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311927
1306 6

下次社会转型的肇事者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清流

讲师

8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61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19 点
信用等级
7 点
经验
14388 点
帖子
517
精华
0
在线时间
6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16
最后登录
2015-9-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社会急剧转型的年代,恰恰是人才辈出的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赋予了特定阶层引领社会变局的历史使命,“时势”与“英雄”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1980后一代,这个族群是生于改革开放后的独生子女,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一起成长,在二三十年的人生历程中见证了中国经济从落后到腾飞的奇迹;见证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体制变迁;见证了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见证了冷战结束、苏东剧变引发的意识形态颠覆。成长期的见识必然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思想与行为。在80后们再次面临“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今天,他们少时种下的革命性“基因”也蠢蠢欲动。积极的一面是在转型期提供的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目前文学界、娱乐界、体育界、商界乃至政界四处闪耀着80后新秀。“与六七十年代的企业家相比,我们生存的年代赋予我的最大‘恩惠’是机会,在不用拖家带口的时候,‘一身轻’地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新锐IT企业家李想如是说。伴随更多80后粉墨登场,这一代人成为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交易方式的主力军:他们投身创业大潮,成为新兴产业的领军者;他们懂得享受、乐于消费,消费理念从BOBO族到乐活族不断创新;他们被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瞄准为主力目标。消极的一面是,诸如就业难、买房难、结婚难等现实问题造成这一代集体焦虑,成为社会不稳定因子,在网络社会时代更是有如一枚“深水炸弹”。鉴此,所谓“引领社会变局”同样具有两面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转型 肇事者 社会不稳定 与国际接轨 改革开放 社会 肇事者

沙发
2311927 发表于 2010-2-11 21:21: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跟我被删的帖子有共同之处,如下

下次社会动荡的肇事者:数量庞大的80后大学生
2009-05-29 05:11
草稿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有平稳就有波折,事物是曲折前进的,没有一帆风顺的事物。中国的崛起也是这样,一方面国外有害怕中国强大,不希望中国强大的集团;另一方面,国内政治改革严重落后经济改革,积累矛盾逐渐增多,发展过程中遇到波折在所难免。那么主导下次运动的人群会是那一部分呢?工人、农民?不可能,他们是世界上少有的良民,社会精英也不可能,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只有知识分子最有可能,尤其是扩招后的80后大学生们。初步分析原因:

1、庞大的大学生数量,据初步估算,09年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在2500万人,这些受到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其中的一小部分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2、他们有知识,有见解,年轻,成长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改革开放时代,能够接受新事物,经过寒窗苦读进入大学,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

3、促成其转化成左派的条件:社会不公,贫富分化严重。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换不均而患不平,美国的贫富差距巨大,但是没有出现问题,为什么?就是因为公平,社会成员认为成功人士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走向成功的。而这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就会发现,他们中间有出息的,绝大部分都是有社会关系的人,他们上辈或多或少能跟权力沾边。而他们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温暖的家庭,漂泊在大都市当中,与他们在大学时的美好幻想相差巨大。大学里他们可能是愤青,到了社会上就会愤世嫉俗。

4、在此过程中,网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种有关腐败、不公、社会黑暗等等现象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想想他们的处境,会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社会。首先会通过网络结识一些见解相同的人,通过群等工具联系,然后逐渐走向极端。现在已经发现这样的群了。

使用道具

藤椅
2311927 发表于 2010-2-11 21:26: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破解2010年货币政策之谜


很多学者都将目光聚焦在货币政策的“度”上,认为找到“宽松适宜”的度是今年政策的关键所在,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在产业结构、企业属性等各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背景下,不存在所谓的“度”。具体而言,货币政策一般通过银行信贷渠道调节经济,而银行只有在能有效测评经济绩效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筛选信贷项目和企业;但现实却是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甚至金融体制被扭曲,在此背景下,银行乱撒胡椒粉的结果便是,信贷统统流进“不差钱”的国企口袋,而后者要么去挤兑紧巴巴的民企,要么飚地王,要么在股市做过江龙,催大资产泡沫的同时助长结构失衡,09年的信贷政策效果即是明证。此态势的严峻性在于,无论刺破泡沫还是纵容泡沫,接盘者都是国家(银行坏账最终由财政部或汇金来买单)。简言之,在错误的战场上要打赢战争的概率接近零。

使用道具

板凳
2311927 发表于 2010-2-11 21:27: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股市、楼市,真跌还是假摔?

2009年,在经济“V型反转”与货币供给超级宽松的激励之下,沪综指上升近80%,楼市均价暴涨,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分别为上涨27-37%,股市楼市高歌猛进严重挤压实体经济复苏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渐进地转向抑制股市、房市泡沫过度膨胀的政策调控显然已被提上日程。然而,打压政策像一月份疾风骤雨般的紧凑、密集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看起来有些被形势拖着走的无奈、甚至“假动作”的嫌疑:一方面,货币收紧并非直接针对股市、楼市等资产泡沫,而是对年初信贷暴增的应急反应。截至1月19日,银行业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45万亿,距离去年同期水平1.62万亿,仅一步之遥,信贷投放几近失控;另一方面,房产调控既要防范过热又不能出现衰退从而拖累上下游产业,更要配合“两会”政治行情,即重民生、调结构的需要。近日在北京、海南、湖南、山东等多个省市正在召开的“两会”上,要求响应、落实国务院“国11条”、遏制房价疯涨势头的呼声,就无一例外地成了焦点。

使用道具

报纸
2311927 发表于 2010-2-11 21:28: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10年股市玩“空竹”(上)


摘要:面对处于3000点的股市,政策左右为难,从而使得今年股市玩“空竹”概率大增。一是增加股票供给;一是炒作期指、融资融券,两棍子拉拉扯扯,看起来煞是有戏。


很多机构在预判行情时,将上市公司的匀力推动因素放在首位,其实这是个误区。原因在于,09年上市公司业绩的同比大增不过是建立在08年业绩谷底之上的“数据幻觉”,这种情况在2010年将很难复制,而且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甚至已经透支未来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政策,而非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左右2010年股市行情的首要因素。而与对待GDP保八相比,政策对股市显然有骑墙心态。GDP首先拥有起飞期的命,其次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大局,因而政府在保八战上动机纯、方向准、手段狠且趋于一致性。但是,面对处于3000点的股市,政策需在防止泡沫、加速扩容、蒸发流动性与防止市场信心涣散等目标中找平衡,由此使得2010年股市玩“空竹”的概率大增。






2010年股市玩“空竹”


摘要:股市玩“空竹”的现象背后隐含着“四项基本原则”和经济趋稳、股市震荡回调的具体规律,由此或带来股价趋于平均化、制度趋于国际化这两大深刻变化。


无论股市将“空竹”玩得多花哨,却依然无法掩盖其本质。其一,圈钱市。中国股市自发轫之始即抱着“为国企解困”的宗旨,时至今日,圈钱本质不改。一边是新股“赶集上市”,去年下半年就有187家公司IPO融资达5056亿元,今年更是有近600家公司将排队上市,计划融资总额高达9000亿元;另一边是高发行价、高市盈率,超募现象严重。在分红制度缺位的前提下,股市融资无异于“抢钱”。其二,政策市。政策是中国股市最为活跃、最为深刻的变量,几乎没有哪一次股市的上涨、下跌不与政策关联,在一些重要的市场转折点上,无一不是以削峰填谷、反向操作的政策作为调控工具,以致股市如惊弓之鸟对政策敏感度极高。今年初货币政策刚出现趋紧信号,股市便应声落到3000点以下,尽管上调准备金还属温和性政策。其三,改革主战场。今年将是各路国企加快资产证券化之年,也是股市被做空机制等业务推向市场化改革之年,同时还是经济领域改革的镜子。换言之,改革因素仍将内置于行情之中。

使用道具

地板
2311927 发表于 2010-2-11 21:32: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政府左右房价?(上)——房地产政策中性化

中央态度转变、地方“有保有压”,房产政策是否出现拐点?鉴于房价政策被GDP劫持,房价调控本身是个伪命题,政府只能补市场失灵,房地产政策出现中性化态势。

鉴于房价越调越高就在于没有看清房产调控的本质:政策虽然能影响房价,但不能主导房价的斜率;政策能纠偏市场失灵,但不能掌控市场。这意味着问题的症结与解决还在政府身上,并且主要在于调控界面的把握。政府的职能并不在于调控房价,而在于如何管好自己的指挥棒,去做好市场环境,弥补市场失灵。因此在当前形势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性质中性化有其必然性,而其重心转向民生保障也吻合政府补市场失灵的本质。中性化政策实际为调控打开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一来,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内心本意并不希望房市出现大跌。“遏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鼓励自主性和改善型居住需求”的本质仍是对高房价的鼓舞,因此虽然具体的房产政策会密集出台,但仍不会打中高房价的“七寸”,反而将在金融手段与财政政策上进行房市的结构调整。二来,房价更多承担着吸纳过剩货币的主体功能及为未来财税开辟新税种的主战场,相关方面不会放过这一大好机会。中央将会大唱民生高调,在“托底”上做大文章,并利用高房价的民怨来动富人的“钱袋”,物业税、遗产税就可能在少数地方实质性落地。而地方由于还要靠土地解决地方发展与资金瓶颈,即便响应中央号召也可能“力不从心”,或在经适房、廉租房的标志性工程下打太极拳。而且,如若开征物业税,地方也会考虑分成比例而自觉不自觉地做宽税基、做高房价。

使用道具

7
2311927 发表于 2010-2-11 21:33: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10年房价结局



摘要:楼市新政“靴子”接连落下,多空因素此消彼长、相互博弈;房价承载着社会转型的所有压力,经济问题社会化日趋严峻,2010年的楼市俨然成了一部悬疑大片。


社会急速转型加剧房市矛盾?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利益多元化、阶层分化导致落差加大,而房价承载着社会转型的所有压力。土地财政作为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平衡器难以退出,是“面粉贵过面包”的逻辑前提。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为富不仁,与“利太厚、心太黑”的开发商唱双簧抬高房价,让普通民众为高房价埋单。在住房市场化过程中,现有社会保障制度远未解决城市“夹心层”和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以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被节节攀升的房价所稀释。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冲突在房地产领域集中呈现并放大,若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周边国家在转型期的社会动荡即是前车之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5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