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738 2

[论文指导]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407 个
通用积分
247.6408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发育缓慢,信贷资金严重短缺,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应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服务创新,引进商业资本,提供支农信贷政策,非正规金融合法化等措施,构建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形成新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金融体系,完善,农村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村金融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1、信贷资金严重不足。第一,农业银行转制后,出于自身盈利需要,逐渐淡出了农村金融市场,农业发展银行受到政策限制,只是一个供应和管理粮食收购资金的银行,用于农村信贷的资金相对较少;第二,农村资金通过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机构流出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地区资金总量缺乏,可用贷款总额减少;第三,缺乏资金回流机制,农村地区资金大量外流后,却没有吸引资金流入农村的机制,农村金融市场日益萎缩,资金缺口严重。 
  2、信贷供给主体类型较少。第一,随着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点逐步从农村收缩,向农村农业贷款的比例开始下降,业务日益向城市和工业靠拢;第二,农业发展银行只是一个供应和管理粮食收购资金的银行,不能有效地提供政策性短期融资、长期融资和对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第三,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能力较弱。农村信用社作为覆盖农村,进行农业信贷的主体,因为历史和管理等原因,不良贷款所占比率较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缺乏兼容性,能够提供的信贷额较小,不能满足农村信贷的需要。 
  3、金融机构业务单一。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机构,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经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办理存款、发放贷款等传统功能上,对农业保险和需求量较大的小额信贷缺乏创新,盈利能力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此外,农村信用社经营方式缺乏金融产品的创新功能、抵押和担保功能、政策性救助功能和有效的金融监管功能。而邮政储蓄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补充,主要业务以吸收存款为主,金融服务单一,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作用有限。 
  4、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备。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体系,市场竞争主体缺乏,仅仅依靠农村信用社还不能构成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农业生产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因素影响,不确定性因素较大,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甚至很多地区没有与农业保险相关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金融产品的回报率较低,金融投资机构和信贷公司对农村金融市场投资较少,大部分投资机构和信贷公司选择在城市投资,没有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领域。 
  5、非正式金融受到抑制。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基础是农村熟人社会体系,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借贷行为容易产生矛盾,政府对非正式金融一直采取压制态度,民间借贷屡次遭到政府的取缔和禁止,非正式金融只能转向“地下”,发展规模较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困难的局面,但作用有限。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同于城市金融,有其独特的金融发展路径。农村金融需求者居住分散、收入低下、生产季节明显等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大、信贷成本高等难题,从而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必须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为主。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贷利率较低,吸引资金能力不足。农村金融受到“粮食重要、农业落后、农民收入低”等传统思维的影响,认为金融应该给“三农”以较大的利率优惠和政策性信贷资金,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农村金融市场信贷利率普遍低于城市的信贷利率,农村金融产品的收益较低,商业资本缺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动力,流入农村的资金极少;另一方面农村小额贷款笔数多、成本高,过低的利率无法发挥资本价格的调节作用,资金需求者可能会产生过度需求,有些企业在使用资金时“敢借、敢用、敢不还”,导致银行呆账大量增加。低利率、高风险的资金运行结果不仅使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受到制约,而且还阻碍了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缺乏,农村金融市场不活跃,信贷资金严重缺乏。 
  2、金融服务滞后,资金大量外流。农村经济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金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部分地区农民已经有了一定的储蓄额,农民不仅仅满足于农业生产,还有金融领域的投资需求。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投资机构严重缺乏,农村信用社经营业务主要限制在传统的存贷业务,没有金融投资业务,而邮政储蓄银行只吸收存款,农业银行改制以后,逐渐从农村金融市场撤离,农业发展银行虽然是支持农业的政策性银行,但也没有相应的农村金融投资业务。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真空”使得农村大量资金流向城市,真正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较少。 
  3、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组织体系不完善。经过多年的银行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分工负责、相对独立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强。但农村金融市场具有特殊性,受信息成本高、农业生产风险大等因素影响,监管的难度要高于城市金融市场,现有的监管体系还不能适应农村金融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风险主体缺位,难以实现监管的全面有效;第二,农村金融监管目标错位,使得外部监管职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第三,监管理念落后,监管内容陈旧,监管效率低下;第四,监管法规标准、监管方式和技术手段不适应市场监管要求。 
  4、非正式金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非正式金融市场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信贷的难题,在正式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村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只能借助于非正式的民间金融。但是,非正式金融主要在农户和个体借款公司之间发生,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及必要的政府引导,贷款程序过于简单,大部分只是以口头承诺和借款字据为依托,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一旦非正式金融规模化,从而失去对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的依赖时,就容易失控,容易产生纠纷和暴力事件,从而波及到农村政治社会的整体稳定。因此,我国政府一直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持怀疑、甚至是反对态度,政府对非正规金融的打压和限制,导致“新”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制度性供给不足等问题。 
  三、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 
  1、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不仅要有传统的存贷款功能,还要有金融创新产品、投资产品的供给。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第一,建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对农民的信用进行记录,形成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完善的农村风险预测机制,减少农村信用社的呆坏账,提高农村信用社资金使用效率;第二,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的新要求,遵循市场规律,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新需求的农村信用社体系,在农村信用社设立资产投资业务,如建立国债、基金等买卖业务,满足农村的投资需求,阻止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第三,加大政策性金融投资力度,农业发展银行要进一步拓宽支农领域,要在农业开发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逐步将支持重点由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第四,改变农村邮政储蓄经营体制,改变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经营方式,拓宽邮政储蓄经营范围,取得适当的利润,在此基础上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将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返回农村,减少农村资金流出。 
  2、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农业生产收益低、风险大,在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下,将加大农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阻碍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农户贷款更加困难。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缓解这种矛盾,农业保险具有极大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吸引农村资金流入,分散农村信用社独立承担的农业系统风险和社会成本。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保险体系必须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农业保险的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性保险的投入,鼓励和扶持商业保险进入农村,促进农业保险体系的形成。 
  3、明确农村市场主体产权关系。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金融市场缺少必要的信用基础,农户进行融资活动缺少必要的担保。明确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产权关系,是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关键。受我国土地政策的制约,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明确,导致房屋、耕地等资产缺乏担保、投资功能,用于担保和投资的资产较少。因此,加快农村产权改革,明确农村土地等产权关系,进一步扩大农村可抵押品的范围,是建立农村信用的基础。政府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产品担保制度,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的担保机制,解决农村信贷缺乏担保的难题。 
  4、构建新型农村金融市场机制。目前,农村金融市场金融创新活动少,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金融投资机构严重缺乏。建立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机制不仅可以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而且可以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吸引小额信贷公司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小额信贷公司是金融市场的有效补充,能够解决小额信贷问题,对形成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受国家政策影响,小额信贷公司始终没能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吸引小额信贷公司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是解决农村信贷不足,活跃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途径;第二,减少农村金融市场进入政策限制。农村金融市场风险较大,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审批制度繁杂,对资产质量要求较高,不利于一些小型金融中介组织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政府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减小金融中介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审批难度,鼓励金融中介组织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第三,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农村金融盈利较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的投入,可产生资金聚集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性金融的跟进。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应拿出部分预算,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进行政策性补偿,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5、非正式金融合法化。长期以来,农村非正式金融一直处于非法地位,非正式金融发展受到打压。但非正式金融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农村金融的重要力量,规范农村非正式金融,使非正式金融活动合法化,是弥补农村金融的有效手段。首先,政府改变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的态度,制定非正式金融活动的相关法律制度,使农村非正式金融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减少违约风险。其次,制定公平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规范非正式金融活动,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农村非正式金融引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发展,动态变化的过程,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金融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将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村金融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内生的非正式农村金融和正式农村金融的共同发展,是今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郝正亚,王建中,甄建岗.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制度缺陷与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7.7.
  [2]金露露.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2008.1.
  [3]杨乙丹.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J].中州学刊,2008.3.
  [4]殷红霞.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及其化解[J].商业时代,2008.8.
  [5]潘晓萍,吴华珍,杨丽媛.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发展[J].商业时代,2008.8.
  [6]林瑞琴.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3.
  [7]蒋定之.改革发展农村金融[J].中国集体经济,2009.3.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海军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4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金融体制 农村金融 农业发展银行 金融体制改革 经济管理学院 农村金融 体制

沙发
lovelycatty 发表于 2010-2-10 15:03: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正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了!谢谢楼主!

使用道具

藤椅
lzm74520 发表于 2010-2-10 16:17: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正好用得上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7 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