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988 0

[经济学教育] 为特质学生开扇小门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2 个
通用积分
245.47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9年12月10日 11:16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文/浦家齐
  北大等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启动中学校长直接推荐,是对当前的招生办法有重大意义的一项突破。目前社会质疑的焦点,是担心校长推荐会导致招生腐败。作为校长们的自然反应,也是把推荐程序设置得足以表明自身的清白。但是更加根本的问题来了:既然所依据的仅仅是这些硬指标,中学校长推荐的必要性究竟何在?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学校长推荐办法,并不是为选拔特质学生而推出的。如果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设计排名表,又按照这排名表来确定被推荐的学生人选,则校长推荐业已蜕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把被推荐的学生局限于那些在高考中稳操胜券的考生,那么这种推荐实属多此一举。我国的高校招生亟需为选拔特质学生开辟一条通道。
  事实上,大多数高校规定被推荐的学生仍然需要参加统一高考,他们仅能获得降低30分录取或上一本分数线录取的待遇,这并不足以改善那些特质考生的录取形势。诚然,站在中学的立场上看问题,会觉得推荐高分生比较稳妥,而推荐硬指标并不领先的特质学生却有风险:万一被推荐的考生进了大学成绩不好怎么办?但是,推荐失当的事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只要没有涉嫌招生腐败,社会应该对此持一定限度的容忍,正如通过统一高考入学的学生中也有表现很差的一样。

  笔者以为,校长推荐应该收缩功能,倾斜于帮助高校从那些高考未必能取得高分的特质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有的校长感叹,综合成绩好的学生不少,但找不出某方面有出类拔萃才能的学生,所以无从推荐。我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泥沼中浸润太久,发生这种困难是不足为怪的。重要的是应该把提携人才定为教师的本职,作为一所优质的学校,一位敬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生入学那一刻起,就要潜心搜索,在他们中有没有可能涌现杰出的人才?从而对这些学生提出切合其个性特点的指导意见。但是似乎在当前的教育理念中,当我们发现了一个好学生,多半只会要求他做更多更难的习题,考更高的分数,从而在毕业时填报更好的大学,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造就出类拔萃的人才呢?
  人才是需要提携的,机遇对人生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我们今天仍然是患无伯乐,而不是患无千里马。作为一名敬业的教师和我们的各级学校,理应把提携人才视为自己重要的使命。
  上海交大提出,要为单科成绩好的学生留“一扇小门”,这应该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提法。例如,一所中学向各高校推荐的总人数当不超过10人,并限制在特质学生的范围内。这个数量,对于改革的起步阶段而言并不算太少。这不但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还远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而且在许多省市目前的高中毕业生还拿不出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数据。但是力度要大,例如应考虑对被推荐者完全免除统一高考,因为非此不能容纳那些考分可能不高但是有特质的考生。至于是不是要免除被推荐者在自主招生阶段的某些考试,倒不是问题的关键。那些成绩优秀但没有显示特质的学生,可以通过统一高考,也可以通过校长推荐之外的途径参加自主招生。推荐书应该以介绍学生的特质为主,因为高校招生之所以需要中学推荐,不可能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中学生表格上的那些硬指标,高校所难以触摸的,正是各项硬指标所不能囊括的学生情况。
  我们当然要警惕高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产生腐败,但是也要警惕各种新的招生措施重新跌入应试教育的陷阱,要提防这些新办法的格式化走向。在任何一种教育模式中,特质学生总是一个极少数,但这个极少数绝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关注这些学生并不是为了他们个人,而是为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 (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上海大学教授 高中毕业生 教育工作者 校长推荐 应试教育 解放日报 自主招生 程序 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4 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