一般理论价值的基础上附加一个漂移的投机量值。由此:
  
   (式4-b-1)证券市场投机指数=证券市场股票总市值-证券市场股票理论总值)/证券市场股票理论总值
     
     式中,证券市场股票理论总值=证券市场股票总收益额/社会平均利润率
  
   (式4-b-2)股票投机价格=股票的理论价格*(1+证券市场投机指数)
  
   证券市场的管理准则应当是,当存在着超额资金注入的时候,应准许对应的适量的股票上市,来对冲这部分超额资金对证券市场所带来的投机性影响。与之相反,当存在着资金缺额的时候,应剔除对应的适量的垃圾股票来弥补股市资金不足而对于证券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
  
   (c)股票的泡沫价格
  
   对应于每股收益额,必然存在有一个按照无风险证券利率所要求的最大极限资本投入量值存在,这个量值就是股票自由浮动的期限,超过这个极限,投资股票所得到的收益必然小于投资于无风险证券所带来的收益,股票交易必然趋向于泡沫化,对于泡沫股票的交易活动,非常近似于赌博活动,其最终必将是一家欢乐多家愁的结局。因此,证券交易所对于超过泡沫价格的股票应给予停牌处理。
  
   (式4-c)股票的泡沫价格=每股收益额(实际的或预期的)/无风险证券利率
  
   我应用这个理论对中国股市研究一下,以10支股票为例计算得出:平均利润率为7.58%,证券市场投机指数为20.32%。结果发现极大多数股票都远离其理论投资价值。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存在着太多的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说白了,中国股市就是一赌场,还是不入为好。
  
   从另一个意义而言,资本经济制度就是由资本一元主导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是社会的生活资源以及生产资源都以资本为中心进行配置、生产、交换和消费,经济过程所产生的差额收益都以资本为中心进行分配的经济制度。资本经济制度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一种生存形态,也是最令人姤病的一种经济体系。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造成了社会人口的两极分化,周而复始的经济周期,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等等。资本经济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它单面地以资本为中心来建立社会经济体系,单面地把经济增长的果实太多给予了资本所有者,这虽然能够促进社会生产最快速地扩大,促进应用技术与生产力最快速地提高,但是快速增长的社会生产力如果没有同步增长的社会消费力的支持,就必然会发生大问题。尤其可恶的是,它把最多数的人口(劳动者群体)排斥在平等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的大门之外,这就决定了无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鼓吹得多么完美,都是单面性的,在事实上站不住脚的;必定存在一种更优秀的理论来替代之。本文的后续部分就将深入探索这个领域,力求建立一个具有实际可行性的理论模型。正因为有实际可行性的这个前提条件,所以一切在实际经济过程中不可计算或统计的概念,如边际效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类的概念都完全摈弃不用,而另创了一套以资本内含指数、劳动内含指数、资本和劳动综合内含指数等为核心概念的理论系统,希望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理论难题。
  
    
  
   五、劳动内含指数、劳动利润率和产品价格
  
  
   (1)劳动内含指数
  
   劳动内含指数就是在一个给定的会计期间内,企业的薪酬费用总额与企业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累计发生的期间所有费用总额的比值。这里的期间所有费用总额包括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成本和分摊的各种间接成本项目等。
  
  
  
   (式5-1a)劳动内含指数=期间工薪费用总额/期间所有费用总额
  
  
  
   劳动内含指数表示的是经济过程中每单位的费用支出中所包含的一定的劳动的量。任一经济过程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费用中必然包含一定数量的劳动,这一定数量的劳动就等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费用与劳动内含指数的乘积。这一定数量的劳动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事实利润率(统计结果)的乘积就等于该经济过程的最终差额收益,即期间利润净额。该经济过程所消耗的生产成本与利润(实际经济增加值)之和就等于该经济过程所产生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交换价格(生产总值)。 而这一定数量的劳动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平均利润率(合理利润率)的乘积就等于该经济过程的平均差额收益,即合理利润。该经济过程所消耗的生产成本与合理利润(平均附加值)之和就等于该经济过程所产生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理论交换价格(商品的价值)。
  
  
   根据劳动的不同属性,劳动内含指数可以有如下两种应用模型:
  
   (式5-1b)企业劳动内含指数=企业期间工薪费用总额/企业期间所有费用总额
  
   企业劳动内含指数表示的是特定产品或服务提供者在经济过程中每单位费用支出所包含的一定的劳动的量。
  
    
   (式5-1c)行业劳动内含指数=行业期间工薪费用总额/行业期间费用总额
  
   行业劳动内含指数表示的是同一类型的产品或服务在经济过程中每单位费用支出所平均包含的一定的劳动的量。它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维持某一类型的产品或服务的可持续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投入比率。
  
   (2)劳动利润率
  
   劳动利润率按不同的经济功能分为如下三种:
  
   (a)个别劳动利润率
  
    个别利润率指的是个别产品在实际市场交易中所形成的利润净额与个别产品的生产费用所内含的劳动数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5-2a)个别劳动利润率=个别产品的利润净额/(个别产品的生产费用*该企业的劳动内含指数)
  
   个别劳动利润率是一个纯粹的事实性数据.
  
     (b)企业劳动利润率
  
    企业劳动利润率指的是厂商在一个给定的会计期间内所实现的利润净额与企业期间工薪费用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5-2b)企业劳动利润率=企业期间利润净额/企业期间工薪费用总额
  
   (c)行业劳动利润率
  
   行业劳动利润率指的是行业期间利润总额与行业期间工薪费用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5-2c)行业劳动利润率=行业期间利润总额/行业期间工薪费用总额
    
  
   (d)平均劳动利润率
  
   平均劳动利润率指的是区域市场期间利润总额与区域市场期间工薪费用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5-2d)平均劳动利润率=区域市场期间利润总额/区域市场期间工薪费用总额
  
  
   (3)价格
  
    根据生产费用、劳动内含指数、劳动利润率这三者的不同组合,在劳动经济制度下,产品价格将分层次地表现为如下四种不同形态:
  
     (a)实际交易价格
  
    实际交易价格是个别的产品或服务在一个实际发生的交易事实中所实现的价格.
  
    实际交易价格是计算各种市场经济指标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
  
     (b)理论价格
  
    理论价格是产品实际生产费用与该费用所内含的劳动的量按照预期企业劳动利润率提供的利润份额两者相加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5-3b)理论价格=企业实际生产费用+企业实际生产费用*企业劳动内含指数*企业劳动利润率
  
    实际交易价格将根据个别的产品或服务对企业利润的实际贡献能力而围绕理论价格上下浮动。
  
     (c)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产品是实际生产费用与该费用所内含的劳动的量按照行业劳动利润率提供的利润份额两者相加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5-3c)生产价格=企业实际生产费用+企业实际生产费用*行业劳动内含指数*行业劳动利润率
   生产价格是理论价格上下浮动的准绳。
  
     (d)平均价格  
  
    平均价格是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平均生产费用与该费用所平均内含的行业劳动的量按照区域市场平均劳动利润率提供的利润份额两者相加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5-3d)平均价格=行业平均生产费用+行业平均生产费用*行业平均资本内含指数*平均劳动利润率
  
    平均价格是生产价格上下浮动的准绳。一个过分偏离平均利润率的行业利润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在一个较长的经济时期内,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价格连带围绕它变动的实际交易价格必然会趋向于其平均价格。
  
  
   六、劳动经济制度
  
  
   对于建立在劳动经济制度之上的社会而言,高于平均劳动利润率的产业或企业将由于劳动持续流入,导致供给增加,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劳动利润率随之趋于下降;而低于平均劳动利润率的产业或企业将由于劳动持续流出,导致供给减少,竞争减弱,产品价格上涨,企业劳动利润率随之趋于上升。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将使得劳动利润率在全区域内趋于一致。
   但这样子的社会从未在现实里出现过,也不可能出现。事实上,企业利润能够全部分配给企业员工吗?那不是坐吃山空是什么?即使不是坐吃山空也必然是严重的通货膨胀。留一部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但这部分利润不会增加原有员工的利益,因为根据劳动价值论,投资不能分享扩大再生产的利润,而应属于由于扩大再生产而招聘的员工的,因此,理性经济人是不会留一部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这就产生了悖论:利润如果全部分配会发生问题,留一部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又不合经济逻辑,那该如何是好呢?很简单,企业利润全部属于企业员工这个理论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一个纯粹的建立在劳动经济制度之上的社会。按照严格的经济学定义,现实中所谓的劳动经济制度,其实就是官僚经济制度,企业利润是归于官僚阶级,并受官僚阶级的掌控的。试想一下,官僚主义的投资,能有效率吗?庞大的财产和利润金库掌握在官僚阶级手里,不发生层层腐败,简直是不可思忆的事。话题好象扯远了。劳动经济制度纯粹是为了与资本经济制度相对照而假设出来的社会存在形态,其实,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以下两节所论述的均衡经济制度及社会模型却是在未来极有可能出现而且持续存在的。
  
  
   七、生产要素内含指数、生产要素利润率和产品价格
  
  
   以下,本文将提出几个主要的为实现均衡经济制度所必需的概念及理论模型,供有识之士参考。
  
   (1)生产要素内含指数
  
   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就是在一个给定的会计期间内,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加上期间薪酬费用总额这二者之和与企业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累计发生的期间所有费用总额的比值。这里的期间所有费用总额包括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成本和分摊的各种间接成本项目等。
  
  
  
   (式7-1a)生产要素内含指数=(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期间工薪费用总额)/期间所有费用总额
  
  
  
   式中,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等于所有者权益期初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期末总额之和的一半(平均数)。
  
   生产要素内含指数表示的是经济过程中每单位的费用支出中所包含的一定的资本和劳动的量。任一经济过程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费用中必然包含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这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就等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费用与生产要素内含指数的乘积。这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跟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事实利润率(统计结果)的乘积就等于该经济过程的最终差额收益,即期间利润净额。该经济过程所消耗的生产成本与利润(实际经济增加值)之和就等于该经济过程所产生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交换价格(生产总值)。 而这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跟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平均利润率(合理利润率)的乘积就等于该经济过程的平均差额收益,即合理利润。该经济过程所消耗的生产成本与合理利润(平均附加值)之和就等于该经济过程所产生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理论交换价格(商品的价值)。
  
   同时,根据资本内含指数与劳动内含指数的定义,有
  
   (式7-1b)生产要素内含指数=资本内含指数+劳动内含指数
  
   由此可见,资本内含指数是和资产周转率成反比变化的。提高资产周转率将有助于降低资本内含指数,从而降低单位产品价格内所附加的利润分摊额,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适度提高资产负债率也有同样的效果。
  
   根据生产要素的不同属性,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可以有如下两种应用模型:
  
   (式7-1b-1)厂商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厂商资本内含指数+厂商劳动内含指数
  
  
   厂商生产要素内含指数表示的是特定产品或服务提供者在经济过程中每单位费用支出所包含的一定的生产要素的量。
  
    厂商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可以区分为厂商预期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和厂商实际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对于产品定价理论而言,厂商生产要素内含指数是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而形成的事前预测数据,将由此形成厂商预期利润率或合理利润率;而对于产品统计理论而言,厂商生产要素内含指数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事后统计数据。
  
   (式7-1b-2)行业生产要素内含指数=行业资本内含指数+行业劳动内含指数
  
   行业生产要素内含指数表示的是同一类型的产品或服务在经济过程中每单位费用支出所平均包含的一定的生产要素的量。它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维持某一类型的产品或服务的可持续生产所必要的生产要素投入比率。
  
    行业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同样可以区分为预期行业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和实际行业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对于产品定价理论而言, 行业生产要素内含指数是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而形成的事前预测数据,将由此形成行业预期利润率或合理利润率;而对于产品统计理论而言,行业生产要素内含指数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事后统计数据。
  
   (2)生产要素利润率
  
   生产要素利润率按不同的经济功能分为如下三种:
  
   (a)个别利润率
  
    个别利润率指的是个别产品在实际市场交易中所形成的利润净额与个别产品的生产费用所内含的生产要素数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7-2a)个别利润率=个别产品的利润净额/(个别产品的生产费用*该厂商的生产要素内含指数)
  
   个别利润率是一个纯粹的事实性数据.
  
     (b)厂商利润率
  
    厂商利润率指的是厂商在一个给定的会计期间内所实现的利润净额与期间生产要素投入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7-2b)厂商利润率=厂商期间利润净额/(企业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期间工薪费用总额)
  
   厂商利润率可以区分为厂商预期利润率和厂商实际利润率.对于产品定价理论而言, 厂商利润率是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而形成的事前预测数据;而对于产品统计理论而言,厂商利润率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事后统计数据。
   (c)行业利润率
  
   行业利润率指的是行业期间利润总额与行业期间生产要素投入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7-2c)行业利润率=行业期间利润总额/(行业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行业期间工薪费用总额)
    行业利润率同样可以区分为预期行业利润率和实际行业利润率.对于产品定价理论而言, 预期行业利润率是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而形成的事前预测数据;而对于产品统计理论而言,实际行业利润率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事后统计数据。
    
  
   (d)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指的是区域市场期间利润总额与区域市场期间生产要素投入总额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7-2d)平均利润率=区域市场期间利润总额/(区域市场所有者权益期间平均总额+区域市场期间工薪费用总额)
  
    平均利润率同样可以区分为预期平均利润率和实际平均利润率.对于产品定价理论而言, 平均利润率是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而形成的事前预测数据;而对于产品统计理论而言,平均利润率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事后统计数据。
  
   (3)价格
  
    根据生产费用、生产要素内含指数、生产要素利润率这三者的不同组合,在均衡经济制度下,产品价格将分层次地表现为如下四种不同形态:
     (a)实际交易价格
  
    实际交易价格是个别的产品或服务在一个实际发生的交易事实中所实现的价格.它是一个变动不居的量,它不仅受制于生产商的实际生产费用以及市场营销策略,而且受制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评价等。它不仅受产品供给弹性的影响,而且同时还受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它是供给和需求 这两种时刻变动着的力量共同决定的。
  
    实际交易价格是计算各种市场经济指标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
  
     (b)理论价格
  
    理论价格是产品实际生产费用与该费用所内含的生产要素的量按照预期厂商利润率提供的利润份额两者相加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7-3b)理论价格=厂商实际生产费用+厂商实际生产费用*厂商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厂商利润率
  
    实际交易价格将根据个别的产品或服务对厂商利润的实际贡献能力而围绕理论价格上下浮动。
  
     (c)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产品实际生产费用与该费用所内含的资本的量按照行业利润率提供的利润份额两者相加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7-3c)生产价格=厂商实际生产费用+厂商实际生产费用*行业生产要素内含指数*行业利润率
  
    生产价格是理论价格上下浮动的准绳。一个过分偏离行业利润率的厂商利润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在一个较长的经济时期内,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理论价格连带围绕它变动的实际交易价格必然会趋向于其生产价格。
  
     (d)平均价格  
  
    平均价格是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平均生产费用与该费用所平均内含的行业生产要素的量按照区域市场平均利润率提供的利润份额两者相加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式7-3d)平均价格=行业平均生产费用+行业平均生产费用*行业生产要素内含指数*平均利润率
  
    平均价格是生产价格上下浮动的准绳。一个过分偏离平均利润率的行业利润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在一个较长的经济时期内,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价格连带围绕它变动的实际交易价格必然会趋向于其平均价格。
  
  
   八、均衡经济制度
  
    有一种观点认为:“生产要素不一定是价值要素。现代庸俗经济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并不是真正的分配理论。首先,其中的生产要素实际上是价值要素,否则从事夜间生产的企业至少要将其新创造的价值分配给电的发现者和电灯的发明者。其次,商品交换不是商品分配。在劳动力是商品的社会里,工人从资本家那里得到的与原材料供应商从购买其原材料的资本家那里得到的一样,都只是他们所提供的商品的价格,而不是企业收入的分配额。”--其实,第一,工人所得到的工资收入与原材料供应商所得到的销售收入是绝对不一样的,工人的工资只是再生产工人消耗掉的劳动力所必需的费用,而原材料供应商的收入必然包含一定的利润额。第二,企业所使用的电力如果是作为半成品(即按成本价格)被消耗的,而不是作为外购品(即包含一定利润的生产价格)被消耗的,那它自然应当按照其内含的资本的量分享“新创造的价值”。至于说到电灯的发明者,那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我们只讨论期间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是简化经济过程以便于研究,而不是使经济过程无限复杂化,搞得无法进行有效研究。
    总之,本文作者强烈支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而且,本节所讨论的均衡经济制度也正是建筑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石之上的。不过,与以往这个理论中各式各样复杂的分配方式不同,本文所立论的分配方式只有一种:即按照厂商实际的生产要素利润率进行分配,同一、平等、简单易行。
  
   特别要提请各位注意的是,现在要讨论的均衡经济制度,与上文所述的劳动经济制度、资本经济制度等,都是建立在自由价格制度的基础上的,离开了自由的价格浮动的机制的支持,本文所定义的所有概念都不能成立,在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等经济制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上,三者的回答是一致的:为高于成本的价格而生产,价格越高,生产越多;用价格机制来配置生产要素,决定社会生产过程。换言之,这三者都是建立在市场之上的现代经济制度,这三者只是在为谁生产这个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分歧:资本经济制度是为资本所有者而生产,其具体表现为:社会总资本无节制地扩大,而社会总消费虽然跟随增长但总是远远不足,具有内在的经济周期的可能性;劳动经济制度是为劳动所有者而生产,如果它真能实现的话,其具体表现应该为:社会总消费无节制地扩大,而社会总资本虽然跟随增长但总是远远不足,具有内在的坐吃山空的可能性;均衡经济制度是同时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而生产,如果实现了的话,它将在社会经济体系达到成熟阶段之后,社会总投资和社会总消费将同步增长,社会经济的投资消费比例将轻度浮动在一个社会经济体系本身所要求的长期均衡点的附近,生产要素利润率也将保持一个长期均衡的水平,由生产要素利润率和社会投资消费比共同决定的经济增长率也将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水平。只有在那时候,社会经济体系的长期均衡增长才能成为最可能的现实。稳定的物价、充分就业、长期均衡增长,这些经济学家所执著追求的社会经济目标,只有在成熟的均衡经济制度之下才能够完全实现。
    但在达到成熟阶段之前,不同的市场经济形态,其具体表现也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成长中的市场经济体系而言,由于其投资消费比远低于长期均衡点,因此投资消费比必然是趋向于上升的,但上升的速度将会低于采用资本经济制度的情形,也就是说会牺牲一部分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能力,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实施均衡经济制度的过程中,政府也可通过法律规定,调整劳动所有者所分享利润的现金支付率来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说,劳动所有者所分享的利润份额虽然计入劳动所有者的个人帐户,但并非百分之百支付,而是按照一个可调整的比率来实际支付。在市场坚挺时,现金支付率可以调低一些,来抑制物价和经济过热;在市场疲软时,现金支付率可以调高一些,来促进物价和经济繁荣。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均衡经济制度下,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可能会有更高幅度的通货膨胀相伴随,但政府若能以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来抵消一部分通货膨胀缺口的话,我相信,通货膨胀仍能控制在良性的范围内。我始终认为,良性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而彻底治愈通货膨胀,只有在进化到成熟的经济制度之后才有可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在接近于投资消费比的长期均衡点的时候,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会在均衡点附近呈现震荡回归的型态,而不是轻度浮动的的型态。震荡时间段的长度将视该国的市场成熟度而定,一旦呈现轻度浮动的型态,就标志者均衡经济制度已经成熟。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成功实施均衡经济制度之后,将会跨越市场中期的震荡的经济周期阶段和市场成熟后的经济滞胀阶段,直接进入成熟的均衡市场经济阶段。
    对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其投资消费比已经远高于长期均衡点,实施均衡经济制度之后,社会投资消费比是必然趋向于下降的。相比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而言,政府可能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对实施均衡经济制度之后的社会作深入调控,才能把通货膨胀始终控制在良性的范围内,才能不至于发生无法收拾的局面。政府可能需要通过法律规定一个累减的现金支付率,来调整劳动所有者所分享的利润份额的现金支付比例,即低收入的工薪阶层可以有一个较高的支付比例,高收入的管理阶层则实行一个较低的支付比例。只有渐进地调整劳动所有者所分享的利润的实际支付比例,才能抑制消费品总需求使其不得超过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最大生产能力,只有采取倾向于低收入工薪阶层的现金支付政策,才能渐进地扩大消费品市场总量,渐进地收缩投资品市场总量,从而降低社会投资消费比,使其趋向于社会经济体系本身所要求的长期均衡点。
    可以看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和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均衡经济制度下,无论是其政策目的,还是经济目的,都是相反的:前者是力求扩大消费品市场总量,而降低社会投资消费比,而后者是力求扩大投资品市场总量,而提高社会投资消费比,但在均衡经济制度下,二者最终必将殊途而同归,若是在开放的世界市场条节下,世界范围内的投资消费比必将趋向于同一个长期均衡点。除非遇到重大的技术进步或重大的天灾人祸,否则,此社会投资消费比率将长期保持在一个稳恒的水平上。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列举了均衡经济制度的诸多好处,但如何才能使其进入实践呢?对此我就不敢妄自断言了。我猜想,也许,政府将通过一系列均衡经济法案,来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支持环境和税收支持环境。没有法律的强制支撑,资本所有者能放弃当前既得利益,与劳动所有者平等分享利润吗?我对此是坚决保持强烈的怀疑主义态度的。再说,均衡经济制度也不能离开税收政策的支持,试想一下,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均衡经济制度下,其资本相对利润率必然低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如果没有相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资本必将大量流出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就业问题严重,这肯定不是我们所愿意见到的。还有,在均衡经济制度下,如何提升劳动的活力,以弥补资本的活力下降所造成的缺口,这又是一个管理制度创新的问题。虽然均衡经济制度的理论看起来已经很有成立的可能,但要真实地进入实践,仍然有无穷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但我想,资本经济制度从建立到完善,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而均衡经济制度从建立到完善,总该也有数十年的历史进化期吧。一蹴而就绝对是痴人说梦的空想。我在这里提出本论纲,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能够不断完善和实践这个尚处于初创阶段的理论模型,早日实现均衡经济制度,成就一个更加合理化的未来世界。
   我想,若真有上帝存在的话,他应能不辞劳苦,给予尘世中迷途的人们以指引和帮助,促进这一历史过程的进行。虔诚地祈祷我们能早日结束资本经济制度和官僚经济制度所带给我们的无穷恶梦,早日进入一个合理化的不一样的未来世界吧!
  
  
   九、结论与建议
  
  
   阅读本文的预备知识,我认为至少有两本经济学著作是必需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两本都是大部头论著,没看过的读者可能要很辛苦才能看完。我并不是要各位读者掌握经济学,而只是想让各位了解经济学,领悟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还是用萨缪尔森的话来说最经典:“我们不是为学经济学而学经济学,而是为了它给我们的启发.”。
   没看过的读者,强烈建议去看一下。建议先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至于《资本论》应先从第三卷看起,倒序通读。因为第三卷是根据马克思晚年思想汇编的,而且渗透了一部分恩格斯的思想,毕竟恩格斯曾经经历了具体的商业实践的摸爬滚打,它对经济学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也许更接近于实际的经济过程,所以从第三卷开始,或许可以不受制于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更快速地找到正确的理论方向。根据我在《资本论》第一卷所陈述的劳动价值论的思想里打转转的而造成的头痛的辛苦经验,那是以年为计算单位的,所以不主张从第一卷读起。当然这其中也许是因为马克思曾经是我最崇敬的历史人物,所以不敢轻易对他的结论说不的缘故吧。当然,在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期,资本的的确确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而且当时正处于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这就使得马克思在书里的语言和结论更多地沾染了时代的局限性。但,试想一下,在那种战争与革命的气氛下,谁人又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讨论社会问题,讨论现实之中血淋淋的资本主义?事实上,战争与革命时期的历史就像钟摆一样,绝对不会停留在合理的平衡点上,总是会越过理想的平衡点,向激进或保守的反向快速运动,所谓中间派和中间道路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中间派的声音和力量总是会被历史所忽略和湮灭,不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因此,纵观古今中外,我相信没有人能够在革命家和学者之间保持平衡,马克思也不例外。所谓的中间派革命家,你见过吗?我想是没有吧。在历史的钟摆运动中,你只要站在中间派的立场上,就绝对会被历史的潮流湮灭得默默无闻,无所作为,这是历史的定律,没有例外。只有在历史钟摆运动的末期,最激进与最保守的力量已经两败俱伤,这时候,相对中间派的力量才能凸现出来,但那已经归入于政治家的概念了。就拿处于历史钟摆运动末期的美国革命来说,当时最激进的和最保守的力量已经退出社会政治的中心,而各种相对激进与相对保守的力量却正争得不可开交,55位立宪者也是如此,但幸好他们之中的多数都具有良好的妥协与让步的精神品质,最终可以产生一个非常妥协的结果。虽然几乎每一个人都对由此产生的宪法不甚满意,但就是这样一部令各位参与立宪的革命家不满意的宪法却最合乎历史本身的合理性,一举解决了社会政治史上诸多难解之谜,从而使其传承二百余年未有重大修改,这是所有制宪者,包括华盛顿本人都是始料未及的。相互妥协、宽容与让步的精神品质,对于处于历史钟摆运动之中的民族而言是多么的重要,这种相互妥协、宽容的心态和精神,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历史的钟摆运动对整个民族和社会的伤害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55位立宪者相互妥协与让步,及时把革命家的立场转换为政治家的立场,美国革命的钟摆运动能够在宪法之后嘎然而止,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在历史的钟摆运动中,无论是激进一方或者是保守一方,无论它何其强大,但在历史的冲力面前,人的生命与能力都如蝼蚁一样弱小,无足轻重,有时相比蝼蚁而不如,蝼蚁尚可躲藏,而在高度震荡的历史钟摆运动面前,人却无处可藏。我们希望能够时时沐受社会各方相互妥协和宽容的精神惠泽,使我们能够幸运地存在于现在和未来。这好象已经涉及时事政治了,还是就此打住为妙。
   在这里说了这么多题外话,就是想说明一点:评判一个人历史人物的功过优劣,应当还原到历史人物自身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去;以现代人的价值和有色眼镜去看待历史人物,妄下断言,未免过分狭隘了。试想一下,把自己放在与历史人物一样的背景中,你能有一样的见解和作为吗?答案是:不!把坚持中间主义立场和思想的我们放在那个大革命的背景中,自以为正确的我们能够适时存在和有所作为吗?答案也是:不!其实,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过分抬高历史人物,也不应该过分贬低历史人物,过分抬高了的话,一旦摔下来是会坏得惨不忍睹的,过分贬低了的话,又显得我们的心态过分狭隘、低俗和无见识。最好在两个过分之间,留一个空隙让大家自由讨论,这才是真正的讨论之道。我是强烈鄙视那些把马克思过分抬高或者是过分贬低的人的。象我这样,把他放在经济学上这样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我看是没有人能够再把他推下去了吧。您把他压低一点或抬高一点那都是自由讨论的间隙,大家都能够心平气和,但如果做过分了,那叫人的心如何能平气如何能和呢?总而言之,各位读者大可以对马克思的《资本论》里的一些凸现革命家本色的立场和思想,一些煽情的语言和结论等,一笑而过,不必深究,而应专注于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分析和分解之中,我相信,这一点是无人可以取代的。退一万步说,即使《资本论》里的思想全都错了,但如果没有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很有说服力地激进表现,工人运动能够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因素而长期存在吗?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进化到混合经济阶段吗?而现时代的我们能够在这里心平气和地讨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功过优劣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血与火的革命性推动,坏东西能够自发地变好,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对此,我是坚决保持怀疑主义的态度。当下,虽然马克思已经不是我最崇敬的历史人物,但我还是会在一切场合不遗余力为他正名。尽我所能还他一个公道出来。
   其实,各位读者在看过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之后,可能会认为,萨缪尔森所谓的混合经济制度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会代表世界的未来,当再仔细看完《资本论》之后,你将会坚决相信单面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对不能代表世界的未来。人类需要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合理化的未来,而不是任何一种很单面的东西,无论是单面的资本或者是单面的劳动,都绝对不能主宰我们的未来。对于处在现实的历史十字路口的我们而言,我们不应该继续生存于官僚经济制度之下,也不应该一溜烟似的走向资本经济制度,而是在他们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建立一种全新的均衡经济制度,那才是万众期待的上上之选。
  以上所说的两本书在网络上都可以搜索到,以下是我所用版本的网址:
  
  http://www.sg.pku.edu.cn/yubin/capital/capindex.htm
  http://202.114.4.49/huaxia/hxnew/wenxue/newbook/newbook.asp?page=4
  
   如果上述链接失效,你可以在eMule电螺软件里输入书名搜索,只要我在线,应该都可以下载,直到你下载完为止。强烈支持伟大的思想与著作应该无限制免费共享的论点;因为任何一种思想只有在传播到足够多数人的心里,才有可能演化成物质力量,进而改变世界。
   本文可以随意转载,但必须全文转载;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断章取义。任何一种思想经过断章取义的割断,都会丧失其内在的完整性。马克思的思想就是由于被不负责任地断章取义,才被改造成了现实之中如此狗屁不通的官僚经济制度,害苦了多少劳动人民,乐坏了多少官僚人家,想想都让人无限伤感。
  希望仔细看过以上二本论著及本文的读者参与本贴讨论。也希望没有仔细看过以上二本论著的人不要擅自参与讨论,因为如果缺乏共同的必要前提,胡乱讨论只会浪费彼此口舌,不会产生任何有意义的结果。如果你认为我的思想还可以的话,你可以单纯的顶一下,或者发表几句感慨什么的,这都在受欢迎之列。更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这个理论模型,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请在回贴中说明。本贴若不被版主封删,将长年有效。我始终认为,经济过程的费用问题,价值问题,市场问题等等,绝对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值得反复探讨。本文只是论纲性质的假设化的宏观化的泛泛而论,至于其是否合于现实性,如何进入实践,在实践中又会遵循什么样的操作模式,那纯粹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的问题。不过,对于一个单个企业的微观操作模式,作者几年前的一篇文章曾经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但因为是几年前的论点,而且未经整理,所以异常粗陋,还请阅者多多海涵,但都是同一个意思,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我的个人网页看看:
  
   http://cn.share.geocities.com/karlparkcn/Ecnomics/Economics.htm
  
   感觉写作对于现在的我是一件很累心的工作,近月余来为整理这个思想累得我不行,身心不堪憔悴,再也没有当年完成一篇文章后那种快乐的感觉。想当年为了研究为大众谋福利的思想总是激情澎湃,总是一种令人快意的事业,而如今时过境迁,竟然有如此大的心理反差,这是始料未及的,连我自己都感到莫名惊讶。也许是因为思想是一种只有仰赖众人的力量,才能发生实际的影响,远远不如程式代码来的简单而有实效。看来我从研究飘渺的思想转向实效的编程,这条路是走对了。几行发生实效的程式代码会带给我简单的快乐,而如此长篇的思想文字却让人感觉不出一丝的快乐,反而身心疲惫如此。想想多年前的自己为了一些飘渺的思想浪费十多年的青春,感觉自己真是过分地犯傻。还好及时转变过来,否则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临到结尾却突然间发这么多的牢骚,连我自己控制不了,还好,这个思想总算有了一个梗概,再加上网络写作的自由性,也就无所谓了,否则我是宁愿它续续存留在箱底也不敢拿出来献丑的。本来只打算用一周的时间就搞定它,但续而续之,却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彻底打乱了我的执行计划。原本我就是一个惰性十足的人,懒得用心思打点自己的人生,现在更是为此弄得一团糟。原本还有一篇关于哲学的文章也想拿到天涯来摆摆样子,但念及如此耗时间耗心力,也就彻底死了那个想法。自此而后,想来,我是再也不敢长篇论及思想问题了,即令天仙下凡相伴,也不玩这个了。话题又扯远了。
   无论如何还是速速结束这个痛苦的思想历程吧。就用卡尔.马克思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来结束本文:
   “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7 2:08: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制度 Economics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ecnomics 关系 价值 合理 费用 经济制度

沙发
龚瑞 发表于 2006-1-6 18: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上的文章,太长,我们没有时间看完的。

请你给出一个概要。

另外,这篇文章是你写的么??如果不是,请注明作者,引用地址。

否则,我会认为你是在灌水,后果很严重!

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使用道具

藤椅
iamkarl 发表于 2006-1-7 02: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然是我自己的原作。

还要写一个概要,这里的规矩这么多啊。

本文主要是在讨论社会经济过程所包含的费用与价格形成的关系、以及由这个关系而产生的各种价值论(包括资本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等)、各种经济制度(包括资本经济制度、劳动经济制度和均衡经济制度等)的基础上,探讨建立一种最具合理性的新型产权制度乃至经济制度,以实现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增长,以构建一个理想的未来社会!

使用道具

板凳
laudon 发表于 2006-1-7 16: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七章

七、生产要素内含指数、生产要素利润率和产品价格 (1)生产要素内含指数 下并没有分a、b子目,是掉了吧?后面的(式7-1a)(式7-1b)(式7-1b-1)

使用道具

报纸
iamkarl 发表于 2006-1-10 00: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是漏了几行。多谢指教。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