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sc2
5214 9

[郑磊] 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途径 [推广有奖]

  • 2关注
  • 16粉丝

贵宾

教授

1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65227 个
通用积分
50.7028
学术水平
36 点
热心指数
26 点
信用等级
20 点
经验
5978 点
帖子
429
精华
5
在线时间
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21
最后登录
2023-5-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郑磊

今天,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眩目的亮点和前沿。作为经济大国,中国的实践和理论必将对全世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这是国内经济学界应具有的认知和使命感。无论是从经济规律还是方法论方面,这都会极大地丰富以西方实践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中国的经济学界作为一个知识整体怎样才能走上世界的舞台?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首要的工作是,从操作层面大力促进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国内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首先是让国外经济学界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文化的神秘性体现在复杂的方块文字中。要面向世界,首先应重视文字带来的障碍。是否应大力提倡国内学者用英文写作和发表学术文章呢?让我们放下成见,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分析一下可行性。

成本比较分析
这里我们做一个粗略比较。为实现同一收益目标而采取哪种策略或方法,最根本的依据是成本的比较。而理性人必选成本最低的途径。为了能够通过文字进行国际交流,只有两种选择:国外学者能读懂中文,或者国内学者直接用英文写作。对国外学者而言,假设存在这样的前提:对中国的经济现象很有兴趣,愿意与中国学者交流;他们阅读中文刊物或著作的成本就主要是学中文,并达到能阅读理解的水平所需花费的金钱、精力和时间(记为Cf)。而中国学者使用英文写作,相应的就是学英文并达到能清晰表达思想的水平所需花费的成本(记为Cd)。还应该考虑的因素是初始禀赋。作为国外学者,目前他对中文掌握的程度以及中国学者对英文掌握的程度构成了他们当前的初始禀赋(分别记为ωf和ωd)。对于国外和国内学者,达到同一目标的总成本是C-ω。
在国内,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教育,每个人学英文的时间至少有10年,届时要求达到可以用常见的词汇写出符合语法的文章来表达思想的水平。对于国内老一代学者而言,情况稍复杂。如果观察30岁~50岁区间的学者,平均的初始禀赋是相当高的。相反,国外学者对中文掌握的初始禀赋,从统计意义上讲,可以算作是零。
中文是国际语言学界普遍认为最难学的语种之一。当然,对非母语语言,达到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毕竟比达到同等的写作水平要容易一些,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达到学习用英文写出清晰思想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与对中文较高阅读理解水平是一样大,以及为学习所花费的成本一样多,那麽因为初始禀赋上的差异,就使得国内学者用英文写作的成本小于国外学者学习阅读理解中文的成本。而实际上,从所花费金钱、精力和时间的实际成本看,国外学者通常会远远大于国内学者。尽管这不是非常严格的分析,仍可看出理性选择是中国学者用英文写作和发表学术文章。当然写得出英文学术文章并不意味着就不存由文化上的误解引起的交流障碍,还需要循序渐进持续提高写作水平。

以出版界的远见培育一流学术成果
国内出版机构是否愿意提供英文学术文章发表的载体涉及出版成本和收益,计算以英文出版的学术刊物和以中文出版的刊物,因读者群体减少而造成的利润损失。应该看到经济学术期刊的目标读者是专业的经济学研究人员,它并不承担向大众传播知识的职责。学术刊物和书籍是非赢利的,最高目标是能代表最先进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水平,创造远大于经济收益的社会效益。学术出版物是否受欢迎,与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是密切相关的。应该看到,三四流学术期刊是得不到青睐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好。
国内研究结果有时是领先于国际水平的,这在自然科学领域已不鲜见。可惜的是未被国外学界了解,被剥夺了许多成果的所有权。我国学者可能会在同一或更早时间取得有与国外学者同样卓越的成就,其成果不被确认,主要是因为没有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物上及时发表。国内虽有很多出版物,但缺少国际承认的权威学术刊物,一流的成果很容易被埋没在三四流出版物里而失去国际竞争的机会。以国际流行的美国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作为量度的基准。SSCI囊括了50多类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共1700余种。经济学部分有175种,其中以英文出版的刊物达到94.8%(见表1),占绝对多数。
英文 法文 德文 葡西语系 其他语言
166 1 3 2 3
(表1.数据来源:http://www.isinet.com)
以出版物所属的国别来看(美国未作统计,见表2),被引用的不仅有发达国家,而且也有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亚洲国家只有日本,而被引用的也是用英文出版的刊物。
出版国别 法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荷兰 澳大利亚 德国 阿根廷 瑞士 芬兰 斯洛伐克 奥地利 捷克 南非 墨西哥
收录种数 1 48 2 2 36 2 5 1 5 1 1 1 1 1 1
非英文版种数 1 0 0 0 0 0 2 1 0 1 1 1 1 0 1
(表2.数据来源:http://www.isinet.com)
从统计可以看出,荷、日、德、法等非英语国家的英语类经济学学术刊物占有很大比例(约占84%),说明以英语出版为途径的国际化道路是主流,虽然这些国家的一些以本民族语言出版的学术刊物得到了认可,但都是欧洲语言。SSCI引用的经济类刊物中,有7种是专门发表关于中国题材的学术文章,却是在英美出版的英文刊物。
虽然SCCI等欧美国家编制的引文索引有很多缺陷和问题, 不能否认国内学术刊物地位与我们这样的大国很不相称的事实。据抽样统计,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的经济学论文中,由非华裔学者撰写的文章,很少有参考中文出版的文献的,即便有关中国经济的参考文献,也多以英文或其他文字出版。华裔学者有引用中文出版的参考文献。拉丰(Jean-Jacques Laffont)教授去年夏天在武汉大学授课时曾谈到中国经济学界的学术竞争。他反复强调,好文章一定要到美国、欧洲的一流学术杂志上争位置。在国内的杂志上争来争去,看似激烈,其实事倍功半。中国经济学术杂志水平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迄今只有邹恒甫教授主编的Annu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在国外公开发行并为世界学界所接受。他再三叮嘱大家,要学好英语,扎实基础,活跃思维,广开眼界,使自己的研究和论文规范化---真正符合国际标准水平。偏安一隅的经济学,即使内部竞争再激烈,终究是不合潮流的。德国基尔大学经济系C.SEIDL等人2002年所做,以欧美经济学家为对象的调查,这些经济学家们知道的经济学期刊共有358种,其中以英文出版的有330多种,其余部份亚洲出版的期刊主要是在日本出版。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语言却有。不同时代都有占主导地位的语种。拉丁语曾是中古时期的主导语言,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拉丁词汇仍在学术文献中大量存在着。现今在英文已经成为世界性语言之时,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借助这一通用语言载体,将本土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全世界。国内学者积极提高英文写作水平是一个必要条件,国内经济学术出版界也应该有远见地承担起责任,为国内研究成果与国际接轨创造良好条件。当然,作为一个现实的考量,出版界可以借助电子出版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和媒介来降低成本。

挑战自我,勇攀学术高峰
根据SSCI的JOURNAL OF CITATION REPORT(JCR)中36种权威期刊中发表科研成果的情况对亚洲大学进行排名显示,亚洲最好的经济学院如香港两所大学、台湾大学以及两所日本大学的研究水平与美国最好的州立大学相当。这就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不以英文为母语的国家,在经济学研究上仍然可以与当今最好的经济学研究机构媲美。 如果这些学术文章不是以英文撰写,而是发表在本国的中文或日文期刊上,有多少国外同行会去看或看得懂呢?又怎麽能引起国外同行共同研讨的兴趣呢?没有学术上的共鸣和交流,是很难做出一流的学术成果的,就很难溶入理论研究的主流中去。作为当代经济学最发达的西方国家,学者往往关注的是在SCCI这样的引文索引上的学术刊物,这也许揭示了大陆顶尖的经济研究机构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小的部分原因。当然,还有国内发表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上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这是另外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邹至庄教授曾说:“国内经济学水平与美国相差甚远,﹒﹒﹒因为中国的学术界曾经和外界隔绝了很长时间。直至1980年前后,才正式恢复与国外学术界交流。” 其实早在建国前,国内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就有过很好的实践,作为国内绝无仅有的用英文出版学术成果的机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就出版过4种英文刊物,另有10余种用英文和日文出版的图书,成为当时西方学者了解中国经济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现在国内一大批高校和研究机构拥有非常出色的经济学者,完全有实力做得更好。在海外的中国经济学者中也不乏出类拔萃在国际学术界很有实力和声望者,在ECARES对全球著名经济学家的权威排名榜上,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华人19人。
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应该出现思想大师,必将出现思想大师。这一天应该不会太遥远。作为中国的经济学者,看到差距,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而是应奋起直追,在有为之时,据有为之地,做有为之人,成有为之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与国际接轨 经济学研究 国际接轨 经济学 Economics 经济学 研究 国际 途径

更多文章请点击我的专栏,欢迎移步http://charlielzheng.chinavalue.net 深入交流
沙发
zhtq 发表于 2007-9-20 00: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同意

使用道具

藤椅
小白鼠 发表于 2007-9-28 23: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保守的同意

使用道具

板凳
svil 发表于 2008-8-13 11: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實, 語言固然是一道阻礙, 但是, 個人認為中國人思想和國家政策才是令中國在經濟學上發展不如外國的主要原因. 我知道, 很多外國有名氣的中國教授, 就是想有自由的研究空間而出外國任教, 加上, 在國外有名氣的學府, 如 哈佛, 芝加哥大學等, 學者天天也能跟最頂級的學者接觸, 就是如此, 研究成績才能如此強, 而且持續. 中國要位列世界經濟學, 一定要令搞學術的人不受限制,因為他們的價值就是創新改進吧~ 有了學術氣氛, 知名的學者就會回國推動學術, 從而提升學術水平.

使用道具

报纸
贰零壹零 发表于 2010-6-7 16:20: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邹至庄教授曾说:“国内经济学水平与美国相差甚远,﹒﹒﹒因为中国的学术界曾经和外界隔绝了很长时间。直至1980年前后,才正式恢复与国外学术界交流。”

使用道具

地板
AlexanderJing 发表于 2010-7-14 09:47: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自己在美国念的经济学硕士,入学之后才发现,在中国听过的一些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放到我念的学校,其实都很一般。中国最顶尖的经济学家,在美国只是普普。

使用道具

7
阿de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7-16 10:06: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观点值得思考。

使用道具

8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7-17 13:32: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美国经济学教育及研究中的教条化:功能和危害
    近一段时间,我一直思考,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什么对经济学,没有作出和它的世界地位相称的学术贡献。
    依据我的理解,美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经济学理论,就是制度经济学。自此之后,美国基本没有自己的经济学思考,几乎全是对欧洲经济学尤其是英国经济学的阐述和有限扩展。
    在这种继承和发展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教条化内生机制及其历史轨迹,它在传播欧洲新经济学思想的同时,也危害着新经济学思想的再生和发展。
    其中,数学化,是一个标志;标签化,是另一个标志。
    它的社会哲学----实用主义,对这种教条化,到底起到什么作用?
    举个例子:比如说,凯恩斯经济学,在美国的传播和发展,它最终发展成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经济学,从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思想,发展成一个枝繁叶茂的经济学理论及政策体系,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凯恩斯的许多思想,在不断清晰化、实用化的同时,也不断被教条化,包括数学化、标签化了。也就是说,它被不断僵化后,成为了“凯恩斯教条”。

    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学理论界,不是经济学新思想的主要来源,却是全世界最大的“教条”加工厂。比如,科斯的经济学思想,本来就是一个假设,但经过美国经济学理论界的教条化,就变成了“科斯定理”。

    进入21世纪,这种教条化趋势,不仅没有收敛,甚至没有被美国经济学理论界意识到。这是一个对经济学新思想的诞生和传播,都非常具有危害性的机制。美国世界的影响越大,它的危害性也越大。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caizimage + 1 + 1 + 1 好的意见建议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9
bincheng147 发表于 2010-7-22 10:31: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也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弄了,笔记本电脑报价

使用道具

10
gangdou 发表于 2010-7-25 12:34: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的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7 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