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gy5710653
2222 1

[战略心得报告]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的主要原则(1) [推广有奖]

独立的经济学学者,独立的管理学学者,独立的军事学学者

学科带头人

86%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诺贝尔经济学奖书籍导读

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

威望
0
论坛币
3160 个
通用积分
2949.6046
学术水平
671 点
热心指数
670 点
信用等级
509 点
经验
69763 点
帖子
1176
精华
9
在线时间
18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28
最后登录
2023-9-17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的主要原则

《九地》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十一篇,主要论述了九地及其应对策略。全篇分为九章。第一章讲九地的定义和应对策略。第二章使敌人兵力不能有效集中,夺爱则听,方法为快速和隐蔽,即快速隐蔽的打击敌人的依仗点。第三章讲为客之道,深入则专。深入敌方国境,我方的士卒就会专心作战,因为别无他路。第四章讲士兵齐勇若一,是因为士兵不得不这样做。第五章讲将军御兵诀窍是愚兵投险,士兵深处险境,就能爆发更大的力量。第六章讲九地正面的应对策略。第七章讲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第八章讲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第九章讲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弱点,隐蔽和快速进行进攻(如图1所示)。

1.jpg

1 《九地》篇的主要原则

第一章讲九地的定义和应对策略。

【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译文】孙子说:按用兵的规律,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九类。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与敌作战,这样的地区叫做散地;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我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敌我和其它诸侯国接壤的地区,先到就可以结交诸侯国并取得多数支援的,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越过许多敌人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道路难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入的道路狭隘,退出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能击败我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则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被消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可停留;遇争地应先敌占领,如敌人已先占领,不可强攻;在交地,军队部署应互相连接,防敌阻绝;在衢地则应结交邻国;在重地则应夺取物资,就地补给;在圮地则应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则应巧设奇谋;在死地要迅猛奋战,死里求生。

【详解】第一章讲九地的定义和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是从反面讲的不要做什么,第六章的应对策略主要是从正面讲的要做什么(如图2所示)。

2.jpg

2 九地的定义和策略

散地指的是在自己的国家作战,应对策略是散地则无战以及散地吾将一其志。散地离家近,人心涣散,最好不要打,要打的话要统一士兵的意志,使得军队专心一致。轻地指的是刚刚进入敌国领土,应对策略是轻地则无止和吾将使之属。在轻地不要停留,要部署连续,防止掉队。轻地因为是刚刚进入敌国境内,离本国较近,士兵并没有专心打仗,很容易掉队或者逃跑,所以不要停留,停留的越久,逃跑的士兵可能越多。争地指的是我和敌人得到都对自己有利的地方,这种地方可能是敌我之间的一个小国或者一片争议区域,谁得到都会增加自己的国土面积,士兵补充和粮食补给等,也就是谁得到谁的力量就会加强。争地的策略是争地则无攻和吾将趋其后,争地如果被地方占领就不要强攻,要绕到地方背后进行进攻,因为从陆军配置的角度来说,陆军的前面是强点,侧翼和背后都相对弱。交地指的是敌我都可以往来的地区,这个地区可能是敌我双方的边界。交地的策略是交地则无绝和吾将谨其守,交地要使军队不脱节不断绝,并且要谨慎防守。因为交地是敌我交界之处,敌我都会在边界驻军防止敌人入侵,敌人也可能随时入侵。所以交地的军队要互相照应不断绝,防止被敌人各个击破(如图3所示)。

3.jpg

3 九地示意图

衢地指的是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衢地可能是和敌我都接壤的大国。衢地的策略是衢地则合交和吾将固其结。衢地是大国,敌我都无法将其吞并而增强自己的实力,它不像争地那样弱小,所以吞并不了只能进行结交来增强自己的实力,至少不让其增加敌人的实力。衢地是他国,与我结盟而不与敌结盟最好,这样我方力量得到增强;不与我也不与敌结盟也可以,中立的话对敌我都无实力影响;与敌结盟而不与我结盟最差,敌人实力得到加强,对我方不利。重地指的是进入敌国境内较深,重地的策略是重地则掠和吾将继其食。进入敌国较深,那么离本国的给养地势必较远,很容易被敌人切断补给线,并且补给的成本和时间都很大,所以重地最好能就地补充补给。《作战》篇也强调就地补给,写道:“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圮地指的是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圮地就是难以行军的路,比如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走的路很多都是圮地。圮地的策略是圮地则行和吾将进其途。圮地不适合舍营,要赶紧离开,快速通过。围地指的是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也就是进路隘,退路远,进退两难的境地。围地的策略是围地则谋和吾将塞其阙。围地就是被地形困住,要赶快想办法,我自己将出口堵起来,激发士兵士气,进行拼死一战。死地指的是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也就是无所往的地形,前路和后路都没路的地方。比如退路有高山阻碍,前路有敌人重兵,我方军队无路可走。死地的策略是死地则战和吾将示之以不活。死地没有出路,只能拼死一战,所以就要士兵明白自己处于死地,不拼死一战就是等死。

第二章讲使敌人兵力不能有效集中,夺爱则听,方法为快速和隐蔽,即快速隐蔽的打击敌人的依仗点。

【原文】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译文】古时善于指挥打仗的人,能够使敌人前后部队无法相顾及,主力与小部队不能相依靠,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隔断,不能收拢,士卒溃散,不能聚集,即使聚集也很不整齐。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要坚持有利就行动,不利就停止的原则。试问:“如果敌军众多而且阵势齐整地向我进攻,该如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的要害之处,这样,敌人就会被迫听任我的摆布了。”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

【详解】夺取敌人的依仗,则敌人就会听我的摆布。军事学的核心原则是: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弱点。而从反面来说就是防止敌人集中力量打击自己的弱点(如图4所示)。

4.jpg

4 夺爱则听

“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这几句就是不让敌人有效的集中兵力,这样敌人的力量就不会强大。而我方则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弱点,即先夺其所爱,敌人的实力就会大大削弱,从而更容易打败敌人。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这句话指的是用兵要隐蔽和快速,隐蔽和快速是奇袭的双翼。隐蔽自己才能使得敌人没有准备,这样就可以以有备之师打击无备之师,快速才能才能不给敌人时间集中兵力和调兵支援。

第三章讲为客之道,深入则专。深入敌方国境,我方的士卒就会专心作战,因为别无他路。

【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译文】凡是进入敌国作战的原则:深入敌境则军心专一,敌军无法胜我;在富饶地区夺取粮秣,使全军得到充足的给养;注意保养士卒的体力,勿使疲劳,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揣测我之企图。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死也不会败退;既然士卒死都不怕,就会尽力作战了。士卒深陷危地,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军心就能稳固;深人敌国,军心就不会涣散;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因此,这样的军队不待修整,都懂得戒备,不待筑励,都会竭尽全力战斗,不待约束,都能亲近相助,不待申令,都会信守纪律。禁止迷信,消除部队的疑虑,即使战死也不退避。我军士卒舍弃多余的财物,并不是厌恶财物;不怕牺牲生命,并不是他们不想长寿。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士卒们坐着的泪水沾湿了衣襟,躺着的则泪流面颊。把军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曹刿那样的勇敢了。

【详解】孙子喜欢客场作战,也就是到别国作战,这样当我军深入敌国时,士兵除了拼死战斗别无选择,所以就可以像专诸和曹刿一样英勇。深入敌国就要注意自己的补给问题,抢夺敌人粮食就地进行补充(如图5所示)。

5.jpg

5 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在他国作战要注意保存体力,因为身处敌国,危机四伏,随时可能遭受敌人的攻击,并且自己远离本国,无法快速的补充士兵,所以力量不能乱用,要用到最有用的地方。部署兵力,不让敌人发现我方的意图和弱点,以防止敌方进行针对性的定点打击。将士兵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士兵就只能拼死战斗。从另一方面来说,要防止敌人将他自己的军队至于绝境而激发其拼死决心,所以要给敌人留有逃跑的路,这样敌人就不会拼死决战。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这四句都是指不需要管理,士兵自己就可以把事情做好,强调的是无人管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环境逼迫他们不得不这样,否则就会影响自己的生存。禁祥去疑是为了防止士兵心生杂念,不能专心战斗。

第四章讲士兵齐勇若一,是因为士兵不得不这样做。

【原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一样。所谓“率然”,乃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中部,头尾都来救应。试问:“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人与越国人虽然互相仇视,可是,当他们同船渡河时,如遇大风,也能互相救援,犹如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因此,想用系住马匹、埋起车轮的办法来稳定军队,那是靠不住的。要使全军齐心奋勇,在于组织指挥得法;要使强弱都能各尽其力,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提挚三军就像使用一人那样容易,这是由于把士卒置于不得已的境地而造成的。

【详解】常山之蛇可以在一方受到攻击,多方前来支援。要想使士兵全部一齐奋勇作战,那么就在于将帅领导得法。合理使用地形,可以使得士兵都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善于用兵的人能使众人像一人一样听从指挥,是因为使他们不得不这样(如图6所示)。

6.jpg

6 士兵齐勇若一

要想士卒听从指挥,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修道而让士兵与上同意。比如《始计》篇写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第二,通过平时的文武训练,使士兵养成良好的军事素养。比如《行军》篇中的文武治军写道:“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第三,爱兵如子,淘汰不听管束的士兵。比如《地形》篇写道:“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第四,通过指挥系统使得共同进退,比如《军争篇》中写道:“《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第五种利用地形逼迫,投兵于险,让士兵不得不拼死努力。比如九地篇写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第五章讲将军御兵诀窍是愚兵投险,士兵深处险境,就能爆发更大的力量。

【原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译文】统率军队这种事情,要镇静以求深思,严正而有条理。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计划毫无所知;战法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使人们不能识破;驻军常改变驻地,进军迂回绕道,使人们无法推断行动意图。将帅赋予军队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土,要像击发弯机射出箭一样,使其一往直前。烧掉船只,砸烂军锅,表示必死决心;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聚集全军上卒,投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他们拚死奋战,这便是将军的责任。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行动方针,适应情况,伸缩进返,掌握士卒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将帅不能不认真考察和仔细研究的。

【详解】将军通过将士兵投入险境,使得士兵除了拼死决战而无其他路可走,就会爆发更大的战斗力。静以幽,正以治指的是将军主持军事行动,要做到考虑谋略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管理部队公正严明而有条不紊。这句话实际上是孙武从两个方面对将帅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沉着冷静;另一方面要严格公正。愚兵投险有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愚兵,不让士卒知道更多的情况,以免其有更多自己的想法,而和将帅的想法产生冲突;另一部分是投险,将士兵投入危险的境地,使其因为生存危机而爆发更强的战斗力(如图7所示)。

7.jpg

7 愚兵投险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这句话指的是将帅赋予士兵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所以只能前进(如图8所示)。

8.jpg

8 登高抽梯

抽梯之说最早源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有一个和登高抽梯类似的计谋叫做上屋抽梯。上屋抽梯是一种诱逼计。做法是:第一步制造某种使敌方觉得有机可乘的局面(置梯与示梯);第二步引诱敌方做某事或进入某种境地(上屋);第三步是截断其退路,使其陷于绝境(抽梯);最后一步是逼迫敌方按我方的意志行动,或予敌方以致命的打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孙子兵法 九地 可以量化的军事学

使用物理学思维分析经济学、管理学和军事学,让它们从艺术变为科学!
沙发
twt050505 发表于 2018-10-6 09:45: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楼主的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0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