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3615 12

[经济学论文] 经济低碳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政策因应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1 个
通用积分
244.93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低碳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扬弃,经济低碳化带动就业低碳化。现阶段,我国“高碳”就业在能源和气候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变得难以持续,国际社会“绿色新政”为就业转型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带来的就业变化显而易见。低碳经济是覆盖所有行业的发展模式,劳动力流向低碳产业需要低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农业低碳化,建立城乡共生的就业环境和低碳经济市场,以实现绿色就业。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增长,就业,政策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来维持,即以增加劳动力和包括环境在内的资本要素的投入量实现经济增长。环境资本的投入体现为环境容量占用的增加,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污染物排放增加等。这种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资源和环境日益稀缺的条件下压力倍增。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高碳发展模式向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就本质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低投入、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包括生产的全过程,即低碳投资、低碳生产、低碳就业、低碳流通和低碳消费。西方发达国家将绿色投资看成是是经济复苏和降低失业率的“救星”。各国纷纷推出绿色投资计划,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并促进就业。英国碳信托基金会主席T.Dike说,仅新能源技术领域就可以创造出25万个工作机会,投资低碳经济为西方国家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双倍红利。
  就业从实质上讲是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配合问题。中国的生产要素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08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8.6%,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总的说来,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在中国已经接近尾声。对就业的需求弹性系数在不断下降,同时因国际贸易中的碳泄漏使得中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持续恶化;而中国将在2013年左右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此后中国的城市化增长逐步减速。Chang等(2006)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城市化通过服务部门的扩张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城市化减速下中国就业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因此,探寻新的资源配置机制,在保护环境和扩大就业的前提下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增长依然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其中发展低碳经济,产业低碳化,实现绿色就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高碳模式下我国就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策略,与发达国家相比,工业化进程显著缩短。重工业的生产要素配置以密集的资本品为主,要求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矿产品,必然刺激石油、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初级加工部门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持续恶化、二氧化碳排放的大量增加和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中国工业的这种高增长依赖于重要要素的大量倾斜投入,以改革开放为例,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11.2%,工业资本存量年均增长9.2%,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分别达到6%和6.3%,而工业部门吸纳的劳动力的增长率只有1.9%。大量的劳动力留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尽管改革开放对三个产业的发展政策进行了调整,提倡“农、轻、重”合理发展,给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了外部条件,但直到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在40%以上,而工业部门的就业弹性系数不断下降,就业比重提高较为缓慢(见图一)。在此期间,工业部门消耗能源占全国的67.9%,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的83.1%(陈诗一,2009)。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加之中国人口基数本身大,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口两者之间的差额不断扩大(见图二),中国近几十年所拥有的人口红利没有完全获得,国家提出的“保民生、保就业、保发展”的任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仍然显得十分艰巨。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环境质量和收入差距距离目标不甚理想,与科学发展观和价值论存在较大差距。

  环境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发展进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呈现倒U型,被称为环境库尔尼茨曲线。在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也不断加快,人均GDP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环境污染呈现恶化趋势。工业化完成之后,城市对人口的聚集作用使得服务业的需求不断扩大,服务业比重上升,工业增加值在GDP份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环境质量也随之好转。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达45.68%。但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9)预测,中国将在2011-2016年之间结束高速城市化进程,到时城市化率在47.93%-53.37%之间,此后中国的城市化增长逐步减速。显然,中国以传统的模式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就业弹性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见图三,下页)。在能源、环境变得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既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之策,更是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内在需求所致。低碳经济的含义,从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的关系看,可分为相对低碳化经济和绝对低碳化经济。如果化石能源消耗相对于经济增长是非常小的正增长(即弹性系数比较低),就是相对低碳化的经济;如果化石能源消耗相对于经济增长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就是绝对低碳化的经济。短期内中国人均能源消耗持续上升(见图四),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只能相对脱钩;但从长远来看,只有绝对脱钩,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具有经济、就业、减排三重效益,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当今世界,讨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不能单一地考虑某种新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能够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新兴产业或创新活动,不仅要对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贡献,而且要对提高劳动就业和降低二氧化碳有重要贡献。也就是说,只有具有经济增长、劳动就业、节能减排等三重效益的新型产业,才称得上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中的增长点。低碳经济之所以被认为是未来经济最有希望的增长点,就是因为它具有明显的三重效益。
  二、“绿色新政”促进产业调整及对就业的影响
  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失业率不断攀升,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失去发展空间。如通用汽车等产能过剩,大量裁员,不得已美国政府只好对其破产重组,转而追加45亿元美元发展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凭借其在生物质能和智能电网方面的技术优势,意欲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全球可能将有5100万人失去工作。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显得迫在眉睫。为稳定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绿色新政”应运而生。随后各国相继或联合推出了激进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制定了上万亿美元的大规模救市方案。从短期来看,低碳经济不但可以迅速拉动就业、提振经济,还能有效调整全球经济结构,理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长期来看,低碳经济更有利于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广泛的增长,实现低碳就业、绿色就业与和谐就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动的“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见表1,下页)。为降低不断上涨的失业率,世界各国相继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

  欧盟在2009年3月宣布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德国早在2004年4月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通过固定上网电价的形式对可再生能源进行补偿和鼓励,造就了德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高速增长。到2006年,创造了21.4万个就业岗位。丹麦通过政策激励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曾一度占有世界40%的市场份额;现在美国的“绿领行业”(从事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提高的企业)已经成为一个850万人的大产业,并且在未来几年内增加500万个就业岗位。碳税政策给能源密集行业带来负的冲击,提高能源密集行业的生产成本和降低该行业的就业水平。然而,收入税的降低使得劳动力工资成本下降,非能源密集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使得总的就业水平反而上升。以色列实行碳税后,其失业率从6.90%降到5.01%。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下降和失业率降低的双赢效果。例如,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建筑领域能耗及其温室气体排放和废物产生量占总能耗及相应排放量的30%-40%。如果用好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建筑能耗降低80%。向清洁和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转型,则具有明显的就业放大效应,每创造一个直接的工作岗位,就业的乘数效应为2.5-4.1。
  现代农业严重依赖于化学肥料、合成农药以及农业机械,是典型的“西式农业”。这种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对农产品安全和环境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据分析,农业部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农业低碳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发展低碳农业也是低碳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从农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有机农业消耗的能源远低于现代农业所消耗的能源。瑞典、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刹虫剂的用量减少50%-65%,而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没有受到影响。英国的有机农业大幅度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而提供的工作岗位却增加了78%。在美国,Pimentel研究证实,有机农业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施有机肥的农场,每公顷土地可以固碳778公斤,而施化肥的农场,每公顷土地固碳293公斤。尽管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人力资本稀缺,但有机农业采用轮作方式,就业岗位还是增加了34%。农业有机化、低碳化不但解决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机农业的就业效应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我国重化工业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城市化进程在2013年左右开始减速,当代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也不断下降,城市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农村还有1.5亿劳动力需要就业转移,国外低碳经济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强度×碳强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取决于4个驱动因子。在我国,人口因素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发展仍然是我国第一要务,人均GDP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可以改变的驱动因子只有能源强度和碳强度。能源强度是指单位GDP消耗能源的多少,一是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源强度;二是通过发展低碳服务业和低碳农业,降低能源强度。碳强度是指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可以降低碳强度。走低碳经济之路,对当前的产业产生替代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产业前后左右联锁,产生规模效应,以及发生消费结构调整效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的影响表现在:直接就业、间接就业和引致就业。
  发展低碳经济从产业低碳化入手(见图五),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能源,形成低碳生产或制造、低碳流通、低碳服务和低碳消费,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而煤炭的消耗占了70%左右,发展清洁煤技术、研究开发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技术,从而提高能源效率。与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氢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无碳或低碳能源,可以改变能源结构,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消费催生新的产业链,从产业分析,就是农业低碳化,工业低碳化和服务业低碳化。三个产业的低碳化,并不是孤立的低碳化,而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纽带,实现产业联动低碳化。在产业联动过程中,创造大量的为低碳生产和制造服务的就业机会。

  四、政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就业低碳化的突破口在于创新,偏离高碳经济发展模式路径的要点是建立反锁定循环机制,引入新的变量,打破原有的粗放型内部自循环机制,改变经济增长路径,在制度设计上制定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土地、财政、税收、消费等方面的政策,阻止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继续向“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的进一步流入,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激励机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国家之间的竞争决定了低碳技术转让不可能是免费的,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额投入。因此,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在低碳经济发展初期占领制高点,取得先发优势。
  第二,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发展经济学认为,农业天生就是弱质的,就业能力极其有限。解决农业劳动力的唯一出路就是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但低碳经济的到来可能改变这一局面。低碳农业包括有机农业的生产、农产品的绿色流通、森林碳汇、土壤碳汇和碳汇管理和交易。与现代农业相比,低碳农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单就碳汇服务和交易一项就可以增加几十万个就业岗位。植树造林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立体养殖提供天然场所,有机农业的轮作方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阻断二氧化碳的排放从工业向农业的转移路径。所有这些生产方式提供的就业机会可以缓解中国城市化进程减速而造成的就业困境。
  第三,建立统一的低碳经济市场。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是用市场机制的手段来解决发展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效率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应将城乡市场统筹考虑,但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区试点二氧化碳交易市场没有将农村的碳汇考虑进去,阻碍农村碳汇市场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不能最优化。建立城乡统一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扩大市场规模,聚集生产要素,扩大就业。
  第四,建立城乡共生的就业环境。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无障碍流动,城乡之间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资金流是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消除阻滞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遗留的与现实生成的各种制度障碍,在缄乡之间建立统一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和资金流市场,进一步降低劳动力就业成本。
  参考文献
  [1]张象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96-198页
  [2]Chang G H. and Brada J. C. The Paradox of China's Growing Under-urbanization,Economic Systems,2006,30:pp.24-40.
  [3]罗建文:《发展价值论的理论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3页
  [4]Tapio Petri,Toward a Theory of Deeoupling:Degree of Dee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Transport Policy,2005,12(2):pp,137-151.
  [5]周天彤:《低碳经济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吗》,《解放日报》2009年6月22日
  [6]Ruslana Palatnik and Mordechai Shechter. Ca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Policy Benefit the Israeli Economy?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workingpaper,2008.
  [7]庄贵阳  谢倩漪:《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通向哥本哈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25-241页
  [8]Philip Jones and Richard Crane,England and Wales under Organic Agriculture:How Much Food Could Be Produced? .CAS Report,2009,5.
  [9]David Pimentel,Paul Hepperly,James Hanson,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Farming Systems: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ssues.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 Cornell University,2005,7.
  [10]NAS,Frontier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Food,Health,Environment,and Communities.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3.
  [11]潘家华等:《低碳发展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初步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通向哥本哈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63-289页
  [12]李启平:《我国就业机制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基于城乡共生的分析》,《改革》2007年第3期,第95-99页



作者: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李启平 来源:《改革》2010年第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就业的影响 低碳化 Urbanization Conventional WORKINGPAPER 经济 就业 因应 碳化

沙发
liujin8036 发表于 2010-3-24 12:51: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分享,但图似乎看不到。
做更好的自己

使用道具

藤椅
lilysophia 发表于 2010-3-24 17:49: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怎么写啊?  在线等

使用道具

板凳
liyangxtu 发表于 2010-3-31 23:26: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火的题目呀~

使用道具

报纸
314854653 发表于 2010-4-2 17:45: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论文一般啊,就是写了下热点问题。还有图表打不开

使用道具

地板
lingbo1202 发表于 2010-4-2 23:40: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多谢了,呵呵

使用道具

7
zhujinzhong 发表于 2010-4-4 15:50: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不错啊。有对经济的地碳论文就更好了。

使用道具

8
zhujinzhong 发表于 2010-4-4 15:55: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低碳经济的论文就更好了。

使用道具

9
leewoo119 发表于 2010-4-26 18:29: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热点问题,是否是个伪命题?

使用道具

10
juliethn 发表于 2010-4-28 15:34: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7 23:22